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蔗不同用途的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我所近10年糖蔗、果蔗、牧草蔗、能源蔗不同用途甘蔗育种的历程,总结了成效,探讨了问题。  相似文献   

2.
陆忠 《广西蔗糖》1998,(4):11-12
推广甘蔗良种能提高单产,改进品质.增强抗病虫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且投资少,效益高,是快速发展蔗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我场33年的蔗糖业发展史,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甘蔗品种演变史,也是一个产蔗量和产糖量逐步增加的历史。60年代推广台糖134和80年代推广桂糖11号,使我场甘蔗单产从公顷30多吨逐步提高到60多吨,是甘蔗良利,作用的最好说明。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我场相继推广了不少的甘蔗品种,取得了一些成缋,如推广了新台糖1号、粤糖79-177,但电面临很多问题.必须认真总结,正确认识,以加快甘蔗良种推广步伐。  相似文献   

3.
原料甘蔗在榨季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运用试验分析和数学方法加强对榨季期间原料甘蔗的质量控制。结果表明,2001/2002年榨季甘蔗质量获得提高,甘蔗蔗糖分14.04%,产糖率11.99%,比较相似年景的1997/1998年榨季分别提高1.51和1.48个百分点,并突破公司制定的生产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项目,我们于1993-1994年开展了旱地甘蔗深沟、板土、镇压的抗旱保水栽培试验研究。据昌宁县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新植蔗每公顷增产21-22.2吨,宿根蔗增10.46吨,增糖0.5%。此项栽培技术具有抗旱、保水、延长宿根年限、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含糖量的明显效果,是适合云南旱地甘蔗推广的一项高产、高糖重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桂糖17号在武侨试验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糖17号在武侨蔗区进行两年三点试驻结果:公顷有效茎数、产蔗量和宿根性明显优于桂糖11号。甘蔗蔗糖分稍微低于桂糖11号,但其公顷含糖量高于桂糖11号。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表明。喷施蔗丰灵与九二○的混合液对提高甘蔗产量的效果最佳,增产11.1%。喷施蔗丰灵可以提高甘蔗的蔗糖分、成茎率和降低还原糖。  相似文献   

7.
我国三大糖蔗生产基地自然资源优势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凯 《中国糖料》2002,(3):19-21
广西、云南、广东的雷州半岛为我国三大糖蔗生产基地。以综合自然因素(温度、降雨、光照等)评价适宜甘蔗生长发育的排序为雷州半岛>广西>云南。具体调查表明,温度三大糖蔗基地都适宜甘蔗生长发育,排序为雷州半岛>广西>云南;降雨三大糖蔗基地基本适宜甘蔗生长发育,排序为广西>雷州半岛>云南;光照三大糖蔗基地差别较大,以云南>雷州半岛>广西。  相似文献   

8.
甘蔗是制糖工业的原料,甘蔗蔗糖分是制糖工业经济效益的源泉。制糖工业经济效益就是指榨蔗量、产糖率和吨糖成本三个主要因素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地通过财务核算,综合反映出来的糖品总利润和万吨蔗利润。经济效益的大小主要是决定原料蔗产量多少和它的质量高低。榨蔗量是基础。关系到万吨蔗利润的高低,只有蔗糖含量高而没有一定数量的原料蔗,则榨期短,产糖量少,设备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另一方面虽有一定数量的原料蔗而它的蔗糖分低,则产糖率低,成本高,经济效益也不大。只有数量充足且优质的原料蔗,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桂糖85/8、粤糖63/237、桂糖11号和桂糖15号共4个甘蔗品种作为供试材料,于分蘖初期以0.2%(质量分数)“蔗丰灵”甘蔗高效液肥进行叶面喷施,以清水作为对照。在不同时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及养分吸收特性,最后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蔗丰灵处理能提高分蘖率和成茎蓄;(2)蔗丰灵处理可提高叶片中全N、全P及全K含量,能提高甘蔗产量,其增幅为10.5-17.6%;(3)蔗丰灵处理可提高蔗  相似文献   

10.
蔗地深耕深松对甘蔗吸收N,P,K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测定,蔗地深深松对甘蔗前期吸收N,P,K有促进作用,且旺盛生长期甘蔗+3叶的叶长,叶宽超对照,叶面积系数比对照增加10%左右;甘蔗产量比对照增加2.68-16.80%;甘蔗蔗糖分比对照高0.32-2.27%。因此认为:蔗地深耕深松有利于旱地甘蔗前期早生快发,促进后期糖分纱,使甘蔗增产增糖。  相似文献   

11.
甘蔗良种的引进与推广是提高甘蔗单产及糖分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为搞好本蔗区甘蔗良种,特将从外地引进的三个甘蔗新品种与广西当家品种桂糖11号进行对比试验,从中找出适台本蔗区推广的甘蔗良种。  相似文献   

12.
雷州半岛盛产甘蔗(糖蔗、果蔗),每年有数百万吨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包括蔗梢、蔗叶、蔗头,以及作糖蔗压榨制糖后的蔗渣和废糖蜜及造纸余弃的蔗髓等。  相似文献   

13.
桂糖86/267是广西甘蔗研究所经过十多年精心选育出来的,是一个早熟、高粮、高产、宿根性好,抗寒性较强的甘蔗新品系。目前在柳州,南宁地区很受糖厂、蔗农欢迎。  相似文献   

14.
几个甘蔗新品种(品系)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本地当家品种新台糖16号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调查发芽率、分蘖率、生长量以及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纤维分、简纯度等农艺性状和工艺性状。结果表明:新台糖20号、新台糖26号、桂糖94/116、粤糖93/159等4个甘蔗品种(品系)的新植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粤糖94/128和桂引5号的工艺性状不理想,农艺性状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5.
甘蔗糖厂的用水可分成两类,内部水和外部水,物料和水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甘蔗自身所含的水分对干甘蔗糖生产内部水来说,是绰绰有余的。通过循环和重复使用,外部水消耗量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来自甘蔗的多余的内部水加上少量的井水或自来水可足以补充外部水,甘蔗糖生产过程的污水出兼性需氧系统处理,经过处理的水循环到外部水系统,消除了排放,通过考察研究甘蔗糖厂的各种水系统,提出零排放方案,这个方案不但避免了污染排放产生的危害,而且节省了宝贵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
把我省现有的糖蔗、果蔗和牧草蔗,正在研究中的能源蔗以及断断续续摸索中的菜蔗等归纳为一个植株特性各异、生理功能有别以及利用方式多样的甘蔗业。文中分别就这几类甘蔗提出深入研究和扩大开发利用范围的设想,糖蔗要充分合理利用其各种副产资源,根据植蔗新情况研究调整品种结构和栽培技术,可以考虑增加生产蔗汁饮料特别是浓缩蔗汁项目;果蔗应配合政府部门进行产区合理布局,农业上应对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进行全方位研究,应从调整植期、保鲜蔗茎以及生产蔗汁饮料和混配复合饮料等方向研究果蔗周年供应技术;牧草蔗还要加强品种选育,研究茎叶的合理采收方法,研究指导饲养户如何合理利用牧草蔗以及对种植牧草蔗饲养各种动物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分析等,在利用过程中还可以尝试采收茎叶后先剥取蔗笋当作蔬菜食用,余物再做饲料;能源甘蔗要做好品种储备,伺机发展,开发中要重视对蔗渣以及发酵残渣的进一步利用;菜蔗要尽快投入生产利润分析、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以及蔗笋烹调技术等研究。总的目标是根据我省各地生活需求和经济建设需要,把甘蔗业扶持壮大,更好地为我省多行业经济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甘蔗引种应注意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引种历史很长,在未开展甘蔗选育种以前,即公元1889年以前,蔗糖生产国或地区为了发展蔗糖业,提高甘蔗单位面积产量和蔗糖分,彼此交流甘蔗品种(也称引种)。引种是简单易行,花工少,见效快,效果大的选种方法。从广西的蔗糖生产历史来看,引进良种对蔗糖生产起了很好的增产效果。如1947年从台湾省引进台糖134,1955年因种茎不够从广东省大量调进台糖134,几年时间代替了POJ2878,甘蔗产量和蔗糖分都得到提高。台湾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从南非引进NCo310,经过试验其产糖量比原栽培的POJ2725、台糖108平均增产70%,  相似文献   

18.
结果表明,喷施蔗丰灵与九二O混合液可显著提高甘蔗产量(提高11.1%),喷施蔗丰灵还可以提高甘蔗的蔗糖分、成茎率,降低还原糖。  相似文献   

19.
甘蔗喷施禾露增产剂,比喷清水的对照每公顷增产7.748吨,增幅7.6%;蔗汁品质得到改善,甘蔗蔗糖分提高1.5%(绝对值),增幅10.6%,增产、增糖显著,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研究应用飞机大规模喷施抗旱型增糖增产剂的实际效果,为在生产上提高甘蔗的抗旱性,实现增产增糖提供依据。本研究在2008/2009和2009/2010两个年度于广西蔗区甘蔗生长后期应用飞机大面积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共2 400 hm2,以后分别调查其对甘蔗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后甘蔗绿叶数和叶绿素都有所增加,并提高了蔗汁锤度和重力纯度、甘蔗纤维分和蔗糖分,降低了蔗汁还原糖分,其中以2009~2010年度喷施50 d时表现最为明显,新植和宿根蔗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提高2.23%(绝对值,下同),新植蔗增糖效果优于宿根蔗;不同时期总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提高1.33%。甘蔗株高、茎径、单茎重有一定的提高,平均甘蔗产量比对照增加14.3%,以宿根蔗增产效果优于新植蔗。应用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可以防止甘蔗叶片早衰,实现增糖增产,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