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香椿(Toona sinensis)是一个用途广泛的树种。其人工林已有人作过一些工作,对于天然林还没有人进行过研究。研究其天然群落的特征,以及确立它在石灰岩山地森林群落演替中的地位,对于促进香椿天然更新,加速石灰岩山地森林植被的恢复,无疑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为此,多次深入香椿分布区进行群落学调查,探讨了这个问题。从南亚热带至暖温带都有香椿分布,但它的天然分布中心在南岭经雪峰山、武  相似文献   

2.
辽东栎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典型群落的建群种,也是该地区针阔混交林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较为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该文就辽东栎的形态特征、更新、种群结构以及群落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辽东栎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在形态建成上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而在生境与动物的共同作用下,种子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直接影响实生苗的形成从而导致栎林实生更新困难以萌生为主的现象;成熟林种群结构稳定,在分布区内处于优势地位;群落的不同层次在反映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辽东栎群落演替过程中多样性指数是波动的。通过辽东栎的个体适应、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动态的研究,总结其在暖温带生态系统条件下的适应规律,分析其内在机理,从而为保护和扩大辽东栎种质资源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开化县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种不同自然森林植被类型进行演替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是该地森林植被自然演替的主要发展方向;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别代表了森林植被不同演替类型与动态。结合森林群落类型和生境的异质性、群落树种组成与结构、演替阶段和演替趋势,根据森林植被景观的优美性、多样性等需求,对开化县主要通道两侧的森林植被确定了7类15种目标的森林植被景观改造方案,提出了森林景观优化"主景树种+地带性树种+伴生景观树种"的树种选择模式与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4.
林火对森林演替动态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一个重要的自然因子,但中等强度的林火干扰又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建设因子,林火与森林演替动态的关系密切相关.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林火与森林演替之间相互关系的资料,阐述了林火对森林演替动态的影响,分析了林火与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相互关系,列举了林火在维持偏途演替顶极群落和火顶极群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中亚热带不同演替森林群落土壤大孔隙及对结构分形特征的响应,为不同森林群落土壤大孔隙及生态功能予以数据支撑.[方法]选择滇中磨盘山演替初期的云南松林、演替中期的云南松阔叶树混交林和演替顶级的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利用染色示踪法结合图像形态学分析,探讨土壤分形特征及其对大孔隙的影响.[结果]垂直剖面大孔隙数量和总孔...  相似文献   

6.
雾灵山的森林群落类型(Ⅱ)--落叶阔叶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雾灵山的森林群落,在数量分类和针叶林研究的基础上,又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落叶阔叶林8个群系、14个群丛组的分布、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和演替动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群落层次结构明显,种类组成比较丰富,优势种明显,具有明显的动态演替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种森林被另一种森林所更替的现象,称作森林演替。从低级,不稳定或稳定性差,结构简单的森林演替为较高级或高级,稳定,结构复杂的森林的发展过程,称作进展演替。如我省滇中、滇西等地的云南松林演替为以壳斗科常绿树种为主的亚热带多树种常绿阔叶林就是进展演替,与此相反的演替过程,称作逆行演替或退化演替。引起演替的根本原因是森林的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或改变,或改善,或变劣。但在自然界中,森林演替的方向、性质、速度以及现实森林所处的演替阶段,并不完全符合林业生产的要求。因此,人们认识并掌握森林演替规律,有意识地控制和改变森林演替方向、速度等,对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林木质量,发展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8-23
以五指山市1993—2008年间4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森林碳储量,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3—2008年间,五指山市森林碳储量总体分布趋势表现为自然演替→自然演替为主、人为干扰演替为辅→人为干扰演替→人为干扰演替为主、自然演替为辅;碳储量变化趋势为优→良→差→良。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和海南省各林业工程项目的实施,五指山市森林碳储量将逐步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岭南天然次生林经营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然次生林顺行演替采取的经营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过伐林实行封山育林,对火烧迹地实行天然更新,其森林演替效果显著.对过渡阶段的次生林实行抚育间伐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密留稀的抚育方式可以促进树木生长量的提高,有利于森林的顺行演替;采阔留针的作业方式造成土壤肥不足,森林生长速度减慢,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质量下降.不同森林类型的养分流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树较落叶松纯林更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保护森林生产力;阔叶树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大大高于针叶树,加速了树木生长和森林演替速度.藉于研究结果,对确定合理的天然次生林经营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森林群落演替动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国内外森林群落演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概述森林群落演替研究状况,为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依据。笔者从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植物群落更新的研究、群落的波动和边缘效应、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生理生态学研究等4方面作了简单评述;并把演替研究的方法分为传统的以定性描述为主的研究方法和现代的以数学、计算机数值仿真和实验室模拟为特征的定量的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蒙古栎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蒙古栎林的结构、林木蓄积、死地被物贮量及其最大持水量等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林的植物种数为22种;林木蓄积量为47.955 m3/hm2,死地被物贮量为25.3 t/hm2;最大持水量为72.2t/hm2。  相似文献   

12.
We investigated susceptibility to photoinhibition in leaves acclimated to different light regimes in intermediately shade-tolerant Japanese oak (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Turcz. var. crispula (Blume) Ohashi) and shade-tolerant Japanese maple (Acer mono Maxim. var. glabrum (Lév. et Van't.) Hara), to elucidate adaptability to gap formation in leaves differing in shade acclima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re is a tradeoff between shade adaptation and capacity to mitigate photoinhibition associated with leaf morphology. We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gas exchange in seedlings that had been grown in full sunlight (open), 10% of full sun (moderate shade) and 5% of full sun (deep shade). Shade-tolerant A. mono adapted to deep shade through changes in leaf morphology, lowering its leaf mass per area (LMA), but Q. mongolica showed little change in LMA between moderate and deep shade.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 did not differ between species in full sunlight and moderate shade; however, in deep shade, qP of Q. mongolic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 mono, suggesting that Q. mongolica grown in deep shade is less susceptible to photoinhibition at gap formation.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inding that chronic photoinhibition 3 days after the transfer to full sunlight, indicated by the decrease in maximum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Fv/Fm, at predawn, was less in deep-shade-grown Q. mongolica than in deep shade-grown A. mono. In deep shade, the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 of Q. mongolic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 mono, whereas thermal energy dissipation through photosystem II antennae, indicated by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was lower in Q. mongolica than in A. mono. In deep shade, the greater ETR capacity in Q. mongolica in association with higher LMA and higher leaf N content could contribute to maintaining high qP and mitigating photoinhibi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y maintaining a high electron transport capacity even in deep shade, the gap-dependent and intermediate-shade-tolerant Q. mongolica trades improved shade adaptation for higher growth potential when a gap event occurs.  相似文献   

13.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柞蚕场蒙古栎在平茬后经不同时间(9年、12年、57年)封育保护而形成的蒙古栎次生林及对照柞蚕场蒙古栎林(3年生)为研究对象,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不同恢复阶段的种群结构与群落多样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封育林龄的增长,乔木层蒙古栎种群所占的重要值比例在降低,蒙古栎林在恢复演替进程中不断向阔叶混交林的方向发展;灌木物种间的重要值差距在减小;草本层植物种类在不断减少;蒙古栎林优势种群径阶分布宽度增加,径阶分布趋向于正态分布。在封育不同恢复阶段,羊胡苔草重要值均表现为最大,是草本群落最主要的物种。不同恢复阶段林分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随封育林龄的增长而增大,草本层多样性表现为随封育林龄的增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蒙古栎数量化综合选优方法及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吉林省中东部蒙古栎天然实生林优树8个主要性状的实测材料,根据性状权重制定了综合评分标准及优树入选的最低分数限,经对原优树复选检验,选优效果良好,且评选的优树能够保质保量。  相似文献   

15.
柞树林直径分布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柞树林是我国东北地区分布较广的次生林,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两种类型柞树林的直径结构特征,并分别利用4种分布函数即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Gamma分布以及对数正态分布对两种类型柞树林的直径分布进行了拟合,同时用卡方统计量对4种分布进行了检验,拟合结果和检验结果表明:在4个拟合分布函数中,Gamma分布用于拟合两种类型柞树林的直径分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不同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山地干旱阳坡人工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人工栽植的油松、樟子松及蒙古栎的生长状况及其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5a后,油松、樟子松和蒙古栎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79%、87.98%和66.69%,其地径分别为4.68cm、5.34cm、1.52cm,树高分别为1.58m、1.75m、0.80m,油松、樟子松、蒙古栎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 857.36g、2 018.30g、234.35g,形成的人工幼林的密度在867.00~2 183.00株/hm~2之间;立地条件较好的样地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型,立地条件较差的样地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均为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的适宜造林树种,栽植5a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乔木层,人工造林加速了干旱阳坡由绣线菊灌丛向乔木林的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17.
蒙古栎是我国难以生根的树种,常应用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林分产量。基于此,通过使用吲哚丁酸、萘乙酸、生长调节剂生根粉以及吲哚丁酸和萘乙酸混合溶液四种生长调节剂,分析蒙古栎扦插生根受到的影响,并采取最佳方案促进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有效改良生根种植,促进生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城市蒙古栎对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地层O3浓度的增加已经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主要模拟沈阳城市森林的常用绿化树种蒙古栎对近地层O3浓度升高的光合生理响应,为沈阳市城市采林树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蒙古栎叶片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光合生理响应.结果表明,蒙古栎叶片在高浓度O3熏蒸下,净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光合产物、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指标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在通气30d时,净光合速率、类胡萝卜紊含量、ATP酶及淀粉含量均与对照达到差异极显著(p<0.01),而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在通气90d时,净光合速率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而叶绿素含量和Mg2+-ATP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在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蒙古栎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3种不同林分类型为对象,研究其降雪截留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栎林树冠平均截留最大,为8.3 mm,截留率为28.7%;红松林为7.9 mm,截留率为27.1%;落叶松林为7.2 mm,截留率为24.1%。不同林分类型平均截留量由大到小为蒙古栎林红松林落叶松林;在不同降雪强度下,林分间截留能力有明显差异,蒙古栎林树冠截留能力总体高于红松林,红松林高于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20.
对3种典型林型(原始红松林、蒙古栎林、云冷杉林)的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相关物理状况进行分析测定,并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蒙古栎林容重最小,孔隙度最高,含水率最高,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好;3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依次为:原始红松林〉云冷杉林〉蒙古栎林,差异极显著(P〈0.01),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表层(0~10cm)土壤有机碳含量迭(26.73±3.15)g/kg;3种林型样地表层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质量分数比重很大,为41.22%~45.01%,而人类各种活动主要作用于土壤表层,可见减少人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活动,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