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宜宾县安边果园养蜂場养蜂員燕国忠飼养的中蜂,經过“过箱”以后,蜂群的产蜜量从年平均产蜜30多斤提高到208斤,蜂群的群势平均达12框以上。这个事实証明,中蜂生产的潜力是很大的,問題在于“过箱”养壮群,給蜜蜂創造适宜的生产条件。燕国忠連年获得稳定高产的具体經驗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养蜂问答     
问:我是一个兼业的定地养蜂爱好者,现养中蜂20群,因群势弱小(3~6脾),产蜜不多,经济效益低。据报道:“金喀”蜂种在南方可采零星蜜源,效益颇佳。但我没养过“金喀”蜂,想请教几个问题:(1)我现在养中蜂,怎样过渡养“金喀”蜂?(2)中蜂群导入“金喀”蜂王能不能被接受?(3)“金喀”蜂王产的卵在中蜂群里能哺育成功吗?(4)“金喀”蜂用的巢础是中蜂巢础还是意蜂巢础?(5)中蜂群加入意蜂巢础能不能造脾?(1999年第6期13页“问题征答”1)(1)答:①要想过渡到养“金喀”蜂,首先要清楚“金喀”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3.
宽甸县位于辽宁省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素有天然大蜜库之称。这里有中蜂1.2万群。为了充分开发,合理利用资源。1991年10月成立了宽甸县养蜂管理站,1991年开始了中蜂过箱试点,1992年全县推广中蜂过箱。全年共过箱1120群,平均每箱产蜜30千克,比传统的桶养年产蜜增加6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汤溪县先锋社在56年开始养中蜂,当时只有2群,现在(今年5月底)已繁殖到20群。经过改良后的中蜂每群能年产蜜50斤左右,而且已经基本上消除了爱盗、爱分蜂等不良习性。据该社养蜂员郑渠清同志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中蜂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中蜂品系 ,但由于沿用内容不全面的中西蜂产蜜量对比方法 ,对中蜂形成了传统的低效益观念。本文在调查测试大量数据的基础上 ,按修改和补充的计算方法统计了4年的产蜜量 ,野生中蜂年均群产蜜11kg,群产值99元 ;桶养中蜂年均群产成熟蜜49kg,群产值441元 ,比西蜂高26.7 %。箱养中蜂年均群产半成熟蜜60kg,群产值420元 ,比西蜂高20.7 %。  相似文献   

6.
1神农架林区东部:阳日镇—松柏镇1.1第一场点:阳日镇阳日村6组王文兴蜂场时间:2002年5月12日上午10:30;天气:多云;海拔:624 m。王文兴自述:养中蜂7~8年,现只养蜂2群。1998年收蜜最多:养蜂7~8桶,当年共收蜜40 kg,最多的1桶收蜜约10 kg。2001年养蜂4群,试图过箱进行活框饲养,但未成功,主要是新购巢础不合用,再加上胡蜂危害;2001年割蜜1次,共3 kg,群均0.75 kg。2002年的2群是由上年1群分出的。蜜源观察:住宅前后有柿、杜仲、黄柏、倍肚(铁肤莲)、苕子。1.2第二场点:阳日镇钱家湾村时间:5月12日中午12:30。野外观察:有1群飞逃的中蜂发病群,蜂…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云阳县白龙村社员黄全春,全家六人,承包土地6亩,以养蜂为主。八二年早春养蜂135群,采蜜蜂发展到300群,全年产蜜14842斤,仅蜂蜜一项收入11720元。总结黄全春养蜂的经验,四个字:“两繁、两改”。“两繁”:即春繁、秋繁。抓春繁,夺春蜜。早春,狠抓越冬蜂的更新和蜂群增殖两个环节。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管理办法:用稻草加强保温,趁春季防病治螨,加强奖励饲喂,快速繁殖。同时采收春蜜,做到蜂、蜜双丰收。抓“秋繁”,为越冬打基础。在  相似文献   

8.
中蜂是四川省富顺县的优良蜂种,适应性强。由于长期饲养在旧式圆桶中,不便管理、繁殖慢,且采用“杀鸡取卵”的办法取蜜,既伤仔又影响繁殖。因而产蜜量低,每只桶在油菜花期只取蜜1次,产蜜量5~10公斤。若将养蜂工具由旧式圆桶改为方箱,采用新法饲养,则便于检查、饲养壮群、取蜜,油菜花期产蜜量将提高到15~30公斤,甚至50公斤以上。同时,在桉花期,可  相似文献   

9.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3,54(2):24-24
养过中蜂的人都知道 ,中蜂一般养到 4~ 5框蜂就要产生分蜂热。一旦分蜂 ,群势立即减弱 ,巢虫乘机而侵 ,在炎热缺蜜的夏季常弃巢飞逃。中蜂分蜂性强 ,群势弱 ,抗巢虫和囊状幼虫病能力差 ,爱咬巢脾 ,产蜜量低 ,因此许多养蜂专业户都不喜欢饲养它。虽然中蜂有这些缺点 ,但是中蜂能充分利用零星蜜源 ,在没有大片集中蜜源条件下的地方 ,饲养中蜂还是比意蜂好。其中如何维持中蜂大群 ,是饲养技术关键。一、蜂王选育蜂王决定蜂群的生产性能 ,也获得蜂产品高产、稳产的决定因素之一。“秋分”以后气候暖和 ,主要蜜源和辅助蜜源也比较丰富 ,特别是菊…  相似文献   

10.
遵义地区位于贵州高原北部,蜜源植物丰富,群众有养蜂习惯,但因过去多系木桶、竹笼饲养,产蜜量低,一般每群平均在10~15斤。1964年初,地区曾在正安县举办了中蜂新法饲养训练班,为社、队培养了第一批集体养蜂员。当年收到良好效果,队办蜂场18个,新法饲养中蜂761群,群产蜜量平均50~70斤,比旧法饲养提高产蜜量5~7倍。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几年来,地区先后举办新法饲养训练班和现场会8次,为社、队培训养蜂员450多人。通过以点带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的国营农牧场大多分布在山林、草原地带。这些地区的蜜源植物和蜂种资源的酝藏量极为丰富,当地群众历来就有养蜂的习惯。只是由于一般都沿用老法饲养,因而产蜜量很低,每群年产量不过一、二十斤。因而,严重的阻碍着我省养蜂事业的大发展。国营花儿坡药材农场常年饲养的土窝中蜂约500群,由于是土窝养,产蜜量不高,而且自然分蜂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每年都要收捕野生蜂群,以补偿自然分蜂的损失。1963年该场收捕的中蜂竟达800群之  相似文献   

12.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7,58(5):22-22
流蜜期养蜂要确保生产群全力采蜜、繁殖群大力支援蜂源、产蜜产浆任务的完成,必须要遵循:"强群取蜜,弱群繁殖"、"新王群取蜜,老王群繁殖"、"单王群取蜜,双王群繁殖"的原则。笔者根据多年  相似文献   

13.
养蜂间答     
1问:中蜂科学饲养,应抓住哪些关键问题? 答:中蜂科学饲养是为了提高蜂群的单位产量。如何达到高产稳产,关键在蜂群管理上狠下功夫。就全年养蜂管理来说,首先应抓住春季蜂群管理。春季管理的主要工作有:(一)1.早春繁殖要注意保温。2.早春蜜源缺乏应给蜂群喂蜜、喂粉、喂水。(二)1.早养王。按当地蜂群的活动规律,在蜂群出现自然王台前培育出优良健壮  相似文献   

14.
我市活框饲养的中蜂年群产蜜高的为20至40市斤,旧法圆桶饲养的只有5—7市斤。可见,即使养一群活框中蜂一年也只有20多元的收入,旧法圆桶的中蜂收入更微。为了提高中蜂的生产效益,是山区养蜂的当务之急。提高中蜂生产效益的措施1.继续开展圆桶中蜂过箱,认真推广中蜂科学饲养。(1)饲养强群。强群是夺取高产稳产的保证。为了培养强群,早春提早包装,双王同箱繁殖;适时加础造脾,及时控制分蜂热;选育优王,有计划地进行人工分蜂。炎热暑天作好安全渡夏工作,秋季培育好适龄越冬蜂。根据南方中蜂越冬期短或越冬期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蜂业》2011,62(7)
第一关,春季繁殖分蜂关,由于中蜂喜好结半球形蜂巢,我们就顺着中蜂的习性,让蜂群在蜂桶中繁殖,把从桶中分出的第一群养在活框箱内,利用活框巢脾摇蜜,然后把桶中随后分出的小蜂群用土法养起来,不取蜜,到越冬时就是个强群了。  相似文献   

16.
在金沙江上游、五指山脚下,四川省屏山县太平公社的前哨大队,在发展养蜂生产上,由于坚持走集体化的道路,在蜂群的繁殖、取蜜和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方面,都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前哨大队就把私人飼养的76群圆桶中蜂,折价入社,建立了一个大队养蜂場。蜂群入社以后,通过改良飼养,发展很快。到1962年就发展到157群。把这157群分給四个生产队飼养了两年以  相似文献   

17.
正南方蜜源植物多,温度适宜,蜜蜂1年可繁殖3~4倍;北方也可繁殖1~2倍。蜂王产卵力强,1年可产15万~20万粒卵。管理得好,1年每群蜂可产蜜25 kg以上,高产蜂群可达80 kg。因此,发展养蜂不失为一个脱贫致富好门路。养蜂须有了好的蜂种和蜜源,还要有好的养蜂技术才能多收蜜,反之养不好,不仅吃不上蜜,还要花钱买蜜喂蜂,得不偿失。尤其是春繁要抓好,蜂蜜产量才能高。2018年  相似文献   

18.
推广养蜂技术促进养蜂发展甘肃省成县养蜂工作站(742500)杨继明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自古以来就有蜜蜂繁衍生息。全县查明的中蜂约5千多群,蜜源植物近3百种,养蜂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中蜂饲养沿袭着杀蜂取蜜的传统饲养方式,群产蜜量不到2公斤,生产力低下...  相似文献   

19.
万广洲先生,1899年出身于山东省曹县,今年84岁了。幼年时在“曹县师范讲习所”正科(二年制)毕业,曾做过曹县教育局委员,及小学校长、教员等职。1931年开始养蜂,初购蜂种只两群,不几年间繁殖到数十群。后来兼养中蜂,成绩更优于意蜂,他就改养中蜂了。他是曹县地区新法饲养蜜蜂的首倡人士。万先生学习养蜂,是在济南北极阁西旁的“育民蜂场”受业,当时有孟质民先生是他的同学。先生的著作,在养蜂方面的有《养蜂技术人员座谈会讲义》、及《养蜜蜂》和《蜜蜂四季管理法》等。发明蜂群原地越冬“半  相似文献   

20.
先进的养蜂家对蜂群管理所掌握的原则是:“1.采蜜期前,奖励保温,充分发展群势。2.采蜜期中,补充蛹脾,延续群势。3.采蜜后期,强弱调配,恢复群势。”这样才能获得蜂、蜜、蜡三高产。过去有人认为繁殖与取蜜有矛盾,他们的论调是“繁殖快了不能多采蜜,取蜜多了。又会影响繁殖”但是却不知道“蜂即是蜜,蜜即是蜂”经验证明只要掌握“早取蜜,勤取蜜”适时取蜜的原则,抓季节,抢蜜源,追花夺蜜的精神,可以促进繁殖。而繁殖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