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兰海  檀文清 《种子科技》2001,19(4):189-190
市场总体动作水平是影响种子交易谈判的主要因素,市场行为的各种情报资料能为种子交易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谈判策略和谈判技巧可以使 判人如虎添翼,在谈笑风生之间完成种子交易。分析市场因素,掌握谈判策略与谈判技巧,是种子交易谈判必备的常识。  相似文献   

2.
<正>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最终销售到农民手中,很多时候必须依靠经销商,虽然有的生产企业开始实行直销,但大多数还是要依靠各地的经销商来进行销售。尤其是在农资市场放开以后,不少基层农资经销商,在当地工商、农技和执法单位的组织下,学习农药、化肥和种子基本知识,这将有利于推广、科学使用和销售各种农资产品,也对农资经销商开展服务营销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企业的生存即产品,就是不停地制造产品、销售产品而获得利润的过程。然而,随着农资市场不断变革,企业除了做产品之外是否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生存和发展呢,笔者特此撰文与大家探讨———何谓产品?当我们肚子饿的时候,我们需要食物来充饥,不同的食物就是不同的产品,产品就是某一功能。当我们想去某地旅游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自驾车,  相似文献   

4.
<正>湖南省隆回县是一个传统烟叶生产大县,烟叶种植已成为该县重要的经济支柱。近年来,该县政府通过"烟路配套、烟水配套"等奖扶措施,采取烟草企业+村组+农户、烟草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烟草企业+农户"等生产组织模  相似文献   

5.
玉米种子市场价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宏 《种子科技》2004,22(4):187-188
玉米种子市场主要是由种子生产企业为卖方和众多的玉米生产者为买方构成的.种子市场价格形成受种子供求双方市场力量大小所左右.决定大众化品种(未得到知识产权保护)种子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和加工玉米种子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生产规模状况.对于品种质量高且受到产权保护的玉米品种种子,一般来说,消费者被动接受种子生产企业制定的种子价格.我国玉米种子年际间市场价格变化呈现"高-低-低-高"四年一个周期的周期性波动.在种子供应充足年份,从销售开始到结束,种子价格一般都是一路走低.不同品种的种子之间的价格差别较大.我国玉米种子价格总体来说仍处在较低水平,今后将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种子市场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优势企业异军突起,一种以大基地生产优势企业为依托、以优势销售企业为桥梁、以乡村农技组织和种子经销商为供种主体的经营局面正在形成.种子管理部门要以规范开放型种子市场,保护种子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 ,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以<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为依据,以实施五查 (即查标签、查包装、查档案、查质量、查未审定品种 )为主要内容,以组织联合检查、拉网式检查和对重点季节、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实行重点检查为措施,开展种子市场整顿和执法检查.使种子生产、经营更加规范,农作物品种选育者、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正>在市场上,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两个不同企业的同样含量、同样配比、同样规格的产品会出现很大的使用效果差异,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其实有很多原因。近几年,经销商经常组织零售商到生产企业参观。在邀请零售商来公司的时候,很大一部分零售商会说:"有啥好看的,不就是一个大罐接一个水龙头直接把装灌装到瓶子里吗?"可能这是大部分零售商对农药生产的第一印象。但  相似文献   

8.
赵金阳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29-134
民间工艺从商品属性角度可以分成“实用的”民间工艺(如草编)和“不实用的”两类,“企业+农户”模式可以解决“实用的”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中大规模生产的效率低下和营销渠道不畅问题。通过建立重复博弈模型分析“企业+农户”模式可知:如果生产者组成某种联盟(如合作社);或其产品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收益;或选择信誉较好抑或以此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时,企业的履约率会提高。通过实证分析绥化草编专业村目前存在的家庭小作坊、企业和“企业+农户”三种主要草编工艺生产组织模式后可以得出:“企业+农户”模式是效率最高且风险最小的生产组织模式,并从完善组织模式、政府对企业的扶植、行业声誉维护及品牌建设方面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素青 《种子科技》2004,22(6):331-331
近年来,种子市场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从根本上打破了由政府指定的单位统一供种的格局,把种子企业全面推向了市场.优势企业异军突起,一种"以大基地生产优势企业为依托、以优势销售企业为桥梁、以乡村农技组织和种子经销商为供种主体"的经营局面正在形成.优胜汰劣,竞争激烈,市场无情,十分残酷.为此种子管理部门要以规范开放型种子市场,保护种子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为宗旨,以<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为依据,以实施五查(即查标签、查包装、查档案、查质量、查未审定品种)为主要内容,以组织联合检查、拉网式检查和对重点季节、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实行重点检查为措施,组织开展种子市场整顿和执法检查工作.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更加规范,农作物品种选育者、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种子市场放开,封闭的市场被打破,市场主体多元化,由于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加上种子生产、经营具有较高利润,进入市场的种子企业良莠不齐,在利益的驱动下,制售假劣种子,害农坑农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种子质量监测工作,杜绝假冒伪劣种子进入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增强种子生产者、  相似文献   

11.
游生林 《种子科技》2005,23(4):198-199
农作物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生产者、经营者的市场形象和经济效益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大局.因此,无论是生产经营单位,还是管理部门,都必须始终把种子质量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务必抓紧抓实.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实行许可制度,对生产者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在生产过程中应当执行生产技术规程及检验、检疫规程都作了明确规定,要求种子生产者要建立种子生产档案.这些规定,为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此,在确定繁种基地建设上要做到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质量是种子产业发展的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质量问题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质量问题必须治理和当务之急是必须提高质量意识三个方面阐述了种子质量关系到种子企业兴衰存亡的观点,呼吁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提高质量意识、自学生产、经营、使用优质种子。  相似文献   

14.
我县的种子管理工作始终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民”为出发点,坚持“加强种子管理,保证种子质量,维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的原则,深入开展种子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依法查处各种违法种子案件,从而净化了种子市场环境,保证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韩耀民 《种子科技》2002,20(2):72-73
(上接第 1期第 3页 )4 微观产业化的优势和局限性微观产业化的有利之处是 :(1)产业化内部各企业(包括龙头企业和被产业化的企业 )可以拥有稳定的生产资料供应来源和产品的需求市场 ;(2 )产业化内部各企业可以在相对稳定的价格下购入生产资料和销售产品 ,避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3)生产资料的质量可以相对地得到保障 ;(4)在产业化内部可以避免推销产品的各种费用 ,降低交易成本 ;(5 )有利于产业化内部各企业的设备投资 ;(6 )有利于产业化内部各企业的技术开发。然而 ,我们不能忽视微观产业化并不是一帖包治百病的万能药 ,作为在特定市场…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是在我国现实经济条件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新型的经营方式,其内涵就是通过办企业、公司、农民协会等各种中介组织,把千千万万农户与市场相连接,使广大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通过产供销一体化,参与农产品的加工和市场流通、销售,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7.
行业重组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产业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其次是企业财产所有者到位,产权明晰,企业改革进入以制度创新为标志的新阶段。行业重组是在我国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政策调整为主的阶段转向企业制度创新阶段之后提出的,是我国的广大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更有效地实现企业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种子世界》2007,(8):60-63
信息模式下的电子商务有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电子商务构造了企业的内部网、数据库,所有的业务单元可以很快通过网络直接快捷地交流,管理人员之间沟通的机会大大增加,组织结构处于分布化和网络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冬马铃薯是黔南州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作者对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大力扶持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争取项目,提高产业资金投入;加强市场和销售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形成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保鲜与加工》2007,7(4):55-55
我国水果产量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却难以增加,是因为受体制与品牌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果农散布于千家万户,在种植方面更是脱离市场,通常是先种植后找市场。而国外水果生产经营权大都集中在经营上万亩果园的农场主手中,他们则是按市场需求进行组织生产。二是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行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