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刈割对混播草地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刈割对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 草原3号苜蓿Medicago varia cv.Caoyuan No.3草地组分种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牧草根重和产草量有显著影响;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重下降,刈割3次比刈割1次根重分别下降53.39%和29.88%.在试验组分频率下,播种当年刈割1次,有利于苜蓿生长,翌年草地总产量最高,但降低了无芒雀麦的比例;在苜蓿孕蕾期(无芒雀麦拔节后期)初次刈割,年刈割2次,翌年草地产草量较高,群落稳定性最好;刈割3次,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进行混播,播种当年对混播草群进行刈割处理。结果表明:随刈割次数增加,两种牧草根体积、根干重和根部总含糖量逐渐减小,而根系还原糖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年刈割两次,首次刈割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试验处理中,苜蓿根体积和干重呈先减后增趋势,首次刈割在盛花期根体积和干物质含量均最低,而无芒雀麦变化不明显。随首次刈割时期推后,两种牧草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3.
用便携光合系统测定仪对美国无芒雀麦和肇东苜蓿叶片动态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苜蓿单播与混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幅度不大,无芒雀麦净光合速率呈双峰型;6月2种牧草的光合速率日动态曲线均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而7月为单峰型,没有午休现象。2种牧草单播与混播蒸腾速率变化趋势相似,苜蓿盛花期、无芒雀麦抽穗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单混播均最高,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叶片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略高于单播叶片,但在光合午休期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刈割对混播当年生物量及再生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研究刈割对无芒雀麦 草原3号苜蓿草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次刈割时间和刈割次数对草地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在苜蓿盛花期、无芒雀麦孕穗期刈割,刈割两次,草地稳定性最好;刈割一次有利于苜蓿生长,但降低无芒雀麦的比例;刈割三次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无芒雀麦在刈后15 d内再生速度最快,不受刈割期的影响,苜蓿再生草快速增长期与刈割期有关,在盛花期和结荚期刈割,株高快速增长期与无芒雀麦同步,再生速度也相似,在孕蕾期和盛花末期刈割,株高快速增长期出现在刈割后15~30 d内.  相似文献   

5.
牧草的再生性能是草地持续利用的基础,牧草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对牧草再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刈割强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现存量、再生速度及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羊草和无芒雀麦地上部现存量随留茬高度的降低呈降低趋势;第2次刈割后,羊草和无芒雀麦留茬4cm的再生速度均高于留茬8和12cm。刈割后无芒雀麦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均在第2次刈割后16d上升,到秋季枯黄期降至最低值,且未恢复到刈割前水平。第2次刈割后16d,羊草茎基部还原糖含量可恢复到刈割前水平,而无芒雀麦茎基部还原糖含量降至刈割后最低值,到秋季枯黄期,留茬12cm羊草和无芒雀麦茎基部还原糖含量可达到刈割前水平。试验期间牧草主要生长季(6-8月)降水较少,严重抑制了羊草和无芒雀麦的再生和碳水化合物的贮藏。因此生长季降水少的干旱年份,羊草和无芒雀麦草地以留茬8~12cm、刈割1次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人工草地高效生产和稳定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于2002~2017年8月中旬(生物量高峰期)刈割前进行刈割频次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ein. cv. Caoyuan No.2)+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混播旱作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影响的研究。16年连续刈割划分为刈割前期(第1~5年)、中期(第6~11年)和后期(第12~16年)。结果表明:(1)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3种牧草的平均高度、总密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均降低(不含一年刈割一次);其中,在刈割前期和中期对刈割响应不明显,且有所滞后,在刈割后期响应较为明显。(2)长期刈割使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占比发生明显改变。在刈割前期,各刈割频次下3种牧草的总地上生物量占比差异不明显;从刈割中期开始,3种牧草的总地上生物量占比呈随刈割频次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含一年刈割一次)。(3)在内蒙古半干旱区羊草+草原2号杂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旱作人工草地的长期刈割利用以一年刈割一次为宜。  相似文献   

7.
对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和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Gannong NO.1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花苜蓿初花期、无芒雀麦抽穗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混播无芒雀麦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单播,但在光合"午降"期间差异不明显.牧草生育时期、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和土壤水分)对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光合速率有明显影响,植物个体的生理生态特性与群落稳定性的维持有密切关系.研究单播与混播下的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群落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对于维持混播草地群落的稳定性,探寻种间竞争机理,科学地经营与管理草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石河子绿洲区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群落生物量、茎叶比、种间竞争力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以紫花苜蓿7.5kg/hm^2、无芒雀麦15kg/hm^2的比例混播并在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为最佳组合,于物质产量为23.4t/hm^2。两种牧草种间竞争力和竞争率分析表明,不同的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两种牧草的竞争力有一定影响,紫花苜蓿的竞争力强于无芒雀麦,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混播草地产草量及种间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疆石河子绿洲区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群落生物量、茎叶比、种间竞争力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以紫花苜蓿7.5kg/hm2、无芒雀麦15kg/hm2的比例混播并在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为最佳组合,干物质产量为23.4t/hm2.两种牧草种间竞争力和竞争率分析表明,不同的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两种牧草的竞争力有一定影响,紫花苜蓿的竞争力强于无芒雀麦,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试验表明,刈割日期、刈割频率和留茬高度对混播草地的产草量和植物学成分影响显著。早刈低刈可降低混播草地内的杂草覆盖率,增加牧草产量,但对杂草敏感度因草地混播类型而异。在河西走廊东段的武威川区,红豆草+牛尾草和红豆草+无芒雀麦是理想的多年生混播草地。  相似文献   

11.
以4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为试验材料,通过单播及分别与无芒雀麦混播,研究不同单播及混播组合在低温条件下根系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4个苜蓿品种单播及与无芒雀麦混播苜蓿根系随着自然降温其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含量均增加,翌年春随着自然温度的回升而降低;MDA含量则随着自然温度的下降先升高后下降而后又升高,通过各抗寒生理指标综合分析表明,混播有利于提高抗寒性能。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浸提液对受体牧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生物检测法,研究紫花苜蓿根、茎、叶、土壤浸提液对蒙古冰草、红豆草、新麦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紫花苜蓿根、茎、叶、土壤浸提液对不同受体牧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很大,根、茎、叶和土壤浸提液对无芒雀麦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而对蒙古冰草、新麦草、红豆草、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于2013-2014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种植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草地雀麦(Bromus riparius)单播草地上进行不同频次刈割(一年刈割1次、2次、3次和4次)试验,调查各刈割处理产量、枝条数和植株高度,分析了老芒麦和草地雀麦产量的影响因子及其与枝条数和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刈割极显著降低了老芒麦的再生枝条数(P0.01),从而影响其产量,产量与植株高度无显著相关性;草地雀麦产量不受刈割频次的影响,刈割增加了其再生枝条数,在高频次刈割时会通过增加其再生枝条数来缓解植株高度降低的问题,但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其再生草产量仍会降低(P0.01)。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老芒麦和草地雀麦的适宜的刈割频次均为每年2次。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粗饲料搭配对TMR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玉米Zea mays秸秆(对照)、玉米秸秆+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玉米秸秆+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玉米秸秆+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玉米秸秆+紫花苜蓿+垂穗披碱草、玉米秸秆+紫花苜蓿+华北驼绒藜、玉米秸秆+无芒雀麦+华北驼绒藜制成TMR粗饲料,配以玉米面、胡麻饼、麸皮、高效钙磷多维骨粉分别制成TMR饲料,并对不同的TMR饲料发酵后的pH值、有机酸、营养成分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粗饲料搭配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能显著降低TMR发酵饲料的pH值、中性洗涤纤维,且显著增加粗蛋白含量,钙、磷含量变化则不明显,不同粗饲料搭配而成的TMR饲料均改善了发酵品质,获得了优良的TMR发酵饲料。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无芒雀麦为实验材料,经过2年研究观测,结果发现,施氮处理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影响显著,秋季施氮135 kg/hm2、春季施氮90 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1 723.1 kg/hm2;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生殖枝主要由上年果后短营养枝转化,施氮对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影响显著,春季施氮增加每生殖枝的小穗数、每小穗的小花数、每小穗的种子数,同时也可以增加当年单位面积的果后短营养枝数;秋季施氮主要增加当年单位面积的果后短营养枝数,使第2年生殖枝数增加,其中秋季施氮135 kg/hm2,生殖枝数最多达728.3枝/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于1992年在甘肃河西半荒漠地区杂花苜蓿型人工草地进行,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衣载牧量分轻牧、中牧、重牧3个处理6个重分区轮牧。结果表明,试验当年,草地类型未发生演变,披碱草随放牧加强而衰退,无芒雀麦和红豆草在中牧下得到促进,紫羊茅在重牧下受抑。由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分析表明,在西北干旱地区,苜蓿型草地可于6月初刈草后,连续放牧3次,且载牧量以中等为宜。  相似文献   

17.
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以0.3:0.7的播种量进行混播试验,测定组分种绝对生长率(AGR)、相对生长率(RGR)、相对产量总和(RYT)以及种间竞争率(CR),探讨不同苜蓿品种+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草地生物量的净积累主要在生育前期,单播和混播草地中杂花苜蓿的AGR和RGR平均值高于敖汉苜蓿(M.sativa CV.A ohan);同种苜蓿混播与单播草地生物量快速积累期相同,但不同品种间有所差异,敖汉苜蓿早于杂花苜蓿(M.varia Martin.CV.Caoyuan);苜蓿在孕蕾至初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至抽穗期AGRRGR最高,混播降低了苜蓿的AGRRGR值;在组分频率下,春秋二季种间竞争小于种内竞争(RYT>1),而夏季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RYT<1),苜蓿的竞争力大于无芒雀麦(苜蓿的CR>1);甘农1号杂花苜蓿(M.varia Martin.CV.Gannong No.1)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稳定性较好;在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群落中,光资源竞争是种间竞争的关键,温度对种间竞争有明显影响,夏季较高的温度减弱了无芒雀麦的竞争力,增强了苜蓿的竞争力;夏季是混播草地中无芒雀麦种群衰退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