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年来,内蒙古乌审旗把国家八片重点治理区之一的无定河流域治理项目作为全旗最大的基础二程,科学编制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完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成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精品二程,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二期重点治理实施的28条小流域,治理程度达到85.5%,植被覆盖率达到70%,年土壤侵蚀模数从6400t/km^2减少到3000t/km^2,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387元。  相似文献   

2.
20年来,内蒙古乌审旗把国家八片重点治理区之一的无定河流域治理项目作为全旗最大的基础工程,科学编制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完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成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精品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二期重点治理实施的28条小流域,治理程度达到85.5%,植被覆盖率达到70%,年土壤侵蚀模数从6400t/km~2减少到3000t/km~2,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387元。  相似文献   

3.
乌审旗是典型的水蚀与风蚀交错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乌审旗通过草库伦建设,牧区植被得到恢复,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草场植物群落结构得到改善,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改变了牧区传统靠天养畜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牧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们对于平原风沙区的水土流失不如对山丘区的水土流失认识深刻,为了纠正这种偏见,本文以黄泛平原风沙区为例,从侵蚀方式、侵蚀程度及危害的严重性加以分析,以证明鲁西北黄泛平原已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列为高度荒漠化危险区.同时对平原风沙区提出了治理开发对策以及选定的开发试区实施了多种治理措施,效益明显,使试区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已成为黄泛平原沙区治理开发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辽宁省风沙区内生态环境、扭转水土流失严重局面、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推进风沙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展辽宁省风沙区水土保持规划研究。该规划以民生改善、农民收入增加、良好生态环境维系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同时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先进科技为动力,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科学配置,开展综合治理,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同时,采取同步监督机制,边治边管,确保治理成果全面发挥效益,努力争取把风沙区各小流域建成农、林、牧业产销基地,促使风沙区广大农民致富。在措施布局上,采取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等多重措施。  相似文献   

6.
巴音敖包小流域是黄河上中游典型的牧区风沙区小流域,1993年列入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小流域后,实行联户治理,建设以水为中心的饲草料灌溉基地,围栏封育与飞播造林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牧区风沙区治理特色的成功之路,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929元,年人均产粮268kg,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黄河故道风沙区位于鲁西北平原,涉及高唐、夏津、武城、平原、德城等县(区),其历史成因与时期相同,针对平原县境内黄河故道风沙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依据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理论,采取多种生态综合治理措施,对项目区沟渠井、路林田、桥涵闸进行统一规划,对中低产田和沙荒地进行综合治理,推广应用了多种作物新品种和林棉、林瓜、蔬菜大棚立体种植模式以及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介绍了黄河故道风沙区生态综合治理开发措施,包括水利措施,林果措施,农业措施,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应用新技术,强化监督、依法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金寨县总面积的 89 2 %属淮河上游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库区 ,就近迁移安置的 1 0万多移民使库区人口密度骤增、人地矛盾加剧 ,引起毁林开荒等 ,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南畈小流域被列入淮河流域重点治理区后 ,以坡耕地改造为重点 ,以经济林建设为突破口 ,实行综合治理开发 ,流域治理程度达 97 3 %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成为库区小流域治理的成功典型 ,被水利部命名为“十百千”工程首批示范小流域  相似文献   

9.
榆林市风沙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榆林市风沙区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可有效降低风沙危害、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根据该区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以小叶杨、沙柳、沙棘、柠条、爬地柏等乔灌木为主,提出4种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1)对于平缓沙丘及丘间低地,采用迎风坡前方下部种植灌木或每隔1个沙丘进行乔灌混交的种植模式;2)对盖沙土梁峁坡及沟坡,采用在沟坡配置灌木纯林,梁峁坡为乔灌混交的模式;3)沟谷地川滩地地势平坦,坡度较小,以农田防护林带建设为主;4)盐碱土河滩地主要选择耐盐渍的树种和草种,与河水主流方向成30°~45°交角栽植林带,采取行间混交或带状混交。这些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可为同类地区的水土保持植被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理家庄小流域治理开发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家庄小流域经过十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治理度达到83%,植被覆盖率达到64%,年粮食总产达到100kg,年干鲜果品产量达到120kg,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以2700元,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其治理开发模式主要是建立坡面防护,沟道防护和综合配套三大体系。治理特点:一是林果主导产业突出,二是措施科技含量高。  相似文献   

11.
南昌县 1983年以前有沙丘面积 14 0km2 ,沙丘成为沙尘和扬沙灾害发生的源地和环境的污染源。 1983年以来 ,该县采取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 ,使沙丘区植被覆盖度由 0 5 %提高到 31 3 % ,风沙危害得到控制 ,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3种机械沙障防风固沙功能的时效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设置在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固定沙丘地带的3种机械沙障(麦草沙障、粘土沙障、塑料网格沙障)在不同时期进行破损率、输沙率、风速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经过不同时间后各类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各类沙障设置初期(2002-2004年)均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沙障破损率均有所增加,6年后麦草沙障的破损率最大,平均为53%,塑料沙障最小,为11%,粘土沙障介于二者之间;沙障破损导致地表粗糙度均发生明显的变化,麦草沙障由设置初期粗糙度最大降到了最低,其近地表层0~20cm处的输沙率由2003年占裸地(CK)的0.11%上升为2009年的44.47%;粘土沙障顶部掏蚀严重,其输沙率也随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由19.32%上升为30.87%,这两类沙障表面由固定向流动沙丘发展的趋势明显。塑料沙障中下部沙面稳定而顶部很少被掩埋,平均粗糙度最大,其输沙率随时间的延长呈减少趋势,由2003年占裸地(CK)的2.73%下降为2009年的0.64%,表明沙障内沙面稳定,沙丘基本固定住,沙障仍具有固沙效应。从设置成本和实际的防护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塑料沙障相比其他机械沙障具有长期、稳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东麓,淮河水系沙河上游,东与黄淮平原相连。全县辖20个乡镇558个行政村,总人口83万人,全县总面积2 432 km2,其中荒山面积536.86km2。这部分土地因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力极其低下,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城郊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治理水土流失 ,以东港小流域为例探索出一种成功的城郊型水土保持开发治理模式 ,即在城市近郊的水土流失区 ,通过利用自然资源优势 ,以生态平衡为基础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为突破口 ,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提高人口环境容量 ,使小流域内产业结构逐步由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向以林果业、工副业、旅游业为支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陕西榆林市芹河乡桑海则生态农业优化模式建设的实践表明 ,农林水相结合 ,综合规划 ,配套实施 ,建立完善的井、渠、田、林、路、电、排、科技八配套的农田基础设施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是榆林风沙区改造中低产田 ,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潍坊市南部山丘区小流域治理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以来 ,潍坊市对其南部山丘区 19条小流域进行的重点治理 ,以改土、植树为重点 ,科学规划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形成了“山顶水土保持林、山腰经济林、山脚坡改梯果粮间作”的综合治理格局 ;加强领导、注重科技培训和发展水保产业保证了治理开发效果 ,使各小流域成了山东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样板。  相似文献   

17.
平泉县依托京津风沙源区治理工程 ,从组织领导、突出重点、创新机制、配套政策、强化监督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 ,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培育和发展了食用菌主导产业 ,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发展沙产业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发展沙产业条件与潜力的分析,提出了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以风光电产业为龙头,发展沙漠能源工业;以生态建设为前提,发展荒漠特色的节水型生态产业;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型沙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效益型、生态型沙草产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宁城县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成效及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城县是内蒙古风沙入侵京津地区的一个重要通道,自2001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以来,至2006年末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96.5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1 878.5 km2的37%。经过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农牧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具体做法有加强领导、依靠科技、规范工程标准、创新建设机制、加强管护、培植后续产业、严格资金使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