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滨×明·光是我所承担湖南省“九·五”科技攻关课题育成的四元杂交桑蚕新品种,2003年3月获得湖南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该品种具有抗逆性强、好饲养、茧形大、高产稳产、丝多质优、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和南方蚕区及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推广应用。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我所与湖南省蚕业开发中心共同承担了第六批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项目“桑蚕新品种湖·滨×明·光良种的繁育与推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湖·滨×明·光"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承担湖南省"九·五"科技攻关课题选育组配而成的四元杂交夏秋蚕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9月通过湖南省科技成果现场评议,2003年3月获得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湖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该品种具有抗逆性强、好饲养、茧形大、高产稳产、丝多质优、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和南方蚕区及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推广应用,是秋种春养的理想品种之一.目前,湖南、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地已试繁推广一代杂交种5万余张,深受蚕农、丝厂、种场好评.自2001年以来,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已累计繁育该品种原种8500张.现将其原原种品种性状、原种繁育实绩及技术关键综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夏秋用家蚕品种湖·滨×明·光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育种方法,育成了适合长江流域夏秋蚕饲养的家蚕新品种湖.滨×明.光。经实验室多年夏秋季饲养鉴定,新品种的虫蛹率与对照品种9.芙×7.湘相仿,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种,万蚕收茧量16.73 kg,万蚕茧层量3.947 kg,分别比对照种提高15.5%和28.4%;一粒茧丝长1153.5 m,解舒丝长932.5 m,分别比对照种增长210.5 m和166.5 m。该品种具有强健好养、产量高、茧丝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刘立志  薛宏 《四川蚕业》2007,35(1):40-41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山区,地貌特点有平坝、浅丘、深丘、槽谷和半山区。多数区域春早秋迟,常出现春旱和伏旱,异常气候以高温多湿和高温干燥为主且持续时间长。历来习惯春季、晚秋蚕饲养多丝量蚕品种,夏蚕、正秋饲养强健性蚕品种。但因我县地形差异大,全县同季同品种不同区域  相似文献   

5.
桑蚕新品种丰1×富日繁育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农  陈健康 《蚕桑通报》2000,31(3):41-42
本文介绍了夏秋用耐氟性新品种丰1×富日的原种性状及饲养繁育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随着私企的快速发展,富阳市的养蚕大气环境日趋恶化,同时由于大田作物农药的频繁使用,致使桑园污染严重,蚕农的养蚕风险大增,养蚕效益缺乏保障,蚕农迫切需要抗污染性强的蚕品种.明·丰×春·玉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新近育成的家蚕品种.该品种抗逆性强,体质强健好养,且产茧量高,适宜在环境污染严重的蚕区春期饲养,为了解该品种在富阳市的适应性,今春与现行饲养的秋丰×白玉进行饲养对比,现将对比试验的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场是一个有60余年历史的老场,长期来注重蚕种质量检验.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劳动力昂贵,职工的技术素质有所下降,为此,从80年代初起制订了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并不断完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从蚕种质量管理方面谈几点体会.一、抓住桑园基础建设桑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蚕种质量,为使场部桑种平衡,提供优质饲料,1989年对本场老桑园制订并实施了《五年内的改造规划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健  林高堂 《广东蚕业》2007,41(1):37-38
我市地处大别山南麓,夏秋季蚕期气候恶劣,梅雨期雨水多湿度大,三伏天极端气温高达39℃~41℃,时间一般长达一个星期左右,加之农民的养蚕条件较差,养蚕技术普及不到位,部分地区氟化物污  相似文献   

9.
明·丰×春·玉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一对中丝量、四元杂交家蚕新品种,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海盐县从2004年春期引进,少量试养,2005~2006年2期中秋蚕进行农村中试,主要经济性状优于主推品种秋丰×白玉,并建立了新品种的繁育基地,于2007年晚秋进行了较大面积的饲养,成效明显,现将中试与推广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华·秋×松·白是湖州蚕桑科学研究所采用引进、组配、筛选系统分离育种方法 ,历经10年育成的夏秋蚕新品种。1998~1999年参加浙江省实验室联合鉴定 ,表现出产茧量高、茧丝质优、且耐氟性强 ,容易饲养 ,孵化、眠起、老熟齐一。经省农作物品审委蚕桑专业组讨论同意 ,提前于1999~2000年参加浙江省农村生产鉴定 ,盒种产茧量、盒种产值、解舒丝长、纤度、净度、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符合审定标准 ,于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长江流域及同等条件地区饲养 ,尤其在氟污染地区 ,春期饲养耐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明·湖×春·江是1对抗血液型脓病的四元家蚕新品种,为了解其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适应性,2019年春、秋2期以秋丰×白玉为对照,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州的迪诺区(Denov)进行了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明·湖×春·江抗血液型脓病性能强,平均死笼率比秋丰×白玉下降1.4个百分点;蚕期表现食桑旺盛、眠起齐一、蚕体粗壮、茧形大,盒种产茧量比秋丰×白玉增加2.0 kg,提高了7.74%;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秋丰×白玉提高了10.12%、17.01%、1.17个百分点;上车茧率、干茧出丝率、茧丝长分别比秋丰×白玉提高了4.12个百分点、3.71个百分点、2.86%,纤度比秋丰×白玉稍粗,解舒率、光折、洁净与秋丰×白玉相仿。明·湖×春·江基本适应当地的气候、叶质等饲养环境,强健性好、产茧量高、茧丝质优,可以在当地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永强 《蚕学通讯》2021,41(4):56-57
针对规模化、多批次养蚕对抗性品种的需求,及蚕种生产面临的蚕蛹雌雄鉴别技术难题,利用杂交、回交技术育成了抗血液型脓病斑纹限性四元家蚕新品种明·湖×春·江.该品种通过了2019—2020 年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2021 年在浙江省的长兴、德清、桐乡、海宁、淳安等地进行农村生产试验.2021 年 9 月 23 日在长兴试验点召开了该品种的农村生产试验现场考察会,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桑蚕专业组专家现场考察.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总结了春蚕高丝量新品种“繁花×春梅”的引种试繁花跟踪点小试,农村中试到大面积推广的调查结果,并对该品种的应用价值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陈雄珍 《广西蚕业》2010,47(3):42-46
本文以环江县为例,分析近年来桑蚕良种繁育工作中微粒子病抬头蔓延的原因是蚕种市场混乱、春蚕原蚕批次过多、未及时加强原蚕区保护等,探讨应对该病的可行性措施,提出加强原蚕区保护、原蚕区蚕沙无害化处理、桑园病虫害防控及桑叶全程消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家蚕新品种华·秋×松·白的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秋×松·白是浙江省湖州蚕桑科学研究所历经10年育成的夏秋蚕新品种,具有丝质好,繁育系数高,耐氟性强,容易饲养,孵化、眠起齐一等优点,2001年春期引进该品种取得了较好的饲养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八年,省蚕科所从广西蚕业指导所引进夏秋蚕新品种539B×7532(一九八二年正式命名为群芳×朝霞),首先在该所蚕选种实验室和农村基点进行试养鉴定。一九七九年,增设鉴定基点,并实行点面结合扩大鉴定规模,全年参鉴蚕种达9000馀盒。经过连续两年的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认为该品种具有抗高温,耐粗食,茧层厚,产值高,出丝率高等优点。一九八0年,省桑蚕品种鉴定小组研究决定推广32000盒,占全省夏秋蚕发种数的53%。一九八一年推广43000盒,占60.7%。一九八二年已成为我省夏秋蚕的当家品种,推广到48个  相似文献   

17.
采用杂交育种,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了体质强健好养、茧丝质优良、稳产丰产的中系蚕品种“东43C”和日系蚕品种“2065”,并组配成一代三元杂交种“东43C×7532·2065”。经二年省品审共同鉴定,其生命力、茧丝质性状、经济性状等各项鉴定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审定标准,并于1996年4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组的审定。  相似文献   

18.
陆根明 《蚕桑通报》2002,33(4):38-39
桑蚕新品种苏菊×明虎是我场最近育成的四元杂交种,该品种具有抗病,易养,优质高产的优点,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发种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作者承担了苏菊,明虎的原种繁育工作,本文结合实际生产,对该品种的性状和繁育体会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家蚕春用新品种8214·826×827·829以其体质强健、单产高、茧丝品质优良,深受蚕农和丝厂的欢迎。忠县丝绸公司把它作为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予以推广。家蚕品种8214·826×827·82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培育的春用多丝量品种。它经过短,体质强,产茧量高,饲养容易,而且具有产丝量高、解舒丝长长、解舒光折低、生丝品位  相似文献   

20.
蚕业生产是农业的组成部分,蚕种是生产资料,各种蚕种场、站的主要任务是繁育推广优良蚕种,以促进蚕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