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柑桔栽培历史悠久,自古迄今不衰,并更加发展了。古代裁培柑桔最盛的,是唐代的南充。远在周朝,南充县境为有果氏之国。蜀汉谯周曾在南充设“果山书院”,阆中设桔官,证明当时柑桔业已发达。由于柑桔的经济价值高,所以有“蜀汉江陵千树桔,……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评喻。至于“江陵”究指何处,这是值得考证的问题。因为历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见的"橘""桔"二字混用的现状,介绍了"桔"字的渊源,各种辞书、词典的不同用法及自然科学名词审定情况,同时延伸出其他一些类似易混字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华莱士”甜瓜来源的历史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8月2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西瓜甜瓜育种家王鸣先生应邀到内蒙古对他领衔主持的“5万亩绿色西甜瓜配套技术项目”进行考察,并作学术报告。期间看到《内蒙古自治区的瓜类生产》一文,其中写到:“河套蜜瓜,又称华莱士,20世纪40年代始栽,来源不详,初步认为是新疆黄旦子的后代(源于苏联)”云云。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王鸣教授指出此说有误。“黄旦子”的确是引自前苏联,原名“女庄员”,但与“华莱士”是2个完全不同的类型和品种。关于“华莱士”的来源众说纷纭,极需真实可靠的考证,澄清事实真象,还历史以真面目。  相似文献   

4.
2002年8月2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西瓜甜瓜育种家王鸣先生应邀到内蒙古对他领衔主持的“5万亩绿色西甜瓜配套技术项目”进行考察,并作学术报告。期间看到《内蒙古自治区的瓜类生产》一文,其中写到:“河套蜜瓜,又称华莱士,20世纪40年代始栽,来源不详,初步认为是新疆黄旦子的后代(源于苏联)”云云。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王鸣教授指出此说有误。“黄旦子”的确是引自前苏联,原名“女庄员”,但与“华莱士”是2个完全不同的类型和品种。关于“华莱士”的来源众说纷纭,极需真实可靠的考证,澄清事实真象,还历史以真面目。正巧王鸣教授对“华莱士”的来龙去脉十分清楚,他可能是健在的惟一掌握其第一手资料的人。华莱士引入时,王鸣教授正在兰州上小学,亲手引入“华莱士”的张心一先生的儿子张孔来教授是王鸣教授小学的同窗好友,关系甚笃,20世纪70年代还与他一起在北京拜访了张老先生,并详谈了“华莱士”的有关问题。王鸣教授提供的翔实有据的历史事实,为我国著名甜瓜品种“华莱士”的历史考证做出了明确的结论,对我国甜瓜的教学、科研及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写好后,他又请张孔来教授亲自过目校对。现将王鸣先生对华莱士甜瓜来源详细考证陈述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1林下经济概念的由来2007年2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辽宁抚顺农村考察时提出:"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林下经济很重要"。这是我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林下经济"这一概念。4月29日,温总理在听取了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同志关于2007年春沙尘暴情况及林业工作的汇报后,做出6个方面的重要指示,再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林下经济的概念(狭义)在近10年的林业发展实践中,人们对林下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正>登载在即将在日本举行的第8届世界盆景大会海报上的象征之树——真柏《飞龙》,被誉为日本自然界保存下来的"最后的山采名树",它是原世界盆景大会的组织者、即28年前经过艰苦的努力、在日本举办了第1届世界盆景大会的蔓青园第3代传人加藤三郎先生、和世界顶级的盆景作家、如今虽已76岁但还在孜孜不倦饱含热情活跃在盆景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遂川金桔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江西的地方特色品种。近几年,遂川金桔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目前遂川县金桔栽培面积达6800hm2,总产量5.5万t,总产值3.95亿元,金桔产业也成为了遂川传统农业产业的主导产业。为确保建园质量,实现金桔早结丰产的基本要求,近几年在建园技术上实行大穴、大肥、大苗和营养篓假植苗木上山定植技术(简称"三大一篓"),大大提高了金桔建园成园质量。  相似文献   

8.
曹德宾 《食用菌》2004,26(4):24-24
石灰草浆造纸是河北省乡镇企业的重要产业,其主要原料为麦秸、石灰和水。每年这类企业排放废水约数亿吨。废水经生物处理后,其沉降物主要成份为蛋白质、木质素、半纤维素及大量钙盐。因其pH值较高(在8.5~9.5),以往多采用焚烧、深埋等处理。在充分考虑了其成份和pH值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草菇的试种试验,以达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阅读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的《果园建立》(现代果树科学集论,彭士琪等编著)时,发现有一个问题,现提出来略作探讨,以求教于各位同行。在该书的178页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3.三角形栽植株距大于或等于行距,各行互相错开而呈三角形排列。此种栽植可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比正方形多栽11.6%。但不便管理和机械操作。  相似文献   

10.
11.
去年12月上旬,我参加了仪陇县12个柑桔基地乡生产情况调查。在南图乡金光村果农蔡明荣房前右侧晒坝边台阶地上亲眼看到了一株60年生的实生红桔树,测得其高6.28米,干周0.53米,冠径9.01  相似文献   

12.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八百年前(公元1178),正当“橙黄桔绿”的时候,韩彦直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柑桔专书——《桔录》。这本书一直流传至今,对我国以至世界的柑桔栽培业和果树园艺学都有重要的贡献。 韩彦直字子温,陕西延安府,肤施县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卒年不详,约在  相似文献   

13.
看了李先生《我看盆景》一文,观其直言快语,能从深层次看问题,说真话,如此性情中人,十分难得。其中有些见地发人深省,不可以一看了之。我也以为“高于自然”,仅是指不要照搬,要截取提炼,使之比原有素材能较好地表现自然,表达情感这个层面上来说的。若把“高于自然”引申为可以包容万象奥秘的大自然,就大而无当了。面对大自然“心怀敬畏、常怀惶恐”,“觉得自己渺小、卑微”,我也深有  相似文献   

14.
15.
读李新先生《我看盆景》一文,先生勇于思辩与深挖细掘的求索精神,无疑是值得赞赏的。其对盆景部分理论的质疑,对盆景艺术整体研究,也无疑是个积极的推动。但先生文中有些词色对盆景充满鄙视,甚至“刀扬锋,剑出鞘”,仿佛盆景理论争鸣的性质,已不是是非问题。笔者认为盆景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都是人心灵美的产品,同属于自给自足的“人造世界”,同样也贯通着孔子以人为核心的思想学问。何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理论批评与比较分析应该慎重,“爱人修己”方是论道之门。因此,对李先生有些观点就无法苟同。  相似文献   

16.
柑桔早春施萌芽肥,目的在于促发健壮春梢,以及形成良好的春梢结果枝,并供应开花结果所需的部分营养,且可为次年培养足量壮实的结果母枝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延迟和减少老叶脱落,利于花果正常发育。实践证明:此期施速效肥,可促进春梢生长,维持老叶机能,延迟落叶,提高叶片含氮量,使花器发育完全,增加子房细胞分裂数量。提高座果率。因此。生产中提倡早施春肥,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园艺科学的发展,活跃学术讨论气氛,本刊提倡在学术上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欢迎读者对本刊所发表的文章,倘有不同意见,展开讨论。这里发表了刘万生同志的“对《核桃原产西藏初探》一文的浅见”就是希望能引起有关学者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这类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文字简炼、不需要外文摘要。  相似文献   

18.
九零年《中国食用菌》第一期45页刊登了魏润黔《生物学效率小议》一文。我对此文里的两个公式,仔细研究过其计算生物学效率的真实含义后,认为公式(按公式出现先后顺序)不能取代公式,反过来公式也不能代替公式。根据几年栽培试验,初步确定这两个公式都有必要同时存在于食用菌研究领域里面。用公式计算得到的生  相似文献   

19.
日本江户后期本草学家佐藤成裕在其《惊蕈录》中引用了一段自称出自南宋陈仁玉《菌谱》的文字,涉及中国古代食用菌栽培中的惊蕈技术.由于这段文字不见于现存各版本之《菌谱》,因此长期以来,中日学者或认为这段文字为《菌谱》之佚文,或认为出自另一未知版本之《菌谱》.实际上,《惊蕈录》中的这段文字系转引自方以智《通雅》的“芝栭”条,因作者断句之误,误以为出自《菌谱》.《通雅》“芝桶”条又和方以智《物理小识》的“菌栭”条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对比,再结合其他史料,可知《通雅》“芝柄”条中的相关文字其实源自方以智自己的耳目见闻,而非引自他书;其中前半部分述及明末清初广西平西山山农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后半部分述及当时福建的惊蕈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得益于岭南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岭南盆景经过几代盆景人对大自然树木的观察、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苍劲雄秀、飘逸潇洒、险峻雅趣等富含岭南风貌特色的艺术风格。从造型上讲,岭南盆景可分为矮壮大树造型(又叫矮仔大树型)和高瘦树造型两大类别。矮壮树型是以树的形态概念为定性的区分,较为直观、广泛,一般以"矮"与"健壮"的桩材为主,涉及的型格造型范围颇多,如柳格造型、古榕格造型、悬崖格造型、水影格造型等;高瘦树造型与此相反,又高又瘦为其主要特色,取材多为单干、双干或三干,虽没有矮壮树型的恢宏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