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环境与资源压力。城镇化发展必须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有效利用雨洪资源,不仅改善我国“逢雨必涝”的现状,而且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是我国实现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重要契机。以北京市海绵城市试点道路工程为例,探讨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工程的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及建设成效,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随着城市扩建,混凝土覆盖面不断增大、不透水面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从而导致城市内涝、高温、雾霾、水污染等"城市病"不断加重。为贯彻国家倡导的"海绵城市、森林城市、绿色城市"发展理念,西安市将城市水土保持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西安市水土保持措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水土保持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以及可应用于城市水土保持的主要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具有促进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条件的作用,而水土保持工作更是离不开新农村建设,否则将失去生命力。以铁耕村为例阐述了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就水土保持如何更好地为贺州市新农村建设服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及城市水土保持的现状,以贵阳市为例,阐述了城市水土保持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一是促进城市生态良性循环,二是确保城市饮水安全,三是有利于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在城市建设中采取的水土保持管理措施主要有:从源头抓起,将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纳入项目规划报建程序;注重行业管理,建立大水保格局的组织保障体系;国内首创政府委托水土保持监测、购买服务模式,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立有效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制,管理工作深入基层;加强取土、弃土管理,狠抓重点水土流失源管理。分析了深圳市存在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城市建设迅速,地表扰动强度高;弃土、渣场所紧缺,弃土、渣问题难以解决;水土流失威胁市政排水设施,造成城市内涝;新增水土保持投资无从保障,水土保持措施落实难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关系与城市生态建设的论述,以西安市为例,指出了绿地系统的生态作用和西安市绿地系统现状对城市生态建设的不利之处,并提出了对西安市绿地系统建设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减轻城市内涝灾害、拦蓄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西安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主要有减少河流、渠道、地面等的混凝土硬化率,推广柔性治水、透水地面铺装等;植物措施主要有因地制宜选用乔灌草藤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建设下凹式绿地,恢复、建设城市湿地等;临时措施主要包括临时拦挡、临时排水沟、临时密目网苫盖、彩条篷布苫盖、沉沙池、洒水抑尘等。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现状与建议——以延庆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8—2013年北京市延庆县水土保持教育参与人数和组织方式进行统计,调研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实施效果,分析得出现阶段北京市水土保持教育存在开展范围小、形式枯燥、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示范园自身建设、增加宣传方式方法、增强部门联动配合等建议,以充分利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水土保持防治工程,提高中小学生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多维、复杂、因地而异的,需要翔实数据与典型案例的支撑,更需要全新的视角.传统研究过于强调某一主体的作用,忽略了不同主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忽视了不同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因此,还不足以全面理解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福建长汀县为典型区域,运用利益主体分析框架探讨政府、民众、企业、非政府组织(NGOs)、国际组织等不同利益主体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理解不同利益主体的作用机制,并为同类区域制定扶贫战略与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扩张造成大量城市水土流失,城市水利工程既属于水利工程又是城市建设内容,其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城市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产生已成为目前关注的一个热点。近年来,为了做好城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在城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不断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以位于西安市城区(原昆明池遗址区)的陕西省斗门水库工程为例,阐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为使这一理念更好地融入到城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具有典型性。自1995年开始,深圳市大力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已由全面防治转向信息化发展。阐述了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历程,介绍了深圳市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情况和福田区智慧水务系统建设实践,可为其他城市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城市海绵小区雨水利用措施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进行识别计算并与其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为海绵小区建设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第二批试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南新区6个海绵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水量平衡法、替代工程法、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碳税法、造林成本法等,对海绵小区产生的雨水资源利用、固碳释氧、降噪、调蓄径流、文化教育等3大类共10项效益进行定量计算并采用效益费用比进行静态和动态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固原市西南新区6个海绵小区的总效益为2.91×10~5元/a,其中雨水花园的效益为1.03×10~5元/a,下沉式绿地的效益为7.99×10~4元/a,植草沟的效益为6.15×10~4元/a,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比例分别为22.84%,76.89%和0.27%。[结论]海绵小区雨水利用有较好的投资效益,固原市海绵小区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国内许多城市相继出现城市内涝问题和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实现生态文明的发展及生态健康城市的建设,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建设。阐述海绵城市的产生背景、概念,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β多样性测度公式探讨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CK天然林、A级择伐更新、B级皆伐迹地天然更新、C级皆伐迹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D级杉木林)对福建省武平县米槠林乔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二元属性数据的多样性测度方法,所测的β多样性测度(βWS,βC,βR,βT)随着干扰强度加大逐渐上升,而群落相似性指数(CJ和CS)随着干扰强度加大逐渐下降;应用数量数据的β多样性测度方法,所测β多样性指数(CN,CMH)随着干扰强度加大逐渐下降。每个测度公式相关关系都很紧密,相关系数都在0.87以上。  相似文献   

15.
Arc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具有对地理分布数据进行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等方面。随着GIS集成技术的发展,Arc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以风峪沟小流域为例,介绍了ArcGIS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档案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分,记录反映了工程的原始状况,是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必备文件,也是日后保养、维护的依据,以及扩建和改建等的技术资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工程建设迫切需要提高对档案建设的重视度和建档的规范化水平。以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为例,对工程档案类别、范围、程序等进行梳理,并提出了常见问题和管理对策,旨在加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档案建设,更好地为水土保持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惠州市城市发展的基本概况基础上,对穗州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水土资源管理问题作了简要概括,并以规划、开发和建设三个阶段探讨了城市开发建设的水土保持措施问题。要求真正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资源流失、生态景观恶化、城市整体功能衰减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水土保持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功能分析,阐述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大中城市被内涝灾害困扰,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与水土保持雨洪利用的理念相似,雨洪利用措施既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又可以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以房山区阜盛东街新建道路为例,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水土保持的要求,探讨了雨洪利用措施设计,并对其效益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后期城市道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深圳市碧岭水综合整治工程为例,论述了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城市河道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河堤开挖、堆土等均会对沿线原地貌造成破坏并引发水土流失,若不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将会对项目区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城市河道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要突出临时措施的有效性和永久措施的生态性,并强化雨洪调蓄措施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