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推进油桐产业的快速和规模化发展,解决北缘地区油桐良种缺乏的问题,2011年以来,在对安徽大别山区的桐城和金寨等地的油桐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油桐优良单株选择工作,经初选、复选和决选,最终选择出5株油桐优良单株。所选5个优株雌雄花比例均在1:10以内,属于典型的少花花序类型;丛果性除"金寨2号"稍弱外,其他4株丛果性均较强,果大皮薄,光滑整齐,粒饱仁满,种仁含油率均在50%以上,2年的年均鲜果产量在1.25 kg·m-2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我国油桐优树的选择标准。以上油桐优树的选出为北缘地带发展油桐提供了良种培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交城骏枣自然分布区进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经初选、复选、决选,选出优良单株12株。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选优法,选出最佳优良单株5号,可供繁殖推广。主成分分析表明决定优良单株的基本指标为:丰产性状、Vc、含糖量和可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选育马尾松花粉优树,提高松花粉生产的良种化水平.[方法]采用绝对值评选法,以马尾松当年生雄球花枝为调查统计对象,制订出优树初选标准.对预选优树进行生长和产粉性状测试,然后以单株花粉产量为主要指标进行复选.[结果]在淳安姥山林场马尾松良种基地7年生二代育种群体中初选优树11株,决选优树4株,决选优树平均产粉量可达546g/株,选择效果明显.[结论]马尾松开花结实表型变异丰富,开展松花粉良种选育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大理低海拔地区规模化发展生态抗逆性强的优良核桃品种。[方法]采用群众荐优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大理低海拔地区188棵不同树龄(不小于15 a)的核桃树进行调查。[结果]经预选、初选、复选和决选,最终选出3株低海拔地区生态抗逆性核桃优良单株。单果重为7.6~10.3 g,壳厚为0.73~0.96 mm,出仁率为51.09%~62.46%。各决选优株果实成熟期较漾濞大泡核桃早。[结论]核桃品种表现为成熟早这一价值特性,在大理低海拔核桃生产中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镇雄县耐晚霜核桃开展调查和选优。[方法]2008—2017年,对云南省镇雄县核桃优良单株耐晚霜特性和优良性状开展筛选调查。[结果]通过多次观察、筛选,评选出优良单株13株,其三径均值为2.85~3.42 mm、壳均厚为0.71~1.10 mm、易取整仁、出仁率为53.2%~67.6%,耐晚霜特性突出,生长性状表现良好,其中镇核1号和镇核2号通过省级林木良种认定。[结论]所选13株优良单株整体上果型端正、易取整仁,壳厚、出仁率、充实度、丰产性能和口感均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6.
云南大叶茶资源的机能性物质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云南大叶茶优异种质资源,为茶树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生化分析、感官审评等方法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种质勐海大叶茶树圃”的LL2份茶树资源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优质红碎茶资源32份;高茶多酚(TP>38%)资源10份;低咖啡碱(Caf<1.00%)资源两份,高咖啡碱(Caf>5.00%)资源两份;高茶黄素(TFs>1.3%)资源23份;超常规水平ECGG(> 13%)资源5份;红碎茶感官品质鉴评总分>90分的资源16份.[结论]云南大叶茶资源生化成分丰富多样,是选育红碎茶、特色茶树品种的优异种质,筛选出的优质红碎茶、特异资源可为下一步茶树良种选育奠定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6-2008年,在四川省板栗重点产区开展乡土板栗优良种质资源的选择工作。按坚果品质、外观和单株丰产性等板栗优树选择的主要指标,进行优树的初选、复选和决选。通过实地调查并参照板栗国家标准(GB10475—89)、板栗丰产林国家标准(GB/T9982-1988)及部分地方标准制定四川省板栗优树选择标准,经多性状综合评定,最终筛选出8份优良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云南省景洪地区大茶树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以儿茶素类和咖啡碱含量为筛选指标,为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省景洪地区49株大茶树的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景洪地区大茶树儿茶素总含量的变化范围为9.500%~21.137%,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85%~10.045%,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717%~8.977%。非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297%~4.346%;咖啡碱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55%~4.76%;14株大茶树的EGCG含量均大于7.000%,其中10株为低咖啡碱茶树资源(咖啡碱含量≤1.50%)。[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云南地区选育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6种基肥和1个对照处理对云南红豆杉生长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段式育法培育云南红豆杉苗木,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其生长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云南红豆杉的平均树高为125.1 cm,变幅为109.1~152.9 cm;平均地径为2.63 cm,变幅为2.29~3.02 cm。17种处理云南红豆杉树苗的地上部分干重的均值为225.4 g,变幅为122.0~389.0 g;地下部分干重的均值为108.4 g,变幅为84.1~128.0 g;全株干重的均值为333.8 g,变幅为206.1~517.0 g。(4.8 kg牛粪+3.0 kg锯末)株/处理的树高、地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全株干重分别比对照高40%、32%、219%、52%和151%。[结论](4.8 kg牛粪+3.0 kg锯末)/株处理的红豆杉树苗生长期间的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优株选育和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初步选育的10株掌叶覆盆子优株进行植株性状、生长习性、开花习性及结果习性进行调查,结合掌叶覆盆子优株爱选标准,淘汰不符合标准的单株,再进行株间比较,选育出不同熟期的掌叶覆盆子优良单株。[结果]选育出的优良单株有7号(晚熟、长果型)、6号(早熟、圆果型)及4号(中熟,圆果型)。[结论]复选的3株优良掌叶覆盆子单株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周庆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77-6178
[目的]探讨遮光率对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遮光率分别为0%、50%、75%、90%.[结果]种子播种后7d和展开第1对子叶以前,遮光率对八角幼苗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子叶展开(开始光合作用)后,不同遮光率对八角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随着遮光率的提高,八角幼苗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明显升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也大幅提升,叶片呈现较深的墨绿色;植株的木质化程度则因光照减少而相对变弱.在无遮光条件下,因为光照度较高,八角幼苗株高、茎粗与不同遮光率进行遮光的植株有明显差距.[结论]在八角幼苗期,遮光率对其生长明显的影响,因此应根据需要进行遮光.  相似文献   

12.
从八角茴香中提取莽草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中莽草酸提取和纯化工艺。[方法]以八角茴香为原料,水蒸气蒸馏,回收八角茴香油,对残渣用水回流提取,提取液用711树脂富集,粗提物搅拌沸石粉,柱层析,乙酸乙酯洗脱,重结晶得到莽草酸。[结果]利用711树脂分离莽草酸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中莽草酸浓度5.876 mg/ml,流速1.0 BV/h,动态交换吸附率达96.8%,洗脱剂为pH值3的浓度70%乙醇溶液,洗脱流速1.0 BV/h,解吸率达94.5%。莽草酸粗提物与沸石粉的质量比为1∶10,搅拌,柱层析,乙酸乙酯洗脱,洗脱率达到96.9%,真空浓缩至干,甲醇-水混合结晶,得到莽草酸含量为98.16%的提取物,收率为8.86%。[结论]该工艺成本低,收率高,适宜于莽草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八角茴香及其混伪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市场上经常出现八角茴香的同属植物莽草、红茴香、大八角、短柱八角和野八角等,因果实外观相似而冒充或代替八角茴香的现象。对八角茴香及其几种混伪品的分布生境、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和用途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有助于人们了解、识别八角及其混伪品。当前我国八角茴香的单位面积产量低,安全质量问题突出,应大力发展八角高产无性系研究,尽快制定无公害八角茴香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来指导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八角茴香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市场上经常出现八角茴香的同属植物莽草、红茴香、大八角、短柱八角和野八角等,因果实外观相似而冒充或代替八角茴香的现象。对八角茴香及其几种混伪品的分布生境、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和用途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有助于人们了解、识别八角及其混伪品。当前我国八角茴香的单位面积产量低,安全质量问题突出,应大力发展八角高产无性系研究,尽快制定无公害八角茴香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来指导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八角茴香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以蔬菜、食品调料为试材,筛选对桃小食心虫具有较高抑制效果的植物,为生物防治桃小食心虫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试验运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检测了7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花椒、小茴香、香菜、芹菜、姜、八角、桂皮)对桃小食心虫繁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桃小食心虫产卵抑制率超过50%,其中桂皮为91.55%、八角达...  相似文献   

16.
刘志希  李锋  张腊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93-18194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Illicillm verum Hook.f.)精油及其主成分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制备八角茴香精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精油化学成分,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单体成分,生长速率法测定八角茴香精油及其主成分对棉花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结果]GC-MS分析结果表明,八角茴香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茴香醚,其含量高达94.57%;八角茴香精油及反式茴香醚对棉花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IC50)为0.50~1.00μl/m。l[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新型植物源抗真菌类物质——丙烯基苯类衍生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稀土不同配方对八角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探讨其对八角林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不同配方施肥的八角鲜果产量为4323.0~4725.0kg/hm2,八角果实产油量为55.95~104.4kg/hm2,叶片叶绿素含量为0.72~1.20mg/g,八角年均净收入为5218.5~8700.0元/hm2,分别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处理Ⅴ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八角出口东盟国家市场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我国八角出口东盟国家市场情况,为我国八角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实地调研,分析近年来我国八角干果、八角茴油出口东盟国家市场贸易现状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后对我国八角产业的影响,探讨八角产业发展对策.[结果]我国八角干果出口东盟国家的市场贸易量占当年出口贸易总量的20%左右,呈逐年增加趋势;八角茴油占当年出口贸易总量的5%左右,市场略有波动.[建议]适当扩大规模,推进八角产业化经营;提高八角种管水平和品质;提高八角产品加工水平,增加八角产品附加值;加快建立完整的八角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品牌运行战略;组建八角进出口商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等,以推动我国八角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西八角的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龙宾  刘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69-4171
介绍了八角的生物学特性及广西八角的生产现状和主要栽培管理措施,提出在生产中应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兴林,不断提高八角的产量、质量及市场附加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尹文清  冯华芬  段少卿  李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38-12140
[目的]研究毛冬青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及其利用价值,探讨不同溶剂回流提取毛冬青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用石油醚、氯仿提取毛冬青叶挥发性成分,以GC-MS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毛冬青叶挥发油主要含有烃类、内酯类、脂肪酸、烯醇、苯丙素类等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较高为:异丁香油酚(28.967%)、二十烷(8.735%)、十九烷(8.225%)、二十四烷(7.929%)、邻苯二酸-(2-乙基)己酯(7.161%)、十八烷(6.380%)。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苯丙素类成分优于氯仿,而提取饱和烃及脂肪酸时,以氯仿为溶剂效果更佳。[结论]毛冬青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毛冬青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