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甜)椒雄性不育系21A、8A、17A的选育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外引进的长灯笼形甜椒雄性不育系LANES为不育源,通过回交转育,选育出不育性稳定、园艺性扶优良的辣椒雄性不育系21A、甜椒雄性不育系8A和17A。花蕾观察表明,21A基本无花粉或仅有少量败育畸形花粉,其遗传类型属于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核胞质型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2.
以辣椒CMS21A为母本、以高灯笼形甜椒T6和长灯笼形甜椒MC为轮回父本,经过连续多代回交和轮回父本自交,选育出新的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CMST6A和CMSMCA及相对应的保持系T6B和MCB。不育株和可育株农艺性状差异主要表现在花器上,不育花的花药瘦小,无花粉。遗传分析表明,CMST6A的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I2-KI染色后镜检表明,CMST6A不育花粉率占98.4%、CMSMCA不育花粉率占97.8%。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研究BAU-2诱导的雄性不育小麦花粉发育过程中的显微、亚显微结构变化,探讨了BAU-2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细胞学作用机制。观察结果表明:(1)单核小孢子发育至大液泡时期(单核小孢子中晚期)败育而形成败育花粉,是BAU-2诱导雄性不育的原因。(2)单核小孢子败育与花药绒毡层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3)与小麦T型雄性不育系相比,BAU-2诱导产生的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败育程度更彻底。  相似文献   

4.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采用保持系(p1)×恢复系(p2)杂交组合的六个群体及P1、P2、F1、F2、B1(F1×p1)和B2(F1×p2),分别与不育系测交的方法,对三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1)恢复系为古223时,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D汕A、G汕A和W汕A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2)恢复系为IR24时,以花粉可育率为指标,D汕A和W汕A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三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其中一对独立,两对连锁,交换值为25%;而G汕A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仍受控于两对独立主效基因。以田间结实率为指标,该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大麦生态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态雄性不育大麦A1,A2具有明显的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其育性转换的主要诱导因子.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是抽穗前19~32d,即药隔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7℃以下低温诱导不育,10℃以上温度为正常可育,7~10℃为育性转换温度,在此范围内,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存在一系列连续变化,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该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类型有典败,圆败和染败,也有无花粉型.大麦幼穗发育进程的穗间或小穗间的差异和温度的波动性变化是导致该不育系育性漂移的主要原因.光周期对育性转换的影响必须在可育温度范围才能得到表现.对提高生态雄性不育系制种产量和保证杂种纯度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榨菜不育系09-05A是由欧新A雄性不育源转育而成的新型春榨菜雄性不育系。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对春榨菜雄性不育系09-05A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和花粉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发现,小孢子从单核时期开始发生异常,并随着花粉发育的进行,细胞内含物不断降解,最终形成空瘪、畸形的花粉粒。本研究阐明了不育系09-05A花粉败育的发生时期和细胞学特征,为深入进行榨菜雄性不育的发育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新发现的天然不育株3213A为材料,采用正反交、自交和测交等方法,分析研究其后代的育性分离表现。结果表明,3213A的育性不但受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还受细胞质属性影响,属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不育株花粉虽然微量,但能被稳定、彻底恢复可育。3213A的遗传性表明,该不育性可用于三系配套,生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甜椒雄性不育系AB91,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田间发现的甜椒雄性不育株为不育源,经十几年选育而育成的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是一个雄性不育性与优良农艺性状、抗病性、高配合力高度统一的不育系。其不育性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遗传简单、不育性稳定,不育花与可育花易于区别,恢复源广泛、配合力高,可较快地培育出不同类型的优良一代杂种。利用AB91已选育出早、中、晚熟配套的系列甜椒杂交种,解决了我国甜椒一代杂种种子生产人工去雄的难题。利用AB91生产一代杂种,简化了杂交制种程序,大大降低了杂交制种难度和成本,可保证杂种种子纯度。AB91的育成及利用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某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宜3A花药发育过程中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观察有花率比有宜3A雄性败育发生于花粉母细胞阶段,其主要是花粉母细胞不减数分裂,不能形成二分体或四分体;花粉母细胞原生质体浓缩并逐步收缩,最后解体;厢当于正常油菜的单核小孢子阶段,花粉母细胞壁上形成“类花粉壁”;同时,其绒毡层细胞质浓缩,并逐步解体。  相似文献   

10.
对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宜3A 花药发育过程中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 宜3A 雄性败育发生于花粉母细胞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花粉母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 不能形成二分体或四分体; 花粉母细胞原生质体浓缩并逐步收缩, 最后解体; 在相当于正常油菜的单核小孢子阶段, 花粉母细胞壁上形成“类花粉壁”; 同时, 其绒毡层细胞质浓缩, 并逐步解体。  相似文献   

11.
3种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石蜡制片方法,对3种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比较解剖学观察,以确定其花粉败育的时期和细胞学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波里马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分化期,雄蕊不能分化形成花粉囊。S43A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时期发生在小孢子四分体至单核花粉期,败育的特点为小孢子细胞质液泡化,逐渐变形解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同时绒毡层细胞过度液泡化,并提早解体死亡。G022A不育系的花药在小孢子发生的不同阶段均出现败育现象,最早的败育表现为花粉母细胞的退化解体;有些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不能形成小孢子四分体;还有的因小孢子在四分体中不能正常释放而败育,并伴随着绒毡层细胞的畸形化、异常生长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2A微粉恢保关系的研究表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2A微粉自交保持微粉不育;与萝卜细胞质不育系萝A杂交保持不育;与细胞核显性不育系9211A杂交大部分保持微粉不育,少部分保持无微粉不育;与细胞核隐性不育系117A,S45A杂交完全恢复可育。  相似文献   

13.
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植株性状、育性、花器结构和花粉扫描电镜形态等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中不育株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对不育株与可育株花蕾总蛋白进行了SDS-PAGE凝胶电泳,发现不育株与可育株都有各自的一条特异蛋白条带,分别命名为A-1和B-1,两者的表达量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4.
向日葵胞质雄性不育系“7718A”的选育马秀岩(辽宁省农科院育种所)7718A是一个早熟,含油量较高,配合力强的油用型向日葵不育系。-,7718A在选育程序胞质雄性下育系7718A是采取连续回交转育而成。测交:1977年在向日葵试验田里,以不育性稳定...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3种类型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甘蓝型油菜不同类型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时期与细胞学特征。【方法】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92A、隐性核不育系86A与显性核不育系629A为材料,保持系392B作对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的花药败育过程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86A花粉母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629A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第一分裂后解体、不能完成减数分裂;而392A是否败育,则受温度的影响,在高温下(日均温≥10℃)不产生花粉囊,花药败育,低温条件下则发育正常,雄蕊可育。【结论】86A和 629A同属花粉母细胞败育型,392A属无花粉囊败育型,392A的温度敏感时期是在孢原细胞期前。392A、86A和629A的花药败育与绒毡层发育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核素互作大麦雄性不育系“亲270A”的特征特性;对其不育性状的转育、恢复系恢复性状的转育,强优杂交大麦组合的选配,不育系繁种及杂交制种技术和杂交大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表明大麦雄性不育系“亲270A”的利用潜力很大;并根据育种实践,对大麦强优杂交组合选配的几个主要性状提出了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甜椒雄性不育系AB91的遗传特性及杂优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椒雄性不育系AB91 ,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田间发现的甜椒雄性不育株为不育源 ,经十几年选育而育成的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 ,是一个雄性不育性与优良农艺性状、抗病性、高配合力高度统一的不育系。其不育性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遗传简单、不育性稳定 ,不育花与可育花易于区别 ,恢复源广泛、配合力高 ,可较快地培育出不同类型的优良一代杂种。利用AB91 已选育出早、中、晚熟配套的系列甜椒杂交种 ,解决了我国甜椒一代杂种种子生产人工去雄的难题。利用AB91 生产一代杂种 ,简化了杂交制种程序 ,大大降低了杂交制种难度和成本 ,可保证杂种种子纯度。AB91 的育成及利用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外引进的花榔菜雄性不育系MSA为不育源,与青花菜自交可育系杂交。通过回交转育,将花椰菜胞质雄性不育系转为青花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经过1代杂交,4代回交,选育出遗传性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园艺性状优良的不育系5A。  相似文献   

19.
唐雯  张相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02-1404
综述了现阶段棉花"洞A"型核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研究概况,从形态学、细胞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总结了研究棉花"洞A"型核雄性不育败育机理的进展,并且对该领域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生殖期形态特点和花粉败育时期及花药花粉败育过程的发育特征。【方法】以3对单胚型甜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方法,对花蕾和花药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花药结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比较。【结果】甜菜单胚雄性不育植株与保持系正常植株比较,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存在较大差异。如主茎开花初期提前1~2d,花萼和雄蕊个数为4~6个,花药室数为2~4个,开花后花药呈白色或淡绿色,表面无皱纹,并延迟脱落;其花药和花粉发育明显异常,败育初期在四分体期绒毡层与中层分离,中期小孢子形成时期发育停滞,后期绒毡层与小孢子粘连后逐渐消失,终期花药干瘪,不能形成花粉。【结论】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在生殖生长期其花药和花粉的形态学与细胞学差异非常明显,花药和花粉败育过程大体划分为4个阶段。本研究将败育初期确定在四分体时期的绒毡层细胞与中层脱离开始,与以往的研究者认为败育初期在四分体时期以后的看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