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农业产业化与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伟大工程。近年来,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在企业、基地、技术体系等方面的迅速发展,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成为抑制我国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从提高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强化企业主动意识和培养农民科技理念等方面探讨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思路与对策,以大力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主体及产业化主体的关系,将产业化模式归纳为科研单位转制科技企业模式、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模式和科企联合模式,从经费投入、产业化渠道、成果供需、人才及现行体制五个方面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并归纳相应的对策,最后对现有的研究进行述评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农业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一次变革。农业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龙头和载体,一头联结市场,一头联结过度分散的农户,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本文论述了农业企业的概念、特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提出发展农业产业化要优先发展农业企业。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农业高校在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开始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尤其是在推动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和途径、提高农民和基层技术人员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元谋县切实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依托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的科研力量,走科技+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从而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各地各级政府对推进农业产业化都十分重视,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发展规划,组建农业投资公司,设立产业化发展基金,支持和奖励龙头企业,建立示范基地。政府的强力推动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较快发展,但在推进中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一是有的地方简单、片面地理解农业产业化,以为建龙头企业、发展生产基地就是搞产业化,简单地用行政手段推行产业化,重视引进企业和资金投入,忽视对农户的引导和服务,示范基地与周围农户现实能力相差甚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中发展农业科技产业化的战略,并针对园区中科技产业化不足,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高校+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理想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基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农业高校是国家农业人才培养和农业科研的基地。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同创建的"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公司 基地 高校"的校企联盟科技创新范式,解决和突破了温氏在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全面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空间,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科技平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研发的导向、农业企业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科研院所为投资主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管理机制的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同时对基地未来的管理机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农业走向两经农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实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具备准确立项能力、要素投入能力、高新技术的可行性和农民的接受能力等四个基本条件;提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六个方面的发展态势。协调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各载体之间的关系,即科技人员、科技单位、龙头企业、农户和农民、政府相互之间的关系。政府介入应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的主导力量。产业化和产业化经营二者的关系是宏观布局与微观管理的关系;产业化基本组织形式是“科研+实体+农户”,产业化的理想模式是建立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十五”期间天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应重点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信息技术产业化、现代装备技术产业化、农产品保鲜技术产业化等五类技术产业化工程。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要素聚集、功能定位及运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和创造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内涵、要素聚集、功能定位及运营模式,认为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农业科技项目为源头、以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科技企业的孵化成长为纽带的要素聚集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创造和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实现农业技术创新同时兼具农业产业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等多重社会功能。在孵化器运营模式的选择方面,认为我国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的模式为宜,鼓励和支持民营主导的企业化运作的孵化器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观光农业类型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观光农业类型划分现状概述的基础上,从观光农业建设实践出发,将观光农业划分为观光采摘园、教育农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农家乐等9种类型,并分别对此9种类型观光农园的定义、发展概况、目标定位和构成元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充分发挥大学科技资源,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推进大学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新机制,构建了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基础,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核心,以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和农业科技培训体系为支撑,以农民科技示范户为切入点,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结合点,联合地方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的以大学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创建了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4.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动农业科技型企业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阐述了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范畴及科技创新对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科技企业创新过程中存在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资金匮乏、农民传统耕作条件落后和忽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做好对农民的宣传培训工作、凝聚科技人才力量、挖掘科技企业自身的创新优势等解决途径,从而实现科技型企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增强天津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通过对天津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现状分析,指出存在农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不顺、创新基础薄弱、学科结构与产业发展不适应、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还不成熟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学科结构、建立产学研联盟机制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与所办企业关系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农业科研单位与所办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科技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指出当前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要求不符合,指明了农业科研单位与所办企业关系的改革方向,即农业科研单位剥离非公益职能、所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并提出了建立直接收益激励机制、创新农业科研单位的存在模式、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等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和所办企业共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构建天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的背景、目的、意义及现状,系统总结了其创新之处在于实现了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组织的集成,以项目为载体实现了专家和企业、农户实质性的结合,并从制定优惠政策、深化产学研联盟、完善运行机制及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业专家大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研院所农业示范基地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近年来,我国科研院所农业示范基地发展迅速,但科研院所农业示范基地管理明显滞后于基地规模化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科研院所农业示范基地的管理现状,指出了管理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并从优化基地管理模式、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业示范基地管理的对策,以期使农业示范基地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农业高校在推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并以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示范基地牵引模式、产学研用结合模式、科技园区带动模式、农业专家大院模式、博士工作站模式、转化市场培育模式、专家团队协同服务模式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提出了拓展农业教育培训功能、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化建设、建立农业高校科技成果的促进转化机制、建立多样化农村服务基地等进一步完善农业高校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