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辊组合式菠萝叶粉碎还田机的设计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菠萝植株密植、茎叶厚重、叶片重叠交错且含有丰富的韧性较强的菠萝叶纤维,因此,现有的菠萝叶粉碎还田机需重复作业两遍方能达到粉碎要求,存在作业难度较大且效率低、能耗高、压实土壤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双辊式菠萝叶粉碎还田机。该机采用双辊式作业结构,配合双L改进型甩刀和直刀与定刀联合作业,一次工作有效对菠萝茎叶完成多次击打、切割作用,一次粉碎作业满足实际农艺需求。田间试验分析表明:菠萝叶粉碎合格率(粉碎后长度小于15 cm的菠萝叶所占的比重)稳定在90.8%,标准差为0.79,变异系数为6.22;菠萝头漏出地面高度合格率稳定在89.3%,标准差为1.43,变异系数为9.76;生产效率0.356 hm2/h,油耗54.14 kg/hm2,抛洒不均匀度0.59,整机工作可靠性、稳定性及生产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实际农艺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论述了目前我国菠萝茎叶粉碎还田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对各类型菠萝茎叶粉碎还田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并对菠萝茎叶粉碎还田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以Solidworks为代表三维设计软件已广泛应用到农业机械设计中。通过Solidworks软件对抛送式棉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虚拟样机设计,建立整机三维模型,完成结构及尺寸检查;对动刀辊运动仿真,完成动刀辊动平衡检验;对甩刀进行有限元分析,完成甩刀强度校核;为抛送式棉秸秆粉碎还田机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设计研究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虚拟设计的方法利用UG设计分析软件对该机进行整体结构的参数化设计。在此基础上,利用UG运动及动力分析模块对刀具的强度及刀辊的动平衡进行校核与测试,并对该机刀辊进行模态分析,确定其临界角速度的大小。通过样机的田间试验可知,该机能较好地满足田间作业的技术要求,进而为秸秆粉碎还田机的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型秸秆粉碎还田回收机作为试验样机,通过一系列正交试验和理论分析,用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揭示了影响秸秆粉碎还田回收机性能的主要因素,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确定了最优的参数组合,为整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秸秆粉碎还田、回收机刀辊工作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制一种无须借助风机既可完成秸秆粉碎还田又可完成秸秆回收的作业机,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秸秆粉碎还田、回收机核心部件刀辊的主要工作参数,分别对甩刀的排列、刀辊高度及转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整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玉米秸秆及根茬粉在还田对补偿土壤肥力消耗和改善土壤生物学特性的重要作用,探讨了玉米秸秆及根茬粉碎还田的农艺要求及机械化作业方式;分析了黑龙江垦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桦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蔗叶粉碎还田前后土壤结构、营养成分以及还田技术方式进行分析和试验对比,初步探讨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从种植、管理、技术手段等多方面相结合的控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的整套技术、注意事项及秸秆切碎还田机的保养和保管,以期促进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甘薯秧蔓粉碎还田机正常工作时振动较大的问题,为减小共振的发生,利用三维软件Pro/E对4JHSM-90型甘薯秧蔓粉碎还田机机架进行参数化建模,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机架的有限元模型,求解出机架的前10阶模态频率和振型,并对机架进行了模态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机架固有频率可以避开刀辊、变速箱、拖拉机等外部激振频率范围;机架的薄弱环节为左右两侧板,安装了加强槽钢的左侧板比右侧板振幅小。该研究可为甘薯秧蔓粉碎还田机机架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三原则——就地、大量、简易还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年产作物秸秆7.0×108 t,是一笔宝贵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利用主体方向不明确,配套措施不力,致使大量秸秆被随地焚烧,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分析秸秆焚烧现象的严重性入手,综述了秸秆利用的现状,提出了秸秆资源利用的三项原则,并推出了一项省工节本高效的秸秆利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连续4 a稻草异茬还田配施化肥定位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第1年由于稻草未能完全腐解而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其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有所下降;从第2年起,NP S traw处理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明显高于NPK处理,4 a平均增产7.4%和7.6%。②在玉米生长的拔节期前,NP S traw处理的长势长相往往不如NPK处理;但过了拔节期之后,NP S traw处理能明显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其出叶速度、叶面积指数、株高等指标均明显高于NPK处理,抗旱能力增强,穗长、穗行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指标亦明显提高,空秆率和秃顶度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稻田秸秆还田添加腐熟剂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收获后秸秆还田,并添加腐熟剂以加速稻草腐熟,提高稻草翻压效果,对后茬连作晚稻有很好的增产作用,同时对土壤理化性状有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菌群发酵稻秸制备有机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稻草秸秆作为饲料应用价值低及资源化利用中单一菌种发酵降解低等问题,研究复合微生物菌群降解稻草秸秆快速还田的最优腐解发酵条件并评价其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粉碎的稻草秸秆固体培养基中加入0.2%的MgSO_4`7H_2O、0.8%的KH_2PO_4及2.0%的尿素;加水量为1:1.5;腐解初始温度为30℃;初始pH为7.0;接种复合微生物菌液为10:3(kg·L~(-1)),复合菌液为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白腐真菌、黑曲霉以菌液3:1:1:1组合;好氧发酵周期为25 d。发酵结束后的固态基质中C/N比值降低83%,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下降53.56%、50.86%和49.33%;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加1.68 g·kg~(-1)、0.24 g·kg~(-1)和25.25 g·kg~(-1)。此复合菌群降解稻草秸秆迅速,腐解产物可作为有机肥应用于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5.
龙岩市稻草还田适宜秸秆腐熟剂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宜武平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秸秆腐熟剂,进行了稻草还田配施3种秸秆腐熟剂的试验探索.结果表明:(1)施用“谷霖”牌生物腐秆剂、“绿地康”有机物料腐熟剂、“鸿生源”秸秆腐熟剂处理秸秆还田,秸秆颜色、气味及软化程度均有较大幅度加快,秸秆腐熟提早5天以上且更完全,但3种腐熟剂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2)秸杆还田后,提高了土壤养分,特别是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激活土壤缓效钾,培肥了地力.(3)水稻秸秆还田加施腐熟剂处理T78优2155各项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改善,3种秸秆腐熟剂都显著增加水稻的产量,分别增产424.95、500.1、725.1 kg/hm2,“鸿生源”秸秆腐熟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木薯茎秆粉碎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上季木薯茎秆粉碎堆沤腐熟,通过设计不同的还田量于木薯下种前还田,研究木薯茎秆粉碎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茎秆粉碎还田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还可以提高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等速效养分含量,但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效不明显。在木薯茎秆粉碎还田各处理中,以18000kg/ha处理对土壤的培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推广水稻秸秆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总结了秸秆腐熟剂的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对3种复种制度(稻–稻–肥(紫云英)、稻–稻–油(油菜)、稻–稻–闲(冬闲))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产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作秸秆还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以稻–稻–肥处理最高,稻–稻–油处理居中,两者分别比稻–稻–闲处理高3.1%和1.8%;冬作秸秆与早稻秸秆还田使晚稻显著增产,稻–稻–肥与稻–稻–油处理比稻–稻–闲处理分别增产15.4%和11.0%;秸秆还田使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显著提高了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叶比,不同冬作秸秆还田的增产效应有差异,绿肥(紫云英)效果好于油菜秸秆,且2种秸秆对增加早稻干物质积累的作用机制具有明显差异,绿肥主要增加孕穗前的干物质积累,而油菜秸秆主要增加齐穗后的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9.
安徽农村秸秆禁烧及秸秆还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胜 《农技服务》2010,27(1):142-144
安徽是农业大省,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焚烧会污染环境、危害交通、引发火灾、破坏农田生态。秸秆还田可以提供植物养分,改良土壤,改善农田生态。但是目前安徽秸秆禁烧和还田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解决秸秆资源的浪费问题,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秸杆还田对棉田土壤的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棉秆粉碎还田后的重量变化计算棉秆降解率,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等养分和理化性质,采用平板培养法测量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运用高通量测序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棉花秸秆还田180 d的降解率可达5.01%;可培养微生物总量提高9.8%,其中细菌数量提高64.6%,放线菌数量提高39.3%;秸秆还田后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7.40%和32.77%;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明显。【结论】秸秆还田能够增加棉田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