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拮抗放线菌B1菌株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明确放线菌B1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离体叶片和果实及温室盆栽苗测定其抑菌作用,通过多相分类法研究其分类地位,并且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该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株B1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植物病原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甘蓝黑腐病菌和西瓜果腐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达86.25%;菌株B1的代谢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B1发酵上清液在离体叶片和活体植株上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为68.80%和64.03%.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B1初步鉴定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菌株B1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 g、玉米浆20g、NH4H2PO40.5 g、MgSO41.0 g、自来水1 000mL,pH 7.2~7.4. 相似文献
2.
2001年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的保护地中采集番茄灰霉病果或病叶,经单孢分离共获得番茄灰霉病菌70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嘧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已对嘧霉胺产生中等水平抗药性,抗性频率为20.0%。经室内药剂诱导获得了高抗菌株,抗性倍数最高达35.7倍。嘧霉胺与多菌灵及嘧霉胺与速克灵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野生抗性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连续转接9次后抗药性无明显下降。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鲜重和渗透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但该差异与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敏感性无相关性。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具有同样的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京郊菜园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拮抗放线菌,编号为A03。为了科学评价该菌株在植物病害生防中的应用潜力,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温室盆栽防治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并通过形态学、化学和分子分类的方法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供试的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果蔬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和瓜果腐霉的抑制作用较强,平板抑菌带宽度达11.0~12.0 mm。温室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其发酵上清液对甜椒灰霉病和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84.97%和79.51%。根据其菌株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A03归入链霉菌属,并鉴定为吸水链霉菌Strep- tomyces hygroscopicus。 相似文献
4.
灰葡萄孢拮抗细菌在番茄植物体表的定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耐利福平标记菌株回收,研究了灰葡萄孢拮抗细菌(地衣芽孢杆菌W10和多粘类芽孢杆菌W3、Y2—11—1)在番茄叶片和果实上的定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拮抗细菌在较高浓度(10^7--10^9cfu/ml)下,定殖时间可达10—15d。接种灰霉病菌对拮抗细菌的定殖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接种灰霉病菌1d后接种拮抗细菌和同时接种灰霉病菌与拮抗细菌的情况下,拮抗细菌的定殖能力显著下降,提示该类拮抗细菌的防病效果要好于治病效果。此外,温度较高(25—35℃)、湿度较大(RH95%一--100%)、12h光暗交替对拮抗细菌的定殖有利。 相似文献
5.
6.
番茄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采自天津、辽宁、新疆地区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的番茄21份根际土壤样品,经室内分离、纯化及初筛,获得了12株对番茄灰霉病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结合盆栽试验,测定了拮抗细菌的抑菌活性和田间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拮抗细菌LNWFD-05对番茄上常见的7种真菌病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6.23~37.48 mm之间,对番茄灰霉病的盆栽防效可达68.65%。LNWFD-05经10代传代培养后,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4mm左右,各代之间的生防活力均无显著差异,其抑菌效果稳定。通过PCR鉴定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确定该生防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7.
4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氟啶胺、啶酰菌胺和苯醚甲环唑4种杀菌剂及其两元复配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咯菌腈、氟啶胺、啶酰菌胺和苯醚甲环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18 0、0.018 1、1.896 8和2.087 4μg/mL。复配剂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1∶5、1∶3和1∶1,咯菌腈∶苯醚甲环唑1∶5增效作用最明显;复配剂咯菌腈∶苯醚甲环唑1∶3,咯菌腈∶氟啶胺1∶3,啶酰菌胺∶咯菌腈5∶1,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3∶1具有增效作用,SR值范围为1.5~4.05,其中以复配剂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1∶5增效作用最好,其SR值为4.05;其余不同配比的各组合复配剂具有相加作用,其SR值范围为0.5~1.46。表明咯菌腈、氟啶胺、啶酰菌胺和苯醚甲环唑4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可以交替或复配使用,以阻止或延缓灰霉病菌抗药性的进一步加剧,为灰霉病的综合防控和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室前期从铁棒锤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高加索链霉菌Streptomyces ciscaucasicus SS9-1,抗菌活性试验发现其对番茄灰霉病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其对番茄灰霉病的抑菌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SS9-1进行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优化,并对其发酵滤液进行了番茄灰霉病的抑菌作用试验及盆栽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S9-1最佳发酵配方为:可溶性淀粉4%、KNO3 1%、酵母浸粉0.25%、NaCl 0.2%、MnCl2·4H2O 0.002%;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50 mL、接种量3%、初始pH 8.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 d。平板对峙试验发现,番茄灰霉病菌丝受发酵滤液影响后,出现膨大畸变现象;菌株SS9-1对番茄灰霉菌孢子的萌发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处理12、24h后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7.83%和96.07%。盆栽试验中,菌株SS9-1发酵滤液原液防治效果达到了98.43%,明显高于药剂对照40%嘧霉胺SC 500倍稀释... 相似文献
9.
抗稻瘟病拮抗菌D-2的鉴定及其活性代谢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土壤链霉菌的分离、筛选得到抗稻瘟病的强拮抗菌D-2。对峙培养表明,D-2菌株在PDA平板上对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2.2%、78.9%、53.3%和52.2%。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和生理生化分析,D-2菌株被定名为烬灰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ereohygroscopicus)。D-2菌株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橙黄色活性粗提物,活性物质在酸性环境下稳定性较差,在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下80℃处理1 h、可见光(4000 lx)处理12 h、紫外线(2400 lx)处理4 h活性均保持不变。通过硅胶柱层析和硅胶薄层层析得到了主要的纯活性组分。选择不同的溶剂和乳化剂交叉配制成9种生物农药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以甲醇作溶剂,吐温80作乳化剂防效最好,达65.69%。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对橡胶树白粉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 本研究从云南省主要植胶区橡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以橡胶树主要病害病原菌为靶标菌,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初步筛选出1株抑菌效果良好的放线菌菌株, 命名为DL5C, 其对橡胶树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橡胶树白根病病菌Rigidoporus lignosus、橡胶树褐根病病菌Phellinus noxius的抑菌率分别为58.35%、60.97%、60.03%、74.00%;DL5C菌株发酵滤液对橡胶树白粉病菌Oidium heveae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72.4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处理7 d后, DL5C菌株发酵液对橡胶树白粉病的相对防效为80.93%。通过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放线菌菌株DL5C被鉴定为不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相似文献
11.
菌株CQ是一株分离自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烟草根部的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菌株CQ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拮抗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Q能够显著抑制番茄灰霉菌的菌丝生长,使菌丝出现异常分枝和囊泡状畸形。1‰ CQ发酵滤液即可显著抑制番茄灰霉菌孢子的形成。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48 h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在离体叶片上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可达100%,而其10、100倍稀释滤液则使发病率分别降低28.5%和21.3%,病情指数分别降低44.01和37.86。 相似文献
12.
7种植物精油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对象,系统测试了香茅油、柠檬草油、樟油、黄樟油、天然冬青油、山苍子油、肉桂油等7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7种精油中,樟油和肉桂油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效果较好。离体活性测试中,樟油和肉桂油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EC50分别为126.6205mg/L和128.1587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81.8763mg/L和228.5453mg/L;活体组织法测试表明,2种精油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在500mg/L浓度下,黄瓜子叶法防效均达100%,果实针刺法防效分别为52.42%和50.48%;盆栽试验表明两者在2000mg/L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59.65%和61.40%。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致病杆菌CB43菌株代谢物对灰葡萄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CB43代谢物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0、250、125ml/L代谢物能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并具有杀死作用。62.5ml/L的发酵液处理灰葡萄病菌菌丝72h的抑制率仍达83.35%。20ml/L的发酵液处理灰葡萄孢菌丝能引起菌丝畸形,异常分支、粗短。CB43代谢物能杀死灰葡萄孢分生孢子或抑制其萌发,500~62.5ml/L的发酵液处理16h后,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8.1%~97.91%。温室试验表明,CB43代谢物对黄瓜灰霉病的控制效果达84.09%,化学农药40%施佳乐的效果为72.94%。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生防酵母菌菌株C410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机理,本文以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环辛四烯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对灰霉菌的糖、蛋白、DNA、RNA、细胞的形态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5μL/L环辛四烯的作用下,灰霉菌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总糖含量基本不变;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蛋白含量变化不显著;RNA的完整性显著降低。在49.5μL/L环辛四烯的作用下,灰霉菌的生长几乎完全停止,但细胞通透性不受影响,不导致细胞死亡。环辛四烯孵育下灰霉菌DNA分子没有被打断。由此推测还原糖和RNA代谢过程是环辛四烯作用于灰霉菌的重要靶标,抑制其生长及侵染。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检测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指导生产上科学用药,从北京12个区、县采集番茄灰霉病样150份,分离纯化获得109个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pyrimethanil)的抗药性。所测菌株中嘧霉胺抗性菌株出现的比例高达82.57%,且以高抗菌株为主,占78.89%,抗性水平最高的菌株EC50是最敏感菌株的5 096倍;不同区县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存在差异,门头沟区、密云县、延庆县、怀柔区和平谷区、大兴、通州和顺义8个区县的高抗菌株所占比例达66.67%~100%,海淀、朝阳和房山3个区未检测到高抗菌株。上述结果说明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非常普遍,且以高抗菌株为主,生产上应替换新型杀菌剂防治番茄灰霉病。 相似文献
16.
17.
灰霉病是梨贮藏期的主要病害,发病率高,为害严重。为了有效控制该病害发生,利用平皿稀释法从梨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细菌,并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抑菌活性初筛,筛选出1株拮抗细菌L21,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和gyrB序列分析,鉴定为Pseudomonas extremorientalis。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L21的无菌发酵液对12种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菌株L21能够分泌吲哚-3-乙酸(IAA),采用酪蛋白培养基平板检测菌株L21可以产生胞外蛋白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pH、硫酸锰和转速3个影响发酵的重要因素,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菌株L2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0 g/L、牛肉膏20 g/L、硫酸锰3.00 g/L、甘油1 g/L、K2HPO4 1.50 g/L、接种量8%、温度34℃、pH 7.31、转速200.66 r/min和培养时间15 h。处理96 h后,菌株L21对梨灰霉病的防效为74.23%,与多菌灵的防效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菌株L21具有广谱抑菌活性,为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18.
拮抗放线菌TA21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抑制及其控病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株TA21是一株从重庆烟区土壤中筛选出的对烟草根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为了明确其抑菌效果和控病作用及其在烟草根黑腐病生防中的应用潜力,本文进行了菌株TA21抑菌活性检测和温室控病测试;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分类的方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室内测定试验表明,菌株TA21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抑菌带宽达12.5mm;温室控病试验发现其对烟草根黑腐病防治效果达85.3%。无菌滤液试验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无菌滤液均能有效抑制烟草根黑腐病菌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组分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TA21为链霉菌属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