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筛选出对核桃青皮中多糖的吸附性能最佳的大孔树脂,以吸附率、解析率和纯度作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D101、D4020、AB-8、X-5 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核桃青皮中多糖的动态和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4种树脂对核桃青皮中多糖的吸附性能以AB-8为最佳,静态吸附率及解析率分别可达53.28%、75.33%,静态吸附后多糖纯度为60.21%,动态吸附率及解析率分别可达66.41%、76.81%,动态吸附后多糖纯度为71.56%,动态吸附效果显著优于静态吸附效果,说明AB-8是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核桃青皮中多糖的最佳树脂,且选择动态吸附为宜。  相似文献   

2.
大孔树脂纯化葎草黄酮类化合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了大孔树脂对葎草总黄酮的纯化工艺,选用AB-8、NKA-9、D4020等3种大孔吸附树脂,利用静态吸附法研究它对葎草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量和解析率,筛选出最佳的树脂吸附剂,然后对其动态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4020型树脂有较好的吸附量和解析率.确定了D4020纯化葎草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上样浓度1.46 mg/ml,上样流速1 BV/h,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80%,洗脱速度0.5 BV/h.经D4020纯化后葎草总黄酮含量为32.8%,比未纯化之前提高了2倍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发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甘草废渣中总黄酮的工艺。[方法]以静态吸附试验比较D101B、AB-8、DM-130这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甘草废渣中总黄酮的吸附量和解吸率,筛选最优树脂。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动态吸附过程中样液浓度、上样速度、上样体积、20%乙醇洗脱体积、洗脱剂浓度、洗脱剂体积。[结果]AB-8大孔树脂用于分离纯化甘草废渣中总黄酮效果最佳,样液浓度为2.345~3.126 mg/mL,上样速度为1.0~1.5 mL/min,上样体积为64 mL,20%乙醇洗脱体积为5 BV,80%乙醇洗脱体积为4 BV。经过该纯化工艺总黄酮浓度从15.63%提升至65.68%。[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甘草废渣中总黄酮的初步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4.
大孔树脂对沙枣多酚的动态吸附解析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适宜沙枣多酚纯化的大孔树脂。【方法】通过静态吸附与解析试验,从AB-8、NKA-9、NKA、D4020、X-5和D101中筛选可用于沙枣多酚纯化的大孔树脂,并研究其对沙枣多酚的动态吸附和解析性能。【结果】NKA-9树脂对沙枣多酚的饱和吸附量为19.58mg/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h和Freundlich方程,动力学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时间为7h左右;NKA-9大孔树脂纯化沙枣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pH4,上柱液中沙枣多酚质量浓度1.00mg/mL,上样液体积25.12mL,上样流速1.0mL/min,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60%,洗脱剂体积18.84mL,洗脱剂流速1.0mL/min。【结论】NKA-9型大孔树脂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能与解析效果,能很好地富集纯化沙枣多酚。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千斤拔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解析试验比较7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解析特性,确定AB-8型大孔吸附树脂适用于千斤拔总黄酮的分离纯化。通过动态吸附试验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千斤拔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千斤拔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相当于原生药质量浓度为0.12g·mL-1,最大上样量为12.83mg·mL-1,上样液的pH为5.0,上样流速为2.0mL·min-1,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为70%,洗脱剂用量为7BV,洗脱流速为1.5mL·min-1。在此条件下,千斤拔总黄酮的纯度由31.26%提高至65.7%,说明该工艺稳定可靠,可用来分离纯化千斤拔总黄酮。  相似文献   

6.
申湘忠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19-2522
以总黄酮的吸附率、解吸率为指标,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的含量,考察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艾叶总黄酮的最佳纯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样液浓度0.311 mg/mL,吸附速率1.0mL/min,样液pH值2,上样量每克大孔树脂5 mg粗黄酮溶液;最佳解吸条件是4倍床体积、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以1.0 m...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大孔树脂纯化黑豆异黄酮粗提物,优化黑豆异黄酮最佳纯化工艺,并对纯化后的黑豆异黄酮组分进行鉴定。【方法】选用NKA-9、AB-8、D101、HPD100和DM301 5种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黑豆异黄酮,从中筛选吸附效果最好的树脂,然后以上样液质量浓度、pH值和流速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对吸附工艺进行优化;并以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和用量为试验因素,分析黑豆异黄酮的解吸优化条件;最后在优化的吸附、解吸条件下对黑豆异黄酮进行二次纯化。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对纯化后的黑豆异黄酮组分进行鉴定。【结果】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黑豆异黄酮具有最佳的吸附、解吸效果。最佳纯化工艺条件:黑豆异黄酮上样液质量浓度为7mg/mL,pH值为2,上样液流速为2mL/min,采用体积分数60%乙醇溶液进行洗脱,其用量为80mL。响应面优化修正为上样液质量浓度7.47mg/mL,pH值2.27,上样液流速2mL/min,此时可以达到更优的纯化效果。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黑豆粗黄酮第1次通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度可达72.42%,比未纯化前提高了近3倍,回收率为81.34%;将一次纯化后的黑豆异黄酮在同样条件下再次过柱,所得纯度为78.56%,较一次纯化提高了8.48%,回收率为81.66%。经UPLC对黑豆异黄酮组分进行分析,确定其中主要含有染料木苷、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和大豆苷4种成分。【结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地纯化黑豆异黄酮,并获得了最优的吸附和解吸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槟榔花多酚进行分离纯化,确定其分离纯化条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 吸附解吸试验,考察AB-8、SP700、SP850、XAD-7HP、D101 和HP2MG 等6 种型号树脂对槟榔花多酚的吸附 量和解吸率,筛选出吸附效果最好的树脂,并得出最佳的吸附条件。结果表明,AB-8 树脂的吸附和解吸效果 最好,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AB-8 树脂对槟榔花多酚的吸附。最佳的分离纯化条件为:槟榔花 多酚粗提液pH 为4,上样初始浓度为0.4 mg/mL,洗脱剂乙醇浓度为60%,上样流速和洗脱流速均为3 BV/h。 AB-8 型大孔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树脂的吸附—解吸附性能稳定,且能较好地分离纯化槟榔花多酚,多 酚纯度在纯化前为2.7%、纯化后为34.6%。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月见草叶总黄酮工艺条件,为月见草叶总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新疆伊犁产月见草叶为原料,以月见草叶总黄酮吸附量等为考察指标,采用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月见草叶总黄酮进行吸附纯化,筛选出适宜的树脂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别采用静态试验、动态试验等考察AB-8型大孔树脂对月见草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最佳工艺条件及效果.[结果]吸附剂浓度,提取液pH值、洗脱剂浓度、上样浓度、上样速度、上样量、洗脱速度、洗脱量等工艺条件对月见草叶总黄酮的吸附洗脱量等影响甚大.[结论]AB-8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月见草叶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吸附质溶剂为水,提取液pH 4.75,洗脱剂为70;乙醇,上样液浓度3 mg/mL,上样速度2 mL/min,上样量29 mL,洗脱速度2 mL/min,洗脱量100 mL.最终提取总黄酮为:月见草叶粗黄酮的含量为6.13;,月见草叶精制黄酮的含量为13.53;,纯化倍数为2.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分离纯化酸石榴汁花青素的最佳树脂,优化酸石榴汁纯化的工艺条件,为石榴汁花青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从AB-8、X-5、D101、D101A和NKA-9等5种大孔树脂中,通过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筛选适合酸石榴汁花青素纯化的大孔树脂,分析花青素质量浓度、温度、pH及解吸液乙醇体积分数和pH对树脂静态吸附-解吸的影响,并在静态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吸附-解吸试验,确定最佳的吸附流速和解吸流速。【结果】AB-8树脂是纯化酸石榴汁花青素的最佳树脂,其对酸石榴汁花青素静态吸附-解吸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室温25℃、pH 2.5、花青素质量浓度0.131 2mg/mL,解吸液采用体积分数70%酸化乙醇(pH 2.0);动态吸附-解吸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吸附流速1.5mL/min,解吸流速2.0mL/min。【结论】AB-8大孔树脂对酸石榴汁花青素的纯化效果最佳,适用于酸石榴汁中花青素类物质的纯化。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溴氰虫酰胺(CNAP)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在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上进行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试验,探究了土壤性质和溶液初始pH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NAP的吸附动力学符合Elovich方程,0~12 h快速吸附,平衡吸附时间为48 h,1 mg·L-1时的平衡吸附量为1.21~2.40 mg·kg-1。不同土壤对CNAP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25℃下Freundlich吸附常数范围为1.11~4.97,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黏粉粒含量正相关。通过热力学试验发现,CNAP的吸附是吸热反应,吸附Gibbs自由能变为负值,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发生,吸附焓变小于40 kJ·mol-1,属于物理吸附。初始pH显著影响潮土、褐土、红壤土对CNAP的吸附量,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最适吸附pH为4~5,黑土和水稻土不受初始pH的影响。CNAP在土壤中的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计算模拟表明CNAP和黄腐酸能形成较强的氢键。研究表明不同土壤对CNAP有不同的吸附特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温度、增加黏粉粒含量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2.
对天然气吸附床在绝热条件下进行了传热试验,试验测量了吸附床在吸附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与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吸附床的温度随充气量的增加不断升高,数值达75℃左右,而且温度分布极不均匀,相差达30℃。试验发现,吸附床中气体渗透对温度上升有较大影响,因此控制吸附床的温度需要强化吸附床的传热与传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平衡法测定了4种浓度~(14)C-苄嘧磺隆溶液在10种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土壤对苄嘧磺隆有很强的吸附性,且随供试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其吸附性呈现明显变化,其中安徽红壤和江西红壤性水稻土吸附率为73.24%和50.95%;江苏黄潮土B和A吸咐率分别为10.74%和21.12%。根据Fruendlich方程计算:10种土壤的吸附方程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经计算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吸附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相关,其中pH值与吸附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吸附于土壤的苄嘧磺隆经水作用可被解吸,解吸率与其吸附率呈负相关.苄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强吸附性表明它在土壤中移动性小而难以淋脱。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利用木聚糖酶酶解小麦麸皮制备低聚木糖。采用正交旋转组合实验优化设计,确定木聚糖酶酶解制备小麦麸皮低聚木糖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为10.5%,加入酶量为1 000 IU/g底物,水解温度为53℃,水解时间为5.5 h,最终得到酶解液中低聚木糖的平均聚合度为2.18,总还原糖含量为5.83 mg/mL。并通过HPLC分析确定酶解液中主要含有木二糖、木三糖、木四糖、木五糖等低聚木糖组分,且低聚木糖(木二~木五)的相对含量达64.41%。说明此水解条件能够较好的制备低聚木糖。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四种改性生物质炭吸附重金属离子Pb(Ⅱ)和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的动力学效应、等温吸附效应、溶液初始pH效应和共吸附效应,探讨微波辅助加热在生物质炭氧化改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改性稻壳基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吸附Pb(Ⅱ)和亚甲基蓝,吸附容量显著高于初始生物质炭。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改性稻壳基生物质炭吸附Pb(Ⅱ)和亚甲基蓝的等温数据(R20.90)。改性生物质炭吸附Pb(Ⅱ)和亚甲基蓝的动力学研究显示,改性稻壳基生物质炭对Pb(Ⅱ)和亚甲基蓝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前2 h内,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随着溶液中pH的增大,Pb(Ⅱ)的去除率迅速增加,并在pH6时达到最大,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在实验pH范围内也随pH缓慢上升,在pH为8~9时达到最大并逐渐趋于平衡。Pb(Ⅱ)和亚甲基蓝的共吸附效应表明,随着摩尔比值[MB/Pb(Ⅱ)]的增大,亚甲基蓝抑制了改性稻壳基生物质炭对Pb(Ⅱ)的吸附。微波加热硝酸氧化改性显著提高600℃热裂解生物质炭对Pb(Ⅱ)的吸附性能和300℃热裂解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600 ℃和无氧条件下热裂解制备山核桃木、苔藓和松针三种生物质炭,用于研究三种生物质炭吸附阴离子型染料刚果红及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的pH效应、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效应。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三种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较好的吸附绩效,而酸性条件更利于三种生物质炭对刚果红的吸附。染料的初始浓度效应研究表明,生物质炭能有效吸附亚甲基蓝、刚果红,且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三种生物质炭对刚果红吸附容量均比对亚甲基蓝吸附容量高。三种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和刚果红的吸附主要发生在1 h内,然后缓慢增加,经6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颗粒内扩散阶段是限制吸附速率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以茶渣为吸附剂,分别用拟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选择性吸附过程进行拟合,探讨茶渣分别对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 EGCG)为主的儿茶素组分、咖啡碱的吸附和解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发现: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该吸附过程;吸附后茶汤中咖啡碱与总儿茶素比值由原来的0.164降至0.079;经40%乙醇解吸后,所得解吸液中酯型儿茶素占原溶液中酯型儿茶素的86.99%,咖啡碱为24.24%;茶渣柱层析穿透实验表明,咖啡碱最早穿透,其次为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穿透最晚,进一步证明茶渣对以 EGCG 为主的酯型儿茶素吸附作用最强,脱咖啡碱效果显著;解吸实验表明,40%乙醇可充分解吸茶渣所吸附的酯型儿茶素.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解吸附可先用10%乙醇淋洗出咖啡碱,再用40%乙醇洗脱酯型儿茶素,可望得到富含酯型儿茶素的高纯度儿茶素类产品.  相似文献   

18.
滇池北岸城郊红壤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滇池北岸红壤对可溶性磷的等温吸附及动力学特征,比较不同质量红壤对不同浓度磷的吸附参数差异。结果表明:红壤对可溶性磷的吸附随振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磷的等温吸附同时符合朗格缪和弗兰德利希等温吸附方程;在恒温条件下,红壤对磷的吸附量随磷浓度的上升而增加,但吸附率逐渐下降。通过红壤吸附磷的吉布斯自由能计算,进一步证明红壤吸附磷具有自发性;对比同类基质材料磷的吸附量,发现本地红壤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同时具备经济、易获取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经HCl和CaCl2,MgCl2改性后的煤渣对磷的吸附效果,研究了HCl改性煤渣对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煤渣对磷的吸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HCl改性煤渣、CaCl2改性煤渣、MgCl2改性煤渣,其吸附量分别为47.24,19.58,14.50 mg/kg.原煤渣与HCl改性煤渣在振荡24 h后均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随初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磷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对磷的最大理论吸附量为265.58 mg/kg.改性煤渣具有更好的除磷效果,可用HCl改性煤渣提高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陕西省7种土壤吸附H_2PO_4~(-1)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①供试土壤的吸磷过程存在快、中、慢3个反应阶段,所需时间分别为20~30、20~55及40~100 min,吸磷量分别占吸磷总量的50%~80%、8%~62%及5%~40%;②Elovich方程对H_2PO_4~(-1)吸附过程拟合最优,拟合最差的一级反应方程对吸附过程中的速率变化比较“敏感”,可用于快、中、慢反应阶段划分和吸附机理深入研究;③温度和粘粒含量、CEC等土壤性质对H_2PO_4~(-1)吸附速度和吸附量有显著影响;④H_2PO_4~(-1)吸附速度可作为土壤吸磷能力评价的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