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空间为切入点,结合区域城镇化空间格局与组织过程的具体研究内容,系统总结区域城镇化在空间格局与组织过程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进展,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分析今后研究的趋势与重点,从区域层面开展城镇化空间格局与组织过程研究,逐步整合、建立区域层面上的研究体系,以期为深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山西传统村落的数量结构、空间结构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明确了山西传统村落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明显的凝聚型分布,主要形成了晋东南的泽州-高平-平顺、晋中的太谷-祁县-平遥、晋北的应县-浑源、临汾的洪洞-翼城以及平定5大集聚片区;其中3大片区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较好;山西省传统村落距离中心城市较远,70%以上的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距中心城市20~80 k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山西传统村落的数量结构、空间结构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明确了山西传统村落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明显的凝聚型分布,主要形成了晋东南的泽州-高平-平顺、晋中的太谷-祁县-平遥、晋北的应县-浑源、临汾的洪洞-翼城以及平定5大集聚片区;其中3大片区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较好;山西省传统村落距离中心城市较远,70%以上的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距中心城市2080 k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5.
山西省城镇化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镇化不平衡指数概念,利用山西省11个市的统计数据,分析了2006年山西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阐述了1997~2006年间山西省城镇化不平衡指数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各市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主要由客观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模式引起,城镇化水平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相适应;10年间山西省除相对于工业总产值的城镇化不平衡指数略有上升外,相对于其它指标的城镇化不平衡指数都呈现下降趋势,不平衡性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6.
近郊村落是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存在的一种空间形态。由于城镇化环境和主体的差异,近郊村落存在多种类型,并在空间格局上均呈现出似城非城、似村非村的城乡叠合景象。从浙江9个近郊村的实地调查情况来看,这种独特的边缘化图景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介于城乡的地理区位与生活环境、碎片化的村域空间与居民聚落以及多元混杂的社区格局与人居环境。通过深度描摹这一叠合特性并理性分析其社会效应,我们可以肯定,当前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序推进,离不开地方政府确立城乡一体的发展取向、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务实理性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城市绿地的功能、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的研究方法,对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研究进展、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与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性梯度分布格局,表现在:(1)宏观上,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速度不均衡,呈现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又快于西部的现象;(2)中观上,以城市为中心,同一区域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结构随距城市的远近不同而变化;(3)微观上,农业发展水平随地理海拔高度的降低而提高的趋势。本文对我国2发展的空间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广西物流业空间格局和促进广西经济发展,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百度在线地图采集物流热度样本数据和构建广西各地级市物流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将广西14个地级市按综合发展水平划分为三类,得出广西区域物流业发展格局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显示:南宁市单独为第一类,在广西区域物流发展中居于领导者地位;柳州市、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玉林市作为第二类,物流业发展较快;贵港市、北海市、钦州市、梧州市、百色市、河池市、贺州市、来宾市作为第三类,物流业发展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0.
通过聚集度指数测定、Iwao的回归法和Taylor′s幂法则模型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病株在林间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外来人口的流动,陕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而曾经潜在的矛盾也渐渐浮出水面,给陕西的城市化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本文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改善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状况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侍非  储金龙  顾康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38-12441
基于城市化的内涵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SPSS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功能,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的区域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安徽省域城市化梯度差异显著,三聚类划分显示,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现状格局为"双核"、"两片"状态;五聚类划分显示,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现状格局为"一心"、"一带"、"三区"状态。从自然地理、交通区位、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及行政体制5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内城市化发展差异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邢谷锐  徐逸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87-2089,2159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给城市空间带来显著变化的同时,也对乡村聚落空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指出城市化对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城市用地扩张、城乡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观念转变等方面,同时根据自身发展趋向与城乡空间演变特征的差异性,将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类型归纳为主动型、被动型和消极型,并对其发展演变特征分别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4.
将熵值法、系统聚类法与GIS相结合,从经济、人口、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13个指标,构建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山西省96个县域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聚类,并从产业结构、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差异、空间分异格局明显的原因,提出了调节产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宋慧琳  陈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115-9116,9119
针对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大中城市欠发展,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断层、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提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龙头的环鄱阳湖生态城镇圈集合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组合发展以及构建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镇集群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杜国平  杨李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18-7320
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西城市化发展现状,并对江西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江西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地区不平衡、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与经济非农化等问题。同时在分析了江西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江西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邓吉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236-240
在分析环长珠潭城市群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人口输入和输出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并对市民化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市民化分担责任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市民化人均总成本为16.43万元,其中人均社会保障成本为2 393元,人均城市生活成本为10 611元,人均住房成本为116 955元,人均基础设施成本为30 228元,人均教育成本为1 565元,人均机会成本为2 542元。(2)按2010年价格水平测算,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分担责任为政府分担84 402元,企业分担37 059元,个人分担167 062元,三者的分担比例为50.52∶22.18∶27.30。(3)中央和地方的分担责任为中央政府分担28 523元,地方政府分担85 618元,二者的分担比例为33.31∶66.69。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栓皮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测度指标,计算了物种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均匀度Pielou指数和A latlo指数.分渭北黄土高原、秦岭北坡、巴山地区三区,研究了陕西不同区域生物多样性特征,物种从渭北到秦岭,再到巴山,越来越丰富,林内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均匀度就越来越差.分海拔探讨了物种多样性特征,得出海拔700-900 m处是最适宜栓皮栎生长的.讨论了其它环境因子对多样性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在暖湿的陕南秦巴山区,海拔700-900 m处,营造栓皮栎的人工林,把人们的对栓皮栎的利用转到人工林的利用上来,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对原有天然林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城市化问题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实施与国家整体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现状特征的基础上,以广西为例,引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开展了民族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区域差异特征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山西旱地农业发展策略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西旱农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分析当地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粮食生产区位,提高单产;充分利用坡耕地资源,发展经济林和草食家畜;利用产业化方式,加工转化各种农产品等实现旱农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