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农业》2008,(11):33-33
<正>水稻的常规育种一般指的是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系统选育是在现有的品种群体内,根据当地的育种目标,选择某些性状与群体有差别的优良变异单株,经过培育、比较、鉴定,从而获得新的品种。在品种群体中产  相似文献   

2.
开创性地提出了类回交育种方法,即利用性状优异的单交后(高)代与该单交组合的子一代杂交,产生的杂交群体作为起始群体开展选育种;分析了类回交育种的意义和重要性,类回交是比单交、复交、回交更有效的杂交方式,能快速、高效地育成品种。应用类回交育种方法,开展了常规稻品种的选育,目前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一、系统育种 系统育种是选育棉花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之一。据统计,1950~1986年我国棉花生产上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178个品种中,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有81个,占45.5%,杂交育成的有75个,占42.1%。说明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是我国棉花育种的主要方法。 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应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棉花品种数量虽有所减少,但这一方法仍不应偏废。因为各种育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系统育种与其它育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棉花品种群体中存在的剩余变异也不容忽视,只要认真加以选择,可望育成新品种。江苏省大仓棉花原种场刘正銮从种在病地上的泗棉  相似文献   

4.
糯玉米以鲜食或青穗加工为目的,在制定育种目标时应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熟期及抗逆性等因素;在选育自交系时,依据基础材料和育种手段的不同,有6种选育方法:直接选育法、轮回选择法、杂交选育法、群体改良法、二环系选育法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选系法;筛选新组合时,应注重果穗外观商品性和口感品质的选择;把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手段结合起来,加快糯玉米育种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谷子具有抗旱、耐瘠薄、抗逆性强等优点,是水分利用率最高的环境友好型作物,适合在多种土壤种植。谷子以小米为主要消费方式,小米富含优质蛋白、脂肪、胡萝卜素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脾胃及补益虚损等功效,深受人们喜爱,同时对其品种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谷子育种目标的不断推进对谷子育种手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育种手段已不能满足谷子育种的发展。为促进和加快谷子育种进程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支撑,以杂交育种为基础,从杂种优势利用、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抗除草剂辅助育种和空间诱变育种等方面综述谷子多元化育种方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超级小麦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分析了我国小麦高产育种现状及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的不同品种类型和高产群体结构。从黄淮平原冬麦区来看,选育9000kg/hm2以上的超级小麦,多穗型品种较大穗型品种容易获得成功。可以通过改变株型、叶型来控制群体叶面积指数的过度发展,提高穗叶比、粒叶比来达到增穗增粒之目的。大群体"小叶株型"可能是超级小麦育种的一种模式。大穗型品种在产量上的突破,要打破分蘖力强、成穗率低、穗数少的阈值。并就育种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由于农艺性状不够优良,很少在育种中得到利用,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易引进和易获得杂交种子的特性,利用合理的育种策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能在三系保持系、三系恢复系及常规稻品种选育中得到广泛利用,包括通过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培育近等不育系进而选育三系保持系,通过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引进粳稻血缘选育三系恢复系及常规稻品种。介绍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相关育种情况并展望了其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到常规遗传育种方法中,能够缩短小麦育种年限,提高新品种选育实效。我们综述了分子育种技术在小麦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以期为小麦育种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鲜食糯玉米育种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糯玉米以食用或加工其青果穗为目的,在制订育种目标时须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粒色、熟期和抗病虫性等因素;依据基础材料与育种技术手段的不同,选育自交系方法有5种:自然授粉品种资源选系、优良糯玉米杂交种选系、杂(回)交转育法选系、群体改良选系和新技术选系;在新组合筛选时,需注重果穗外观商品性和口感品质的选择;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拓宽种质资源,加强品质鉴定技术和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是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超高产小麦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亮  卢少源  刘桂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491-9492
分析了我国小麦高产育种现状及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的不同品种类型和高产群体结构。从黄淮平原冬麦区来看,选育9 000kg/hm2以上的超高产小麦,多穗型和大穗多小穗型结合的中间型品种容易获得成功。可以通过改变株型、叶型来控制群体叶面积指数的过度发展,提高穗叶比、粒叶比来达到增穗增粒之目的。保持适宜的群体、提高穗部表现可能是超高产小麦育种的一种模式。对育种方法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番木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我国番木瓜育种研究进程的3个主要转折阶段,以及我国育成的主要品种与育种技术,初步建立了“杂交选育”和“生物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模式。提出了今后番木瓜育种与应用研究的方向:提高番木瓜品质和综合抗性;生物信息技术与杂交品种选育相结合,加速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番木瓜诱变育种与太空育种;番木瓜抗低温育种。  相似文献   

12.
菜心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菜心现有品种及其分布情况,对系统选育,优势育种和抗病育种等常用的品种选育方法进行了叙述,并对目前菜心育种中常规品种的选育、杂种优势利用和抗病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菜心育种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柳青山 《山西农业科学》2023,(10):1115-1120
山西省是我国高粱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杂交高粱育种中心。山西杂交高粱育种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代育种家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章回顾了山西杂交高粱育种的研究历程,从历年山西粒用高粱选育情况、杂交高粱恢复系和不育系的改良与创制、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选育、高粱品种机械化栽培改良等方面总结了山西杂交高粱育种的亮点和成就;分析了山西杂交高粱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突破性品种少,育种技术进入瓶颈期,中国高粱饲料、食用产业低迷,高粱育种绿色革命滞后;并展望了山西杂交高粱育种的方向和目标:加强高粱在盐碱地、山旱地、瘠薄地等低产田和边际农田的利用,加强高粱在饲食用方面的开发利用,加强种质资源鉴定与种质创新,加快高粱品种绿色革命进程,推动山西杂交高粱育种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籼粳交是扩大遗传基础和选育突破性品种的重要手段,粳型亲籼系在籼粳交育种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粳型亲籼系指具有籼型花粉不育基因型的粳型品系,1994年由张桂权首次提出,粳型亲籼系培育成不育系并成功组配了籼粳型杂交稻;梳理了粳型亲籼系与广亲和、特异性亲和、籼粳型杂交稻、籼粳型常规稻、粳型亲籼系、掺粳籼稻、籼粳架桥等的关系。粳型亲籼系不能作为常规稻品种的原因是粳型亲籼系的培育效率低下,难以应用于常规稻育种的原因是粳型亲籼系培育效率低下和较小的育种规模,但在籼粳交育种规模扩大的情况下,粳型亲籼系在常规稻育种中显现出重要的利用价值,阐明了如何发挥其价值的育种策略,利用粳型亲籼系培育掺粳籼稻品种的育种效率高,初步开展了粳型亲籼系的选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黄瓜(CucumissativusL.)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随着黄瓜叶部病害霜霉病、白粉病发生的日益严重开始了黄瓜的抗病育种。津研系统黄瓜品种的育成〔1〕,标志着我国黄瓜抗病育种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我国露地栽培黄瓜品种的第一次更新换代。在常规品种选育的基础上,于70年代开始进行黄瓜杂种一代优势利用与研究〔2〕。1979年组成黄瓜抗病育种协作组,1983年抗病育种纳入了国家攻关计划,新品种在抗病性、早熟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有较大提高,替代了常规品种且趋于专用化。对黄瓜育种技术、方法及…  相似文献   

16.
果树辐射育种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树是多年生作物,选育新品种难度较大,一是选育周期长,如选育一个苹果新品种需要20~30年时间,二是只采用常规的选育方法优变机率较低,获得具有综合优良性状品种的机率更小。辐射诱变育种是现代育种技术的新途径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诱变育种技术相继在多种作物上开始应  相似文献   

17.
小麦品种烟农23号的选育与育种思路、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烟农23号的育种设计思路与选育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正确的育种计划与选育思路是育种工作者摆脱盲目性、提高科学性的有效途径。在杂交方式上,采用复式阶梯杂交,实现优良基因的转移、互补、重组、积累,逐渐优化性状组合;选育策略上采用多组合小群体筛选组合与少组合大群体选育品种相结合,重点组合重点选择;在杂种后代处理上采用以穗代株选择法,较好地综合了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增强了选择性和目标性,提高了育种成效;在高代品系鉴定上,创造育种环境的多样化,使育成品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得到全面鉴评,有利于选育出丰产性、稳产性、多抗性和广适性结合较好的基因型,达到以空间争取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人参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增大,野生人参遭到过度开采,加之对其生境破坏,其种质资源数量锐减,人工栽培人参的品质下降及品种混杂等问题日益突出;而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及改良的材料来源,是提高人参药材产质量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为合理、有效开发利用人参种质资源,促进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从资源的分类、分布、遗传多样性和保育,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国内外人参种质资源及育种相关研究进展;指出人参品种选育方法仅局限于传统的集团选育和系统选育,育种效率低,且野生资源的保育力度较低;提出应借助复杂的“泛组学”研究技术及先进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等大力开展分子育种研究,以弥补当前育种方法的不足,并提高种质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效率;且应加大野生人参种质的保育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2001~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推广应用现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选育数量最多的单位,品种类型全面、黑龙江省各积温带都有适应品种,且品种在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最大、科研水平高、科研人员能力强,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大豆育种单位。同时对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工作提出加强大豆种质资源创新与引进,加强高油、高蛋白和高产大豆品种选育,加强大豆抗性育种和加强特用大豆育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是中国甘薯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的高淀粉甘薯育种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六五",此后,各育种单位育成了一系列优良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为了使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更上一个台阶,本文通过对中国淀粉甘薯品种选育历程的回顾,阐述了不同时期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选育目标及品种审定(鉴定)标准,论述了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的育种方法,总结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成就,着重分析了2003-2016年淀粉型甘薯育种进展,探讨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