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萍丽 《福建茶叶》2023,(6):108-110
中国人好茶,也乐于描述茶、研究茶。因此也是促成了我国流行茶文化的原因。目前来看,茶文化不仅体现在茶的著作和文学作品中,还包括在茶乐中。茶乐把音乐和茶的内涵充分融合,为听众带来了极高的听觉享受。本文基于此就茶乐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栽培利用茶树的历史进程中,西双版纳形成了傣族的“竹筒茶”、“烤茶”,哈尼族的“土锅茶”、“竹简茶”、“喃咪茶”,布朗族的“腌酸茶”、“青竹茶”、“喃咪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包烧茶”,拉祜族的“烤茶”、“竹简茶”等等饮茶习俗。这些饮茶习俗的形成,与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陶然 《福建茶叶》2023,(9):46-48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茶企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如果茶企经营者不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就难以合理的处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纠纷和问题,进而阻碍茶企的进一步运营和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培养茶企经营者法律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分析了现阶段茶企经营者法律意识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总结了茶企经营者法律意识培养的路径和策略,希望以此助力茶企经营者法律意识的提升,助力茶企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升茶叶营销工作水平,是强化茶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路径。本文认为,对茶企营销策略进行优化,既有利于提升茶企经济效益、推进茶企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提升与彰显茶企的社会价值。在当前阶段,茶企营销工作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层面暴露出了一些亟待优化的问题,在问题导向下对茶企营销策略做出探索,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茶事沉浮     
王春华 《茶叶通讯》2009,36(2):54-55
茶性温雅,传递善意。茶香家庭温馨宁静。茶性振作,文人烹茶,诗画并举,词曲飞扬。茶性内敛,佛经禅意借以导入精神空间。茶性普适.能从欧洲宫廷贵妇的时尚消遣品走向劳工大众的日常饮料。茶性宽容,有了茶的参与,人际交流顺畅。举杯之间,不同民族能达成沟通,增进友谊。饮茶的方式在各地变异成奶茶、酥油茶、功夫茶、午后茶;饮茶的礼仪在日本、韩国、东南亚诸地形成具有各自意境、形式繁复的茶道。  相似文献   

6.
楼维蓉 《茶叶》2001,27(1):11-12
1991年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茶专题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建成。它全面地展示了茶的起源与传播,茶的性质与功用,茶的品类与花色,茶的栽培与利用,茶的品饮与礼俗以及茶具、茶文化艺术各个方面,并以现代手法构筑了中国茶艺的各种饮茶风情,蔚为大观。同时,她与各国茶文化团体一起,积极推动了茶文化的普及、提高与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苏轼与陆游分别是北宋与南宋代表性诗人,都写过具有代表性的茶诗作品。他们的茶诗均对宋朝的茶事、茶艺、茶俗、茶功与茶情做了记录与描述。比较二者茶诗写作在记录内容与审美风格等方面的区别,可以管窥北宋与南宋茶诗写作在审美、品位与价值观追求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黄灏 《茶叶》2006,32(4):86-86
中国茶叶博物馆在2004年环境整合工程中引进了许多特色植物,这些植物有的可以净化空气,有的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有的也可以像茶一样饮泡,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称之为“茶”。然而这些所谓的“茶”和真正意义上的茶是不同的植物种属,可以说没有一点亲缘关系,它们虽然不是茶,但又不能称为假茶,其真正的含义是这些植物的根、茎或叶经加工后当茶饮泡。因此,这些非茶制品在广义上便成了茶家族中的成员,这就是大家通称的“非茶之茶”了。  相似文献   

9.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最早以具有解毒功效而被发现。之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以茶治病的经验,并对茶的保健功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就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记载。17世纪后期,中国饮茶习俗和茶的保健知识一同传入欧洲,当时茶是在药房里销售的,而且价格昂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茶叶从药用到饮用,直至今天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时尚之所以能在全球风行,茶叶具有保健功效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茶医学研究的广泛开展,探明了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功能成分,对人体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以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各种功能性的茶饮料、茶食品、茶医疗保健品也因此相继开发,走入市场。茶已成为“绿色、健康”的代名词,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为了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本刊约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撰写“茶与健康”专题,按茶叶的不同保健功能对茶与人体健康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覃妍 《福建茶叶》2023,(2):149-151
六堡茶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是广西优势特色历史名茶。历史悠久的六堡茶衍生出了丰富的茶文化,并成为了苍梧县的支柱产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六堡茶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着许多新的影响与冲击。本文通过对苍梧县六堡茶保护利用现状和所取得成效的分析,针对六堡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提出改善提升对策,助力推动六堡茶的保护与利用,发挥六堡茶在普及文化遗产知识、提升区域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东茶业》2014,(1):40-40
在2014马年新春来临前夕,为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宣传健康饮茶,倡导“茶为国饮”,建设和谐社会,在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茶叶学会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广州振兴茶业有限公司在素有“广州绿心”之称的海珠湖开设了茶文化体验馆.体验馆周边设有河南茶市、茶园、劳农亭、独容夏、茶文化长廊等景点。在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馆内展出了大量的茶文化资料和实物,包括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广东茶文化发展简史,以及全国十大名茶、广东名优茶、茶书、茶邮票等实物,同时编印了茶叶科普知识手册,制作了茶文化知识长廊,展出乌龙茶制茶机械及普洱茶制作模具等,到了采茶季节,人们还可以现场体验采摘制作茶叶,内容十分丰富,可供市民在参观游玩的同时近距离了解和学习茶叶知识。  相似文献   

12.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是北宋的一位著名茶人,他以创制小龙团茶和著作《茶录》闻名于世。我在1984年曾写了“蔡君谟与茶”,刊登在《福建茶叶》第4期上,现根据新收集到有关他的茶诗方面的资料,写一续篇,蔡襄有茶诗二十余首,这些茶诗,既是福建的珍贵茶事史料。又是中国茶文化的精品,特撰之以文供大家研究和欣赏。北苑十咏这十咏包括:出东门向北苑路,北龙、茶垄、采茶、造茶、试茶、御井、龙塘风池、修贡亭。纵观这十咏,它写了北苑的地理位置(第一、二首),贡茶(龙凤团茶)的采制和品尝(第三、四、五、六、十首),优质的条…  相似文献   

13.
周文劲 《茶叶》2006,32(4):48-50
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茶与茶化为专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她的主体陈列极具特色,打破了传统的以时间为序列的展示方法,陈列大楼设置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等6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展示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对茶化进行诠释。现对茶博陈列大楼的茶化主题展示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4.
《茶叶科学》2005,25(1):70-70
内容简介:全面回顾了茶叶保健研究与应用的历史、现状及趋势,系统总结了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茶医学研究的大量成果和理论,以此来证明茶医疗保健功能的科学性。内容涉及茶叶中的主要机能成分、茶叶药用价值的生物学和医学基础,茶叶在中医药上的应用,茶药品、茶保健品、保健茶及茶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等,最后还介绍了科学饮茶的最新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茶企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与发展环境的变化,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茶企财务管理工作的变革成为了必然要求。本文论述了电子商务对茶企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并对电子商务环境下茶企财务管理工作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茶企财务管理工作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财务管理要求,从而为茶企竞争力的提升、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水仙茶是福建的一类传统乌龙茶,建阳是水仙茶的主要出产地。长久以来,与我国知名茶叶相比,例如龙井、普洱、铁观音等,水仙茶无论是在知名度还是在传播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水仙茶具有独特的气味与风格,深深的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爱好者,在未来发展上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在茶叶市场上独树一帜。本文将通过建阳水仙茶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市场变动,及茶叶的自身特点和当前的营销风格等进行分析,阐述如何促进水仙茶行业的发展,促进水仙茶文化的传播,探究水仙茶的加工特点,旨在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属于黑茶类,是后发酵茶,原产云南省西双版纳、思茅等地。普洱茶是云南的独具风格的名茶,因其风味独特,功效奇妙,在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在国际市场倍受欢迎。随着普洱茶的保健功能被医药界研究证实,销量日益增长,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及港、澳、台等地又掀起了饮用和收藏普洱茶热潮。笔兹择普洱茶品类及其保健功效略述。  相似文献   

18.
茶味六章     
薛飞 《中国茶叶》2011,(10):38-41
一、茶味悠远 我与茶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不清楚是因为生在了茶乡,所以才爱上茶,还是天生就爱茶,而有幸生在了茶乡。我的出牛地凤庆县,滇红的故乡。  相似文献   

19.
前峰雪莲茶     
张桂银 《中国茶叶》2006,28(2):46-46
前峰雪莲茶是江苏省前峰茶厂在上世纪80年代新创制的名茶。茶场位于天目山余脉伍员山下的前峰山麓,地势、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良好,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多种植在丘陵坡地上,茶区内林茶问作,雾气缭绕,处处可领略浓郁的大自然气息,周围30km内没有工业污染,特定的气候环境营造了前峰雪莲茶的高雅品位。  相似文献   

20.
超微茶粉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7,29(6):12-14
超微茶粉在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用茶树鲜叶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超细颗粒的茶叶新型产品,颗粒300目。超微茶粉可作为速冲饮料直接饮用,也可用于茶道和加工各种茶叶食品,如茶冰淇淋、茶糖果、茶月饼、茶汤圆、茶豆腐、茶面包以及其他茶制食品。目前,超微茶粉主要有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