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建立鉴定鸡(♂)与鹌鹑(♀)属间杂交早期胚胎性别的方法,检验早期胚胎性别比。【方法】人工授精获得鸡与鹌鹑杂交种蛋,按照鸡的标准孵化条件同批入孵,连续随机采集发育早期66、72、78、84、90、96、102、108、114、120 h活胚。采用RT-PCR方法,以已知性别的鹌鹑作外参照,β-actin引物作内参照,用鹌鹑Wpkci基因保守区设计的引物鉴定早期胚胎样本性别。【结果】Wpkci引物可以准确鉴定杂交胚胎的性别;早期胚胎性比率与理论值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明显多于雌性;不同天数间性别比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利用Wpkci引物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稳定的鉴别杂交胚胎性别的方法;早期胚胎雌性死亡率明显高于雄性,雌性死亡率无特定高峰,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8只安卡红公鸡和120只朝鲜母鹌鹑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鸡()与鹌鹑()的属间杂交,探讨提高鸡与鹌鹑属间杂交受精率的输精方法,分析鸡与鹌鹑属间杂交中亲本母鹌鹑个体间的受精率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其差异是否存在遗传性。结果显示,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的受精率以每天输精两次(9:00和21:00)、每次每只输精量0.020 mL和输精深度1 cm为最高(49.38%);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的杂交母本鹌鹑个体的受精率(0~97.45%)存在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并不具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3.
鸡与鹌鹑属间杂交遗传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鸡、鹌鹑、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的42个表型性状值和9种限制性内切酶的mtDNA-RFLP图谱进行分析,探讨了家禽远缘杂交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的胸宽、胸深等12个性状具有超亲优势,肌纤维直径等25个性状及mtDNA都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对安卡红公鸡(8只)与单只笼养产蛋高峰期的朝鲜母鹌鹑(107只)进行属间杂交,收集标记母鹌鹑个体杂交种蛋4 024枚(平均每只收集杂交种蛋37.6枚)并同机入孵。经检测,平均受精率为24.85%,最低受精率的个体为0,最高为97.45%,表明属间远缘杂交的受精率低但个体间存在差异。依据个体受精率的高低将所测母鹌鹑分高、中、低3组,对高、低组母鹌鹑血清中抗鸡精子抗体进行对比检测分析,结果发现高受精率组与低受精率组抗精子抗体阳性检测率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抗精子抗体对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的受精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IGF -1基因在蛋用型种鸡(♂)×鹌鹑(♀)和肉用型种鸡(♂)×鹌鹑(♀)两种不同杂交禽胚胎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比较该基因在两种不同杂交禽中的差异表达,探讨IGF -1基因在肌肉发育网络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人工受精的方法,蛋用型种鸡(♂)×鹌鹑(♀)获得蛋杂交禽蛋、肉用型种鸡(♂)×鹌鹑(♀)获得肉杂交禽蛋,与鸡蛋、鹌鹑蛋按照鸡标准孵化条件同批入孵,采集第7~17 d活胚胸肌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GF -1基因在四个物种中每个时间点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IGF -1基因在胚胎肌肉发育的第7~17 d均有表达,在第10 d达到第一次峰值,鸡和鹌鹑在第16 d达到第二次峰值,蛋杂交禽和肉杂交禽在第15 d达到峰值.[结论]IGF -1可能在胚胎肌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调控作用;IGF -1 mRNA表达规律与成肌细胞增殖和肌管融合规律一致,可能参与调控成肌细胞的增殖和肌管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5 3、bcl 2和c myc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对 73例甲状腺肿瘤中 p5 3、bcl 2和c myc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3 6例腺瘤中 p5 3、bcl 2和c 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 %( 0 / 3 6)、88.6%( 3 2 / 3 6)和 5 0 .0 %( 18/ 3 6) ;3 7例腺癌则分别为 :2 1.6%( 8/ 3 7)、64 .9%( 2 4/ 3 7)和 89.2 %( 3 3 / 3 7) ;p5 3、bcl 2、c myc蛋白分别在 3 6例腺瘤与 3 7例腺癌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p5 3蛋白阳性表达的腺癌 8例 ,其bc1 2及c 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5 .0 %( 6/ 8)和 10 0 %( 8/ 8) ,在腺癌中 p5 3蛋白表达与bcl 2蛋白表达仅呈低度正相关 (r =0 .3 5 1,P <0 .0 5 )。 5例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癌中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0 0 %( 3 / 5 ) ,但均无bc1 2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p5 3、bcl 2及c myc蛋白可能共同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检测 p5 3蛋白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peptide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和对p53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终浓度分别为0、5、10、20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24h,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电泳观察梯状条带(DNA-Ladde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53和bcl-基因表达变化。结果:随着Aβ25-35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明显增加,p53基因表达增加,bcl-2基因表达降低。结论: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p53基因,下调bcl-2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8.
借助于NIH生物信息中心Unigene里的数字差异显示软件平台,分析了猪植入前后早期胚胎发育9个EST文库的105 227个ESTs,筛选出了104个差异表达ESTs,对已知功能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类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参与了广泛的生物功能和过程。同时,这些差异表达ESTs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和体内发育的囊胚基因表达存在较大的差异。对这些差异表达ESTs表达模式的分析结果显示,猪植入前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基因呈振荡模式表达,其中线粒体和核糖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在囊胚中的表达丰度要明显高于其他阶段。表达数字差异显示的结果能为猪早期胚胎发育机理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鸡bcl-2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转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了 CMV驱动及牛生长激素 poly A加尾信号修饰的 bcl- 2 c DNA真核表达质粒p CDCB1。随后 ,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 ,将扩增并纯化的 p CDCB1转染至培养的 SPF鸡胚次代单层成纤维细胞 (CEF)内 ,96h后收集全部贴壁及上清脱落细胞 ,用 Dotblot检测 bcl- 2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细胞凋亡率。结果 ,p CDCB1转染后 96h,bcl- 2在 CEF中呈高度表达 ;CEF平均凋亡率为 1 .1 4% ,明显低于转染空白载体质粒的对照组 7.64%的凋亡率 ,DNA合成期 (S期 )细胞为 2 1 .58% ,也低于对照组。结果证实鸡 bcl- 2 的表达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 CEF凋亡进程 ,其效应与细胞 DNA合成和增殖无关。  相似文献   

10.
用一步法从17 日龄来克亨SPF鸡胚和90 日龄成年鸡的法氏囊、脾脏和胸腺组织中提取总RNA(TRNA),用鸡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bcl-2) cDNA探针进行Northern blot杂交。发现bcl-2 在成年和胚胎鸡的不同免疫器官中表达量不同, 成年鸡bcl-2 的表达量多少依次为胸腺、脾脏、法氏囊, 而胚胎鸡则是胸腺、法氏囊、脾脏。同时用流式细胞法测定这些器官的细胞凋亡情况, 胚胎鸡法氏囊、脾脏和胸腺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0.40% , 0.68% 和0.38% ; 成年鸡则是6.98% , 1.17% 和0.61% 。结果表明, 鸡bcl-2 基因通过阻抑细胞凋亡直接调控正常免疫器官的发育, 在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bcl-2是免疫细胞亚型选择的重要调节物。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种对缺磷反应的生理机制及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揭示玉米杂交种对缺磷反应的生理机制,为高产高效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蠡玉16、冀单28和宽诚10杂交玉米为供试作物,通过供磷和缺磷营养液培养研究缺磷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根系形态、活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比较基因型间差异。【结果】与供磷比,缺磷的3个品种株高、地上部和整株干重及磷增长量均降低,根干重和根冠比均增加;根长依次增加61%、62%和18%,根半径降低19%、29%和4%,根表面积增加31%、18%和13%;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降低;pH降低1.3、0.8和0.7个单位;吸收H2PO4?和耐低磷能力提高;根组织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缺磷时,蠡玉16干重增长最大,原因是其有较大的根长和根表面积,较活跃的根系吸收活性,较多的质子分泌,较强的耐低磷能力,较大的吸收速率和根内酸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鼻咽癌组织细胞中E-cadherin(上皮钙粘附素)及pcatenin(β环连素)的表达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鼻咽癌组织细胞中E-cadherin、p-catenin及bcl-2基因表达.计算各例的阳性表达率.通过非参数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E-cadherin、β-catenin和bcl-2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74例鼻咽癌中E-cadherin 72例显示不同程度阳性表达,73例表达β-catenin。bcl-2在65例中显示不同程度阳性表达,阳性率皆为5%~100%不等。经检验,bcl-2中位阳性率明显低于E-cadherin及β-catenin的中位阳性率(Z=-3.021.P=0.003;Z=-3.263.P=0.001).且随着E-cadherin及β-catenin阳性率增高而减低。其中.24例伴有胞浆pcatenin阳性表达的鼻咽癌中。bcl-2表达明显低于非胞浆表达组(z=2.017.P=0.014)。结论:鼻咽癌中E-cadherin的增强表达可降低bcl-2基因的表达,β-catenin异位表达可能在调节bcl-2基因的表丛中起重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CK 19、PCNA、P 53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甲状腺病变(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乳头状增生14例,甲状腺瘤10例)中CK 19、PCNA、P 53蛋白的表达。结果:CK 19在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阳性表达,多为强阳性;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乳头状增生中3例阳性,呈小灶性阳性,阳性表达者为伴有真乳头的乳头状增生;10例甲状腺瘤中4例阳性,呈小灶性阳性和点状阳性表达,阳性表达者为增生活跃的小滤泡腺瘤和不典型腺瘤。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0例PCNA阳性,多为中等或强阳性表达,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4例PCNA阳性,10例甲状腺腺瘤中3例PCNA阳性,多为弱阳性,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表达比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15例P 53阳性,多为弱阳性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中P 53均呈阴性表达,经两两比较的z检验,三种病变中的P 5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局灶性CK 19阳性可见于良性病变,弥漫性阳性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有助于隐匿性乳头状癌与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和甲状腺组织内是否存在微小转移灶的判断。PCNA对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起参考作用,P 53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杨莉荣  袁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386-4387
综述了p53基因及Mdm2基因的生物学特征,介绍了P53-Mdm2网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CK)、核抗原(Ki67)、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3)及抑癌基因P5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1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别检测CK、Ki67、Gly-3及P53,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16例HCC癌组织中CK7、CK8/18、CK19的阳性率分别为50%(8/16)、93.8%(15/16)以及62.5%(10/16),Ki67的阳性率为75%(12/16),Gly-3阳性率为87.5%(14/16),P53的阳性率为50%(8/16)。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中CK、Ki67、Gly-3及P53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以CK8/18阳性率最高,Gly-3及Ki67次之,P53及CK7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基因p53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表达及其生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Leica显微图像处理系统;【结果】p53阳性蛋白表达于法氏囊和胸腺内淋巴细胞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不同发育阶段固始鸡法氏囊内均有少量p53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层与淋巴小结之间靠近上皮层的固有膜内,其次是淋巴小结边缘及淋巴小结与淋巴小结之间的固有膜层内。在1周龄和12周龄固始鸡胸腺内有少量p53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胸腺小叶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其次是皮质内,很少出现在髓质内。p53在不同发育阶段固始鸡脾脏内均无表达;【结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细胞凋亡基因p53参与了固始鸡中枢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凋亡调控,对免疫器官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animal embryo. Some researches indicated that it affects the fat metabolism of poultry.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GF2 on chicken fatness traits.Broiler, Hyline Brown layer and three native breeds (Shiqiza, Beijing You, Baier) were used in this research. Body weight and body composition traits were measured in broiler line at the age of 7 weeks. Primers for exon2 in IGF2 were designed from database of chicken genomic sequence. Polymorphisms were detected by PCR-SSCP and DNA sequencing.The total χ2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1) in the frequency of genotype among breeds. A C/G mutation at base position 139 was found among individuals in broiler line and the least square analysis showed that BB genotype birds had significant lower (P< 0.05) abdominal fat weight and percentage of abdominal fat than AA or AB genotype birds. From the results we can conclude putatively that IGF2 gene is the major gene affecting the fatness traits of chicken or it links with the major gene,and the mutation could be used as the molecular genetic marker to select the chicken for low abdominal fat.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SX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疏血通组,每组6只。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缺血模型,疏血通组再灌注时即刻通过股静脉注射药物SXT(0.7mL/kg)24h。TUNEL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P53表达。结果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而疏血通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模型组P53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疏血通组(P<0.01)。结论 SXT可通过下调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凋亡蛋白P53表达,从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