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珍稀濒危植物七子花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体积分数为70%乙醇、60%丙酮及沸水3种溶剂对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叶片、花等器官进行提取,并用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铜绿脓杆菌Pseudomonac aeruginosa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4种细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和花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4种细菌的抑菌圈大小来看,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高,丙酮提取物次之,水提取物最低。七子花多数器官的乙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但花和叶的抑菌活性较高,老根和老茎则较低。其中叶片乙醇提取物对4种细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7.67,9.67,10.00和10.00 mm;花的乙醇提取物对4种细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0.00,12.70,11.00和11.00 mm。花和叶片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50 g.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100 g.L-1,对铜绿脓杆菌分别为50 g.L-1和100 g.L-1。七子花叶片和花的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大小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4参14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黄花瓦松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以黄花瓦松为试材,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及二倍稀释法比较黄花瓦松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不同供试菌种对黄花瓦松提取物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大肠杆菌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敏感。黄花瓦松95%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其抑菌圈均大于15mm,且石油醚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优于95%乙醇提取物。黄花瓦松95%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均不明显。黄花瓦松石油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7.9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3g/L。[结论]该研究为黄花瓦松抑菌活性部位的提取分离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胆木叶抗MRS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奎  龚敏  周静  邓世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14-12016
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大肠杆菌、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种,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研究胆木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40%以上体积分数乙醇为提取剂时,胆木叶提取物对MRS具有抑静活性,且乙醇的体积分数越大,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越强;胆木叶乙醇提取物中的中高极性溶剂萃取段抑菌活性最强。胆木叶水煮液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醇提液对大肠杆菌只有极弱的抑菌活性。胆木叶醇提液和水煮液对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只有极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千叶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且测定千叶蓍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为千叶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热提取法和冷浸法提取千叶蓍的有效成分,以大肠杆菌、青霉和部分病原菌等作为供试菌种,采用Bauer-Kirby法(滤纸片法和微量2倍连续梯度稀释法试验)对几种常见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千叶蓍的浓度85%乙醇、浓度95%乙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灰霉等都有抑菌效果。浓度85%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031 25 g/ml,MBC为0.062 50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62 50 g/ml,MBC为0.125 00 g/ml;对变形杆菌的MIC为0.062 50 g/ml,MBC为0.125 00 g/ml。[结论]不同方法提取的千叶蓍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凤眼莲活性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青霉、黑曲霉为试验菌种,对凤眼莲活性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凤眼莲活性提取物具有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MIC值分别为0.625%和5.000%;(2)凤眼莲活性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具有较宽的pH值适用范围;(3)100 ℃以内加热20 min对凤眼莲活性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4)对菌种的作用时间相同时,活性提取物的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提取物浓度相同时,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实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了绿萝叶片、枝条、根部的乙醇提取物对三种细菌性病害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抑菌效果的对比和分析。用液体悬浮培养法分别测定了绿萝不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对三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表明:绿萝不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绿萝不同部位对同一种供试细菌的抑菌活性大小表现为:根与茎的抑菌活性相差无几,且都大于叶片;绿萝不同部位提取物对相同供试细菌抑菌活性表现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相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拟柱孢藻藻株是否具有潜在的抑菌活性。[方法]从汕头澄海人工对虾养殖池分离纯化藻株,通气扩大培养、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采用乙醇提取并用柱层析分离,先后得到藻体的乙醇提取物和叶绿素提取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受试菌种,采用圆形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藻体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1.8、10.3 mm;藻叶绿素粗提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抑菌直径为24.2 mm。[结论]螺旋拟柱孢藻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菌活性,而藻体叶绿素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但呈高灵敏抑菌效应,该藻株有望成为生物抑菌来源物质的新型材料而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板蓝根提取物对林可霉素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南板蓝根提取物对林可霉素注射液体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和60%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板蓝根,分别测定板蓝根提取物及林可霉素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微量简化棋盘法,分别测定板蓝根提取物与林可霉素1∶1(V∶V)组合时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并以此来评价其抑菌作用。[结果]南板蓝根提取物与林可霉素均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板蓝根提取物对林可霉素抑制这3种菌的作用分别为相加、相加和协同作用。[结论]南板蓝根提取物对林可霉素注射液体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
乌药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铭  王锦文  边才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61-8164
[目的]探讨乌药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和杀菌活性,为其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浓度70%乙醇、浓度60%丙酮及沸水提取乌药的活性成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氏菌为供试菌,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平板2倍稀释法统计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试管2倍稀释法统计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乌药的3种溶剂提取物对4种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浓度60%丙酮和浓度70%乙醇提取物的抑制效果优于沸水提取物。浓度60%丙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抑菌圈大小为(12.08±1.01)mm,MIC和MBC分别为50和125 mg/ml;而浓度70%乙醇提取物对肺炎克氏菌的抑杀效果最好,抑菌圈大小为(11.41±0.65)mm,MIC和MBC分别为200和250 mg/ml。[结论]乌药不同溶剂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尤其是浓度60%丙酮提取物和浓度70%乙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苗药吊石苣苔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体外微生物敏感试验,测定吊石苣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39 mm和3.2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受试细菌均具有抑菌效果,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31 mm和0.8 mg/ml;而石油醚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弱抑制作用;水浸提物除对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有抑制作用外,对其他菌株也无抑制作用.[结论]吊石苣苔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体外抑菌活性部分主要分布在正丁醇、乙酸乙酯相.  相似文献   

11.
Neilson脐橙落花落果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Neilson脐橙保花保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广西桂林选择树势中庸一致的2株Neilson脐橙果树统计其落花落果、脐黄落果和裂果的数量。[结果]2008年Neilson落花从4月上旬持续到4月下旬,2次落花高峰期分别为4月7~14日和4月16日;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6月下旬,落果高峰期为5月1~4日、5月9日、5月11~15日。2009年落花从3月下旬持续到4月下旬,落花高峰期为3月24~4月8日,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7月中旬,落果高峰期为5月6~24日。Neilson脐橙的坐果率为0.39%~1.10%,脐黄落果率为33.6%~55.6%,裂果率为7.1%~14.5%。[结论]该研究明确了Neilson脐橙的落花落果规律。  相似文献   

12.
四倍体刺槐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忠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15-2316
[目的]明确四倍体刺槐的最佳嫁接时间。[方法]用刺槐当年生根插苗为砧木,用四倍体刺槐当年生夏初嫩枝为接穗,在5月10日~8月10日进行嫁接试验。[结果]嫁接时间对嫁接成活率有明显影响。6月20日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3.6%,7月10日嫁接成活率为85.2%,7月30日以后嫁接成活率明显降低。嫁接时间对苗木的当年生长量影响很大。随着嫁接时间的推移,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5月10日嫁接的苗木当年平均苗高2.90 m,平均地径2.12 cm,超过国标Ⅰ级苗标准。6月1日嫁接的苗木当年生长量有所下降,仍达国标Ⅱ级苗标准。[结论]5月底至6月中旬是四倍体刺槐嫩枝嫁接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3.
员连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62-3263
[目的]为了有效地控制柏肤小蠹的危害。[方法]在陕州风景区内,以龙柏、蜀桧、榆叶梅、红叶李等作为供试树种,研究各种防治技术的防治效果。在成虫补充营养期间,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危害龙柏和蜀桧的成虫的分布情况。[结果]柏肤小蠹的发生规律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柏树枝梢内越冬,每年3-4月陆续飞出;4月中旬出现初孵幼虫,幼虫发育期为50d左右,5月下旬化蛹,蛹期10d。成虫羽化期为6月初至7月下旬,越冬期自10月初开始。卡方检验表明,在成虫株平均数为1.229头/株的密度下,柏肤小蠹成虫在田间呈核心分布型。氧化乐果的防治效果较好,且药剂防治应集中在7-8月份进行。[结论]柏肤小蠹危害树木的隐蔽性强,在田间呈核心分布,可以对其进行重点喷药防治。  相似文献   

14.
香梨优斑螟发生动态监测及引诱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糖醋液监测香梨优斑螟在莎车县的发生动态。监测发现,香梨优斑螟在莎车县1 a发生3代,其越冬代羽化高峰期为4月上旬,第1代羽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到7下旬,第2代羽化高峰期为8月中下旬。从总的发生趋势来看,第2代发生数量最高。此外,对香梨优斑螟采取不同剂型引诱剂诱杀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诱剂中改良型诱剂效果较好,但与糖醋液对比其诱捕效果较差,仅为糖醋液的1/6。  相似文献   

15.
蓬莱葡萄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掌握葡萄生育期蓬莱的气象条件和规律。[方法]对蓬莱葡萄全生育期的温度、降水、日照、热量等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蓬莱4月中、下旬、5月下旬和6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1.5、13.9、19.1和20.6℃,6月初到9月中旬白天大部分时间的温度在25℃以上,8月上旬至10月上旬的平均气温为17.4—25.4℃。蓬莱冬季的平均气温为-0.4℃。蓬莱的年平均降水量为618.6nm。4月中旬到10月上旬的降水量为515.4mm,占全年降水量的83.3%;4月中旬至6上旬的降水量为89.4mm,占整个葡萄生长期降水量的17.3%;6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降水量为300.9m,占整个葡萄生长期降水量的58.4%。蓬莱葡萄生长期的日照时数为1598.6h。[结论]整体上,蓬莱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平凉金果"生态适宜性气候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天堂  杨小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386-12388
应用甘肃省平凉市1986~2007年的苹果产量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苹果产量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影响苹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合影响苹果品质的气象要素,确定了“平凉金果”生态气候适宜性指标是4~10月≥10℃积温,4~10月平均气温、6—8月≥30℃的日数,6~9月日较差,4~10月降水量,8-9月日照时数;在此基础上,对平猿市苹果种植进行了区划,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苹果种植中科学规避气候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best extraction technique, the most suitable solvent, the optimal plant parts, and the acaricidal activities of Artemisia annua L. The petroleum ether (30-60℃), petroleum ether (60-90℃), ethanol, acetone, and water parallel and sequenced extrac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leaves, stems and roots of different period of A. annua L. in April, May, June, July and September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acaricidal bioactivities against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of all extract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slide-capillary method in the laborator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caricidal bioactivities elevat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A. annua plant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5 mg mL-L The general tendency exhibited the sequence of July 〉 June 〉 May 〉 April, but September decreased comparing to July. However, the most effective extracts in five months were all acetone parallel extract of A. annua leaf, and the corrected mortalities treated after 48 h ranged from 74 to 100%. The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s (LC50) against T. cinnabarinus of acetone parallel extracts ofA. annua leaves in September, July, June, May and April were 0.5986, 0.4341, 0.8376, 0.9443 and 1.3817 mg mL^-1, respectively, treated after 48 h. The 13 groups were isolated from acetone extracts ofA. annua leaves in July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both the 1 lth and 12th groups exhibited strong bioactivities. The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s of the 1 lth and 12th groups against T. cinnabarinus were 0.3683 and 0.1586 mg mL^-1, respectively. The acetone parallel extract ofA. annua leaf in July was the most toxic to T. cinnabarinus and the corrected mortality was 100% after 48 h. The acetone parallel extract of the 1 lth and 12th groupswere the most active components, acted as the emphases in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秆乌哺鸡竹移植苗不同出笋期的出笋退笋规律。[方法]以黄秆乌哺鸡竹成竹为试验材料,通过追踪调查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退笋过程分析其出笋各期的出笋退笋规律。[结果]出笋时间始于5月8日,结束于6月12日,以10%的出笋率为标准,将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期划分为3个阶段。5月8~22日为出笋初期,持续时间为14 d,出笋率占14.3%;5月23日~6月3日为出笋盛期,持续时间12 d,出笋率占73.5%;从6月4~12日为出笋末期,持续时间9 d,出笋率占12.2%。出笋盛期的退笋数量最多,占退笋总数的66.93%。退笋率于6月9日达到最高值(80.0%)。黄秆乌哺鸡竹退笋高度与出笋天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黄秆乌哺鸡竹的合理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孙朴  胥德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73-9874
以6月至8月上中旬的平均气温、降雨量为气象因子,建立了喜德县水稻纹枯病流行程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喜德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级别与相关因子6月份降水量、8月上中旬平均气温、7月份降水量、8月上中旬降水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好,与6月份平均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一般;该模型的平均吻合度达99.274%.  相似文献   

20.
杨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47-1649
利用马鞍山1956~2009年日雨量50.0~99.9 mm和日雨量≥100.0 mm的强降水资料,从时空分布和出现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马鞍山历年共发生区域性暴雨83日次,区域性大暴雨及特大暴雨17日次;共出现暴雨295站次,当涂最多,为158站次,马鞍山市次之,为137站次;共出现大暴雨及特大暴雨63站次,马鞍山市32站次,当涂31站次;1991年出现暴雨次数最多(19站次),出现的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次数也是最多(8站次);4月上旬~11月下旬为暴雨出现时段,6月上旬~8月下旬为大暴雨及特大暴雨出现时段,暴雨峰值出现在7月上旬(56站次),6月上旬~7月下旬是马鞍山降水频发期,夜间出现暴雨的概率与白天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