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从安徽凤阳采集具有典型烟草赤星病状烟株分离纯化得到烟草赤星病菌,并对烟草赤星病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分生孢子和菌丝致死温度分别为50℃和49℃;光照12h/d时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孢子悬浮液棉球接种和菌丝块接种均有利于引致云烟87成株期发病,所致病斑直径平均分别为5.73 mm和5.23mm,且平均病叶率分别为78.3%和72.33%。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不同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菌孢子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烟草赤星病菌孢子产生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对贵州省主要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菌孢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主要气候区烟草成熟期赤星病菌日均孢子密度介于0.136 9~0.389 2个/(cm2.d),不同气候区内孢子密度分布由密到疏依次为道真、开阳、兴义、天柱,孢子数的分布在贵州呈现西低、中北高的局面。各气候区田间孢子数随观察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关系减少,利用SPSS软件建立孢子数与观察高度的回归方程为:Y=0.02 X2-6.43 X+572.5。  相似文献   

4.
烟草赤星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1993年从长春等地采集的标本中分离得到Allernaria菌株。经过对病菌的致病性,形态,生长温度,pH范围及对不同碳,氮源的利用等项目的测定,确定该病菌为A.allernata(Fr.)Kcissler。是引起烟草赤星病的病原菌。病菌在5-35℃均可生长,但以25℃,4h条件下萌发率可达100%,病菌在9种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其中燕麦琼胶培养基,PDA,玉米粉琼胶培养基适合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5.
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和孢子产生条件及寄主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条件,在主要营养条件中木糖、葡萄糖和蔗糖为最适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PDA和Czapek为最适培养基。环境条件中温度20~25℃、pH7和黑暗对生长最好。该菌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宜条件和生长条件基本相同,即病菌生长好孢子成量亦多,反之则少。经接种在15科30种植物中茄科植物中的马铃薯、蕃茄、茄子、龙葵、蔓陀萝和蓼科中的本氏蓼可以被侵害而其他作物和杂草则不能侵害。  相似文献   

6.
比较烟草赤星病菌和黑斑病菌基本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和黑斑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 30℃和20 ~ 25℃;pH6~9培养条件更有利于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烟草赤星病菌利用葡萄糖和蔗糖的能力明显大于黑斑病菌;两病原菌对硝酸铵、硫酸铵和干酪素的利用情况基本相同,利用能力大小依次为干酪素、硝酸铵、硫酸铵;...  相似文献   

7.
烟草赤星病菌孢子叶面附着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烟草赤星病菌孢子的释放及附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在烟草叶面上的孢子数量与地面以上高度呈指数关系,并随地面以上高度的升高而减少;在降雨量为2-10mm时,随降雨量增大,叶面孢子的冲刷率急剧升高;在降雨量10mm以上时,随降雨量增大,叶面孢子的冲刷率升高较慢。上午赤星病菌孢子飞散的数量与下午无明显差异,晚间孢子飞散的数量是白天飞散数量的2倍。  相似文献   

8.
广东烟草赤星病菌强毒力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赤星病【Alte171almhe(E.&E.)Ted.&Wadk.提烟草上发生较多的叶麻类病害之一,在广东省危害日渐严重.由于该病害的发生临近或正处于烟草的来搞期,不宜施用化学农药,最好选育抗病品种防治,故了解人工接种的各有关因素极为重要.虽国内外对此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都有一些研究,但烟草赤星病菌的生态适应颇强,不同地理分布的菌株,其致病力、危害情况差异较大.遂对此菌的强毒力菌株在抱于萌发,营养生长及抱子形成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强毒力菌株筛选:接种植物为当前广东烟草栽培的主要品种K-326(中感)成株,试验菌…  相似文献   

9.
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其它植物来源的分离物(Alternaria sp.)共39个菌株分别接种烟草品种G80和G140的幼苗,并用其中24个菌株接种此二品种的离体叶片。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离体叶片的穿透生长能力与致病力以及对幼苗的致病力(病叶率与病情指数),明显地表现为从低到高的组群关系。其中,烟草赤星病菌5个菌株,TBA6、TBA8、TBA12、TBA19和TBA28,为表现一致的高致病力,而TBA20和TBA27表现一致的低致病力。比较发现,病菌对离体叶片的致病力(等级)与其对幼苗的致病力,在烟草赤星病菌的24个菌株间以及在两个烟草品种间的趋势相一致,而病菌对离体叶的穿透生长能力与其对幼苗的致病力之间无一致趋势。讨论认为,离体叶片法用于测定病菌的致病力不失为一种准确快速而又易于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拮抗烟草赤星病菌的两株放线菌SZF2和SZF7为材料,对其发酵液防赤星病菌的效果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SZF2和SZF7的无菌发酵液能抑制烟草赤星病原菌孢子萌发,同时还能激发烟草产生过量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从而提高烟草对赤星病菌的抗性.离体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ZF2和SZF7的发酵液可明显降低烟草赤星病的病情指数,其盆栽试验相对防效分别为48.94%和50.13%.  相似文献   

11.
湖南烟草赤星病发生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湖南主产烟区5点16年次以上系统调查,发现赤星病季节流行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发病程度年间波动大,分析了发病轻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提出用发生型法及积温法预测赤星病发生期,用孢子捕捉法及多元相关法预测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2.
红蓼褐斑病的病原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蓼上壳针孢引起的两种褐斑病症状研究,发现蓼壳针孢Septoria polygonorumDesm.引起的褐色病斑较大,而待定种Septoriasp.引起的灰色病斑较小.蓼壳针孢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分生孢子萌发温限为5~35℃,最适25℃,室温下萌发率为25.2%;孢子萌发需有液态水存在,100%相对湿度萌发率为7.6%,低于100%则不萌发;pH值4.53~9.18均可萌发,最适pH为6.47;对光敏感,连续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牛粪浸液、土壤浸液、蔗糖浸液对孢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红蓼叶榨出液对孢子萌发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烟草赤星病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烟草赤星病是烟草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 ,迄今对病菌生物学特性 ,寄主抗病性 ,病害消长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烟草赤星病的研究成果 ,分析了赤星病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病害预测预报 ,病菌生理分化 ,寄主—病原物互作机制以及利用生物技术获得抗源材料研究的未来烟草赤星病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从芝麻叶斑病病叶及种子上分离得到一真菌,经鉴定为芝麻链格孢〔Alternaria sesami(Kawamura)Mohanty & Behera〕。通过接种试验,确认该菌为致病菌,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对 pH 的适应范围较广;在相对湿度近100%时,孢子萌发快,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苜蓿茎点霉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了温度、培养基、pH、光照、碳氮源及湿度对病原的影响。结果显示:被鉴定病原为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0和25℃;最适培养基有V8培养基、苜蓿煎汁培养基和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pH 3~12均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pH均为6;全光照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不同光照处理对分生孢子萌发差异不明显;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膏;分生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在相对湿度(RH)85%以下不萌发,在水滴中萌发好。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min)和44℃(10min)。  相似文献   

16.
苞叶芋属观叶植物表现褐腐病症状的绿巨人Spathiphyllum pallas、神灯白掌S.lynise、香水白掌S.sensation、金叶白掌S.golden和白掌S.develandii分离提纯菌株,作交互接种试验显示,都可交互致病,表现褐腐病自然感病症状.根据对5个菌株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和致病性观测,认为是同一个病原种即苞叶芋帚梗柱孢Cylindrocladium spathiphylli Schoulties El-Choll & Alfieri.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20~26℃适宜病原菌生长,高于34℃或低于15℃则不利于生长,湿度在90%以上有利于病原菌孢子萌发;在适量微量元素Fe、Mg、K营养条件下,病原菌生长缓慢,pH5~9病原菌生长良好.从接种病原菌后的绿巨人叶柄横切可见其病理结构变化为:接种12h,病菌以菌丝通过表皮上伤口或细胞间隙进入皮层;接种24h,部分表皮细胞和皮层薄壁细胞质壁分离,变褐;接种48h,受害皮层薄壁细胞向深处发展扩大,细胞壁呈黑褐色;接种72h,病菌侵进维管束,韧皮部和木质部破坏变黑;接种72h的病根横切显示,病菌菌丝通过表皮伤口进入外皮层、中皮层薄壁细胞、胞壁崩裂、变黑.本研究目的是为绿巨人生产中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