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不同抚育强度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之一,兴安落叶松又作为我国主要木材来源对我国木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我国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正常生长,通过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中落叶松的胸径与单位面积蓄积量的测定,分析人工林的结构及人工林中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不同抚育强度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长势的影响,为兴安落叶人工林的生长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正面临大面积采伐更新的问题,其采伐迹地更新树种选择的成败事关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主题。本文以塞罕坝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更新树种生长表现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为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东北落叶松人工林,已陆续进行抚育间伐,今后还有大批落叶松人工林要进行抚育间伐。这批落叶松人工林是后备资源,廿一世纪我国进行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时,要从这批人工林中提供大量木材,来满足需要。因此,经营好这批人工林,使其速生丰产,有极重要意义。而当前抚育间伐这一关,搞的如何,对这批人工林的前途关系极大,对此进行探讨将是有益的。 近年来东北各地进行不少关于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在不同年  相似文献   

4.
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实验局和铁力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上,采用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采伐强度、不同林分密度与保留木损伤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在作业后,保留木损伤率不随采伐强度、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伐木损伤率、集材损伤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相似态势。  相似文献   

5.
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实验局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上,采用现场取样、实验测试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拖拉机(J-50)、畜力2种不同集材方式的皆伐、择伐作业迹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在作业后表层土壤体积密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集材道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排水能力降低的幅度均比相应的采伐迹地大;土壤质量最好的是未采伐林地,最差的是皆伐(J-50)集材道。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人工林采伐前后下层植被的演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兴安落叶松人工要的林龄不同,林下小生境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了林下植被的演替。30多年来,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下层植被演替的定位研究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分郁闭度加大,原次生林下的草本植物在种类、盖度1高度和多度上相对减少,而阴性杂草增加;当落叶松人工林实行皆伐作业皇,阳性杂草又随之大量侵入。鉴于林下植被演替的这一特点,营造落叶松人工林后应及时进行间伐透光,为草本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有  相似文献   

7.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河北省塞罕坝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临时样和解析木地调查资料,利用不同的生长模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找到最优模型,计算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效果最好,抛物线方程拟合林分立木株数随年龄变化过程效果最好;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46cm,速生期为10~20年;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38m,速生期为前20年;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0.006 90m3,速生期为10~30年,数量成熟龄为43年,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北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群落演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研究了东北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的演替趋势,探讨了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结果表明:落叶松属于衰退型种群;水曲柳、五角枫、蒙古栎和春榆等阔叶树属于进展型种群;在不同的群落中,红松分别属于进展和衰退型种群.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应以近自然经营的思想为指导,重视林下红松和阔叶树的培育,使之发展成为接近自然状态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适合于冀北坝上地区人工防风固沙林群落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该地区不同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和北京杨人工林共计8块样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构建了群落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壤理化性质(田间持水量、空气孔隙度、全N、速效P、速效K)、林木生长状况(胸径平均生长量、材积平均生长量、枯落物生物量、苗木更新)和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Margalef丰富度指数、Richness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3个方面12项指标;②不同人工林稳定性比较: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稳定性>樟子松人工林稳定性>北京杨人工林稳定性.不同林龄比较结果为:9年生和3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为高度稳定,15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和24年生樟子松林为轻度稳定,8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和5年生北京杨林为不稳定,6年生樟子松林和25年生北京杨林为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公别拉河流域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与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公别拉河流域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活性酸(pH)、有效钾、容重、持水状况和孔隙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地最大蓄水量和有效蓄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樟子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秸秆田间打捆后收集及运输中存在机器系统配备问题,装载及运载机械配备不合理导致作业成本增加,延误农时。结合生物质秸秆收获作业对装载机及运输机械作业时间实地测量数据,将工业工程方法应用于分析装载与运载机械联合作业关系,建立作业时间和成本数学模型,获得理论可选方案。应用WINESS仿真软件分别对4种配备方案作建模与仿真分析,得出中小型农场采用2辆装载和1辆运载机械且装载机跟行方案时农场收获运输成本最低。可为田间生物质收获机器系统配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栽培模式对四倍体刺槐生物量和叶片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3种栽培模式对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5的生物量及叶片营养含量的影响,以及每年刈割1次模式下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与普通刺槐的生物量差异和每年刈割2次模式下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之间的生物量差异,获得了生物量和营养含量最佳结合点的刺槐饲料林适宜栽培模式,达到了充分开发其饲料价值的目的。结果表明:每年刈割2次模式的第2次叶片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栽培模式(P0.05),且单株叶质量与其他2种栽培模式无显著差异;每年刈割1次模式下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2的单株总质量和叶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性系K4和K5及普通刺槐(P0.05);每年刈割2次栽培模式下无性系K2的单株总质量和叶质量显著高于无性系K4(P0.05)。综合考虑叶片生物量和营养,四倍体刺槐无性系K2表现最好,且定植当年不刈割,第2年开始每年刈割2次(春天不平茬,6月初和8月底刈割)的栽培模式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机械收获模式对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CLAAS系列和New Holland系列两种机械收获模式为对象,采取大田试验验证两种机械模式对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New Holland系列机械收获的干草产量和密度显著高于CLAAS系列机械收获的(P<0.05),草捆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CLAAS系列机械(P<0.01)。两种机械作业在刈割阶段对苜蓿养分的损失差别不大;而在搂草翻晒和打捆环节,CLAAS系列机械对苜蓿的养分损失较大,养分损失显著高于New Holland机械作业后对苜蓿养分的损失(P<0.05),RFV也低于New Holland机械作业后的值。【结论】采用New Holland系列机械收获模式作业时,苜蓿干草的营养损失较小,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4.
农机跨区作业是在跨区机械收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利用不同区域间粮食生长的时间差和农业机械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跨区域进行机械作业,以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农机经营服务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农机跨区作业获得供求信息的途径和要求,阐述了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机跨区作业中重要地位、作用以及应用现状,认为应当把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农机跨区作业过程中获得供求信息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网络信息技术在现阶段农机跨区作业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应用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现阶段花生收获机研制、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机型的适用性、局限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发展花生收获机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不同采集方式对马尾松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面积为 1 4.33hm2 的固定试验区 ,定位研究不同采集作业方式对马尾松次生阔叶混交林天然更新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主伐强度不同 ,对马尾松次生林更新密度、更新频度和1年生幼苗各器官生长量都有显著影响 ;集材有利于种子的着床发芽 ,对更新密度有显著影响 ,但对更新频度和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结合林区木材生产实际,就实行预装对木材生产作业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经研究指出,在既定生产速度条件下,实行预装对伐区子系统作业和运材子系统作业直接影响,而对贮木场子系统作业影响甚微。本文还借助盈亏分析方法,实行预装对伐区和运材子系统的作业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在既定木材生产条件下实行预装临界经济运距L_0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体系,为新疆机采棉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AHP方法,从棉花生产、采收、加工、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化服务等构建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评价体系。利用2010和2016年数据,采用进步指数方法,评价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体系。【结果】(1)机采棉比较经济效益占比权重最大,市场化因素是构建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体系的关键。(2)2010~2016年间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水平提升加快,进步程度达283%。(3)棉花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较为缓慢,进步程度仅为9.16%。【结论】新疆机采棉采收服务总体服务水平显著增强,但内部各要素发展不均衡。应提高棉花生产基础水平、提升棉花加工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市场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采伐评价指标计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建立了森林生态采伐评价指标模型,并参考已被广泛承认的公式及德尔菲法量化森林生态采伐作业指标,给出了生态采伐的森林活力、森林组织结构、森林恢复力和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各个评价指标的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机械收获是制约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机采棉技术的应用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介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采棉技术的背景,阐述了机采棉生产的试验,对机采棉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