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CS/Th.elongatum和CS/Th.besarbicum两个双二倍体与黑麦和粘果山羊草的可杂交性,分析了中国春(CS)的隐性kr基因在普通小麦-偃麦草双二倍体下的遗传表达。结果表明,偃麦草种Th.elongatum和Th.besarbicum中可能存在抑制CS隐性kr基因在普通小麦-偃麦草双二倍体中正常表达的遗传因子,其抑制效应因与普通小麦-偃麦草双二倍体杂交的父本不同而异。同时,Th.elongatum和Th.besarbicum两个种中的抑制因子的抑制效应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3.
中间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间偃麦草是小麦的野生亲缘物种之一,由于它生长势强、适应性广,抗寒冷,耐干旱,耐盐碱,并且是小麦多种病害的良好抗源,因此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利用价值。本文对中间偃草麦的细胞遗传学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间偃麦草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小麦重要的基因源中间偃麦草的植物学分类、地理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了中间偃麦草基因组构成,阐述了中间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6.
综述中间偃麦草的生物学特性、染色体组成及其优良基因向小麦中的转移、利用与鉴定等,并展望中间偃麦草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亲本,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将其所携带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转移到普通小麦中,从其BC1F6选系中选育出一个高抗小麦秆锈病、白粉病的优良品系CH08-141,并利用分子细胞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以中间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的GISH结果表明,CH08-141中包含1对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属于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以平均分布于小麦基因组染色体上的48对SSR引物对CH08-141分子标记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CH08-141中的6B染色体被中间偃麦草的1对J组染色体所代换。新鉴定的异代换系含有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抗秆锈病和白粉病基因,是小麦抗病育种中不可多得的新抗源。 相似文献
8.
中间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CH188进行农艺性状、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以确定其优良农艺性状及导入小麦基因组中的外源染色体。结果表明,CH188平均穗长14.60 cm,株高70.60 cm,小穗数、千粒质量等优于主栽品种;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42;基于中间偃麦草第6同源群Contig序列开发了160个STS标记,其中,8个可作为识别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CH188中6St染色体特异标记,可以推测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CH188是小麦的一对染色体被中间偃麦草6St染色体替代;其优良的农艺性状可能来源于中间偃麦草6St染色体。CH188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可能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 相似文献
9.
用花粉母细胞分带和端体研究小麦与偃麦草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F#-1PMC MI(花粉母细胞中期I)染色体显带表明,1B~7B、4A染色体能根据带纹特征加以辨认,可以直接判断这些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对于A组和D组染色体,则采用端体作为配对标记,并结合PMC MI染色体显带技术,对其在杂种F#-1中的配对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F#-1中,小麦的A组、B组、D组染色体的平均配对频率分别为24.59%、18.68%、28.67%,每个花粉母细胞平均有5.03条小麦染色体参加了配对,其中A组、B组、D组分别占1.72条、1.31条和2.0条。在杂种中至少有10个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同亲配对形成5个二价体。这一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中无A、B、D中任何一染色体组,但存在小麦染色体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配对。中间偃麦草自身可能有两组部分同源。采用花粉母细胞分带研究普通小麦中国春与长穗偃麦草的杂种F#-1代配对表明,小麦染色体1B~7B和4A在花粉母细胞中的配对频率平均为21.5%,1B~7B和4A 8条染色体平均有1.7条染色体参加配对。在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F#-1代中有一种不配对的减数分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期I两条染色单体可辨别清楚,从这种减数分裂中可获得不减数配子。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扦插基质、扦插季节和插条部位育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扦插生根和根系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影响,以红壤:谷壳灰=4:1为基质的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平均达98.15%,生根数为13.83条,最长根为11.01cm;四季均可扦插,但最佳季节是春季。不同部位不同季节处理组合间比较,最好的处理组合为春季+顶部枝条+红壤:谷壳灰=4:1,生根率平均达95.37%,生根数为15.67条。 相似文献
12.
山羊草及普通小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微卫星荧光标记-全自动基因分析仪(3700 DNA Analyzer),用43对D染色体组引物标记76份普通小麦、粗山羊草、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和尾状山羊草品种和材料,将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共聚成四类:普通小麦被聚成一类,粗山羊草被聚成两类,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尾状山羊草和部分来自巴基斯坦的粗山羊草聚成一类。聚类结果与现有的植物学分类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利用小麦近缘属物种丰富的基因资源,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法对来自格鲁吉亚、匈牙利、前苏联、英国、美国、瑞士和瑞典等国家共29份马卡小麦材料进行了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有28种带型和49条谱带,每份材料可电泳分离出19~34条带,平均25条。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29~0.95,平均值为0.61,表明马卡小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材料在0.58水平上明显聚为3类,聚类结果与材料来源地没有必然联系。同时推测来自格鲁吉亚的材料在醇溶蛋白等位变异上可能存在两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4.
蔬菜种子多年超干贮存与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蔬菜种子多年超干贮存方法与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以萝卜、番茄和芹菜3种蔬菜种子为试验材料,从种子发芽势、苗长、发芽率和种子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等方面探讨蔬菜种子常温下长期超干贮存后活力、生活力及其遗传稳定性的变化。[结果]常温下长期贮存种子除应使种子保持较低的含水量外,不同的蔬菜种类会产生不同的存贮效果,萝卜、番茄等蔬菜种子较适宜于常温长期超干贮存,并能保持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而芹菜种子的贮存效果不佳。[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蔬菜种子的长期稳定保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密穗小麦(Triticum compactum Host.)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意大利、土耳其等24个国家的70份密穗小麦材料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70份供试材料出现了69种醇溶蛋白带型.共电泳分离出54条谱带,其中每份材料可分离出14~29条带,平均22条.谱带在α、β、γ、ω四个区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分别有36、27、37和63种变异类型,表明密穗小麦醇溶蛋白位点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发现,多数材料的遗传聚类关系与其来源地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给普通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利用SDS-PAGE技术对264份阿拉拉特小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5种Ax、5种Ay、4种Gx和3种Gy亚基类型,并形成20种亚基组合类型,其分布频率最高的是Ax1+Ay(A),Gx(A)和Ax1,Gx(A),分别占18.94%和18.18%。在264份材料中,有158份材料(59.85%)中检测到Ay亚基表达,249份材料(94.32%)中检测Gx亚基表达,而Gy亚基仅在部分材料中(20.08%)表达。由此可见,阿拉拉特小麦Glu-A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高于Glu-G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降低生活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方法]配制清洁保湿型洗手液,并检测其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稀释100倍洗手液的溶液会对小麦种子发芽产生较显著的影响,而稀释300倍以上的自配洗手液对小麦发芽几乎没有影响.[结论]该产品高效环保,且使用后作为生活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危害小. 相似文献
19.
马卡小麦耐湿性的RAPD标记及定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一个耐湿的马卡小麦(Triticum macha Dek.et Men,普通小麦的变种)种质(编号49)和不耐湿的小麦宁麦3号为亲本,用一粒传法构建成由115个F6代重组自交系组成的遗传群体。对亲本及其重组自交系的耐湿性鉴定表明,群体的耐湿性接近主峰分布。选择极端耐湿和不耐湿的重组自交系组成两个池,利用164个RAPD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引物S1249在亲本和池间均检测出多态性。群体分析表明,该多态性位点与耐湿性呈极显著相关,它所解释的耐湿性表型变异为13.9%。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初步确定,与马卡小麦耐湿性相关的这个位点定位在5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研究云南铁壳麦D染色体组的遗传变异,利用分布于D染色体上的29对SSR引物对31份云南铁壳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2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出60个等位位点,每个引物扩增出1~4个,平均2.1个。等位变异较人工合成麦及二倍体材料(平均2.4个)和育成品种(平均2.2个)低,但较地方品种(平均1.9个)丰富;多态性信息指数变幅为0~0.639,平均为0.217;等位变异2D>5D>1D=3D>7D>4D=6D;云南铁壳麦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49,变幅在0.231~1,与人工合成麦及二倍体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与育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最近。根据遗传相似系数云南铁壳麦可划分为11大类群,类群与变种和来源地都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