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源泉,为提高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我国283个地级市2001—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Metafrontier-Malmquist指数测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分解。【结果】(1)2001—2018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6.60%,其增长主要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拉动,农业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增长规律呈现出先波动上涨再波动下降的“倒U型”增长趋势。(2)优先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为6.00%、8.70%和10.01%。(3)优先发展区内的地级市农业技术效率较高,适度发展区内的地级市农业技术进步较快。【结论】改善农业技术效率,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和提高农业增长质量是提升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1994—2010年浙江省东北6个地级市和西南5个地级市的农业资源面板数据,运用DEA分析法中的Malmquist指数,实证研究了浙江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增长状况。结果表明:1994—2010年浙江农业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5.08%,技术进步增长5.14%,技术效率增长-0.04%,技术进步成为推动浙江农业资源TFP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技术效率下降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水平的不同,使得省内各区域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浙江东北地区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高于浙江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3.
运用累加型LHM全要素生产率指标(additive luenberger-hicks-moorst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dicator)测度2001—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区)食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我国食品工业仍处于初级加工阶段,3个子产业TFP稳步提升,但增长不一;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变化差异不大;从区域上看,宏观经济及农业资源禀赋的差异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TFP增长率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降低的趋势,食品制造业TFP增长率表现为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地区,饮料制造业TFP增长率表现为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地区。因此,应加快食品工业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优化发展环境及立足资源禀赋协调区域发展,以实现我国食品工业高质量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对2007~2012年间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本是增长的且与农业经济增长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农业技术进步是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外部环境因素的存在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确实会产生影响。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后,有更多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对20072012年间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本是增长的且与农业经济增长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农业技术进步是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外部环境因素的存在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确实会产生影响。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后,有更多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技术进步可以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把农业生产的潜力发挥出来,使资源投入的报酬率不至于下降或减缓下降速度.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本文对我国在1975—1991年期间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测算的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视角,运用因子分析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山东省农业资源环境和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态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山东省循环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978—2014年,山东省农业资源环境指标呈线性分布,农业经济增长指标呈三次曲线分布,农业资源环境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低级的胁迫发展关系,农业资源环境对农业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0—2012年我国13个主要农业大省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简称SFA)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区域性差异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技术效率较低且技术效率增长趋势不明显,存在技术进步且技术进步增长趋势明显;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较高,中部地区技术进步次之、技术效率最低,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最慢、技术效率较高。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须要加强现有技术的推广和扩散;东部地区农业增长具有技术和效率双重驱动特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中部地区在提高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西部地区未来在提升农业技术效率的同时,更须增加资金和政策支持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对中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转型提出新要求、新目标与新路径。本文利用1978—2017年中国农业要素投入、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了农业要素投入变化、农业产出变化和农民收入变化的趋势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耕地面积在1978—2017年出现了两次面积突增、3次面积下降的趋势。②中国农药使用量在1978—2017年经历了数量长期猛增,而后进入零增长、减量投入阶段。③中国农用薄膜使用量在1978—2017年经历了不断上涨,而后转入使用量低增长或零增长阶段。④中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在1978—1995年经历了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1996—2003年化肥施用量走低、2004—2015年化肥施用量回涨、2016—2017年化肥施用量不变4个阶段。⑤中国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量、主要农产品单产和农民人均收入在1978—2017年实现了长期的增长,但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基于此,本文提出要严格耕地资源保护、减量农业要素投入和发展先进农业技术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方法,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小的核算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与之相关的实证方法有增长核算法、随机前沿法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利用3种实证方法和FAO数据库中1980—2007年中美农业相关数据,考察了中关农业技术进步情况,通过对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比较分析,找出中关农业技术进步的差距,为中国农业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