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BR和三唑酮对冬小麦产量及其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冬小麦品种豫麦10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BR和三唑酮(Tria)对小麦产是的影响及其生理效应,结果表明,0.1μg/mL BR浸种可提高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耐病能力;0.1μg/mL BR浸种结合拔节期和开花后喷洒Tria,小麦旗叶、倒2叶和倒3叶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2.2%,107.0%和188.4%;白粉病和犭病的发病程度降低;特别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较为突出,分别比对照增加2.3粒和3.4g;产量比对照增加20.13%,试验为高水肥条件下小麦高产稳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2.
表油菜素内酯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表油菜素内酯(epiBR)对水稻产量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孕穗末至始穗期喷施epiBR,水稻谷粒产量可明显提高,还可显著地提高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非可溶性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明显延缓叶片中总核酸和RNA降低的速率,延缓衰老并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规律与光合速率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两个冬小麦品种京冬6号和农大142为材料,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对小麦产量器官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壮丰安处理调节了小麦穗的乙烯释放量和籽粒中 IAA,Z+ZR 等内源激素水平;加快了小麦籽粒乳熟中期以后的灌浆速度,可使穗数、结实小穗、穗粒数和穗粒重不同程度增加,表现一定的增产作用;收获后的种子经生物学方法测定,药效残留很少,正常施用对环境和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天达2116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喷施浓度下,天达2116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改善冬小麦的籽粒品质及经济性状,促进灌浆期光合作用能力,利于光合产物的有效积累分配,但喷施浓度不当反而有负效应,从而最终影响产量潜力的发挥。故在对天达2116的实际应用推广中应注意其合理用量问题,本试验中,天达2116在拔期+孕穗期、灌浆期的喷施浓度为0.1%时获得最高的产量效益,为最适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5.
表油菜素内酯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表油菜素内酯(epiBR)对水稻产量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孕穗末至始穗期喷施epiBR,水稻谷粒产量可明显提高,还可显著地提高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非可溶性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明显延缓叶片中总核酸和RNA降低的速率,延缓衰老并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规律与光合速率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试验设置0.001 mg/kg、0.01 mg/kg、0.1 mg/kg共3个油菜素内酯(BR)处理,研究BR对青花菜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BR浓度处理可促进叶片可溶性糖的积累.不同浓度BR处理在青花菜不同生育期,其作用效应有所不同.0.01 mg/kg BR处理在花序分化期可提高叶片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现蕾期BR对叶片游离氨基酸的积累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BR可明显地提高叶片酸性转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表高油菜素内酯浸种对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表高油菜素内酯(epihomoBR)浸种可以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性。在干旱条件下,经epihomoBR处理的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都提高;丙二醛及相对电导率都降低;光合速率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9.
BR—120对汕优63生育后期某些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水稻齐穗期喷施最终配伍质量浓度为0.01mg/L BR-120+体积分数0.1%的吐温-20的浓度,对照喷等体积清水+最终体积分数为0.1%的吐温-20。结果表明,与CK比较,BR-120处理能提高族叶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POD活性,降低可溶性糖含量。考种结果显示,它能减少空秕率,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谷粒产量。  相似文献   

10.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扬花期叶面喷施2次福乐定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后,冬小麦的穗粒数比对照增加1.4-2.4粒,增90.0-2497.5kg/hm^2,增产率为1.58%-43.76%。  相似文献   

11.
Freezing stress presents a severe threat for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during overwintering. Dehydr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lant cold-hardin...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运城市临猗县试验田1985—2008年的降水量和产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生育期降水量和底墒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找到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阶段降水量,从而构建出用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测的模型。再经过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对比分析,找到模型的不足。结果发现,制约试验田冬小麦产量的因素在于底墒水和越冬—返青期的防冻保苗措施,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水分生理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不同生长时期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率和叶水势均呈减小趋势,叶片水分饱和亏均呈增大趋势。且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率和饱和亏与土壤持水量关系密切。严重干旱处理下冬小麦叶片相对含水率和叶水势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而轻度干旱和正常水分处理尤其是正常水分处理维持在较高水平。冬小麦日蒸腾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正常水分处理(3.375 mmol·cm~(-2)·s~(-1))>轻度干旱处理(3.107 mmol·cm~(-2)·s~(-1))>中度干旱处理(2.332 mmol·cm~(-2)·s~(-1))>严重干旱处理(2.018 mmol·cm~(-2)·s~(-1))。各处理冬小麦蒸腾出现较大差异的时间在12:00和14:00。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除严重干旱外冬小麦蒸腾速率均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显著相关,各处理均与大气相对湿度和叶片温度显著相关,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正常水分处理生物量和产量最高,高于其他3个处理,严重干旱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为材料,采用3个不同密度处理研究其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品种、种植密度对公顷穗数、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品种对千粒重的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00万、300万、225万苗/hm2,因品种特性的差异,3个小麦品种的主攻方向也不相同,泰山28和新麦26应侧重提高穗粒数,中育9398应侧重提高公顷穗数。  相似文献   

15.
对自生杂麦与冬小麦进行混染模拟试验表明,随混杂严重度的增加,主体品种接受光照减少,可育小花数及穗粒数降低,抽穗期推迟,植株增高,茎秆强度降低,群体之间郁蔽性增强,抗倒性降低,导致千粒重降低^[1,2]。虽混合公顷穗数增加,但主体品种穗数减少,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用PLTPA浸泡冬小麦种子,可使麦苗SOD、POD、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ro,可溶性总糖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根和叶的TTC还原率同步增加,电导率同步降低,小麦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13P 2-6、川农32、川麦42 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栽培行距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本苗一致的情况下,3个小麦品种在行距为20 cm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冬小麦干热风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7):1134-1138
基于山西39个气象站1971—2013年43 a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干热风的发生日数、发生过程次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西冬小麦干热风在1971—2013年之间总体呈波动略减小趋势,20世纪70年代干热风发生较为严重,轻、重干热风发生均较多,20世纪80年代危害最轻,90年代以后有缓慢增加趋势;干热风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临汾和运城盆地,其次为晋中盆地,晋东南发生最轻。干热风是山西冬小麦主产区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干热风发生日中空气相对湿度较小是引起千粒质量降低和产量减少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防御干热风是小麦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密闭式盆栽方法,于2006年10月—2007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对4种较典型的生态型品种冬小麦进行不同水肥处理,生理耗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间全生育期生理耗水在充足供水且施肥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最大相差达9.9%,差异主要由返青后各生育期日耗水和总耗水的差异累积而致。施肥增加作物生理耗水量和干物质积累,提高植株水平WUE(蒸腾效率),其促进作用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升高而增大;施肥略微降低产量水平WUE,但差异不显著。水分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大于肥料的贡献,水分胁迫提高各品种植株水平WUE。各品种全生育期生理耗水量和生物量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表现更多的与品种自身特性有关。在类似于农业生产的正常年份的水肥条件(充足供水且施肥)下,对各品种在生理耗水、生物量、籽粒产量和WUE方面的比较表明,水旱兼用型品种石家庄8号在经济产量和产量水平WUE方面表现最优,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