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甘南高原独一味间作栽培藏木香对独一味出苗率、成活率、叶长、叶宽和株高的影响,试验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法。结果表明:独一味间作栽培藏木香时当年生独一味的出苗率、成活率比单作极显著提高;二年生独一味的叶长、叶宽和株高的生长变化也比单作显著加快。这一试验结果攻克了独一味大田栽培中成活率低的技术难关,对独一味的人工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开展藏木香黑地膜垄栽和双色地膜垄栽两种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考察不同栽培方式下藏木香移栽成活率、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差异,通过分光光度法和HPLC定量分析法测定成分含量,采用SPSS2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藏木香两种栽培方式的产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双色地膜垄栽方式优于黑色地膜垄栽,而田间管理成本趋于一致,药材质量亦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双色地膜垄栽方式生产藏木香,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白膜覆盖侧沟栽、黑膜覆盖侧沟栽、白膜覆盖平栽、黑膜覆盖平栽和露地平栽5种栽培方式对藏木香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黑膜覆盖侧沟栽产量最高、品质最优,且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且产量较露地平栽极显著地提高了33.19%,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8.03%和31.87%.因此黑膜覆...  相似文献   

4.
韩生录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4):229-229234
以当地气候条件探索出了一条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种植中药材(藏木香)。从其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明确不同间作物对幼杏树生长的影响,1988—1989年在河南省渑池县张村农场杏园进行了间作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GC-MS法测定藏木香栽培品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藏木香栽培品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藏木香栽培品种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仪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并确认了37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桉叶油二烯5,11(13)-内酯-8,12,异-榄香烯,异-喇叭烯,桉叶油二烯4,11(13)-内酯-8,12。[结论]分析获得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效为藏木香这一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的人工规范化栽培和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在不同温度下青霉素对藏木香种子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结果发现,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青霉素溶液浸种对藏木香种子发芽有显著的影响。在25℃下,用浓度为300 mg/L的青霉素溶液浸种后藏木香种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15℃时,发芽率和发芽势等都显著下降,低于10℃时不能发芽;藏木香生产中,种子发芽温度应当控制在20~25℃,用300 mg/L的青霉素溶液浸种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指数。  相似文献   

8.
由于长期对藏木香野生资源的采挖,使其现已濒临灭绝,通过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繁殖是解决藏木香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以藏木香的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藏木香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以MS+BA 1.4 mg/L+NAA 0.5 mg/L为宜,每个外植体可平均产生4.5个芽;生根培养基以1/2 MS为宜,生根率最高可达96%。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缘藏药植物藏木香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藏药植物藏木香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等,从而促使该地区农牧民进行大面积栽培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陈湘宏  童丽  王津慧  翁裕馨  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56-18557,18560
[目的]研究四味藏木香软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低下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为动物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味藏木香软胶囊(大、小剂量)组和阳性药(盐酸左旋咪唑片)组,观察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低下模型腹腔巨噬细胞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采用溶血素抗体测定法观察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和药物对DNFB所致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四味藏木香软胶囊能明显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促进小鼠机体溶血素抗体的生成。试验中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小鼠左右耳重量差异显著,且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味藏木香软胶囊能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以3年生藏木香母株上所采种子为材料袁采用随机区组法袁通过对不同温度尧光照和浸泡时间对其种子 萌发影响的研究袁探索其种子萌发特征遥结果表明院在恒温20 益尧全光照24 h和浸泡4 d的处理条件下藏木香种子 发芽率最高袁发芽启动速度最快袁发芽持续时间最短袁萌发整齐度较高曰变温10/30益下的各萌发指标仅次于恒温 20益袁全暗24 h条件下不抑制其萌发袁发芽率仍达到80%以上袁清水浸泡时间越长袁胚芽和胚根生长越快遥综合温度尧 光照和水分各生态因子对藏木香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得出袁藏木香种子在连续光照24 h尧恒温20益或变温10/30益尧 清水浸泡4 d的条件下萌发情况最好曰藏木香种子属中性偏喜光的种子遥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方式对套种野菊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套种野菊花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等行距栽培和宽窄行栽培方式下套种野菊 花的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栽培的鲜花平均产量为4 365.4 kg/hm2、增产 98.6%,干花平均产量为1 570.9 kg/hm2、增产96.1%,但在折干率上两种栽培方式差异不显著;其产量优势主要体现 在单株产量高,干物质积累量大,营养生长期SPAD 值上升较快,盛花期叶面积指数较高;同时促进生长,株高和分枝 数分别显著增加了11.4%和49.3%,利于有效花蕾数增加。两种栽培方式下,均以株距15 cm 群体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复合间作栽培模式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复合茶园和单一茶园中节肢动物的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茶园和单一茶园相互间物种的数量组成差异较大,复合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比单一茶园丰富、稳定。因此茶园禁用农药且茶园中植物相丰富,形成荫蔽环境,有助于涵养天敌,增加蜘蛛等天敌数量和种类。  相似文献   

14.
抗虫杂交棉与早熟西瓜间作,双膜覆盖促早发,可较好地解决现行棉瓜间作生产中的诸多问题,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试验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与早熟西瓜间作双膜覆盖栽培的优化方案为:每666.7m2种植棉花1 600株,追施尿素30 kg,采用留叶枝整枝方法。西瓜每666.7m2间作1 100株。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基于根域限制的葡萄小麦套种模式对小麦小气候环境及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种葡萄对小麦冠层温湿度的影响不显著,对小麦冠层整体遮阴程度仅为20%,且根域限制种植不影响小麦的水肥资源。套种葡萄对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影响较低,在小麦区域边缘处每靠近葡萄10 cm,CO_2光合速率下降约0.26μmol/m~2/s,且套种葡萄不会影响小麦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与对照相比,套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15%,净收入提高8.4倍。因此,基于根域限制的葡萄小麦套种是一种对小麦影响较弱,提升经济效益能力极强的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毛豆套种黄秋葵模式中黄秋葵不同种植方式、种植时期、种植密度对黄秋葵产量及毛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秋葵种植时间以4月15日至5月1日较好,种植方式选择育苗移栽、种植密度3000~4000株为宜,上述综合措施处理的黄秋葵产量和成品率均较高,且对毛豆产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间作系统对蚕豆结瘤的影响,为选择适合蚕豆间作的作物种类和合理的间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在胶泥土和砂壤土条件下,于结荚期调查小麦/蚕豆、油菜/蚕豆、大蒜/蚕豆3种间作系统和单作蚕豆系统的蚕豆根瘤生长情况.[结果]砂壤土中不同间作系统的蚕豆结瘤量均明显高于胶泥土.在胶泥土中,蚕豆单作及与小麦、油菜间作系统的中行蚕豆根瘤量分别比边行增加24.54% 、97.24%和61.94%,而大蒜间作系统的边行蚕豆根瘤量比中行增加80.06%;在砂壤土中,单作蚕豆根瘤量比中行增加8.14%,小麦、油菜和大蒜间作系统分别增加54.00% 、20.45%和45.33%.与单作蚕豆相比,在胶泥土中油菜、小麦和大蒜间作中行的蚕豆根瘤量分别增加491.13%、75.86%和70.44%,小麦、油菜和大蒜间作边行的蚕豆根瘤量分别增加11.04%、354.60%和282.21%;在砂壤土中,除小麦间作模式外,油菜和大蒜间作模式的中行蚕豆根瘤量分别增加30.69%和76.41%,而小麦、油菜和大蒜地的边行蚕豆根瘤量比单作地分别增加37.64%、45.56%和137.07%.在胶泥土和砂壤土中,油菜、大蒜间作均能提高蚕豆的结瘤水平,分别增加61.94%和80.05%.[结论]间作对蚕豆结瘤能力的影响不仅受作物种类的影响,还受土壤类型和栽培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间作系统对蚕豆结瘤的影响,为选择适合蚕豆间作的作物种类和合理的间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在胶泥土和砂壤土条件下,于结荚期调查小麦/蚕豆、油菜/蚕豆、大蒜/蚕豆3种间作系统和单作蚕豆系统的蚕豆根瘤生长情况.[结果]砂壤土中不同间作系统的蚕豆结瘤量均明显高于胶泥土.在胶泥土中,蚕豆单作及与小麦、油菜间作系统的中行蚕豆根瘤量分别比边行增加24.54% 、97.24%和61.94%,而大蒜间作系统的边行蚕豆根瘤量比中行增加80.06%;在砂壤土中,单作蚕豆根瘤量比中行增加8.14%,小麦、油菜和大蒜间作系统分别增加54.00% 、20.45%和45.33%.与单作蚕豆相比,在胶泥土中油菜、小麦和大蒜间作中行的蚕豆根瘤量分别增加491.13%、75.86%和70.44%,小麦、油菜和大蒜间作边行的蚕豆根瘤量分别增加11.04%、354.60%和282.21%;在砂壤土中,除小麦间作模式外,油菜和大蒜间作模式的中行蚕豆根瘤量分别增加30.69%和76.41%,而小麦、油菜和大蒜地的边行蚕豆根瘤量比单作地分别增加37.64%、45.56%和137.07%.在胶泥土和砂壤土中,油菜、大蒜间作均能提高蚕豆的结瘤水平,分别增加61.94%和80.05%.[结论]间作对蚕豆结瘤能力的影响不仅受作物种类的影响,还受土壤类型和栽培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变化情况,为促进马铃薯与玉米合理间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马铃薯单作(对照)和间作(2行马铃薯间作2行玉米)2种栽培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测定,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糖类物质的影响。【结果】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的茎粗、单株主茎数、单株匍匐茎和单株根干物质重量及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变化(P>0.05),但间作可提高马铃薯单株分枝数、单株匍匐茎数、单株小叶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单株茎叶和单株块茎的干物质重量,并显著提高马铃薯的株高、单薯重、单株产量及复合产量(P<0.05,下同)。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间作马铃薯叶片、匍匐茎和块茎中糖类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对叶片的影响较大,间作马铃薯叶片的蔗糖、果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均显著低于单作。【结论】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与玉米2∶2行比间作模式下,马铃薯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复合产量显著提高,该间作模式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烤烟套种蔬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安县烤烟套种蔬菜已有近20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高产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烤烟套种蔬菜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效益不断提高,到2009年全县烤烟套种蔬菜面积已达1666.7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