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同连栽代数的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按径级标准木法,测定3年生不同连栽代数的巨尾桉人工林生物量,建立其估算模型,计算出3年生不同连栽代数巨尾桉人工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第1,2,3代巨尾桉人工林年生物量分别为37.81,37.02,26.59 t/ hm2;林分年净生产力分别为12.60,12.34,8.86 t/(hm2·a);干材年生产力分别为6.12,6.14,4.33 t/(hm2·a)。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下降趋势不明显,第2代林干材生产力高于第1,3代林。  相似文献   

2.
广林巨尾桉人工林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8年7月~2011年12月通过运用径流场观测方法,对广林巨尾桉人工林土壤侵蚀量和养分流失量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与荒地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侵蚀量增加了18.86% ~146.15%,桉树人工林地土壤侵蚀量造林后呈逐年降低的变化趋势;与荒地相比,桉树人工林养分流失量有所增加(5.75%~ 147.12%),但随着桉树的生长明显降低(97.89% ~99.98%),桉树人工林地各养分流失量的大小排列顺序为K>N>Zn>P>Cu>B.  相似文献   

3.
尾巨桉人工林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合理的栽培密度是桉树人工林速生丰产的重要基础。从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的不同栽培密度对其生长量的影响来看:密度对尾巨桉高生长的影响表现在生长后期,密度对尾巨桉的胸径生长在各个林龄都存在显著差异,密度与胸径生长呈负相关。如果要培育大中径材,种植密度应小于1000株/hm2,结合目前桉树人工林的经营目的及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尾巨桉种植密度在1250~1667株/hm2。  相似文献   

4.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密度为900,1 125,1 500株.hm-2的6年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urophglla丰产林营养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不同组分的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以树叶营养元素含量最高,树干最低.各组分中大量元素K和N的含量最高,P的含量最低.微量元素中Mn和Fe的含量最高,Cu最低.单株林木营养元素积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低密度林分是高密度林分的1.44倍,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高低不受林分密度制约,单株林木各种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Ca>K>N>Mg>P>Mn>Fe>Zn>Cu;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占整个林分养分总积累量的75.3%以上.各种不同密度林分均以N素积累量最高,K和Ca较高,Cu的积累量最低.年净积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提高.3种密度林分年净积累量分别达到239.454 8,264.114 8,270.264 8 kg.hm-2a-1,大量元素占总量的95.20%以上.各种元素的年净积累量以Ca为最大,占41.08%~41.42%;Cu的年净积累量最小,仅占0.66%.林分大量元素的吸收量达351.196 1~373.776 7 kg.hm-2a-1; 微量元素的吸收量达15.954 9~18.9697 kg.hm-2a-1.以中等密度林分为高.各种元素吸收量依次为:Ca>K>N>Mg>PMn>Fe>Zn>Cu.大量元素归还量达124.864 0 kg.hm-2a-1,以低密度林分为高,微量元素归还量达6.709 8 kg.hm-2a-1,以中低密度林分高.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逐步下降.各种营养元素循环速率依次为:N>Mg>P>K>Zn>Mn>Ca>Cu>Fe.  相似文献   

5.
马占相思幼林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和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24个月和30个月生的马占相思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凋落物量的研究,揭示了马占相思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及树高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年龄林分生物量结构的变化和林分的净生产力。通过对固定标准地内树木生长的连续观测分析,展示了马占相思幼林的生长规律。通过对树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的养分分析,了解了树木各器官养分的变化,养分积累和林分的养分循环。并为林分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2-3年生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生物量在树木各器官及各径阶中的分配,林分净生产量,树木各器官及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和林分的养分循环。2年生时林分的生物量为22.9t/hm^2,其中干材占60.2%,皮占8.9%,枝占14.7%,叶占16.2%。3年生时林分生物量为40thm^2,其中干材占63.6%,皮占7.7%,枝占14.1%,叶占14.6%。年净生产量为20.5t/hm^2,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位于广西南宁市北郊的尾巨桉人工林进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其中0.5、1.5、2.5、3.5和4.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林分蓄积量分别达到2.02、45.59、98.87、134.58和152.57 m3/hm2,表现出早期快速生长的特性。随着林龄的增加,尾巨桉人工林树高、胸径、蓄积的总生长量并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其连年生长量已开始出现较明显的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8.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林分密度为900,1 125和1 500株.hm-2的6年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urophglla丰产示范林进行了生物量及生产力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低密度林分是高密度林分的1.48倍;林分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林分比低密度林分高出16.82 t.hm-2.年均净生物量高于杉木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的水平,分别达到22.57,24.85和25.37 t.hm-2a-1.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出现W干> W根> W枝>W皮>W叶>W果的规律.林分结构以中密度林分合理,叶面积指数最高,干材生物量达63%以上.在湘南低山丘岗区发展潜力大,可作为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9.
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尾巨桉(3年生)与杉木(8年生)林下植被的调查表明:尾巨桉的林下植被29科49属53种,多于杉木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杉木持平.尾巨桉林的植物分布类型组成 与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近;群落外貌体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草木层>藤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0.
以林分平均高为辅助变量,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形数分别为因变量,在以多个方程拟合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巨尾桉人工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形数模型.从所收集的材料中选择3块林分断面积最大的标准地,计算提升系数,获得疏密度1.0的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模型,配合形数模型,按蓄积3要素计算疏密度1.0的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据此编制了巨尾桉人工林标准表.该表经检验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可在大面积森林资源清查中确定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选择福建省漳州市尾巨桉林地作为土样采集地,研究了不同林龄尾巨桉生长对林地不同层次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生长明显地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2 a、3 a、4 a、7 a、9 a生的桉树林土壤和对照(混交林)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容重也达到了显著差异。而毛管孔隙度0~20 cm土层处达到了极显著差异,20~40 cm土层处达到了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巨尾桉间伐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造林密度为2385株/hm~3,3年生巨尾桉林分间伐后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强度为36%和44%的间伐可明显促进林木径向的生长,能显著提高单株材积生长量,但对树高生长作用不显著。间伐强度越大则活立木林分蓄积量越小,强度为44%的间伐其活立木林分蓄积量明显低于对照。而包括间伐材积在内的林分总蓄积量各处理间则无显著差异,但间伐林分稍大于对照林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省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林地采集土样,应用土壤化学诊断方法分析不同林龄的尾巨桉人工林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的生长对土壤化学性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桉树的生长,土壤N、P、K、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造林密度为 1 65 0株·hm- 2 的 3a生巨尾桉林分 ,设置 1 /2、1 /3、1 /4共 3个间伐强度及不间伐对照4个处理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胸径、树高、材积和生物量等生产力的影响。通过间伐前及间伐后 3a各标准地的连续定位调查 ,对其生长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间伐强度对间伐 3a后的林分胸径生长、立木单株材积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对林分树高、蓄积量及生物量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但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得出 ,通过间伐能提高巨尾桉人工林的生产力 (包括间伐木材积 ) ,间伐后保留木的密度宜控制在 1 1 0 0株·hm- 2 左右 ,林分的生产力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林分密度对尾巨桉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林分密度为600、900和1200株·hm^-2的7年生尾巨桉丰产示范林生物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3种密度林分平均总生物量达到了82.55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平均为79.22t·hm^-2,凋落物、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分别为2.48和0.85t·hm^-2.(2)3种林分密度依低到高其生物量分别为137.33、70.48和39.85t·hm^-2;年均净生产力相当高,分别达到了19.10、9.63和5.23t·hm^-2a-1,高于我国杉木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的水平;不管何种密度的林分,单株、林分及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各组分生物量均存在W干〉W根〉W枝〉W皮〉W叶这样一条规律.(3)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最大,在68.17%以上;林分根系生物量占整个林分生物量比例为9.50%~10.13%,根系集中分布在第1层,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4)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有15种灌木植物,7种草本和蕨类植物,其密度较大,除个别绝对优势种特别明显并形成单优种群外,大多数种分布比较均匀.(5)600株·hm^-2的低密度林分结构合理,叶面积指数高,净生物产量也相当高,干材生物量比例高,可作为湘南低山丘岗区短周期纤维材林或矿柱材林或中小径级的民用材林培育的首选密度.  相似文献   

16.
以尾巨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幼林进行培育,研究不同施肥位点对尾巨桉幼林生物量、养分分配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点穴施更促进根系生长,但是双位点穴施对树皮、叶片、树干、树枝和总生物量累积效果更好.养分分配除树根各处理磷素累积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部位各养分累积量在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不同处理叶片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且氮含量高于磷、钾含量.虽然处理Ⅱ各元素养分利用率及各部位养分累积利用率普遍优于处理Ⅰ,但差异均不显著.对尾巨桉施肥位点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广西巨尾桉2年生人工幼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广西沙塘林场巨尾桉2年生人工林调查基础上,按标准木法测定巨尾桉人工幼林生物量,建立其估算模型,计算出巨尾桉人工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林分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年生物量为16.57 t/hm^2,其中,干、根、叶、枝、皮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依次为46.67%、16.85%、14.62%、12.16%、9.62%。应用建立的估算模型估测巨尾桉人工幼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尾巨桉人工林萌芽更新最佳经营模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表明:留1条萌芽和留2条、3条萌芽对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萌芽林的树高、胸径生长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留1条萌芽的的萌芽林树高、胸径普遍大于留2条和3条萌芽,留萌芽数对萌芽林的蓄积生长量在前期(1~4年)有显著的影响。萌芽中的留2条萌芽的蓄积生长量比留1条、3条萌芽的明显要大。不同的抚育措施在前期(1~4年)对萌芽林树高、胸径生长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抚育措施对萌芽林蓄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施肥措施,松土对萌芽林的蓄积生长几乎不起作用。桉树人工林萌芽更新最佳的经营模式是留2条萌芽条 施肥处理,其投入产出比最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广东省郁南县西江林场设置了4种株行距(1.7 m×4 m,2.0 m×4 m,2.5 m×4 m,3.0 m×4 m)试验,分析不同造林密度(1470、1250、1000、833株 ·hm-2)对0.8~7.8 a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除0.8 a生的林分保存率外,其它年龄的林分保存率均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470株 ·hm-2与其它3种密度间的林分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高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较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逐步递减,1470、1250株 ·hm-2与其它两种密度间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在2.8~7.8 a生时均存在显著差异;在7.8 a生时,以1250株 ·hm-2为造林密度的林分蓄积量最大,达195.0 m3·hm-2,分别比造林密度为1470、1000、833株 ·hm-2的林分高16.28%、5.86%和14.37%.以获得较高的林分蓄积量为目标,初步推荐1000~1250株 ·hm-2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通过计算营造巨尾桉的经济评价指标,同地评价其经济效果,为发展巨尾桉基地建设提供科学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