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蚜是北京郊区小麦主要害虫之一,麦蚜有四种,但最主要的是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ea(F)),为害主要在穗期,从灌浆始期至末期(5月18—27日)约10天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灌浆前中期(5月21—23日)的蚜量与小麦千粒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从三块麦田百株蚜量与小麦千粒重的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出百株千头小麦千粒重损失分别为3.6%、2.48%和3.81%,平均3.3%。以北京郊区亩产400斤计算,防治可挽回小麦损失11.8斤,因此我们认为以灌浆前中期百株千头蚜虫为防治指标是合适的通过1981—1982年麦蚜发生的系统调查资料计算初步提出监视和短期测报的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抽穗末期60头,盛花期250头,和扬花末灌浆初420头供参考及生产上进一步考验修正  相似文献   

2.
麦长管蚜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2—1984年对陕西关中麦区常发性的主要害虫麦长管蚜的数量消长与小麦产量损失的关系进行了测定,试验表明: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均有该蚜虫为害,抽穗前蚜口增长缓慢,抽穗后蚜口急骤上升,灌浆期至乳熟期蚜口达最高峰。灌浆期间蚜害对小麦产量损失最严重,当百株蚜量1000头时,灌浆期受蚜害的损失率占全穗期同等蚜量为害损失的56.46—62.34%;占由扬花开始受害损失的72.6—88.23%。在灌浆期蚜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式 y=0.9323x-1.4729。不同生育期喷药防治证明,以灌浆初期防治增产效果最佳,比不防治的千粒重增加8.2%,均比其它时期防治增产显著。据分析,在小麦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是防治麦长管蚜的最适期。在500斤左右产量水平的麦田,其防治指标应为400—500头/百穗蚜量。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种子处理对麦蚜的防控效果,2015~2017年使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小麦进行拌种,比较了药剂拌种与常规喷雾对麦蚜防治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小麦生长中后期,常规喷雾区的麦蚜量达到防治指标(百株虫量800头)时开始进行防治,此时,拌种处理区的百株蚜量仅为18.0头,防治效果为98.00%;喷雾防治14 d后,拌种处理的防效为98.82%,虽然显著低下常规喷雾处理,但也达到了较高水平。2017年小麦生长中后期,常规喷雾区的麦蚜量达到防治指标时,拌种处理区的百株蚜量为143.0头,防治效果为83.47%;喷雾防治20 d后,拌种处理的防效为98.20%,与常规喷雾处理差异不明显。拌种处理还可以增加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常规喷雾和空白对照增加7.8%和19.1%。拌种处理的小麦净收益为16 675.2元/hm2,分别较常规喷雾和空白对照提高了1 128.3和2 471.4元/hm2。使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安全省工、持效期长,对麦蚜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小麦全生育期蚜量均未达到防治指标,后期无需进行药剂喷雾防治,且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麦蚜是小麦的主要害虫,属同翅目蚜科,个体虽小,但繁殖力强,在短期内就能造成严重灾害。麦蚜刺吸小麦叶、茎、穗的汁液,并传播多种病毒病害,影响小麦正常发育。据测,小麦穗期每百茎有蚜虫1500头时,千粒重损失为8.83%;每百茎有蚜虫达6500头时,千粒重损失达36.18%;蚜虫特别严重的田块甚至会造成绝收。豫东地区是小麦的主要产区,所以防治小麦蚜虫绝不可以掉以轻心、麻痹大意。鉴于历年来防治蚜虫上存在的蚜虫抗性的产生、小麦残毒问题及对天敌杀伤等问题,建议采用如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兰英  常晶 《现代农业》2014,(10):26-27
<正>山东省小麦田害虫发生种类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小麦吸浆虫、地下害虫等。一、蚜虫蚜虫俗称油虫、腻虫、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小麦蚜虫分布极广,为害小麦的蚜虫通常较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禾缢管蚜。麦蚜的为害主要包括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小麦茎、叶和  相似文献   

6.
小麦不同生育期对麦蚜取食的反应及麦蚜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蚜是小麦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江苏地区小麦上的蚜虫主要是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它们自小麦出苗至收获均可刺吸麦株汁液。由于该虫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发生的数量不同,目前大田生产上人们注重的只是穗蚜的密度和防治。但是,蚜虫的取食危害是一个连续过程,且不同生育期小麦对麦蚜的危害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搞清楚这些关系,对于合理制定麦蚜的防治指标和指导大面积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麦长管蚜为害损失估计及防治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和为害历期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抽穗、扬花、灌浆3个发育阶段产量损失差异显著,灌浆期间蚜量对产量损失最严重,百株蚜量达1000头,占扬花期开始受害的85.13%,蚜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式为y=0.0088x-0.7582。扬花末期至灌浆期是防治较适宜的时期。在5250~6750kg/hm2产量水平的麦田,其防治指标应为百穗蚜量500头。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控制虫口密度,研究小麦育期蚜虫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蚜虫在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危害不同,开花期为害最大,灌浆期次之。在拔节期,当害虫密度低于2头/株时,由于植株的超补作用,产量可相对增加,只有当累积蚜量达到51.5虫.d/株时,才会造成明显的产量损失。小麦不同时期的防治指标,拔节期51.5头.d/株。抽穗扬花期4.4头/穗,灌浆期7.8头/穗。乳熟期后,麦蚜数量急剧下降,不再造成危  相似文献   

9.
麦蚜是阜阳小麦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为害,以成、若虫吸食叶片、茎秆、嫩穗等的汁液,穗期为害最重。严重发生时,不仅可造成小麦明显减产,对其品质也有很大影响。近年来,麦蚜虫在阜阳市麦田有发生加重的趋势。笔者在此对该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作一介绍。1麦芽发生规律1.1麦芽种类和分布麦蚜苗期以麦长管芽(占田间蚜量的80%)和无网长管蚜为主,禾谷绩管蚜少量发生,为害盛期在4月上、中旬。穗蚜优势种前期为麦长管蚜(占穗部蚜量80%以上),此期禾谷绩管蚜主要在下部叶片上繁殖为害。随着下部叶片枯死和麦长管蚜的迁飞,禾谷绩…  相似文献   

10.
一、麦蚜 麦蚜为全国麦区常见害虫之一.江苏省麦区蚜虫种类主要为麦禾缢管蚜、麦长管蚜。小麦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受害.以穗期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为害种类小麦蚜虫简称麦芽,俗称腻虫、蜜虫、油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几乎遍及世界各产麦国,我国为害小麦的蚜虫有多种,通常较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网长管蚜,但一般以前3种数量多,为害重。麦蚜的为害主要包括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蚜、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的汁液。麦蚜多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为害,被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防治指标进行了系統研究,结果表明:在泰安地区麦蚜的防治适期为小麦揚花末至灌浆初期;防治一次即可;此期经济允許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的防治指标为:小麦亩产250公斤为百穗蚜量600头,亩产300公斤为百穗蚜量500头,亩产350公斤以上为百穗蚜量400头。  相似文献   

13.
杨荣明 《当代农业》2013,(23):34-35
麦蚜为全国麦区常见害虫之一.江苏省麦区蚜虫种类主要为麦禾缢管蚜、麦长管蚜。小麦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受害,以穗期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小麦蚜虫是我市小麦常年危害最重的害虫,严重影响着小麦品质和产量。蚜虫种类主要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均属同翅目蚜科。麦蚜以刺吸口器吮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麦苗受害,轻的叶色发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重的枯萎死亡。穗部受害则麦粒不饱满,品质下降,严重时麦穗干枯不能结实。  相似文献   

15.
麦蚜是麦田常发性的严重害虫。文中阐述了麦蚜的发生为害规律、为害损失以及防治指标,根据麦蚜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麦蚜的综合防治对策及防治措施:调整作物布局,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耐蚜,病品种,保护利用天敌,并加之以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祁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分布极广,全县麦区均普遍发生。祁县麦蚜种群以穗蚜即麦长管蚜为防治优势种。麦长管蚜长卵形,草绿色,腹管长圆筒形,成、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小麦叶、茎、穗的汁液,被害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者叶片变黄,全株枯死,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并造成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份超过30%。此外,蚜虫是小麦黄矮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其间接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  相似文献   

17.
<正>麦蚜属同翅目、蚜科,是我国小麦田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的一种常发性害虫。麦蚜分布面积广,可在整个生育期对小麦产生危害。麦蚜的成虫、若虫能够直接刺吸小麦汁液,而且其排出的蜜露对小麦光合作用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小麦抽穗后,气温升高,加速了蚜虫繁殖,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小麦瘪粒,千粒重严重下降,减产率可达10%~30%。麦蚜能够传播小麦黄矮病病毒,引发黄矮病的流行,造成小麦植株早衰、严重可致全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指导小麦蚜虫综合防控,减少麦蚜大量发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危害,于2012-2013年度,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唐山市小麦主产地玉田县、滦南县、丰润区小麦返青至乳熟期的小麦有蚜株数和百株蚜量进行了多地多点田间调查,研究了小麦返青期-乳熟期麦蚜发生情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唐山市麦蚜返青期-孕穗期有蚜株数和百株蚜量发生量很少,进入抽穗期时开始成量级增加,扬花期、灌浆期达到高峰。麦蚜发生呈跃变式、量级式的规律增加。唐山市麦蚜防治最佳时间为小麦营养生长末期到生殖生长始期,即小麦抽穗期或抽穗期-扬花期,扬花期后防治,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灌浆期后麦蚜数量大幅下降,不作为唐山市防治麦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麦蚜俗称蜜虫、腻虫,属于同翅目蚜科. 麦蚜主要有两种,即麦长管蚜在小麦生长期间,在麦株上看见的麦蚜主要是成蚜和若蚜,成蚜又分有翅型和无翅型.麦若蚜额瘤明显,触角长于身体;麦二叉蚜额瘤不明显,触角短于身体.两种麦蚜在全国麦区范围内普遍发生,成蚜和若蚜群集叶部和穗部刺吸汁液,对小麦千粒重有明显影响,同时还能传播病毒病,是农业常见的危害非常严重的害虫.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小麦红外照相和光谱反射率测定,以及对不同数量蚜虫为害减产等情况调查研究,得到在光谱特性上受蚜害小麦跟正常小麦具有明显差别,特别是第三与第四波段(红外)差异更为突出,反映在红外照相上差异同样明显。根据不同蚜量为害小麦(无土栽培)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蚜量与产量,蚜量与株高的线性回归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