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规律及病害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结线虫病是危害我国蔬菜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蔬菜种苗、块茎等繁殖材料的调运,在各省区保护地蔬菜田该病害均有发生。对保护地根结线虫的病原分类与危害症状、寄生过程与危害机理、生物学特性与发病规律及病害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根结线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一种维管束真菌性土传病害,在我国主要香蕉产区都已发生危害,严重影响我国香蕉种植业的发展。本文对香蕉枯萎病病害症状、发生原因、农艺防治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抗病育种等方面的防治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近日,重庆检验检疫局机场办事处人员在对来自新加坡的旅客行李查验时,截获了一名旅客违规携带的多块姜黄,经该局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检测人员分离鉴定发现,此姜黄中携带我国禁止进境的危险性植物线虫——香蕉穿孔线虫,这是重庆口岸首次截获香蕉穿孔线虫。香蕉穿孔线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病原线  相似文献   

4.
香蕉病害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出了香蕉生产上发生的74种香蕉病害的名称、病原(因)、寄主、危害部位、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危害性,其中侵染性病害60种,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等病原物135种;生理性病害14种,病因33种。  相似文献   

5.
1.传播 香蕉穿孔线虫病是严重危害香蕉生产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害的病原是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Cobb,1983),Thorre,1949)],它主要危害香蕉的根系。这种病原物可以在香蕉根系之间传播,也可由灌溉水流和其它栽培措施由一块病田传到另一块香蕉园。该线虫还可由被侵染的香蕉苗传到任何适合香蕉种植的地  相似文献   

6.
沈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70-171
本文论述了植物病原线虫的危害,介绍了全球严重危害植物的几种线虫及其危害特点,并分析了防治植物病原线虫各种措施及其优缺点,为植物病原线虫的鉴别与防治提供了初步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7.
香蕉穿孔线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由于其为害严重,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检疫危险性害虫,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对外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该虫传入我国的风险也日益加大,2002年1月,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对来自菲律宾的风梨种苗实施检疫时,就截获了香蕉穿孔线虫,这引起了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海南省香蕉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综述.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防治香蕉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原线虫是导致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的病原物 ,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科研部门和越来越多的植物病理学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 ,由于在农业生产上缺乏科学高效的控制植物线虫病害的方法 ,现有的杀线虫剂多为高毒农药 ,随着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和国际环保公约的建立 ,世界各国开始逐渐限制使用高毒农药 ,某些品种已经被禁用 ,从而导致有效控制植物线虫病害药剂的严重缺乏。目前 ,世界各国的植物线虫病害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急需进一步加强对植物病原线虫的深入研究 ,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线虫学研究队伍 ,探索出控制植物线虫病害的有效方法 ,在我国…  相似文献   

10.
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es(Cobb)]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植物病原线虫,可危害多种植物,是中国禁止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极为重要的检疫性植物线虫,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00年,我国进行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时,曾先后在广东、海南、福建、广西、云南等地的个别温室中发现该线虫[1],后经检疫控制已被铲除.  相似文献   

11.
云南香蕉根际线虫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河口3块香蕉园内发现6种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它们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spp.),纽带线虫(Hoplolaimus spp.),矮化线虫9Tylenchorhynchus spp.),半轮线虫(Hemicriconemoides sp.)和毛刺线虫(Trichodorus spp.).根结线虫,纽带线虫,矮化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类型蕉园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以海南香蕉种植区为例,分别采集了砖红土、黄壤土和潮土3种不同类型的蕉园土壤,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土壤类型蕉园共发现土壤线虫27 科39 属。原杆属(Protorhabditis)和巴兹尔属(Basiria)为临高砖红土地块的优势属,针属(Paratylenchus)为乐东潮土地块和东方黄壤土地块的优势属,拟丽突属(Acrobeloides)为所有土壤类型地块的优势属。土壤线虫总数和植物寄生线虫数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潮土<黄壤土<砖红土,食细菌线虫数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黄壤土<砖红土<潮土,食真菌线虫数量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砖红土<潮土<黄壤土。本研究显示袁不同土壤类型的蕉园中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通过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的分析,能够从土壤生物学角度揭示我国热区不同土壤类型的蕉园土壤生态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无线美防治香蕉线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香蕉线虫危害,研究了新型防线虫药剂——无线美对香蕉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香蕉植株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药剂相比,无线美不但能有效防治香蕉线虫病,而且对香蕉的叶长、叶宽、茎粗及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蕉园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探讨施用糖蜜酒精发酵液对香蕉生长、品质和产量及蕉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广西蕉园推广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进行常规滴灌施肥(对照)及在此基础上配施糖蜜酒精发酵液(120 t/ha,锤度7.8)的对比试验,调查不同处理对不同代龄香蕉产量、品质性状、叶片营养元素及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施用糖蜜酒精发酵液的香蕉株高、茎围、青叶数、单果重、果指长度、抽蕾率和单株产量表现均优于常规滴灌施肥,香蕉果皮厚度增加2.4%~5.2%,香蕉收获时间提前3~5 d,组培一代、宿根一代、宿根二代香蕉产量分别为49312.5、53437.5和52875.0 kg/ha,分别比常规滴灌施肥增加5.62%、8.78%和6.82%,纯收益增加5100.0、8137.5和6750.0元/ha。此外,糖蜜酒精发酵液对蕉园土壤具有较好的肥效,土壤全K、速效K、全N、有机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组培一代香蕉园的土壤全K含量比常规滴灌施肥高0.27%(绝对值),速效K含量是常规滴灌施肥的2.72倍。【结论】在蕉园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用120 t/ha糖蜜酒精发酵液对香蕉生长和产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有利于提高蕉园土壤肥力,即糖蜜酒精发酵液可作为香蕉水肥一体化的一种补充性肥源。  相似文献   

15.
线敌植物活化炭对香蕉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线敌植物活化炭对香蕉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2008年5-9月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进行了线敌对香蕉根结线虫病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每株香蕉树使用线敌植物活化炭200-300g,对香蕉根结线虫的防效可达91.41%,比当地常规用药线猛的防效提高了20.56个百分点,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线敌植物活化炭对香蕉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香蕉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植株长势、叶片光合特性和养分状况、果实品质、产量及种植效益等方面探讨了珠江三角洲主栽品种巴西蕉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存种植密度1 680~2 160株/hm2范围内,提高第一造蕉种植密度可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种植利润,但植株生长延迟,叶片(尤其是下位叶)光合作用下降,叶片N、K、Mg养分含量受到影响,单株产量下降,收获推迟;第二造蕉调整至相同密度时,第一造蕉密度较大的处理使其第二造蕉植株长势受到较大影响,但叶片N、K养分含量却显著提高,最终使第二造蕉产量接近、收获时间也基本一致.结合香蕉收获时间及种植效益,提出在不降低株产及果实品质的前提下,春种第一造蕉的适宜种植密度约为1 920株/hm2.  相似文献   

17.
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结线虫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已成为近年来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点。详细阐述了根结线虫的致病机理,综述了几种防治根结线虫的途径,并对其生物防治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巴西蕉’为对照,从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和抗病性等方面对香蕉新品系‘热科2号’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科2号’的综合农艺性状与对照相近,其中株高、果指长宽及产量均高于对照。此外,‘热科2号’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好,田间发病率为4.1%,较对照巴西蕉低75%,对其它病虫害的抗性则与对照相当,适宜在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发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9.
黄芪麻口病发生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引起“黄芪麻口病”的主要原因,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病原线虫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田间地下害虫回接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麻口病标样上未检测到病原线虫,分离到的病原菌以茄病镰孢、尖孢镰孢为主,发现引起“黄芪麻口病”的主要原因是黄芪根瘤象幼虫为害黄芪根部。说明黄芪根瘤象为害黄芪根部是造成黄芪麻口病的主要原因。并且黄芪根瘤象是首次在中国发现,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0.
幼龄胶园间种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对胶园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为科学管理胶园土壤、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7~8月栽植的两个相邻橡胶林段,2008年4月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2008年7月~2010年1月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幼龄胶园间种香蕉和葛藤均可提高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以间种香蕉的效应最明显;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胶园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间种葛藤>间种香蕉>无间种;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胶园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酶活性,其活性大小依次为间种香蕉>间种葛藤>无间种。幼龄胶园间种葛藤可提高胶园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但间种香蕉则降低这两种酶活性。【结论】幼龄胶园间种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胶园微环境。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间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以增加胶农非胶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