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1病因1.1病菌侵染引起"烂果病"的病害主要是白腐病、炭疽病,特殊年份还包括黑腐病。主要侵染葡萄的果实、穗轴,造成烂果、烂穗。白腐病、黑腐病病菌还会侵染葡萄枝蔓,形成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枝叶枯死,树势衰弱,影响当年和第2年的产量和品质。1.2不良气候七、八月份雨水集中,占全年降水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宽皮柑橘‘W默科特’黑腐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发现该真菌属于柑橘链格孢(Alternaria citri Ellis et. Pierce),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引起柑橘黑腐病。  相似文献   

3.
蘑菇象其他栽培作物一样,是易受病原体和害虫侵袭的。我将只限于谈谈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四种重要的栽培蘑菇的真菌病害: 1.由轮枝孢霉菌Verticillium fungicola引起的干泡病;2.由蘑菇白腐病菌(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引起的湿泡病;3.由葡萄枝霉菌Cladobotryum sp.引起的腐霉病;4.由白色偏丝霉菌Aphanocladium album引起的白色偏丝霉病。干泡病病原轮枝孢霉菌。症状感染的最初阶段,蘑菇菌盖上能够看见褐色斑点。病害的这个阶段能够与由细菌引起的褐斑病所混淆。如果被感染的蘑菇潜伏予潮湿的房间  相似文献   

4.
<正>葡萄生长期烂果对产量、品质影响很大,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酸腐病和黑腐病等果实病害是造成烂果的主要原因。现将葡萄生长期烂果的原因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烂果原因1.1病菌感染病害是造成葡萄烂果的主要原因。引起葡萄烂果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炭疽病、白  相似文献   

5.
今年冬天麻上市后 ,价格由春季 10 0~ 12 0元下滑到 6 0元左右 ,笔者了解许多产区 (如河南西峡、卢氏、陕西汉中等 )麻农认为天麻跌价无发展前途 ,就收获后把商品麻、麻种 (白麻、米麻 )甚至连菌棒也一起贱价卖掉 ,实行“三光政策”。天麻市场如同其他中药材市场一样 ,一般 3~ 5年一个高低循环 ,但天麻由花粉果形成商品麻需两年时间 ,如麻农现在连麻种卖掉停止发展 ,市场价开始回升再去种植 ,则商品麻刚一产出又逢下滑期 ,就又错了时机。回头看 92年天麻市场价涨到70元 /kg ,麻种价就开始上涨 ,到 95年麻种涨到15 0元 /kg ,96年天麻价猛跌…  相似文献   

6.
<正>枣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烂果型、黑疔型和褐皮型。枣浆烂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囊孢菌,黑疔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细链格孢菌,褐皮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毁灭茎点霉菌和细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7.
1“四病”问题 套袋红富士易出现红点病、黑点病、苦痘病、烂果病。黑点病主要由粉红单端孢霉菌和顶孢头霉菌侵染或康氏粉蚧及药害(例乳油类农药堵塞呼吸孔果点变黑,或含锰、锌、铜等重金属农药以及悬浮率差的农药使皮目细胞死亡)引起。红点病主要由斑点落叶病菌引起,果面产生针状病斑。苦痘病主要是缺钙引  相似文献   

8.
苹果斑点落叶病是由交链孢菌引起的叶部病害,从春梢期即开始危害,一直延续到秋梢期(8月上旬左右),以秋梢期危害最重。斑点落叶病的防治,关键是适时合理用药,控制病害发生。防治关键期是在谢花后10天及秋梢生长期。多年的应用证明,有效的药剂以多抗霉素(也叫多氧清、宝丽安)、扑海因等最好。苹果霉心病菌主要危害果实,症状有两种类型:霉心型和心腐型。引起霉心型的主要病菌也是交链孢菌,病果主要症状为果心有灰白至灰黑色霉菌,但不向果肉扩展,一般不影响食用。而引起心腐型的病菌为粉红单端孢菌,病果的典型症状为:由果心发病,逐渐向果肉扩展,…  相似文献   

9.
苹果霉心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珍 《山西果树》2010,(1):53-53
1 苹果霉心病的发生 苹果霉心病又叫心腐病或霉腐病,只危害果实,主要表现在心室霉变和果心、果肉腐烂。该病是由细交链孢菌、粉红聚端孢霉菌、镰刀菌、头孢霉菌等多种病菌引起的。这些病菌随风雨和气流传播,苹果开花时,随着花朵开放,病菌首先在花器的柱头、花丝、萼片等组织上定殖;落花后,  相似文献   

10.
<正>金丝小枣是泊头市枣树的主栽品种之一,烂果病在近几年有蔓延趋势,严重影响了小枣的产量和质量。枣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烂果型、黑疔型和褐皮型。枣浆烂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囊孢菌,黑疔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细链格孢菌,褐皮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毁灭茎点霉菌和细链格孢菌。1症状1.1浆烂型8月下旬枣白熟期开始发病,9月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病斑。有的表面有明显轮纹,少数病斑表皮下散生黑色小点(子实体)。病组织  相似文献   

11.
苹果干腐病又名胴腐病,是苹果枝干重要病害之一。由于腐病菌侵染引起的烂果病称为苹果干腐烂果病。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干腐病为害的加重,由干腐病菌侵染引起的烂果病在很多地区已经上升为最重要的果实病害。据调查,重病园果实腐烂率达50%~60%,一般果园损失也可达20%~30%。由于其为害症状与轮纹病相似,所以,多数果农误把干腐烂果病当作轮纹烂果病来防治;许多科研及技术推广部门也多在轮纹烂果病的探求上下功夫,而对干腐烂果病未给以足够的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干腐烂果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褐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入境李果实(Prunus domestica)上分离到一株丛梗孢属(Monilinia sp.)真菌。综合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引起李褐腐病的病原菌是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Winter)Honey]。  相似文献   

13.
高芬  褚建梅  李静虹  王梦亮 《果树学报》2015,(2):274-280,352
【目的】明确山西省‘赞皇大枣’黑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2011—2013年从山西石楼‘赞皇大枣’种植区采集新鲜‘赞皇大枣’黑腐病果样品,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和柯赫氏法则回接证病;采用形态学和ITS r D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菌;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明确了链格孢属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是引起‘赞皇大枣’黑腐病的优势病原菌。该菌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8℃,p H 8;最佳碳源葡萄糖,最佳氮源硝酸钠,最佳培养基PDA;光照对菌丝生长无影响。产孢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8℃,p H 10,不加碳源,最佳氮源硝酸钠,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结论】山西省‘赞皇大枣’黑腐病主要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明确,为后续的病原侵染规律和病害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十字花科黑腐病,是由黄单孢杆菌(Xanthomonascampestris Pl campestris)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武汉市洪山区自80年代以来,从外地引进花椰菜,大量推广种植,由于生态环境适宜病害发生,一般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5.
芒果是广西五大热带水果之一 ,成熟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易受各种病菌的侵染。芒果炭疽病和蒂腐病是芒果生产及保鲜贮运威胁最大的病害。炭疽病由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侵染所引起 ,其主要症状是果皮出现稍凹陷的紫褐色至黑色病斑 ,潮湿时出现朱红色粘质小点 ,随后病斑连结成大斑块 ,最终导致全果变黑、腐烂。蒂腐病主要由可可球二孢菌 (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Pat.)、芒果拟茎点霉 (Phomopsis mangiferaeAhmad)等真菌所引起 ,其主要症状是在近果实的蒂部出现水渍状褐色至暗褐色病斑 ,有的病斑表面…  相似文献   

16.
惠丰甘蓝对黑腐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苗期人工接菌鉴定和成株期田间鉴定结果表明:惠丰3号甘蓝对黑腐病菌陕西菌株的病情指数为3.3,山西田间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为7.0;惠丰1号甘蓝对黑腐病菌的病情指数为3.3(陕西菌株)和6.0(山西菌株),是两个对黑腐病高抗或抗病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葡萄烂果现象日趋严重,烂果率达20%以上,特殊年份高达50%,个别地块几乎绝收,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给果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近几年的管理经验总结如下,供果农参考。1烂果原因1.1病菌侵染一般引起葡萄烂果的主要病害有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特殊年份也有叶枯病和黑腐病。1.2营养不良,树势衰弱偏重氮肥,缺少钾、钙、微量  相似文献   

18.
1症状 枣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浆烂型、黑疔型和褐皮型。枣浆烂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囊孢壳菌,黑疔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细链格孢菌,褐皮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毁灭茎点霉菌和细链格孢菌。1)浆烂型烂果病。表现为枣果实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斑点,  相似文献   

19.
对新发现的越橘镰孢果腐病菌(Fusarium acumin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O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产孢最适温度为21℃;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佳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尿素;pH 5~6适宜菌丝生长,pH 6产孢最佳;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但全光照有利于产孢;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7℃(10 min)。病菌生长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病菌生长的影响最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菌对21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菌对多粘类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咯菌腈、丙环·嘧菌酯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0.5000 mg·L~(-1)。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越橘镰孢菌果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防效较好,能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瓜菜》2019,(4):8-11
近年来,大白菜黑腐病日益加重。笔者综述了大白菜黑腐病的病害症状、黑腐病病原菌的特征特性、黑腐病病原菌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黑腐病蛋白质组学研究等进展。如黑腐病菌侵染植物后活性氧的生成速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也发生改变;蛋白质组学研究表明,防御和胁迫、及光合系统相关的蛋白丰度增加,茉莉酸和乙烯途径被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