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北滨海平原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1985-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河北滨海平原区1985-2010年种植结构调整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明确了该区不同时期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结构和变化趋势,分析了该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原因及动力,并对河北滨海平原区未来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新疆水资源匮乏,大部分水资源用于农业,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对于减小新疆农业用水量,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新疆分为南疆、北疆、东疆和伊犁河谷,利用18个气象站2000-200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三种主要作物(棉花、玉米、小麦)的蓝水蒸散量及蓝水需水量。对四个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对比分析调整前后蓝水需水量变化。结果表明:1)基于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不变原则,调整各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全疆农作物蓝水需水量减少近2×108 m3;2)基于水资源总量控制,在"十二五"规划面积基础上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蓝水需水量减少10.56×108 m3,全疆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产量均满足规划要求,棉花产量尚需进一步提高。以蓝水蒸散量为工具,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适当减小农作物种植面积,可以减少农业用水量,同时减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影响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要因素。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其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有助于缓解流域内用水低效问题。【方法/过程】基于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模型,测算地区与作物的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值,从时空差异与作物差异角度分析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以作物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值作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依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2000—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巴州与喀什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阿克苏地区与克州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作物中用水效率较高的是水果与蔬菜,较低的为粮食与棉花。据此建议:根据“粮食基本自给”“稳定棉花生产”的要求,在全面推行节水灌溉的基础上稳定流域内棉花种植面积,整体调减粮食和油料的种植面积,调增水果、蔬菜、苜蓿、甜菜和薯类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此来提高塔里木河流域五地州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河北平原区7个地市20年(1994—2013年)的逐日气象数据,结合SIMETAW模型计算了各地市区域作物灌溉需水量,分析了各地市近20年种植结构变化对区域灌溉需水量和水资源压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保定、沧州、邯郸、邢台、廊坊5个地市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廊坊下降最为显著;7个地市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稳定;蔬果类种植面积在保定、邯郸、石家庄、衡水和廊坊等地市具有较明显的增长趋势。所有地市粮食作物的灌溉需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邯郸下降最为显著,保定的年均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最大,为20.8亿m~3;除廊坊外,其他地市经济作物的灌溉需水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邢台的年均经济作物灌溉需水量最大,为5.2亿m~3;所有地市蔬果类种植年均灌溉需水量近20年呈上升趋势,以石家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且石家庄和保定的蔬果种植需水量分别在1995和1996年以后均高于当地经济作物灌溉需水量。沧州、邯郸、衡水、石家庄、保定基于农作物种植的水资源压力指数在九五、十五期间达到最高,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有所缓解,沧州的年均水资源压力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康保县水资源利用现状、特点以及影响康保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是限制和制约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同时保证农民的效益,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基础上的农业结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淡水资源的缺乏,我国的淡水资源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淡水资源,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工业用水的比重迅速增加,加剧了农业水资源的缺乏。我国人口的增加使农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农业缺水的情况更加严重,在这种条件下,需要调整灌溉区植物的种植结构,积极的建立农业水资源优化模型,从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几方面进行考虑,建立水资源优化利用的模型,科学的使用水资源,既保证农业用水充足,还要防止地下水被过度的使用,基于此,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8.
9.
为推进“粮改饲”进程与发展节水农业,构建适水型种植制度,本研究以水资源短缺的河北沧州为研究对象,聚焦饲草作物和粮食作物,首先利用作物需水模型SIMETAW系统量化1961—2020年沧州地区6种主要饲草作物(夏播高粱、青贮玉米、饲用燕麦、饲用谷子、粮食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量及灌溉需水量,对比分析各作物需水量的时间变化规律及作物间差异,评估作物需水量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后采用ROTAT模型建立了5种多样化粮-饲及饲-饲轮作制度,基于Entropy-TOPSIS对不同轮作模式的等价产量、生物量、经济效益、蛋白产出、生育期及周年需水量与降水耦合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这6种作物的年均生育期需水量表现为冬小麦 (463.5 mm)>夏玉米(366.2 mm)>夏播高粱(354.6 mm)>饲用燕麦(351.7 mm)>青贮玉米(341.8 mm)>饲用谷子(322.4 mm)。2)各作物年均生育期灌溉量表现为冬小麦>饲用燕麦>谷子、夏玉米、夏播高粱。青贮玉米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最低为106.7 mm。3)近60年来各作物需水量呈下降趋势,主要由太阳辐射、风速的下降导致。4)相比传统麦玉模式,饲用燕麦基的一年两熟模式生育期需水量降低14.9%~18.8%、灌溉需水量降低15.1%~19.2%。5)饲用燕麦基的饲草模式(饲用燕麦-青贮玉米(0.73)、饲用燕麦-饲用谷子(0.63)、饲用燕麦-夏播高粱(0.54))的综合评价指数均明显高于冬小麦-夏玉米(0.32)和冬小麦-夏播高粱(0.37)模式。因此,本研究建议在兼顾粮食生产的同时,适当发展饲-饲模式,对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产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作物调整对宁夏唐徕渠水量调度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宁夏引黄灌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变化,唐徕渠在灌溉调度中摸索经验,总结提出了提前放水,积极促灌;集中水权,上下协调,解决难点,优化调度;井(沟)渠结合,联合调度;积极应对,防汛保灌等做好水量调度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约束下河北省种植业调整研究——以蔬菜种植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蔬菜种植为例,在介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水资源约束下河北省蔬菜种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的形势下,河北省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节水型蔬菜种植体系,以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一是建立蔬菜种植总面积控制制度,合理减少部分地区种植面积;二是依靠科技优化种植结构,建立节水型蔬菜种植体系;三是因地制宜种植蔬菜,优化蔬菜种植布局。 相似文献
13.
水作为种植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区域种植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分析了不同水资源条件下的种植结构调整研究现状,并通过对江苏省现有水资源和种植制度状况的分析,提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期江苏省的种植制度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分析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并基于多目标分析方法,建立了水资源约束下的土地结构优化数学模型.该模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出发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给出不同耗水条件下的供选方案,通过综合评价,选出一个最优方案,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作物秸秆资源利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河北省农业统计数据并且结合2005~2006年度河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对河北省秸秆资源数量进行了估算,并且分析了2005~2006年河北省作物秸秆利用状况。结果表明:2006年河北省秸秆数量在4500万t左右,其中小麦和玉米秸秆数量占秸秆总资源数量的80%以上。在秸秆利用方面,该研究分别从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堆肥还田)、饲料、生活能源(包括秸秆直接作燃料和做沼气)、原料(秸秆造纸等)、焚烧(包括秸秆田间焚烧和地头焚烧)以及堆弃6个方面进行统计,2006年河北省秸秆还田、饲料和生活能源比例分别为40.7%、24.2%和22.5%。主要作物秸秆中。小麦秸秆还田比例超过50%,达到57.7%,玉米秸秆还田比例也在38.4%。从不同地区来看,以小麦为例。秸秆还田比例从24.7%到96.3%差异较大,小麦秸秆还田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