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夹竹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林  杨大胜 《经济林研究》1998,16(4):9-11,19
经观察,白夹竹鞭梢生长期6-11月,鞭分布在土壤上层1-15cm。鞭年生长1m左右。笋芽3-4月萌动,笋从5月初长出地面至5月底不再出笋,历时28天左右,每公顷大年笋10000个左右,上林率为29.54%,虫退笋率为43.98%,自然 笋率为26.48%,上林率,大年高于小年,初期,盛期出笋高于末期出笋。竹笋从出土到长成幼竹,历时60天左右,竹笋高生长,一般夜晚稍大于白天,笋箨有吐水同象,1985  相似文献   

2.
以毛金竹鞭段为试验材料,研究竹鞭年龄、竹鞭长度、育苗时间、育苗方式以及施肥等因素对鞭段成活率、竹苗高度、鞭段侧芽萌发率等的影响,以期为毛金竹鞭段育苗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鞭段年龄增加,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逐渐降低;随鞭段长度增加,鞭段成活率呈升高的变化趋势,侧芽萌发率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12月下旬鞭段育苗效果总体好于3月下旬和4月中旬。12月下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87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最高,分别为80.30%和20.79%;3月下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35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分别为51.74%和9.45%;4月中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20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分别为58.58%和9.56%。竹苗高度和育苗系数也表现为12月下旬育苗显著高于3月下旬和4月中旬育苗。采用施肥处理的鞭段进行育苗,鞭段成活率和竹苗高度明显优于未施肥处理的鞭段。在毛金竹鞭段育苗初期,新生竹苗表现出混生竹的生长行为。  相似文献   

3.
金镶玉竹埋鞭育苗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密集饱满鞭芽的1~3年生金镶玉竹竹鞭,采用埋鞭繁殖方法,探讨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竹鞭自身特性等对金镶玉竹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镶玉竹鞭段鞭芽萌动及出笋的最适温度均为18℃,其萌芽率、出笋率分别为93.11%、81.83%;直径2 cm、鞭龄2 a的竹鞭埋鞭繁殖的鞭段成活率最高,为63.33%;长60 cm的鞭段经过300 mg.L-1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后的出笋系数最高。鞭段长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是影响金镶玉竹埋鞭繁殖成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水分和覆盖措施及竹鞭性状对厚竹埋鞭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扩大厚竹繁殖系数,完善厚竹埋鞭育苗技术体系,以厚竹竹鞭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水分条件、覆盖措施、埋鞭方式和竹鞭性状对厚竹埋鞭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水分条件对出笋率和出笋时间影响极显著,对竹笋地径影响显著,埋鞭时边覆土边浇水有利于促进笋芽萌发和提早出笋。埋鞭后不同的苗床覆盖措施对出笋率、竹笋地径和出笋时间的影响均显著,用茅草或遮阳网覆盖有利于促进笋芽萌发和提早出笋。泥浆处理后再用茅草覆盖苗床是厚竹埋鞭育苗效果最好的组合措施,而浇透水处理后用地膜覆盖苗床或不进行苗床覆盖的组合措施效果最差。鞭段长度、鞭节长度、有无鞭箨、埋鞭角度、埋鞭深度对厚竹埋鞭育苗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在相同抚育措施下出笋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吊丝单竹出笋早、数量多,平均达37.05支/丛,但出笋总重量低,平均仅25.25/丛,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迟,但云南甜竹的笋总产量最高,达42.2/丛,大头典竹出笋产量次之,达40.1/丛。方差分析表明,吊丝单竹与云南甜竹、大头典竹间存在1%极显著水平。从出笋的月规律变化上看,7月下旬和8月中旬均是3种竹子出笋高峰期,而7月中旬和8月上旬均出现出笋低谷期,8月中旬过后均出现出笋逐渐减少趋势,吊丝单竹、大头典竹9月下旬产笋仅零星出现,云南甜竹出笋则在9月下旬仍达到一个小高潮,而后出笋逐渐停止。  相似文献   

6.
尝鲜无不道春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盛仙 《云南林业》2004,25(3):22-22
竹笋,也叫竹肉、竹胎、竹芽,是由竹的芽胞发育而成的嫩芽。冬季藏在土中的叫冬笋,肉质细嫩,鲜美无比,有“笋中皇后”之誉。春天破土而出的叫春笋。春笋笋体肥大,美味爽口。夏秋时节采收的叫夏笋。实际上,夏笋是横行生长的新鞭,故又称作鞭笋。夏秋季上市的笋,除鞭笋外,还有广笋、黄枯笋、卷笋、绿竹笋等。这些笋都是餐桌上的时鲜。  相似文献   

7.
在河边两岸栽培箣竹,箣竹栽培成活率高,平均每百株箣竹母株成活率达到95.9%。出笋率达。到100%,每株箣竹母株平均出笋达2.2株。箣竹出笋成竹生长迅速,试验结果表明7年生平均竹稍高7.6m,胸径粗16.6cm,枝叶茂盛,枯枝落叶多,能保护河岸不被洪水径流,可保持水土,起到固岸作用。  相似文献   

8.
甜大节竹丰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甜大节竹不同时间、不同材料育苗试验和不同造林密度(间种农作物)对比试验研究,经过近8年试验观测,结果是用截杆留鞭育苗,原产地成活率83.3%,引种育苗试验成活率64.2%;采用3m×3m造林密度,栽竹2a,出笋率90.4%,栽竹5a,鲜笋产量365.6kg/667m2。  相似文献   

9.
伍小辉 《绿色科技》2014,(2):106-107
以1~4年生的四方竹母竹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各年龄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母竹对四方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均有显著影响,以2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高,分别达到91.50%、87.40%、82.57%;3年生母竹略低;1年生和4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低。因此,四方竹的造林选用2~3年生母竹为宜,其中以2年生母竹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以微生物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制剂。通过对微生物有机肥在雷竹笋生产上的研究表明,对照样地的出笋株数和出笋重量为989株和106.05kg,而施用微生物有机肥的样地的出笋株数和出笋重量为1318株和132.55kg,分别比对照样地增加了33.27%和24.99%。因此微生物有机肥能明显提高出笋株数和重量,另外还可使出笋盛期适当提前,从而进一步增加竹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雷竹林鞭根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崇阳县雷竹试验林的鞭根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竹鞭平均值为:段数5.95段/m2,鞭长度10.80 m/4m2,直径1.42 cm.在11.00~30.00 cm深土层中,竹鞭分布量达54.7%,2~4年竹鞭占67.31%.②健壮笋芽主要分布在第1~15节之间,占80.8%,出笋率占85.1%;第16节以上仅占19.2%,出笋率占14.9%.③岔鞭集中在第1~10节,占66.4%,第11节以上岔鞭较少,仅占33.6%.④竹鞭延长伸展方向以沿坡面向上类型较多,占总鞭数56.8%,向下延伸仅占16.7%.⑤立地条件、土层深度、土壤肥力和排水状况,对竹鞭粗度、笋芽、发笋率、成竹率、岔鞭量至关重要,呈正相关关系.⑥合理的立竹密度,关系到竹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群体结构、鲜笋产量.在立地条件较好情况下,以立竹密度900~1 000株/666.7m2的竹林,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2.
章介绍了红竹引种栽培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995年红竹在该地的引种成活率达90.7%,而1998年则达到97.3%;种植当年有83%母竹出笋,第2年100%母竹出笋;现在好的母竹已出笋1.17kg/株。  相似文献   

13.
早竹地面覆盖技术通过6种不同覆盖材料对早竹的笋期、笋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影响和试验,结果表明:6种不同覆盖材料均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笋期,增加了笋产量和产值,其中以竹叶和龚糠较为理想,与对照相比,其试验林地始笋期分别提早了64日和56日,延长了笋期分别为47日和41日,产量、产值纯收益的增长率竹叶为60.2%、259.4%、266.6%6.6%,其效果最佳,砻糠次之。  相似文献   

14.
在毛竹林施肥试验标准地里,分别于7月、8月、9月采集鞭笋样品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鞭笋的氮含量范围为0.24% ~0.37%,磷含量为0.013% ~0.062%,钾含量为0.3% ~0.4%,总糖含量在1.9% ~3.2%,粗蛋白含量为1.47%~2.33%,已测的17种氨基酸总量为1.07% ~ 2.15%.初步分析表明:鞭笋营养成分含量与施肥没有明显相关.相反有些未经施肥的样地鞭笋营养成分含量略高,符合有机农业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雷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是我国名的笋用竹,自然状态下因早春打雷出笋而得名。如管护措施得当,出笋期可以延伸到晚秋、冬、春三季,占据春节时令果蔬市场,具有产量高、成竹快、出笋早、笋期长、笋味鲜、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特点。雷竹高7~8米,胸径4~6厘米,亩产鲜竹1500~2500公斤,亩产鲜笋1300~1500公斤,单笋重0.3~0.5公斤,笋极粗壮,肉白色,壁厚0.5厘米,质脆、味甜、含水量多、风味好,可食率85%以上。目前江浙沪市场每公斤售价在10~12元,市场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冬季厚覆盖试验,使高节竹夏笋冬出,可产鲜笋17553.75kg/hm^2,产值214470.00元/hm^2,平均冬季笋产量17466.4kg/hm^2;并利用旧材料进行夏秋季薄覆盖试验0.2hm^2,产鞭笋5097.00kg/hm^2,产值47140.50元/hm^2。  相似文献   

17.
红哺鸡竹笋用林早出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哺鸡竹笋用林早出丰产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地面复盖等早出丰产技术能够明显提高红哺鸡竹笋用林经济效益,最佳经营模式是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分两次复盖厚达40cm谷壳,能够使立竹度10500株/hm^2的红哺鸡竹笋用林比对照提早70天出笋,复盖60天后出笋较多,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对照提高353.7%和716.3%,早出笋闰量和产值分别占总数的52.9%和73.8%,出笋适宜地温15℃以上。  相似文献   

18.
莱州F1代仙客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出了仙客来F1代种籽品种特性、育苗技术、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一代仙客来发芽温度18℃~20℃,相对湿度90%~95%;培育小苗最佳温度18℃~20℃,相对湿度65%~70%;幼苗期温度18℃~20℃;生长发育期白天温度17℃~18℃.夜间15℃左右;浇水做到适时、适温、适量;pH值控制在6.5~6.8;换盆最佳EC值为0.8;合理施肥;对场地、基质及器具进行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19.
勃氏甜龙竹的引种与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南靖对泰国的勃氏甜龙竹进行了引种试验。6年的观察和结果分析表明:勃氏甜龙竹适合在中国南亚热带地区生长,其发笋期为5~11月,以6~8月为盛期,占全年发笋量70%以上;在造林第4年后,其笋产量就趋于稳定,比竹材产量提前1年达到稳定。在4个无性系中,以5号无性系的竹材产量或笋产量为最高,分别为45.95t/hm^2/a或12.1t/hm^2/a,并经竹笋的风味和营养成分综合分析,认为勃氏甜龙竹5号无性系是与麻竹、绿竹等相媲美的优良笋材两用竹种,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合江方竹地下茎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江方竹地下茎的生长特性直接影响到发笋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合江方竹鞭、根在土壤中主要分布于在0~25 cm范围以内,尤以5~10 cm分布量最多;鞭角、1/2鞭长处鞭径、鞭节间长度在不同丛间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竹鞭具有先行一定长度生长,再在该段的上部集中发鞭的规律性.同时,6~9月温度和降雨是竹鞭长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