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鹅掌楸属种间杂种苗期生长性状的亲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鹅掌楸属(Liriodendron)6个亲本植株进行全双列杂交,对1a生子代生长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苗高和地径性状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母本效应均占较大的方差分量,并在地径性状上达到统计上的极显著程度,而特殊正反交效应及父本效应则可以忽略,说明在苗高和地径性状上均存在明显的加性遗传变异,同时也涉及母体和(或)细胞质遗传现象。在6个亲本植株中,H2和H4在苗高性状和地径性状上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母本效应,可在今后杂交育种中使用。苗高与地径两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rg)为0.4138,说明两性状在遗传控制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对两性状同时进行改良,并可进行相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苗期油松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的测定与分析,初步评选出陕西省的油松优良种源和家系。【方法】采集陕西洛南、黄龙、太白、宁陕、黄陵和富县6个种源地的82株油松自由授粉优树种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测定各家系2年生油松实生苗的株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及侧根数,对测定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变异分析、遗传相关分析,并采用综合选择指数评选优良种源和家系。【结果】所测定的油松实生苗性状在种源内家系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除主根长外,其余7个性状在种源间的遗传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间油松实生苗的株高、地径、地上部干质量和鲜质量及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两两间遗传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地上部和下部干质量、鲜质量4者间遗传相关系数≥0.813;家系间油松实生苗主根长和侧根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均较小,分别为7.976%和11.275%;家系间油松实生苗的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与地下部干质量的相关遗传力均较大,分别为0.754和0.750,但是均小于其对应的家系遗传力,所以不适宜进行间接选择;运用综合指数选择法评选出17个油松优良家系,所选家系各性状值均明显优于82个家系各性状的平均值。【结论】洛南种源为陕西油松种子园建设的优选种源;选出了17个油松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3.
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种源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充实福建柏育种材料,为试验区福建柏良种利用提供参考,对11个参试种源的种源试验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6年生时,试验林保存率为71.59%,生长优良,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32 m、14.78 cm和0.080 8 m3。种源间生长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这种变异在种源水平上受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在单株水平上受到弱至中度的遗传控制。在遗传变异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福建仙游"、"湖南道县"、"福建龙岩"3个速生种源,其16年生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79 m、15.60 cm和0.093 5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41%、2.73%和8.51%;选择出优良单株7株,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11.51 m、20.72 cm和0.173 5 m3,遗传增益分别为5.08%、8.76%和27.05%。 相似文献
4.
以6个杜仲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性状、1 a生苗生长性状及药用有效成分性状的遗传变异状况,并进行了家系及家系内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变异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达到49.70%和68.53%。各性状在家系间变异均较大,平均变异系数为10.96%,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17.45%(D),最小的为5.48%(WL/LL);除地径和叶长宽比性状外,家系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家系内性状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在5.88%~30.0%之间,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30.0%(家系B),变异系数最小的为5.88%(家系E)。选出优良家系2个和优良单株6株,在苗高和地径上分别平均提高17.65%、10.56%(家系选择)及53.67%、45.41%(单株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安溪白濑林场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选择收集保存的6种不同地理种源的家系福建柏种子实生育苗取得的多项性状调查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分析研究不同种源家系的福建柏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遗传变异差异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家系福建柏实生苗之间的苗高、地径、总根长、总根体积存在显著差异,变异值最大的为地上干重达117.58%,最小的为地径只有15.38%。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总根体积与总根长遗传相关系数达到0.866,地下鲜重与地上鲜重遗传相关系数达0.773。 相似文献
6.
以带岭试验点内25个种源的12年生蒙古栎种源林的生长性状为试验材料,通过综合分析,揭示蒙古栎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选出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种源及优良家系。结果显示:12年生蒙古栎25个种源间生长性状变异幅度较大,树高的变异幅度在4.45~6.75 m,平均值为5.68 m,超过平均值的有11个种源。胸径的变异幅度在30.60~63.27 mm,平均值为51.94 mm,超过平均值的有12个种源;种源间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显示蒙古栎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这种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综合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指标,评选出盘石、集安、弯甸子、沾河、白石山、绥棱、松花湖7个种源为伊春地区的优良种源,树高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7.0%~19.0%以上,胸径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18.0%~22.0%以上,材积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39.0%~54.0%以上。其中盘石为最优种源,其树高大于群体平均值19.0%,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22.0%,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54.0%;在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择优良个体,其树高平均值超过优良种源平均值的11.80%,超过种源群体平均值的22.2%;胸径平均值超过优良种源平均值的17.3%,超过种源群体平均值的39.4%。 相似文献
7.
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苗期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引种的51个青海云杉自由授粉子代为研究对象,对3年生实生苗的苗高、地径、新稍长、分枝角度、侧枝数、侧枝长、侧根数、侧根长、主根长、径根比、高径比和质量指标12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家系间生长性状变异和苗期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苗高等12个生长性状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遗均在0.80以上,相关系数在0.50以上,径根比与生长指标均呈负相关。利用苗高为主要参考指标,按照1倍标准差选择出的311#、312#4、05#1、09#、408#、410#3、05#3、06#8个优良家系各性状值高于51个家系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8.
一球悬铃木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性系生长性状是无性系选育的重要指标,对50个一球悬铃木初选无性系进行苗期生长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地径、体积在不同无性系间达到极显著(P<0.01)差异水平.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当年生苗高、地径、叶片数等年生长节律发现,无性系呈现慢、快、慢的阶段性生长节律.综合分析苗期生根、生长性状,初步选出NY36、SJ8、SJ36、ZJ9、SX1、ZJ36、NY44、DY10、DY36、ZJ14、ZJ29、DY14,DY16、SX36、NY14等生长优、生长性状重复力高的无性系,它们的平均遗传增益为17.0~33.5. 相似文献
9.
菊属种间杂种若干花器官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菊属种间杂种部分花器管性状的遗传表现,为远缘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和异色菊,四倍体野菊,同源四倍体菊花脑,栽培菊花(六倍体及其非整倍体)及其种间杂种F1代的花器官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杂种总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112.4%、108.0%、118.6%,且从二倍体物种组合到二倍体与四倍体组合再到二倍体、四倍体与栽培菊花组合,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杂种优势逐渐降低,但二倍体野生种组合的筒状花数目除外。【结论】F1代的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具杂种优势;栽培菊花比二倍体、四倍体的花色遗传能力强,白色、紫色遗传能力大于黄色;平盘型遗传能力比单窄瓣型强;多瓣型遗传能力比单瓣型强。 相似文献
10.
楸树优良家系苗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楸树优良家系的苗期选择进行研究。[方法]采集楸树种子,通过楸树家系苗期选择,培育优良家系苗木;营建家系子代测定林,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观测调查楸树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综合选择。[结果]苗期选择筛选出76个参试楸树家系优株;参试楸树家系苗高达显著差异,地径达极显著差异;采用指数选择法初选26个家系,其中,有3个单株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经无性测定,可望形成楸树新无性系。[结论]为选择楸树优良基因型提供了可能,为楸树家系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杂种马褂木无性系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31个杂种马褂木无性系的研究结果表明,23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28条谱带,其中76条(59.38%)谱带在无性系间呈多态性,无性系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813,最大为0.3522,这说明无性系间的遗传多态性相对较小,从而认为在今后杂交工作中应注意扩大亲本的遗传基础。聚类分析的结果证明RAPD指纹图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无性系间的亲缘关系,因此,可用于谱系分析。利用所构建的RAPD指纹图谱成功地对各无性系进行了区分,这对于无性系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100株杂种马褂木半同胞子代进行扦插生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马褂木无性系生根率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达到了26.6%;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的重复力为0.34,表明生根性状受近中等遗传控制;初选21个生根率较高的无性系,最终结合生根率和生长量指标,选择出11号、10号和17号3个生根率高、生长快的无性系,生根率高但生长量稍差的12号和20号无性系,可作为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白花泡桐种内多层次变异及其选择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花泡桐50个种源580个家系进行了多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泡桐的生长性状、感病指数、冻害指数和地理分布关系密切,长江中下游的种源生长最好、东北部的种源冻害最轻,并且生长和冻害性状呈连续的地理变异趋势;丛枝病的感病指数与种源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生长、抗病能力和适应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一些种源内家系间的生长及冻害差异也十分明显.各性状的变异为种源间大于种源内家系间,并且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着丰富的变异.最后作者对白花泡桐进行了种源、家系、个体不同层次的选择.经选择所得的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感病指数和冻害指数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7.06%,19.16%,43.11%,61.66%及108.23%.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林口县青山林场12年生杂种落叶松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树高、胸径、材积等指标,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家系间生长性状差异性进行比较,利用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P)法对各家系材积性状育种值进行估算,对各参试家系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筛选出生长表现较好家系。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家系生长性状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家系树高、胸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1.23%和28.40%,材积变异系数最大,为58.87%;各家系间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家系间胸径与材积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日12 ×兴9、日5 ×兴9、兴5 ×兴9、兴6 ×和6家系在材积方面表现较好;结合材积性状各家系育种值估算结果,筛选出日12 ×兴9、日5 ×兴9、兴5 ×兴9这3个家系作为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生长性状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冠幅与树高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与胸径、材积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冠幅对杂种落叶松的径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高生长的影响弱于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鹅掌楸属植物正反交2个组合为材料,利用DDRT-PcR技术,研究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2组合总条带表达数都是在生长旺盛期最大,休眠期次之,萌动期最小.杂种鹅掌楸H×M和BM×J的双亲共沉默型(Ⅰ)、杂种特异表达型(Ⅱ)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单亲表达一致型(Ⅲ)、单亲表达沉默型(Ⅳ)... 相似文献
16.
以15个中国马褂木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高于芽接法,切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53.84%,芽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43.83%。不同马褂木无性系间的嫁接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切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A19-8和B15-2,切接成活率最低的无性系为B11-7;芽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B17-3,芽接成活率最低的无性系为B10-12和B11-6。不同无性系间嫁接苗高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苗高最高达43.250 cm,最低为21.159 cm。 相似文献
17.
种间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鹅掌楸Liriodendron spp.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报道了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和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生长表现及遗传稳定性,为杂交鹅掌楸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参试鹅掌楸交配组合39个,分属3种交配类型(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以鹅掌楸自由授粉子代为对照,在3个试验点进行子代测定。通过对各交配组合子代2年生苗进行苗高和地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就苗期生长量而言,鹅掌楸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种间杂交组合子代生长最好,种内杂交组合子代次之,回交组合优势较小。种间正反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而同一交配类型的不同组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在鹅掌楸杂种优势利用时,应重视杂交亲本的选择。同时,利用Eberhart和Russell模型评价了各杂交组合的生长适应性与遗传稳定性,并初选出生长快、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较优的组合J×L,而组合BK1×H和Z×WYS1生长较快,但稳定性较差。表5参16 相似文献
18.
杂交鹅掌楸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杂交鹅掌楸、鹅掌楸及北美鹅掌楸家系实生苗的光合特性,并分析了光合指标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杂交鹅掌楸为阳性树种,其光饱和点在1200 μmol·m-2·s-1以上;(2)正交家系CT01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广,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回交0家系HCO2具有较低的CO2补偿点,且它们的平均净光合速率(Pn)值较高,认为对于鹅掌楸属树种可以通过杂交,选育高光合能力的杂种后代;(3)在Pn指标上,与鹅掌楸相比多数杂种家系具有明显优势;苗高和地径与单株面积和光合生产率(P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胡桃楸种源家系变异规律及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3个种源122个家系7 a生胡桃楸子代林材料,分析种源、家系变异规律并对家系进行初步选择。种源树高、胸径变异系数分别为32.17%4、3.25%,穆棱种源树高变异最大,铁力种源胸径变异最大,迎春种源生长性状变异都小。铁力、穆棱及迎春种源家系间树高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00%~41.81%、12.37%~45.40%及2.76%~38.41%,3个种源7 a生与1 a生相比家系变异幅度分别缩减4.04%、2.57%及4.71%。种源间、家系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铁力、穆棱种源7 a生高生长快慢家系差距较1 a生分别缩小65%、5.4%,迎春种源则扩大67.7%,入选13个家系中迎春种源8个,铁力、穆棱分别4个,树高、胸径分别超过家系均值为44.8%4、6.9%。 相似文献
20.
红锥家系苗期变异与初步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锥46个家系的苗期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比较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并初步选择,结果表明:红锥不同家系的苗期差异主要由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比决定,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比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9.74%、77.66%和72.26%,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7.96%、12.92%和9.40%。利用系统聚类法将红锥家系划分出优、良、中、差4个等级组,其中优良组的家系有11个(种源均为福建华安),序号分别为22、23、25、38、39、40、41、42、20、21、24,其苗高、地径与生物量比的平均值大于群体平均值,苗高平均值29.91cm,地径平均值0.547cm,生物量比的平均值1.90,通过遗传增益计算,苗高、地径与生物量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3.84%~69.02%、19.36%~58.80%和11.84%~44.1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