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热研2号油绿苦瓜是以优良自交系02-20-4-9(强雌性系)为母本,以优良自交系MC009为父本的杂交种,该品种杂交一代果实长圆锥形,果肩平,单果重400—500g,果长24—26 cm,横径6.0—7.0 cm,果肉厚1.9 cm。果实绿白色,有光泽,瓜瘤粗壮,瓜形美观。耐热,高抗白粉病,较抗霜霉病。产量44780—59700kg/hm2,产量比绿白金1号油绿苦瓜(CK1)增产13.7%,泰国青皮(CK1)增产25.4%。  相似文献   

2.
长身苦瓜品种资源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对24个长身型苦瓜品种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资源材料可划分为5个品种类群,即早中熟品种群、中晚熟普通品种群、中晚熟大果型品种群和极晚熟品种群、极早熟强雌性类群。  相似文献   

3.
苦瓜新品种早优苦瓜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早优苦瓜是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经过自交和姐妹交选育的新-2作母本、以经过有性杂交选育的M-3-5作父本配制的油身苦瓜杂种一代新品种.其瓜身圆锥形,皮色油绿,条瘤状;瓜长27~30 cm,横径5.5~6.5 cm,肉厚1.0~1.1 cm;瓜中等大,单瓜重330~360 g;肉质脆,苦味适中,商品率92%;表现早熟,丰产,优质,每667m2产量3 000~4 000 kg,适合华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天宝8号是广东天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以母本Y55-4与父本Y14-3进行杂交而选育出的长势强、商品率高、抗性好、理化品质佳的油绿类优质苦瓜品种。该品种适宜广东春、秋两季种植。天宝8号在2015年春、秋两造品比试验中表现突出,2017年参加省春、秋两造区域试验,2018年通过广东省审定,2019年开始在全省重点种植地区示范推广,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F05-3苦瓜是以广东农家品种"长身苦瓜"变异株系选育的自交系为母本;以日本的大白圆锥苦瓜选育的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组合,具有极早熟、产量高、抗病性强、商品性状好以及适应我国北方地区保护地栽培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F05-3苦瓜是以广东农家品种"长身苦瓜"变异株系选育的自交系为母本;以日本的大白圆锥苦瓜选育的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组合,具有极早熟、产量高、抗病性强、商品性状好以及适应我国北方地区保护地栽培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白沙早丰3号苦瓜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沙早丰3号苦瓜是采用90-01A强雌系为母本、94-03B苦瓜自交系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苦瓜新品种,该品种表现熟性早,抗逆性强,丰产性好,与翠绿大顶苦瓜相比,前期产量增加3.8%,总产量增加3.2%-8.9%,每667m^2产量2500kg左右,适宜华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春早一号白苦瓜是湖北省咸宁市蔬菜科技中心选育的一代杂交种,具有早熟、高产、瓜大色白、果肉厚、单瓜重、品质好、耐运输、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已在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福建等省大面积推广,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穗研2号苦瓜是从英引苦瓜中采用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中熟,春植从定植至初收45-50天,夏秋植从播种至初收45-50天,中长圆筒形,条瘤粗直,圆瘤少,瓜皮光滑,色浅绿,瓜长25-30cm、粗7-8cm,肉厚1.1cm,单瓜重350-600g,品质优,适宜市销和出口;每667m^2产量为1843kg,比穗新2号增产20.2%,比英引增产33.9%;田间表现耐热,耐枯萎病,尤其适于夏,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从土壤消毒,改早熟品种为中晚熟品种、培育嫁接壮苗,深沟高畦、施足基肥,改密植为稀植,改人字架为平棚架或拱棚,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及时防治病虫害7个方面介绍了苦瓜长季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相比,主要突出了改早熟品种为中晚熟品种,改密植为稀植,改人字架为平棚架或拱棚架,以期为提高苦瓜种植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苦瓜新品种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华南地区对苦瓜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的需求选育出2个早熟、耐冷凉气候的苦瓜新品种,分别命名为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2个品种表现为早熟,强雌性,第1雌花节位低,连续结瓜能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在气温为12-23℃条件下,能正常开花结果;瓜皮油绿色;瓜型圆筒形,肩平蒂圆,大直瘤,商品性好。桂农科一号瓜长约35.0cm,横径8.0-9.0cm,肉厚1.2-1.4cm,平均单瓜重380g,产量约49500kg·ha^-1;桂农科二号瓜长约30.0cm,横径8.0-10.0cm,肉厚1.3-1.5cm,平均单瓜重450g,味甘微苦,产量约52500kg·ha^-1。2个品种均适宜在华南地区春秋露地和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12.
利用ISSR分子标记鉴定苦瓜杂交种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苦瓜杂交一代品种秀玉1号纯度进行鉴定,为生产上提高苦瓜新品种纯度鉴定效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SSR技术和91条引物,对苦瓜品种秀玉1号及其亲本的DNA指纹进行分析。【结果】从91条引物中筛选出两条特征引物ISSR-845和ISSR-891,能同时扩增出F1代及其父母本的多态性条带510 和300 bp。其中,ISSR-845能够区分父本机械性混杂,ISSR-891能够准确区分母本自交系与杂种F1代;经群体验证,该标记与田间鉴定结果高度一致。【结论】ISSR技术具有准确、简便、高效、实用性强等优点,可用于生产上苦瓜种子纯度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3.
以膜通量为指标,用国产UF-中空纤维膜组件探讨苦瓜原汁超滤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苦瓜原汁超滤膜通量最大的优因素水平为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60000,操作温度40℃,操作压力0.06MPa。流变特性研究表明:苦瓜原汁超滤液为牛顿型流体,建立的超滤液粘度值随其温度和浓度变化的回归方程,置信水平达95%。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不同采收阶段苦瓜产量的影响,以期提高苦瓜品质和产量,进而增加农民收益.[方法]以翠中翠苦瓜为材料,采用416-B最优混合设计,探讨氮、磷、钾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苦瓜果实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氮与苦瓜前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磷、钾对苦瓜产量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氮>钾>磷;15 d内苦瓜累积产量(y1)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15 d内苦瓜累积产量的最优氮磷钾配方为:N 304.80 kg/ha、P 148.65kg/ha、K 351.75 kg/ha,种植密度29010株/ha.[结论]氮肥和种植密度是影响苦瓜前期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利用西兰薹资源,创新选育出一批具有独特优异的西兰薹雄性不育系和自交系,并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育成生势强、抗性强、品质优、商品性佳、产量高的西兰薹杂交一代新品系4个,包括美丽1号、美丽2号、美丽3号、美丽4号等.结果表明,美丽2号综合性状最好,产量高,每667 m2产量为1 879 kg,比对照种芊秀增产25%,增产显著,商品性佳,食味好,抗癌物质萝卜硫素含量高,每公斤鲜菜含萝卜硫素48 mg,比对照种芊秀高出77.8%,比对照种蔓陀绿西兰花高出272.1%.综合性状第2的为美丽1号,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1 951 kg,比对照种芊秀增产30.0%,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G02-2与G90的杂交后代经7代株内自交,一代系内自交选择而成的自交系G189-1为母本,以广东大肉苦瓜后代自交系G181为父本选育成的晚熟条瘤苦瓜"兴蔬春丽",从播种至采收80 d左右,果实表皮绿色,条瘤,圆筒形,单瓜质量550 g左右,平均产量5 000 kg/667m2,抗白粉病和疫病,该品种适于华南等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苦瓜新组合白玉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玉 3号苦瓜是以T - 976 8和F - 96 4 6两个自交系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早熟 ,从定植到初收只需4 0d左右 ,植株雌花率和座果率都达到 85 %以上。前期单位面积产量达 80 0kg以上 ,总产量 35 0 0kg左右。平均单果重 4 2 0 g左右。果实圆筒形 ,长 2 5cm左右 ,粗 6 .5cm左右 ,果面瘤状突起粗大 ,果皮洁白、油亮 ,果肉味甘脆、微苦 ,是一抗逆性、商品性很好的苦瓜良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α-苦瓜素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从苦瓜种质Y5中克隆了α-苦瓜素基因上游包括起始密码子在内的1 620 bp序列,选取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 500 bp序列,利用PlantCARE在线启动子预测工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α-苦瓜素启动子除了含有TATA-box和CAAT-box等核心元件外,还含有光响应元件、赤霉素响应元件、热胁迫响应元件、干旱应答元件、水杨酸应答元件、茉莉酸应答元件等。以28份苦瓜种质为材料,分析了α-苦瓜素启动子区域SNP和InDel分布情况,共发现24个SNP位点和1个InDel,28份苦瓜种质资源共存在4种单倍型。3个SNP位于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可能对α-苦瓜素基因的表达调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合海南屯昌地区种植的苦瓜优良新品种,通过引进全国8 个优良苦瓜新品种对其农艺性 状、抗病性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院中华一号和桂农科1 号苦瓜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小 区产量分别为43.30,43.23 kg折合每公顷产量33 324.30 kg 和33 270.45 kg比枫木苦瓜CK分别增产16.43%和 16.24%其他参试品种也表现较好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枫木苦瓜CK因此,中华一号和桂农科1 号苦瓜在农艺性 状抗性和产量等方面均表现较佳较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可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苦瓜果长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研究了苦瓜6个世代果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果长性状的基因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以加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占总遗传成分的98.6%,显性方差所占分量极小,属不完全显性;控制果长性状的最少基因对数为5对;开展苦瓜果长的品质育种宜采用杂交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