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武威市观测站2005~2013年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观测数据,拟合武威市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之间关系,从而推算1980~2004年极大风速,对武威市1980年以来极大风速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武威市极大风速共出现4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984、1985、1993和2013年,尤其是1993年,极大风速达30.5 m/s,历史灾情记录显示1993年的"5.5黑风"破环力极强,给武威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994~2012年属于极大风速较小阶段,但由于此阶段武威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仍是给当地生产造成的严重的损失,利用第Ⅰ型极值分布方法推算武威市未来10、30、50、100年内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速,推算结果分别为28.6、31.3、32.6、34.3m/s,在今后设施农业的规划和发展应加强大风灾害的防范。 相似文献
2.
基于WRF模式的短期风速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WRF模式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2009年7月~2010年6月期间的风速进行预报研究,并与测风塔70 m实测风速比较,分析模式的预报性能和误差大小。结果表明,测风塔实测年平均风速5.0 m/s,预报年平均风速为6.1 m/s,相关系数高达0.71,WRF模式能够很好地预报出风速的变化趋势;WRF模式准确地反映出实际风速的月变化趋势,除1月外,各月预报值均大于实测值,5和9月误差较大;预报风速与实测风速在各时刻相关性非常高,相关系数均在0.60以上,相对误差与均方根误差均是夜间大、白天小;WRF模式预报的主导风向与实测一致,但数值略小,对年风向频率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内蒙古地区2个风电场内6个测风塔18个测风高度完整一年的测风数据及该地区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形资料,采用风电场内一个参考塔的测量结果,通过WT推导风电场内目标塔的结果,比较推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结果表明:ST在该文2个风电场的推算结果基本能够反映该风场风能资源的变化情况,在A#风电场各测风高度推算值的月平均风速与实测值的月平均风速相对误差较小,在B#风电场中相对误差较大;从线性关系分析,无论是风速还是风功率密度,A#风电场的推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优于B#风电场;WT对风电场无测风点风速的推算结果可作为无测风记录区风能资源初步评估的辅助资料,但仅以此推算结果作为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的依据还存在欠缺。 相似文献
4.
根据湖北省地貌特征将其划分为8个子区,利用湖北省内76个气象站和ERA5再分析资料近20年(2000—2019年)离地10 m的月平均风速,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再结合省内110座测风塔70 m高度风速值,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由气象站10 m风速、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因子的70 m高度风速推算方程,并对推算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再分析资料能够很好地反映全省风速大小趋势的空间分布,中部高,东西低;再分析资料风速整体比气象站风速偏大,平均偏大0.8 m/s左右;推算结果显示,鄂东北桐柏山和大洪山一带、中部南漳-荆门一带、大别山和幕阜山的高海拔地区为风资源较好的地区;检验结果显示,推算结果整体偏小,尤其是鄂西山区偏小最为明显,位于江汉平原的VⅢ区推算结果较好,尤其是天门一带。 相似文献
5.
就阜阳站迁站带来的探测环境的变化对风速气象要素观测的影响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如下结果:探测环境的开阔化使得年平均风速明显增大,10年年平均风速值提高了1m/s左右,年最大风速差值增大了大约5m/s,年均最大风日数提高了4.8日。而探测环境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临泉站和太和站,年平均风速和年最大风速均值都趋于递减,临泉大风日数大风已经消失,太和年均大风日数减少了1.2日,大风趋于消失。在同一探测环境下,感应器高度下降了3.1m,年平均风速、年最大风速均下降,年大风日数更是由年均6.1日下降到1日。 相似文献
6.
机会成本在决策中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全面考虑可能采取的各种方案,以便为既定资源寻求最为有利的使用途径。本文主要从现金持有量、应收账款信用条件、存货采购批量、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是否接受特殊追加订货等短期经营决策方面谈机会成本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ArcGIS的农业气候资源推算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rcGIS对大理州的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进行推算,建立小网格推算模型推算温度以及稳定通过界限温度的积温和持续天数,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推算雨量和日照时数。结果表明,基于ArcGIS的大理州农业气候资源推算结果较传统方法推算的结果更加精细、准确,应用更加广泛、方便。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结合物理学动力模型,将农作物产量视为运动的物体,提出了一种农作物产量的状态空间模型;依据给出的模型,利用粒子滤波对农作物的产能进行预测,并通过采样算法解决粒子退化现象.通过与实际曲线相比较,证明了粒子滤波在农作物产能短期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风速的人工观测数据和自动观测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一个订正模型,将风速的人工
观测数据向自动观测数据订正,并利用榆中站2007年10月1日至12月1日两个观测系统测得的风速数据进行了
训练和检验.结果表明:经模型订正后,每个时刻风速的两个观测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都有了明显的减小,两个数
据序列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减小了20.23%,均方根误差减小了26.47%,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减小了8.71%. 相似文献
10.
在周期指数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地下水位短期预报的灰色周期指数法。以新疆昌吉市为例,从模型拟合精度、精预报精度两个方面分析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最后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传统检测方法与推荐检测方法的比较,为棉花加工技术研究提供了紊流段风速风压检测更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借助现代化的仪器和电脑软件,检测过程简单易行,栓测结果准确直观,避免了繁琐的数据计算,为我国棉花气力输送系统风速风压检测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西北地区风速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北地区125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的日平均风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和EOF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50年西北地区风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风速存在北大南小的分布特点,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在1~4 m/s,小值区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蒙边境地区;年平均风速的减小率均在0.1 m/(s·10 a)以上,其中新疆的西北部、新疆的东南部和内蒙古的西部风速减小趋势最显著;风速的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4月份的风速最大;年平均风速整体呈减小趋势主要是由于日平均风速〈3 m/s的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青海、甘肃和新疆均出现突变点,突变时间分别为1993、1982和1981年;风速主要呈现出整体一致和"负正负"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型激光测风雷达在城市近地层测风中的适应性。[方法]2013年5~6月上海市气象信息与技术支持中心在上海市嘉定区和兴隆沙开展了2次新型测风雷达与梯度测风塔的观测对比试验,对2种探测手段测得的不同高度的水平风速、风向及其标准偏差、相关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嘉定区的对比试验中,虽然激光测风雷达与风能测风塔2种方式测得的风速值有一些差异,但2组数据有一定的相关性;风向的相关性明显好于风速,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在兴隆沙的对比试验中,激光测风雷达与风能测风塔所获得的风速数据在各层高度上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相比风速数据,风向数据在各层高度上的相关性较低。与嘉定区的对比试验相比,兴隆沙的对比试验在风速上的相关性表现较好,而在风向上则表现一般。[结论]2次对比试验的对比结果中水平风速、风向均有相关性达0.9以上的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新型激光测风雷达在低空风场数据获取方面具有较为良好的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薄板烘丝机筒内风速对黄山某规格卷烟叶组配方模块的影响。[方法]选取“黄山”品牌中某一类卷烟叶组配方模块为载体,采用0.1、0.4、0.7m/s3个梯度风速进行试验,分别从物理质量、感官质量、烟气常规化学成分、叶丝嗅香成分4个方面分析3种薄板烘丝筒内风速对卷烟产品综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随着薄板烘丝筒内风速增加,筒壁温度、干燥后叶丝温度、叶丝填充值呈下降趋势;风格特征指标中烤烟烟香、清甜香、焦甜香、果香、豆香、膏香呈下降趋势;烟气特征指标中香气质、丰富性、细腻/柔和/圆润程度、烟气浓度指标呈下降趋势,杂气指标呈增强趋势;感官舒适性指标中口腔刺激、口腔干燥、喉部干燥、收敛呈增强趋势,甜味、酸味及味觉综合呈下降趋势;烟丝嗅香化学成分中酮类成分呈增加趋势,其他类成分呈先升后将趋势;筒内风速对焦油、烟气烟碱、一氧化碳等主流烟气指标释放量影响较小。[结论]研究可为卷烟产品的开发与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密闭棚室风速对药雾浓度随时间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密闭棚室内的施药作业提供指导。[方法]运用改进的大气采样器,在不同的轴流风速下对常温烟雾机喷头前方10m位置处的空气中药雾浓度按时间序列进行采样,以研究不同的风速对药雾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喷雾阶段,药雾浓度受轴流风速的影响不明显;在喷雾结束后阶段,棚室内药雾浓度在同一采样时刻风速越大,药雾浓度越大,风速越小,药雾沉降越快。[结论]该试验为研究密闭棚室内药雾的漂移分布状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野外土壤风蚀定量观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野外土壤风蚀定量观测的新方法。[方法]在综合分析土壤风蚀量评估主要方法和手段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野外土壤风蚀量定量观测的新方法———风蚀圈法。[结果]风蚀圈的最大优点是简单实用、容易携带,可长期放置在野外,实现土壤风蚀的定量观测;其镶嵌在土壤中,表面基本与地面持平,可防止局部微地形对风蚀过程的影响;底部尼龙布透水通气性好,可保持风蚀圈内土样与周围土壤状态一致,观测数据接近实际;最大弊端是放、取土时部分土样容易跑出圈外,影响观测值的准确性。[结论]风蚀圈法是野外观测比较实用的方法,可用于测定单位面积的土壤风蚀量,实现风沙区风蚀季节的定量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