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在中国蔬菜中农药残留最为严重的是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该文主要综述了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技术中广泛使用的光谱法及色谱法.  相似文献   

2.
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年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常规仪器分析和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比较各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为农药残留检测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日本岛津GCMS-TQ8040气质联用仪,测定草莓中有机氯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本法线性良好,重现性强,回收率高,适用于草莓中机氯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测定。  相似文献   

4.
以提高草莓中农药残留测定水平为前提,采用气质联用仪测定其中有机氯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发现气质联用仪测定结果准确性高,在今后草莓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邓天龙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76-178
本文归纳了近年来食品及环境样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及其分析技术,重点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凝胶渗透色谱技术、色质联用、酶抑制法等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食品及环境样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宝鸡地区蔬菜基地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了目前宝鸡蔬菜基地拟除虫菊酯类、抗生素类、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烟碱类农药品种占主导,而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品种使用和检出率较低的现状。提出了试验引进农药残留胶体金检测试纸速测蔬菜农药残留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缇  万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29-16130
[目的]建立一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方法]对市场上蔬菜随机抽样,采用配荧光检测器和柱后衍生系统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蔬菜中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灭多威、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克百威、甲萘威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多残留,对每种农药进行了3种不同浓度(0.05、0.10、0.50 mg/kg)的添加回收率试验。[结果]蔬菜中7种农药的回收率在74.6%~107.6%,精密度在10%以内。[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大白菜、黄瓜、番茄、辣椒、芹菜等样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8.
仪器的检出限是衡量速测仪检测灵敏度的重要指标,使用分光光度计型农残速测仪对蔬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总量进行快速检测已在基层得到广泛应用。本试验通过提取溶液加标上机测量酶抑制率,进行AYFS-NC0212快速检测仪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出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仪器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符合《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GB/T 5009.199—2003)的相关要求,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中能发挥有效的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的组成体系,特点、优点及原理。同时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的检测以及HPLC-MS联合法在农产品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参照GB/T5009 199-2003,采用酶抑制-比色法进行检测,分析山东省聊城市水果、蔬菜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状况。结果表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以水果类为最多,其次是根茎类和果菜类,叶菜最少;在蔬菜中农药残留较多的是萝卜、蒜薹,较少的3种是菜花、辣椒、白菜;水果中农药残留较多的为柑橘,较少的为山楂;未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样品,证明果蔬安全状况已经大为改善。酶抑制-比色法存在一定的误差,还需提高酶源稳定性和灵敏性,改进样品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1.
生物农药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生物农药杀虫剂的主要种类、特点及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现状和进展,对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发展前景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生物指示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土壤生态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课题。土壤线虫对土壤环境(化肥、农药、除草剂和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指示研究,土壤原生动物对土壤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诊断的应用,蚯蚓物种多样性作为土壤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研究,土壤螨类种类组成和密度与土壤环境的变化的研究等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重视。笔者阐述了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变化生物指示作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乙基多杀霉素SC、苏云金杆菌SC、阿维菌素WDG、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W、球孢白僵菌WDG5种生物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可替代化学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农药。【方法】供试药剂设高、中、低3个剂量,与常用化学农药推荐剂量及空白处理进行比较。【结果】药后12d,6%乙基多杀霉素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7.45%~98.89%,8000IU/μL苏云金杆菌的防治效果为81.31%~91.68%,10%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为77.27%~90.6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治效果为79.62%~89.21%,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的防治效果为75.62%~86.54%。【结论】乙基多杀霉素等5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相当,甚至更高,可替代化学农药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化学农药施用形势严峻,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农药满足环保和健康的要求,但存在价格高、见效慢、品种少等缺点。应加强宣传;加强农产品检测工作,促进农民使用生物农药的积极性;促进生物农药研发,扶持生物农药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湖北、江苏2省粮食主产区的603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了农户兼业对其施用生物农药行为的影响并着重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二者间存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农户兼业会显著降低其施用生物农药的可能性,且农户兼业的负向影响随着兼业程度的提高而增强;2)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及其施用生物农药行为间的调节作用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对于Ⅰ兼农户,农机雇佣服务在两者间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然而金融贷款服务则发挥了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对于Ⅱ兼农户,由于农业保险服务在两者间的正向调节作用,农户兼业对其施用生物农药的消极影响有所减弱。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借助农技人员推广生物农药、提升农户的生态认知水平;加大对生物农药的政策扶持、提高施用生物农药的直接补贴;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针对性的选择服务对象和提供服务内容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5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乙基多杀霉素SC、苏云金杆菌SC、阿维菌素WDG、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W、球孢白僵菌WDG 5种生物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可替代化学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农药。【方法】供试药剂设高、中、低3个剂量,与常用化学农药推荐剂量及空白处理进行比较。【结果】药后12 d,6%乙基多杀霉素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7.45%~98.89%,8000 IU/μL苏云金杆菌的防治效果为81.31%~91.68%,10%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为77.27%~90.6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治效果为79.62%~89.21%,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的防治效果为75.62%~86.54%。【结论】乙基多杀霉素等5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相当,甚至更高,可替代化学农药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天然黑色素对生物农药的光保护作用,提高生物农药药效,降低农药使用量。为推广天然黑色素在生物农药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出芽短梗霉MF1发酵获得天然黑色素,在农田小区试验条件下,以生物农药浓度为主处理,黑色素浓度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确定其最佳配伍,分析其对棉田产量的影响。【结果】当每667 m2棉田使用Bt 25 g、阿维菌素5 mL、甲维丙溴磷12.5 g,黑色素2.5 g时,蚜虫杀死率最大可达到97.7%,最大棉花产量可达14.3 kg/小区,显著高于对照小区。【结论】添加天然黑色素不仅可降低生物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具有提效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国洲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5):472-475,480
对生物农药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述,认为生物农药大有发展前途,并提出了我国发展生物农药的方向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9.
卢宁  彭昌家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9):160-162
[目的]筛选温室秋番茄病毒病的生物农药。[方法]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生物农药香菇多糖+赤·吲乙·芸苔(碧护)和宁南霉素+赤·吲乙·芸苔防治番茄病毒病的效果。[结果]在温室大棚秋季番茄病毒病发生较重情况下,施用0.5%香菇多糖水剂3 000 m L/hm~2+碧护可湿性粉剂600 g/hm~2、8%宁南霉素水剂900 m L/hm~2+碧护可湿性粉剂600 g/hm~2,7 d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药后10、17、26、35 d防治效果均在88%、87%、78%和67%以上,且两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香菇多糖+碧护极显著高于盐酸吗啉胍(对照药剂)+碧护,宁南霉素+碧护显著高于盐酸吗啉胍+碧护。[结论]香菇多糖+碧护和宁南霉素+碧护不仅可以作为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防治病毒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滥用造成的危害,精准施药技术及相关植保机械发展迅速,实现了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并提高了化学农药的利用率。但在生物防治领域,尤其是利用活体生物的防治措施中,精准化施药技术研发相对滞后,增加了生物农药向市场推广应用的难度。为了更好地了解针对生物防治的精准化施药技术研究现状,分别从植保机械精准施药技术现状、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生物防治的精准施药技术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对生物防治精准化施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展望,旨在为生物防治更加精准高效地推广应用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