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增效剂与杀虫剂混用对枸杞蚜虫(Aphis sp)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增效磷(SV1)、增效醚(Pbo)、磷酸三苯酯(TPP)和月桂氮酮(Azone)对氧乐果有显著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在202.3~705.0之间;对久效磷、灭多威有一定增效作用,CTC分别在112.5~210.2和108.7~131.0之间,说明枸杞蚜虫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性与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活性增高和表皮穿透作用降低有关.月桂氮酮对吡虫啉有一定增效作用,其它增效剂对吡虫啉则无增效作用.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枸杞蚜虫对氧乐果抗性与AChE活性增高有一定相关关系,而羧酸酯酶活性增高与枸杞蚜虫对氧乐果、久效磷、灭多威抗性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增效剂与杀虫剂混用对抗性枸杞蚜虫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增效剂与杀虫剂混用对枸杞蚜虫(Aphis sp)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增效磷(SV1)、增效醚(Pbo)、磷酸三苯酯(TPP)和月桂氮酮(Azone)对氧乐果有显著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在202.3-705.0之间;对久效磷、灭多威有一定增效作用。CTC分别在112.5-210.2和108.7-131.0之间,说明枸杞蚜虫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性与多功能氧化酶(MFO)、羟酸酯酶活性增高和表皮穿透作用降低有关。月桂氮酮对吡虫啉有一定增效作用。其它增效剂对吡虫啉则无增效作用。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枸杞蚜虫对氧乐果抗性与AChE活性增高有一定相关关系,而羟酸酯酶活性增高与枸杞虫对氧乐果、久效磷、灭多威抗性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山西麦长管蚜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点滴法于1991—1995年测定了山西主要麦区晋中、临汾、运城麦长管蚜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有机磷杀虫剂氧化乐果、乐果、马拉硫磷、辛硫磷、敌敌畏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晋中麦长管蚜已对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产生了一定水平的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8.4和9.4倍。而对有机磷杀虫剂除临汾、晋中地区对氧化乐果和乐果产生了低水平抗药性外(抗性指数5—7倍),对其它杀虫剂尚未产生明显的抗性,但亦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吡虫啉、烟碱对宁夏4个地区枸杞蚜虫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吡虫啉对不同地区种群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LD50分别在6.7317×10-4~1.2971×10-2μg.头-1之间;烟碱对不同地区种群的毒力则较一致,LD50分别在1.1640×10-1~4.6814×10-1μg.头-1之间.以平吉堡种群作为相对敏感品系,惠农、芦花台、中宁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分别增加了6.5、10.0和19.3倍,处低至中抗水平;对烟碱的RR值在1.1~4.0之间,处敏感性下降阶段.各药剂的毒力顺序由大到小为吡虫啉>氰戊菊酯≈呋喃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灭多威>久效磷>甲基对硫磷>氧乐果>烟碱.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37.5g(ai)/hm2、18.75g(ai)/hm2和29%油酸烟碱@氯氰乳油652.5g(ai)/hm2剂量防治枸杞蚜虫效果较好,1~7d药效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5.
陕西棉蚜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0 ̄1995年测定了陕西棉花伏蚜对1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陕西棉蚜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产生了极高水平抗药性;除对久效磷产生5.2 ̄9.8倍的低水平抗性外,对其它供试的有机磷杀虫剂均处于敏感或敏感性降低阶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汰选试验,交互抗性测定及离体酶系分析,研究了不同立体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对家蝇抗性发展的影响表明,家蝇对氯氰菊酯比对氰戊菊酯抗性发展快,对含1种立体异构体的顺式氰戊菊酯和含2种立体异构体的顺式氯菊酯抗性发展更快。含8种立体异构体的氯氰菊酯选育的家蝇抗生品系,对含2种或4种立体异构体的氯氰菊酯,交互抗性更严重。其交互抗性程序与顺式α体的含量成正相关(72代时相关系数为0.972,59代  相似文献   

7.
甘肃敦煌棉蚜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4-1995年,采用浸渍法建立了22种杀虫剂对甘肃敦煌棉蚜的毒力回归线,可作为今后用浸渍法监测棉蚜抗药性的相对敏感毒力基线,与国内敏感棉蚜种群的毒力基线比较,1994年敦煌棉蚜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处于敏感性水平,对氰化乐果和久效磷达到中抗水平(31.42和27.45倍),对溴氰菊酯达极高抗水平(274.39倍);对联苯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显示出早期抗性的迹象。1995年棉蚜对  相似文献   

8.
山西麦长管蚜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点滴法于1991~1995年测定了山西省主要麦区晋中、临汾、运城麦长管蚜对4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晋中地区麦长管蚜已对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8.4和9.8倍,对溴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属敏感阶段。运城地区和临汾地区麦长管蚜对这4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均未产生明显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以室内饲养的敏感品系(S)和选育的抗溴氰菊酯品系(R)家蝇成虫为试虫,用生物方法测定了十种拟除虫菊酯和七种有机磷杀虫剂的毒力,比较了它们的交互抗性情况。结果表明,辛硫磷、乙酰甲胺磷、喹硫磷、乐果、甲基毒死蜱、杀螟松等有机磷杀虫剂与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只有敌敌畏(抗性比3.21)有轻微交互抗性。拟除虫菊酯之间的交互抗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溴氰菊酯(抗性比24.00)、氯氰菊酯(抗性比20.11)、顺式氯氰菊酯(抗性比38.10)、二氯苯醚菊酯(抗性比11.04)有较严重的交互抗性;氰戊菊酯(抗性比4.64)、戊菊酯(抗性比4.49)、氰戊菊酯 A(抗性比5.97)和氟氰菊酯(抗性比4.12)有中等交互抗性;FMC 54800(抗性比1.98)、氰戊菊酯Aα(抗性比2.04)有很轻微的交互抗性。讨论了结构与抗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宁夏地区枸杞蚜虫田间种群对生产中大量、普遍使用的4种类型6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枸杞蚜虫抗性治理和田间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银川(园林场、镇北堡、南梁)、中宁(舟塔、大战场、新堡)、固原(黑城、三营)三大枸杞主产区8个地区枸杞蚜虫田间种群,对有机磷类的毒死蜱和三唑磷、氨基甲酸酯类的丁硫克百威、拟除虫菊酯类的高效氯氰菊酯、新烟碱类的吡虫啉和啶虫脒6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采自8个地区的枸杞蚜虫种群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极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达2 539.7~31 916.0;对吡虫啉产生高-极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达48.2~388.3;对啶虫脒产生中-极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达27.2~274.9;除镇北堡枸杞蚜虫种群对丁硫克百威抗性倍数为1.5,表现为敏感外,其他地区枸杞蚜虫种群均对丁硫克百威、毒死蜱、三唑磷产生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达6.9~104.0。【结论】宁夏三大枸杞主产区枸杞蚜虫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总体抗性水平表现为固原地区中宁地区银川地区。8个地区应停止使用已产生高-极高水平抗性的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减少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药剂的使用次数,敏感-低水平抗性药剂可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阳谷县棉铃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三龄幼虫点滴法,于1990-1993年年对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抗性中心区的山东省阳谷县棉铃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该县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对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顺式氰戊萝酯和灭多威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久效磷为低水平抗性。文中还讨论了该县棉铃虫抗药性发生、发展的特点,并就中国棉铃虫抗药性治理策略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棉麦菜主要害虫抗药性监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山西省棉麦菜主要害虫抗药性及防治技术研究(1993~1995)协作组3年来的研究结果。通过用点滴法对棉铃虫对氰戊菊酯、功夫菊酯、氯氰菊酯、久效磷和对硫磷,棉蚜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哺丹、灭多威,小莱蛾对氰戊菊酯、马拉硫磷、敌敌畏,麦蚜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乐果、氧化乐果、辛硫磷、马拉硫磷、敌敌畏的敏感性的测试,明确了山西省上述害虫抗药性水平,划定了抗药性水平区域。针对山西省主要害虫抗药性现状,提出了包括轮换用药、科学使用方法和生物、农业、物理防治在内的害虫抗药性治理技术措施,并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取得明显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从用药水平较低地区棉田中采集棉蚜,在室内液培棉苗上繁殖,分别用氰戊菊酯、氧乐果及氰戊菊酯+氧乐果(1∶8 AI)混剂以浸蘸法处理试虫16代,氰戊菊酯选育的种群抗性高达4324.4倍,而氧乐果及混剂选育的抗性仅分别为22.3倍及16.5倍。上述三种抗性种群对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均分别表现出显著或高度交互抗性,但对一些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有机氯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却不明显。用酶抑制剂生测法及离体酶活性测定的研究表明,棉蚜对上述药剂的抗性与羧酸酯酶及氧化酶活力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对不同棉铃虫品系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两者对敏感品系的LD50值相差8.7倍,而对一系列抗性品系两者LD50值相差24.3~172.1倍;不同棉铃虫品系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为81.8~2142.8倍,对顺式氰戊菊酯的抗性为23.8~164.6倍。用室内选育的山东阳谷S6抗性品系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增效醚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的增效比分别为119.3和4.3,说明棉铃虫对两者的氧化代谢抗性机制差异很大。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对棉铃虫的毒力以及棉铃虫对两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并不是简单的4倍关系,氰戊菊酯中大量无效异构体的存在可能有利于氧化代谢抗性机制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试验表明,久效磷、倍硫磷、西维因、马拉氧磷、虫螨磷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西维因、倍硫磷或马拉氧磷与氰戊菊酯混用(3:1)对瓜蚜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66.8,276.7和411.1;久效磷、倍硫磷或虫螨磷与溴氰菊酯以3:1混用对瓜蚜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9.9,488.2和592.7。对桃蚜,马拉氧磷+氰戊菊酯(3:1)共毒系数为328.1,虫螨磷+氰戊菊酯(1:1)共毒系数为699.8;久效磷、西维因或虫螨磷与溴氰菊酯以3:1混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43.2,258.0和448.1。这些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桃蚜或瓜蚜羧酸酯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_(50)值为10~(-5)~10~(-8)mol/L),其抑制能力与对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增效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对蚜虫体内水解拟除虫菊酯的羧酸酯酶的抑制是主要的增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84年研究了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对棉蚜及其天敌异色瓢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异色瓢虫的毒力较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及乐果为低。在瓢虫发生盛期,防治棉蚜宜使用氰戊菊酯。  相似文献   

17.
扬州市郊麦蚜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9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扬州市郊区麦蚜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度水平.禾缢管蚜(Rhopalosip(?) (?))对各杀虫剂的敏感度顺序为溴氰菊酯>久效磷>乐果>氧化乐果>对硫磷>马拉硫磷>氰戊菊酯>敌百虫.麦长管蚜(macrosipl(?) (?))对各杀虫剂的敏感度顺序为久效磷>乐果>溴氰菊酯>氧化乐果>对硫磷>氰戊菊酯>马拉硫磷>敌百虫.两种麦蚜对各杀虫剂的敏感度有一定的同步关系.乐果与氧化乐果是扬州市防治麦蚜的主要杀虫剂,在使用的4年中LD_(50)植基本无变化,表现在一定时期内麦蚜对其不致产生抗药性.但禾缢管蚜对久效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度分别下降10倍和7倍.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中部棉蚜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生物测定方法和生化测定方法监测了河北省中部棉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的生化机制。结果表明本地区棉蚜对氧化乐果,久效磷及呋喃丹的敏感度水平基本一致。棉蚜对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随地区、季节、寄主的不同而有差异。棉蚜的抗药性增加与体内水解酯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汰选试验、交互抗性测定及离体酶系分析,研究了不同立体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对家蝇(Musca demestica vioina L.)抗性发展的影响表明,家蝇对氯氰菊酯比对氰戊菊酯抗性发展快,对含1种立体异构体的顺式氰戊菊酯和含2种立体异构体的顺式氯氰菊酯抗性发展更快。含8种立体异构体的氯氰菊酯选育的家蝇抗性品系,对含2种或4种立体异构体的氯氰菊酯,交互抗性更严重。其交互抗性程度与顺式α体的含量成正相关(72代时相关系数为0.9722,59代时为0.9770)。家蝇对不同立体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抗性机制与酯酶、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增强有关,与谷胱甘肽 S-转移酶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棉蚜对常用五种农药抗药性普查与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微量毛细管点滴法,对山西省3个棉区棉蚜进行了抗药性普查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喃丹和灭多威,临猗县棉蚜抗药性分别属于极高等水平、低等水平、敏感水平、中等水平和低等水平;襄汾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处于高-极高等水平外,对其他4种农药的抗性与临猗县棉蚜相同;平遥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抗性分别处于中-高等水平和低等水平外,对其他3种农药均处于敏感水平。山西省棉蚜抗药性在近10年中均有增长,尤其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增加很快。目前南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大于中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这与南部棉区用药水平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