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恶性组,n=30)、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n=30)和正常妇女(对照组,n=20)外周血中VEGF水平。结果恶性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1),良性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术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术后(P<0.01),良性组术前、术后的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Ⅲ、Ⅳ期患者的VEGF水平高于Ⅰ、Ⅱ期,低分化G3期的VEGF水平高于高中分化G1、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清VEGF水平对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及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分期、分级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可溶性CD105与大肠癌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转移与血浆可溶性CD105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50例大肠癌患者以及31例正常人CD105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清CD105浓度(2.42±0.46)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7±0.15)mg/L(P<0.01),而低于转移性大肠癌组(4.24±0.75)(P<0.01)。结论:血浆可溶性CD105与大肠癌转移有关,有可能成为诊断其转移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治中临床意义。方法对83例AECOPD患者(AECOPD组)和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组)进行血清PCT和CRP检测,并对AECOPD组进行胸片检查。(1)比较AECOPD组治疗前后以及AECOPD组与COPD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2)比较合并和不合并肺炎AECOPD患者上述两项指标;(3)对AECOPD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 a,比较出院后3个月内和3个月后急性加重患者、1 a内急性加重1次和1 a内急性加重>1次患者之间治疗前血清PCT、CRP水平。结果 (1)治疗前,AECOPD组血清PCT、CRP水平高于COPD组(P<0.01);治疗后AECOPD组血清PCT、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CRP水平仍高于COPD组(P<0.01),PCT水平与C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肺炎组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不合并肺炎组(P<0.01),出院后3个月内加重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高于3个月后急性加重患者(P<0.01),1 a内急性加重>1次患者血清PCT、CRP水平高于急性加重1次患者(P<0.01)。结论 PCT、CRP可能参与AECOPD发生的病理过程,两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对于AECOPD诊断、病情判断及短期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QT离散度(QTd)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意义。方法:经PTCA术冠心病患者44例,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及多支病变组(20例)。手术前、术后1 h、1 d、3 d、7 d分别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d。结果:单支病变组则术后1、3、7 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多支病变组则术后1 h、1、3、7 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或0.01);术后7d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QTcd 60~70 ms时,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为4.5%;QTcd>70ms时预测率达50.0%;QTcd>80ms时预测率达90%。结论:冠心病患者QTd、QTcd值越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机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清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分别采用ELISA、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NSCLC和17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血清、肺组织中IGFBP-7的表达,并分析IGFBP-7表达与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NSCLC组血清及肿瘤组织中的IGFBP-7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IGFBP-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局部侵犯、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1或0.05)。结论血清及肿瘤组织中IGFBP-7低表达在NSCL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有重要作用,有助于NSCLC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预测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急性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14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确诊,按照有无发生术后急性细菌感染设为2组,12例术后发生急性细菌感染设为感染组,另128例患者设为非感染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2 h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5 mL,通过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通过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PCT,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A。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PA、CRP、PCT水平差异,并分析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术前2组患者血清PA、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感染组血清PA水平相较非感染组显著下降,CRP、PCT水平较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术后急性细菌感染12例,非感染128例;血清PA检测诊断10例,血清CRP诊断9例,血清PCT诊断10例,联合检测诊断12例。诊断效能分析显示,血清PA、CRP、PCT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单一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的术后泪膜稳定性。方法 237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9例(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B组128例(眼)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分别于术后1、7d和1、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自主感觉。结果术后1、7d,两组的泪液分泌均较术前明显增多(P<0.01);术后1d,两组的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以后逐渐延长。A、B两组的泪液分泌和BUT分别于术后1、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术后自我感觉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巩膜隧道切口在白内障手术中对减少术后干眼和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胆汁和血清CA199、高敏C反应蛋白质(hsCR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因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患者、17例良性梗阻性黄疸疾病患者和15例无黄疸的胆道良性疾病患者的胆汁及血清标本,检测CA199、hsCRP、TSGF水平,并同期检测各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结果①三组胆汁中CA199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P<0.05)。恶性组与良性组之间胆汁CA199水平、血清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与无黄疸组、良性组与无黄疸组之间的胆汁、血清CA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组内胆汁hsCRP均明显低于血清(P<0.05)。三组组间胆汁hsCRP水平、血清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组内胆汁CA199/hsCRP比值与血清CA199/hsCRP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胆汁、血清CA199/hsCRP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CA199/hsCRP比值与D/T比值[直接胆红素(D-bil)与总胆红素(T-bil)的比值]存在高度线性相关关系(R=0.914,P<0.01),D/T比值愈大,CA199/hsCRP值升高愈明显,而在良性组与无黄疸组内均无此现象。⑤三组组内胆汁TSGF水平与血清TS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胆汁TSGF水平、血清TSGF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组血清中CA199/hsCRP比值与D/T比值有高度依存关系,而良性组和无黄疸组中无此现象。单独检测胆汁或血清CA199、hsCRP、TSGF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无明显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P选择素(P-sel)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意义,并观察两者与病情轻重的相关性。方法新生儿败血症患儿43名,其中23名患儿血培养阳性(病原确诊组),20名血培养阴性(临床诊断组),取同期出生的新生儿15名作为对照组。58例观察对象均抽血检测血清sICAM-1和P-sel,同时进行新生儿危重评分。结果病原确诊组及临床诊断组患儿血清sICAM-1、P-se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血清sICAM-1、P-sel水平与新生儿危重评分呈高、中度负相关关系(分别是r=-0.780,P<0.01;r=-0.441,P<0.01),血清sICAM-1水平与P-sel水平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398,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sICAM-1、P-sel水平高于健康新生儿,且与病情轻重呈负相关关系,有望成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方法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健康对照者42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组(UAP+T2DM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AP+T2DM组胆固醇(CH)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及对照组(P<0.01),UAP组C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UAP+T2DM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UAP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AP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尿酸水平异常,二者合并更为显著,测定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主要复发原因,以及探讨对患者术后外周血甲状腺球蛋白(Tg)mRNA水平监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1990~2000年间本院收治的36例DTC复发患者.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造成其复发的主要原因。并对复发患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RT-PCR检测,与随机抽取的50倒末复发病例比较各自的Tg表达水平。结果:复发患者中26例首次手术治疗时被作为良性病变,21例行甲状腺局部肿块切除或甲状腺患叶次全切除术,5例甲状腺患侧叶奎切除术,肿瘤组织残留率为61.5%(16/26).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3.8%(14/26)。另有10例复发患者,同侧腺叶复发3例.对侧腺叶复发2例.局部淋巴结复发5例。复发患者的外周血标本中.TgmRNA的阳性率为91.67%.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末复发者(P〈0.01)。结论:DTC的临床误诊和治疗手术的方式不恰当是造成复发的重要原因;结合患者术后外周血Tg mRNA水平的监控,可及早发现复发病例.争取及时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在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29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3%(23/29),96.6%(28/29)和89.7%(26/29),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MMP-2、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3/10),40.0%(4/10)和30.0%(3/10)相比较,二者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VEGF、MMP-2和MMP-9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中度正相关.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MMP-2、MMP-9的表达呈中度正相关,MMP-2与MMP-9的表达也呈中度正相关.结论VEGF、MMP-2及MMP-9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染色法对33例正常大肠粘膜、134例癌旁粘膜及193便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大肠粘膜与癌旁粘膜间nm23-H1表达阳性差异无显著性,但nm23-H1在良、恶性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碾 显著性。nm23-H1表达阳性率仅在正常、良性大肠组织与转移的大肠癌间差异有显著性,但与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6例,其中30例患儿血培养阳性(病原确诊组),26例血培养阴性(临床诊断组),取同期出生的新生儿25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儿血清PCT和sICAM-1水平,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casbohydrate antigen19-9)和CA242(casbohydrate antigen 242)在大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微粒酶免疫法(MEIA)检测30例大肠良性疾病及45倒大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和CA242的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的CEA,CA199和CA242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血清CEA,CA199和CA242的水平随大肠癌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3种肿瘤标志物中以CA242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60.3%和73.3%.3种肿瘤标志物对诊断的敏感性与大肠癌的分期有关;联合检测可使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83.6%。结论:血清CEA,CA199和CA242水平测定可应用于大肠癌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并可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并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及血清脂蛋白残粒(RLP-C)、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差异。方法 筛选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航天中心医院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90例设为中医组,同时筛选健康体检者90例设为正常组,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痰浊阻遏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以及气滞血瘀证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候类型患者与正常组的血脂水平及其血清RLP-C、sICAM-1及sVCAM-1含量。结果 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54例为痰浊阻遏证,占总患病人数的60.00%,显著高于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以及气滞血瘀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候类型患者的血清TG、TC和LDL-C水平要高于正常组,而HDL-C含量要低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痰浊阻遏证患者的TG、TC、LDL-C含量高于其他中医证候型患者,而HDL-C含量低于其他中医证候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候类型患者的血清RLP-C、sICAM-1及sVCAM-1水平要高于正常组,且痰浊阻遏证患者血清RLP-C、sICAM-1及sVCAM-1水平要高于其他中医证候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主要为痰浊阻遏证候,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RLP-C及其相关指标差异显著,其中痰浊阻遏证患者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metastasis, we compared the glob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with that of primary cancers, benign colorectal tumors, and normal colorectal epithelium. Among the genes identified, the PRL-3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gene wa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t was expressed at high levels in each of 18 cancer metastases studied but at lower levels in nonmetastatic tumors and normal colorectal epithelium. In 3 of 12 metastases examined, multiple copies of the PRL-3 gene were found within a small amplicon located at chromosome 8q24.3.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PRL-3 gene is important for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is and provide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for these intractable les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在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29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MMP—2和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组织。且乳腺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组MMP—2、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MMP—2和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有高表达且在乳腺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外扩散、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两者参与了乳腺癌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放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转移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择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RT-PCR法检测VEGF和COX-2基因表达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76.67%较对照组43.33%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76.67%(23/30)、66.67%(20/30)和50.00%(15/30),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50.00%(15/30)、36.67%(11/30)和30.00%(9/30),随访1、2年时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年存活率基本相当。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表达下调,对照组明显上调,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OX-2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放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可获得满意疗效,增效作用与COX-2、VEGF的调控有关,且对1、2年生存率改善显著,使转移风险降低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