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北马鹿乌兰坝品种鹿茸化学成分分析报告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经对东北马鹿乌兰坝品种三杈带血茸上、中、下3段的3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鹿茸上段氨基酸含量较高为5800%,牛黄酸含量006%,钙、磷分别为239%和480%,钙磷比为050∶1;中段氨基酸含量4980%,牛黄酸含量004%。钙、磷分别为1059%和560%,钙磷比例为189∶1;下段氨基酸含量4260%,牛黄酸含量002%,钙、磷分别为1312%和630%,钙磷比为208∶1。上、中、下3段平均值为:氨基酸5013%,牛黄酸004%,钙、磷分别为807%和557%,钙磷比156∶1。东北马鹿乌兰坝品种鹿茸所测的3种生化指标明显优于东北马鹿的,比清原品系马鹿茸的稍好,但次于东·天马鹿茸的。  相似文献   

2.
鹿茸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鹿茸粉脱脂后,用NaCl-HCl缓冲液(pH6)提取,应用SephadexG-50层析柱分离纯化后,获得鹿茸蛋白。给腹腔接种S180型小鼠口服鹿茸蛋白提取物,观察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口服鹿茸蛋白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东北梅花鹿茸不同部位牛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 10支东北梅花鹿茸作了不同部位牛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东北梅花鹿茸腊片、粉片、血片和骨片各部位之间牛磺酸含量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讨不同质量浓度促渗剂月桂氮卓酮和冰片对鹿茸多肽透皮吸收的影响,优化出鹿茸多肽的给药方式,即通过口腔黏膜服用,为鹿茸运用于创伤、烧伤和美容提供依据。通过脾细胞增殖试验,检测鹿茸多肽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1)SDS-PAGE显示鹿茸酸粗提取物中含有不等量的蛋白质和多肽等,且多为大分子量多肽,但醇提多肽多为10000左右的某些小分子量多肽。(2)含5%月桂氮卓酮的醇提鹿茸多肽和含0.12%冰片的醇提鹿茸多肽比只含醇提鹿茸多肽溶液的累积透皮透过量多,说明促渗剂月桂氮卓酮和冰片能明显的增加醇提鹿茸多肽的透皮扩散速度和扩散的总量,而且0.12%冰片的促渗效率比5%月桂氮卓酮的促渗效果要高。(3)鹿茸多肽具有促进脾细胞增殖的活性,并存在剂量依赖性:醇提鹿茸多肽质量浓度从10mg/L上升到40mg/L时,对促进脾细胞增殖呈上升趋势,当质量浓度超过40mg/L时,增殖率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分别对 8对梅花鹿茸二杠茸与三杈茸中总磷酯和牛磺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东北梅花鹿茸二杠茸与三杈茸之间的总磷脂和牛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梅花鹿鹿茸生长速度与睾酮、雌二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进一步阐明鹿茸生长发育机制,以5 头雄梅花鹿为材料,测定从脱盘到停止生长期间的鹿茸生长速度,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鹿茸从脱盘到生长停止约为120 d 。在此期间,所测各值变化显著( P< 001) ,在前75 d ,鹿茸生长速度迅速上升并达高峰,睾酮含量处于平稳期( P> 005) ,雌二醇含量在脱盘后15 d 出现高峰,到75 d 降到最低,该期应属鹿茸生长期。75 d 以后,鹿茸生长速度迅速下降,睾酮和雌二醇含量快速上升,该期应属骨化期。此期生长速度与睾酮,雌二醇含量呈负相关(r = 0 .9) 。  相似文献   

7.
广州第七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消息.鹿茸国际市场行情看好,尤其是韩国市场需求较大,加上国内众多保健品厂亦相争购,较去年广交会价格提高20%以上。每公斤一等马鹿茸出口价700美元,二等马鹿茸600美元,混等马鹿茸450美元。但新西兰和俄罗斯的马鹿茸因其成本低、质量好、价格便宜,对我国鹿茸出口有较大冲击。鹿茸外销行情看好@汪志铮  相似文献   

8.
光照强度对梅花鹿茸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露天电光源控制光周期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圈养梅花鹿鹿茸生长的影响。将165头雄性梅花鹿分组置于4种光照强度(I=150、300、450、600lux)下,每日人工增加光照时数为2.00 ̄6.75h,观测鹿茸生长发育的情形。在I≥300lux时,控光鹿群较对照鹿群平均提前27.1d脱角生茸和20.3d换毛;头茬茸平均增产率为21.47%,再生茸平均增产率为179.18%。故认为,采用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从塔里木马鹿鹿茸顶端组织中克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编码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及其在鹿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改良的Trizol法提取鹿茸顶端组织总RNA,以RT-PCR方法获得VEGF基因,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并鉴定,利用免疫组化法确定VEGF蛋白在塔里木马鹿鹿茸顶端组织茸皮层、间充质层和软骨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VEGF基因开放读码框(ORF)全长为648 bp,编码216个氨基酸。通过其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发现,塔里木马鹿茸中VEGF与人、牛、羊、猪的VEGF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75%、96.55%、97.58%和97.56%,其中与人VEGF同源性较高。免疫组化试验表明,塔里木马鹿VEGF蛋白在间充质、茸皮层和软骨中均有表达,但无明显表达差异。说明塔里木马鹿鹿茸可能会是人类研究再生医学和血管相关疾病的理想模型,同时,本研究为不同发育期塔里木马鹿鹿茸再生干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的一家国营农场的试验表明,以鹿茸为主要原料生产鹿茸精后的残渣,是一种良好的饲料添加剂。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维持家畜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并能提高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这家国营农场在试验中,每隔一天在午间喂料时,在每头试验猪的饲料中,添加3~10g鹿茸精残渣,持续1个月。结果,这些添喂了鹿茸精残渣的猪,日增重比对照组猪提高了20%~50%,同时,小猪的成活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鹿茸精残渣饲料添加剂@成训妍  相似文献   

11.
旨在利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后代(F1、F2)基因组的SNP特征进行分析。本试验采用GBS技术对梅花鹿(63个)、马鹿(12个)及其杂交后代(F1代112个,F2代38个,未知类型个体1个)共226个个体的血液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并利用本实验室前期110只梅花鹿、197只马鹿和1只F1代杂交鹿的测序数据,以梅花鹿全基因组为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26个个体共产生Clean data 322.683 Gb,平均每个样品1 427.802 Mb;将所有样本作为一个群体检测SNP变异,共检测出SNP位点23 943 582个,质控过滤后得到SNP位点31 630个。对31 630个SNPs使用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法构建的分子进化树显示,梅花鹿、马鹿、F1及F2代区分明显。对梅花鹿和马鹿的SNPs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可用于鉴别马鹿、梅花鹿、F1、F2的物种特异SNP位点1 032个(马鹿特异SNP位点474个,梅花鹿特异SNP位点558个),计算结果显示,F1代个体包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主要在40%~60%之间,F2代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主要在10%~30%之间,马鹿个体中不含梅花鹿的特异SNPs,梅花鹿中55.49%的个体不含马鹿特异SNPs,17.34%的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低于1%,13.29%的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在1%~10%之间,其余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为10%~20%(其中有一个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为33.3%)。该研究为花马杂交鹿后代的鉴定提供了可靠标记,并定量估计了F1和F2代个体含马鹿特异SNPs的比例,马鹿个体中不含梅花鹿的特异SNPs,这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后代(F1、F2)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Yersiniosis in Farmed De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mples from 77 chital (Axis axis), 42 fallow (Dama dama), 26 red (Cervus elaphus), 7 rusa (Cervus timorensis) and 1 sambar deer (Cervus unicolor) were examined.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infection was diagnosed as the cause of death in 6 (23%) of the red and 23 (30%) of the chital deer. Yersiniosis was the most common infectious cause of death diagnosed. Affected deer were usually found moribund or dead, often with faecal staining of the perineum. Gross pathology in chital included a fibrinous enterocolitis, enlarged congeste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and multiple pale foci through the liver. Gross changes in red deer were limited to intense congestion of the intestinal mucosa and enlargement and congestion of mesenteric lymph nodes. Microscopic intestinal changes in both species consisted of microabscessation or diffuse suppurative inflammation of the intestinal mucosa with numerous bacterial colonies in the lamina propria. Multifocal suppurativ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was a common finding. Multifocal suppurative or non-suppurative hepatitis was frequently present in the liver of chital but was uncommon in the red deer. Yersiniosis occurred during the cooler months from June to November, with younger age classes most commonly affected. Y. pseudotuberculosis serotypes I, II and III were isolated in the ratio 17:3:0 in the chital deer and 1:1:2 in red deer. The clinical, epidemiolog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features are similar to those documented previously by New Zealand workers. The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disease of red deer and chital compared to fallow deer and perhaps other species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documented.  相似文献   

13.
旨在从基因组层面揭示梅花鹿与欧洲马鹿的起源进化,找到与进化过程相关的信号通路并与表型进行关联.本试验以成年雌性梅花鹿与成年雄性欧洲马鹿染色体水平基因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对梅花鹿和欧洲马鹿基因组进行染色体共线性分析,获得两个物种间基因组序列的同源关系和基因组发生的染色体倒位现象,并对被倒位截断和在倒位内...  相似文献   

14.
某鹿场梅花鹿种群退化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了 1988~ 2 0 0 1年间黑龙江省平山养鹿场梅花鹿种群生物学特性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仔鹿病死率增加 12 4 6 6 % ,成年鹿病死率增加 12 3 12 % ;母鹿产仔率减少 10 0 4 % ,2 0d仔鹿成活率减少 8 5 7% ;公鹿鹿茸平均单产降低 2 8 5 7% ,一等品率降低 5 2 2 3% ,等外品率增加 12 5 14 %。分析该结果原因为近亲繁殖所致。  相似文献   

15.
梅花鹿茸鲜重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地区的梅花鹿为对象,研究分析了梅花鹿鹿茸重量与其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龄内梅花鹿的鹿茸重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7,P<0.05),它们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y=0.345x+1.186。梅花鹿3~8锯的鲜茸单产很高,平均水平达3.28kg/锯。公鹿鲜茸重的变异系数在2~6龄之间逐渐减小,7龄之后又有上升的超势,其中以5~7龄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6.2%、6.1%、11.7%。相关数据分析表明,梅花鹿公鹿在1~4龄内经济效益较差,从5龄开始获利,年获利逐年增加,这种趋势与梅花鹿的茸产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鹿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我国鹿群的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采自国内某地区鹿场的 30 0份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鹿群的布氏杆菌血清抗体阳性率为 14 0 % ,证明鹿群中仍然存在着布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7.
全国梅花鹿养殖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梦  尹峰 《野生动物》2008,29(1):47-49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2005年6~12月,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梅花鹿养殖情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共有9 465家养殖场,圈养繁殖梅花鹿452 355头.其中养殖梅花鹿数量最多的是吉林省,养殖场5 985家,目前存栏量278 000头.2004年全国生产梅花鹿鹿茸73 t,吉林省居全国首位,年产量约为21 t,占总数的28.8%.本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出我国梅花鹿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4月3日至5月27日,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梅花鹿(sikadeer)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研究了34只梅花鹿行为节律。结果表明:初夏昼间梅花鹿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行为频次依次减少,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68%。昼活动节律中,取食频次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30和17:30左右。而反刍和卧息行为频次高峰期在11:00~14:00之间。对公鹿、母鹿和幼鹿群体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分析表明,在11:30~12:30、13:30~14:30和15:30~16:30三个时间段内,公鹿取食频次和母鹿、幼鹿取食频次差异显著,在8:30~9:30和11:30~12:30及15: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的卧息行为频次与母鹿和幼鹿卧息行为频次差异显著。本结论可为梅花鹿饲养管理和遗传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