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十年来,我国菇耳业逢勃发展,对菇耳是破坏森林或合理利用,一直争论不休。不少林区唯恐发展菇耳对森林保育不利而不肯放手:有采取许可证办法、也有明令禁止种香菇。与此相反,一些贫林地区,虽资源不足,如浙江磐安、福建寿宁则大胆放手发展菇耳生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浙江龙泉市科技局为此立项对龙泉菇耳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智敏 《食用菌》2012,(2):65-67
香菇(木耳)是一种木腐菌,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阔叶树。而阔叶树的生物多样性等森林生态功能又大于针叶树,阔叶林的数量多少与质量好坏,又是衡量森林生态的主要指标。因此长期以来,在龙泉乃至整个南方林区菇耳栽培是否损害森林生态,影响程度如何备受争议。以龙泉市为例,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阐述菇耳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客观公正地评价菇耳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和妥善处理菇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菇耳栽培与森林生态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寿橙 《食用菌》2012,34(5):63-64
这些年笔者就人均GDP自2000美元开始,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开始,菇耳主产区出现菇林和谐-菇耳与森林生态同步和谐发展,食用菌市场消费增量加速的良好趋势,发表了不少文章和会议讲活,对此不少产地反响强烈,现结合有关媒体所提问题,作以下书面回答.  相似文献   

4.
高志峰 《食用菌》2006,28(6):15-15
近年来,地处甘肃省康县南部大山深处的铜钱乡麻园村充分发挥丰富的耳菇林资源优势,立足当地实际,依靠党的富民政策,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主要手段,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了经济效益的稳步的提高,木耳、香菇的收入比重不断增高,已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49%,达688元。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食用菌生产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长此下去必将制约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因此,江西省发展食用菌产业应当立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通过保护和合理开发菌类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巩固现有常规品种,增加珍稀特有品种;发展鲜菇工厂化生产;建立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强化菇品生产卫生管理,提高菇品质量;培植菇品深度加工龙头企业,开发多品种菇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等措施,做大做强我省食用菌产业。  相似文献   

6.
一般的菇耳木经3—4年出菇后,就不再出菇耳,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菇耳木淘汰,白白地烂在山上。如今利用淘汰的菇耳木,成功地种出产量可观的竹荪,如我省沈殿龙同志利用废菇耳木栽培竹荪1000平方米,收干竹荪30多公斤。利用废菇耳木栽培竹荪,透气性好,易管理,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可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现介绍其栽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相继出现菇粮争地,林菇矛盾.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就林地栽培食用菌重要意义,林下栽培菇菌基本条件,林下菇菌生产方式与对应品种,林下栽培菇菌产品前景进行论述,为山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探究龙泉农村经济三十年发展轨迹,其最大转变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历史与人文优势,发展菇耳生产,使维系千年的依赖资源消耗的木材生产所产生的剩余物--砍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得到非常良好的利用,而大规模的遍及农村角落的菇耳生产与农田水稻生产形成了良好的轮作关系,演绎了一幕从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经济走向现代的资源再利用,再循环,少废弃的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9.
菇木林资源是指在一个地区或某局部林区中 ,能提供用于栽培香菇等木腐型食用菌的菇木林数量。菇木林资源应以菇木树种、蓄积量、生长量、轮伐期、资源再生情况、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难易程度等综合指标来衡量。尽管在我国约有2 0 0种阔叶树种能用于生产香菇 ,但一般由于壳斗科、金缕梅科、桦木科、杜英科等树种柔和力较强 ,容易被香菇菌丝分解 ,菌丝生长旺盛 ,能取得较理想的制菇效果。因而被认为是香菇的优良树种而被广泛利用。有些树种香菇菌丝生长缓慢 ,菇产量低、菇质差 ,利用率不高 ;另外有些树种如樟科的樟树、楠木及山茶科的木荷等则…  相似文献   

10.
对应"南菇北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概述了黑木耳产业形成"北耳南扩"趋势的原因,介绍了"北耳南扩"之喜忧,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龙泉市新岭村从1994年至2010年十七年中,全村林农利用市内木材加工企业和从外地购入杂木剩余物大力发展菇耳生产,菇耳生产成了该村的主导产业。到2010年收入已占了全村经济总收入78.71%,人均9894.97元,比全市2010年农村人口人均收入6704元超出了3191元,提前步入了小康富裕村。该村在大力发展菇耳生产的同时,还切实保护好承包到户经营的森林资源,用发展菇耳赚来的钱反哺森林。在1994年至2010年17年中,森林资源不但没有造成破坏,反而比原来更好,使发展菇耳与发展保护森林资源和谐共荣,形成了独具特色靠发展菇耳致富模式的小康村。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我国主要食用菌之一,长期以来都是采用段木栽培,成本高,生产周期长(3年左右)单产低,每100公斤木材只产干耳1.5公斤左右时间,经济效益不高。且目前耳林资源不足,使黑木耳生产发展受到限制。近年来,改用木屑、棉籽壳、稻草、玉米芯、甘蔗渣等代料栽培,为广泛发展黑木耳生产开避了新的途径。代料栽培从接种到出菇只需2个月左右,生产周期只4个月左右,比传统栽培缩短很多,一年可进行春、秋两季种植。每100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房县黑木耳通过国家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2009年,房县黑木耳又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保护,这标志着"房县黑木耳"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名称,而是一种"身份"、一个品牌,更是做优产品、做强产业、富裕百姓的动力,对促进十堰市房县耳菇的生产经营,保护保存农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维护和提高房县耳菇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信誉与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房县黑木耳是传统  相似文献   

14.
襄樊市是湖北省食用菌重点产区之一.随着生产的发展,栽培种类增加了,面积扩大了,产量提高了,但耳林资源却急剧下降了.当前已呈现出资源危机,制约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从1987年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全市耳林面积226万亩,仅占有林面积(1303万亩)的17.4%,比解放初期的500多万亩下降55%左右;活立木蓄积量453万棚,只占有林总蓄积量的4.5%,比解放初期的5000万棚下降90%以上.究其  相似文献   

15.
唐利华  高君辉  郭倩 《食用菌》2010,32(5):52-53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地资源,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使林地的长、中、短期效益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加林地附加值[1]。我市崇明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及大量的林果修剪枝条,利用这些资源发展长根菇等珍稀食用菌品种,形成林地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对发展当地农村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四川食用菌栽培情况,利用金针菇和毛木耳适宜一高一低温度栽培的特点,一菇一耳轮作,形成金针菇与毛木耳双季高效栽培技术,提高菇棚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中,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经过考察实践,摒弃了一年单一种植菌菇模式,探索出了秀珍菇与平菇、茶树菇与金针菇等轮作种植模式,使菇棚和原料循环使用,增加了菇农的收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加之"一荤一素一菇"结构对消费者饮食结构的影响,使得食用菌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为了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农业资源,需要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开展食用菌的清洁化、生态化生产,在增加其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鉴于此,文章对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借此探索该产业的低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马金德  吕俊锋 《食用菌》2012,34(6):66-67
剖析一个企业,以其加工剩余物供作菇耳原料,既促进了菇耳栽培规模和地方经济发展,缓解了森林资源消耗,增加了菇农收益;同时增加企业收益.对企业来说,提供废材与木屑也是执行循环经济法的一种法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保证木屑的使用安全,避免将受污染的木屑供给菇农,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践调查,对福建省宁化县油茶产业发展态势、制约因素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提出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增加油茶资源总量;重视现有油茶林培育;抓好产品加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油茶开发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