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叶枝变果枝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发现,果枝始节以下第一叶枝2片叶打顶即会长出果枝,第二叶枝3片叶打顶也会长出果枝,第三个叶枝4片叶打顶才能长出果枝。因此,在部分乡镇和植棉大户中推广了叶枝变果枝这一修棉技术,收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1四个优点1.1用工少,不损伤棉花主茎。棉花长出第一果枝以后,将第一果枝以下的2~3个叶枝留2~3个叶片打去顶心,该叶枝就会变成果枝,每公顷只需7.5个人工,且不损伤棉花主茎。1.2增加了棉花的早期果枝和伏桃。据调查:每株比整枝棉增加有效果枝1.7个,多结伏桃2.5个,增产10%左右,而且增加了优质棉。1.3增加了蕾期的叶面积。…  相似文献   

2.
棉花叶枝的发生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龚京明 《作物研究》1997,11(2):36-37
从分析棉花叶枝的发生规律、叶枝作用入手,提出合理利用叶枝是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
棉花少留果枝保留叶枝栽培法方四元,刘莉湖北省枣阳市棉办441200杨昌宝,黄明学湖北省枣阳兴隆棉花分公司1基本方法在棉花长出3~5个果枝时,抢晴天断其头。留住3~5个叶枝使其继续生长。当每个叶校长出5个果枝时再断其头,使其集中生长果枝。当叶枝上的果枝...  相似文献   

4.
1 在赣北湖口试种示范概况。棉花多头叶枝栽培法是利用主茎下部潜伏腋芽发育成营养枝而结桃的一种新式栽培方式。湖口县农业局于2003年在武山、文桥、付垅等乡镇进行了15公顷的简优1号试种示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10月中旬,对其中的6块棉田(面积0.4公顷)进行了一厘地法测产,共测12点,平均每株桃数63.0个,密度每公顷17520株,平均铃重4.2克,每公顷总桃数110.4万个,子棉产量4635公斤。12月中旬,调查了植棉水平中上等的10家农户,多头叶枝棉种植面积2.2公顷,共收子棉9075公斤,每公顷子棉产量4125公斤。比同等地力和施肥水平而采用常规栽培法的棉田增产15%~20%。  相似文献   

5.
棉花叶枝的生长及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已有研究表明 ,叶枝对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较好的补偿作用 ,可调节棉花的开花成铃期 ,使棉花的成铃高峰与温光高能期吻合 ,增加优质桃成铃数和比例 ,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级  相似文献   

6.
棉花叶枝的生长发育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叶枝生长发育及其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叶枝叶面积和叶枝干重分别为全株的3.0%~20.5%和3.06%~6.66%。在密度分别为11.4、15.1、19.2万株hm-2的情况下,叶枝铃皮棉产量分别为全株皮棉产量的5.7%、2.5%和1.1%。叶枝铃纤维品质略差于全株铃。  相似文献   

7.
棉花叶枝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一定的群体和肥力水平下,利用叶枝不仅可以节省棉田整枝的用工,而且可利用叶枝补偿群体的不足,达到省工节本增产的目的。在明确叶枝利用上述效应的基础上,重点开始该项技术在江苏沿江海地区的应用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棉花叶枝发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棉花叶枝的发生受品种、密度、肥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低位叶枝发生量占总叶枝量的70%以上。棉花留叶枝对主茎生长,果枝、果节的发生以及单株主茎成铃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而对群体果节及总铃数有显著的补偿效应,且在一定的密度和肥水条件下,棉花留叶枝的补偿效应大于抑制效应。叶枝成铃比主茎成铃时段后延,成铃大多集中在全年光照富照期内的7月下旬~8月下旬,从而增加了优质铃比例,有利提高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棉花留叶枝对生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留叶枝棉现蕾强度比常规棉增加1.15 倍, 开花强度增加0.76 倍, 吐絮强度增加0.88 倍, 增结7~8月优质成铃, 提高单株生产力; 适当保留1~3 个优势叶枝, 有利于棉花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0.
棉花叶枝对皮棉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以常规棉泗棉3号作供试品种,对去叶枝、留1个、留2个叶枝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留叶枝对主茎株高、主茎果枝数、果树成铃数有抑制效应,但皮棉产量、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因而在南方棉区稀植的情况下,单株可预留1-2个叶枝,以减少棉田用工。  相似文献   

11.
棉花叶枝结铃规律及其产量潜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为3.6万株·hm-2左右的棉花群体,单株留叶枝数和现蕾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9706);单株留叶枝数和蕾铃脱落率也呈正相关关系(r=0.9604)。同时发现,棉花单株留叶枝1~2条,并用水肥措施适当控制叶枝生长量,有利于增蕾、增产;若留叶枝数多于3条或叶枝生长量不加控制、肥水过大,则易造成徒长、减产。  相似文献   

12.
棉花叶枝发生及其产量贡献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主茎每一片叶子的叶腋里含有一个胶芽,按其发育方向可区分为叶芽和混合芽,前者发育成叶枝,后者则发育成果枝。主茎腋芽的发育方向有明显的分带习性,子叶节和基部1~3个节位的腋芽是潜伏状态,果枝始节以下3~5个节位属叶枝带,腋芽一经诱发即发育成叶枝,果枝始节以上则发育成果枝。在棉花栽培实践中,叶枝通常在棉株现蕾后去除,以利于更多的养分向果枝棉铃中输送,这是传统精耕细作栽培方式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棉田密度较高条件下不可缺少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之一。但是,随着棉花品种的不断改良、肥料投入的增加及其它栽培技术的变…  相似文献   

13.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棉花三桃齐结不易实现,并存在早发易早衰,前期烂桃多,后期秋桃多的缺憾。为探讨新的栽培途径,1986年与中棉所合作进行了棉花留叶枝去果枝控晚蕾试验。试验表明,留叶枝去果枝控晚蕾的,平均亩产皮棉112.8公斤,霜前花90.2%,亩产值585.83元,比对照增产30.9%;亩增收161.93元,减少用工5.1个。  相似文献   

14.
怎样锄棉花     
锄棉花一般说要早,越早越好。历年来我们在棉苗未出全就开始“锄梦花”。在我们这里有句俗话说:“嫩锄棉花,年年发家”。棉花播种期气温比较低,出苗缓慢,加上出苗后天气冷暖不定,会造成出苗后生长瘦弱,易染病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历年采用闷锄办法,提高了地温2—3℃,促进了棉苗迅速出土,由弱变壮。在这个时间锄苗,一般深度以1.5寸为宜,因为苗小不宜深锄。隔6—7天后,棉苗出齐,开始间苗时,进行锄第二次,以后根据情况不断进行锄地(七、八天一次),因为  相似文献   

15.
《江西棉花》2006,28(4):39-39
一般情况下,棉株进入花铃期后,由于根系吸收能力转弱,不能供应较多的肥水,逐步限制了棉株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但是当棉株进入盛花期,生长中心转向生殖器官时,如果肥水不足,棉株营养不良,蕾铃又同营养器官争夺叶片制造的有机养料,就更加抑制了营养生长。这种棉株在中下部结住若干个棉铃后,棉株上部就出现顶心冒尖、发硬、红茎到顶,叶薄而黄等营养生长衰退现象,这就是棉株早衰。早衰的棉株一般出现在土质僵硬、肥力较差、根系发育不良、根群较小的棉田;或花铃期施肥量不足,施肥后遇伏旱而没有以水促肥,根系不能正常生长的棉田;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碍根系生长的棉田;早发的棉花,如田间管理措施跟不上,也容易发生早衰。此外,土壤缺钾的棉田棉株也会早衰。  相似文献   

16.
怎样确定棉花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棉花密度的因素,可以分为基本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两类。土壤肥力、水肥条件、棉花株型等为不稳定因素。例如,在同等肥力条件下,采用稀植大棵和密植小棵均可获得较高产量,但其稳产性较差。热量条件、播种时期、品种熟性等为基本稳定因素。依据基本稳定因素来确定棉花密度,则其稳产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棉花叶枝数和密度对单株结铃的影响规律,试验设置5种留叶枝方式:不留叶枝(CK)、留1叶枝、留2叶枝、留3叶枝、留全部叶枝;5个种植密度(万株·hm-2):2.25,3.00,3.75,4.50,5.25。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叶枝的增多,单株铃数增加;留1叶枝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10%左右,留2、3叶枝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15%左右,保留全部叶枝较对照增加25%左右。在同一叶枝处理下,随密度的增加,单株铃数减少;密度每增加7500株·hm-2,5种留叶枝方式的单株结铃分别减少2.60个、3.04个、3.06个、3.44个和3.71个。总铃数随叶枝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总成铃为88.24万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棉花科学》2004,26(3)
  相似文献   

19.
棉花留叶枝密度与产量及构成产量诸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苏棉12号(常规种)和苏杂16(杂交种)为材料,运用统计学方法、采用数学模拟,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中上等肥力、留叶枝条件下,栽培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皮棉单产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苏棉12号和苏杂16两品种高产的适宜密度分别为每公顷3.95万株和3.21万株.通径分析结果,构成棉花产量诸因子中,总有效成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铃重次之.  相似文献   

20.
棉花留叶枝密度与产量及构成产量诸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苏棉 1 2号” (常规种 )和“苏杂 1 6” (杂交种 )为材料 ,运用统计学方法、采用数学模拟 ,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中上等肥力、留叶枝条件下 ,栽培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密度水平下 ,皮棉单产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其中“苏棉 1 2号”夺取高产的适宜密度应为 3 95万株·hm2 ,“苏杂 1 6”适宜密度为 3 2 1万株·hm2 。通径分析结果 ,构成棉花产量诸因子中 ,总有效成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铃重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