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业保险在政策支持下取得较快发展,但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然存在。需求成为农业保险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议题。通过对农业保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分别对理论基础、实证分析方法与主要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显示:现有研究在研究对象的全面性上存在不足,结合农业生产方式与经营主体特征的转变,应补足农业巨灾保险、农业大灾保险以及新型经营主体角度研究的空缺;实证方法的创新性有待提高,对实证数据的获取可在传统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引入实验经济学方法;关于农业保险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从需求方——农户角度以及供给角度——农业保险产品特征两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一定成果,但对于现阶段参与主体之一的政府的保费补贴行为实证研究国内目前尚属空白。在此基础上,从实证方法的完善、研究对象的补充以及政府补贴效用的实证探讨等方面对农业保险需求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秦涛  王源  顾雪松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9):199-202
2009年,我国开始启动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农户参保率.但由于现有保险产品和补贴政策不能完全满足农户需求,农户投保意愿并不强烈,因此,研究影响农户森林保险需求的因素有助于优化与完善森林保险政策.理论上影响农户森林保险需求的因素可分为主观性、经营性和客观性因素.从以上3个角度对国内外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总结评价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有关森林保险需求方面的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莉  陈林艳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2):176-180
利用从江苏省10个地区获得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江苏省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和投保意愿,并对影响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主要受个人承担保费的水平、家庭农业生产劳动人口数、农业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农民受教育程度、农业生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以及农业保险的产量保障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19个生猪调出大县的调研数据显示,影响农户参与生猪保险的主要因素有农户年龄、养殖年限、教育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参加养猪协会和合作社等。其中,年龄、养殖年限、养殖收入占比、参加养殖协会或合作社、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对补贴政策的了解会显著增加参保率。收入也对参保行为有影响,但是影响较弱。政府部门持续完善和推广农业保险政策以及合作社和养殖协会等农户互助组织有助于提高农户风险意识,提高农户参保行为。  相似文献   

5.
农户是农业技术的需求者,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农户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内容、方法及视角,重点探索农户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在农业技术采纳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农户受教育程度、要素投入、农业政策制度、地理环境及技术属性是农户农业技术采用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松花江流域699个农户为样本,实证分析农户自然灾害感知、现有保险手段、银行贷款难易程度及贷款总额、政府救济等因素对农户天气指数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灾害损失占家庭收入比重、农户对未来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对农户天气指数保险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借款总额、政府救济可以帮助农户分散风险对天气指数保险具有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以期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及农村金融市场欠发达地区加强天气指数保险试点提供政策建议,并进一步完善天气指数保险及巨灾保险的运行机制,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网络、保险认知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社会网络、保险认知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利用2019年武汉城市圈部分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社会网络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未产生直接显著影响。第二,保险认知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其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第三,社会网络通过影响农户保险认知进而促进其农业保险参保行为,且保险认知起完全中介作用。鉴于此,应加强农户间以及农户与村干部的交流,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等,以更有效地促进农户参与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8.
都晶晶  贺娟 《世界农业》2024,(1):104-115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挑战,老龄化引致的人力资本的弱化和风险态度的转变,会影响到高质量发展中对广泛应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要求。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否能缓解老龄农户在绿色技术采纳中存在的困难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华中三省785份农户的微观数据,考虑了多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利用有序Probit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探讨了农业保险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对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能有效缓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技术采纳的抑制作用。在影响机制上,农业保险主要通过影响老龄农户学习能力和务农风险承担两个渠道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采纳。因此,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技术促进作用,应在加强老龄农户技术培训的同时,积极宣传农业保险政策,有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2007年以来,农业保险取得重大发展,成为分散农业风险、强化农户收入保障的重要手段。但农业保险除了直接的收入保障作用外是否还起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基于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使用处理效应模型(TEM),分析农业保险对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三类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收入和购买农业保险比例方面均明显高于普通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粮食作物收入和经济作物收入均明显高于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农业保险对农户家庭经营收入和粮食作物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作物收入难以起到保障作用。进一步使用OLS模型验证农业保险对家庭经营收入的促进作用,结果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风险承担和经营创新是农业保险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和粮食作物收入的主要途径。鉴于此,政府应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研发适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险种、将农业保险支持与其他支农惠农政策相结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户风险偏好是影响农户生产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实验方法在研究农户风险偏好领域的成果不断丰富,并给传统理论带来强烈冲击.该研究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农户风险偏好的实验经济学理论和测度方法进行了系统评述,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浙江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进程中,农业保险的作用不容忽视.该研究在分析浙江省农业保险发展环境及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业保险供给、需求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农户收入和农业保险政策是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加大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力度、提高农户的保险意识、提升保险人的经营水平、完善相应配套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提供了有效途径。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有助于化解农业规模化经营带来的风险扩大问题。然而,现阶段赔付水平下的农业保险对农户规模化的影响仍有待研究。本研究基于山东和辽宁两省1 377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农地转入角度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户农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并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农业保险赔付对农户农地转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及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参保决策。农业保险可以促进农户农地转入规模的增加,有利于规模化经营。然而,当前农业保险赔付水平较低,风险保障作用有限,导致其仅能促进大规模农户进行农地转入。此外,农业保险对农地转入的影响还具有地区异质性。鉴于此,本研究建议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助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优化农业保险赔付方式;同时推动农业保险精细化发展,注重“普惠性”与“差异性”并存。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作为农户风险管理的有效机制,一直以来成为学术界颇为关注的话题。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因此,了解国内外农业保险的最新研究进展,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农业保险问题提供一个参考平台。本文从农业保险市场供给失灵、农业保险需求及影响因素、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影响等3个方面就农业保险理论研究进展展开回顾,就农业保险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进行了简要归纳与评述。  相似文献   

14.
袁茹  吴应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719-7721
以甘肃省华亭县农户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该县开展农业保险过程中农民对农业保险认知程度和需求意愿,分析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华亭县大多数农民对农业保险有所了解,且购买过农业保险的农民满意度较高,未购买过的农户参保意愿也较高,这是农业保险推广的3个积极因素;但仍然存在农民收入低、保险公司宣传力度不够、农业保险种类单一等限制农业保险推广的因素。据此,提出了加大扶贫贷款发放力度、加强保险公司宣传、增加农业保险种类等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萍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88-90,133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落实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措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利于有效化解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自然风险,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保险业的发展。通过对四川珙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农产品参保种类少,保险理赔涉及部门及程序多,政策保险抗风险保障能力弱,保险收支不匹配影响农户等问题,而分别从农户、保险公司、政府3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8个粮食主产县的336户适度规模水稻农户的入户访谈数据为样本,分析基于农业保险、金融信贷和政府补贴的农户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支持环境,并利用多元层级回归模型分析农业保险、金融信贷与政府补贴对农户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调节效应和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粮食规模经营的风险和资金约束得到改善后,农户对粮食生产有着较高的规模经营意愿;农业保险和政府补贴对农户粮食规模经营决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金融信贷并没有发挥出明显的积极作用;当前较低的金融信贷水平抑制了农业保险对农户规模经营的正向交互作用,而政府补贴能强化农业保险的正向促进作用。在鼓励和促进农户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中,应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支持作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升政府补贴绩效。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农户调查数据,通过选取指标并建立二元选择模型,对影响农业保险投保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年龄与农业保险投保意愿呈负相关关系;耕地面积、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农业生产每年平均损失均与农业保险投保意愿呈正相关关系;而人们的收入水平对农业保险投保意愿的影响不大。综合研究结果可知,农户的参保意愿主要取决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8.
风险感知与风险管理是农业经济领域的热点议题,研究农户的农业风险管理策略选择、确保粮食主产区农户有效管理农业风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基于风险感知视角,以黑龙江省粮食种植大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风险感知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探讨风险感知与风险管理的公因子会如何影响农户的风险管理需求。结果表明,订单合约、农业保险和"保险+期货"是农户需求较高的风险管理策略,其高需求意愿占比分别为54.46%、72.92%和74.46%。市场价格类风险感知与自然灾害类风险感知均对农户的风险管理策略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市场价格类风险感知越强,则越倾向于选择合作社及订单合约等事前风险管理策略,而对自然灾害类风险感知越强,则越倾向于选择借贷和"保险+期货"等事后风险管理策略。"传统风险管理策略的参与经验"公因子对农户参与"保险+期货"这类新型风险管理策略的需求产生促进作用,但现有"保险+期货"产品还未完全达到农户满意度,"新型风险管理策略的参与经验"公因子并未对农户参与"保险+期货"的需求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建议应对农民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帮助农民正确感知风险;积极探索完善以"保险+期货"为代表的新型农业保险产品,满足农民日益多元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农户决定是否购买农业保险,除受自身因素影响外,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因此以黑龙江农业保险需求现状为基础,旨在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黑龙江省农业保险需求因素进行分析排序,以期归纳总结出影响农户对黑龙江省农业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对进一步深化农业保险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深入分析影响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意愿的显著因素,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改进产品、提升服务、激发农户潜在购买需求,发挥国家财政补贴政策作用,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交易成本视角,利用黑龙江省6个地市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尽管66.7%的农户有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但仅有17.7%的农户非常关注农业信息,9.8%的农户认为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54.2%的农户表示对保险公司不够了解,58.0%的农户认为当前农业保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6.1%的农户完全不懂保单条款,同时,农户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公司服务、财政补贴力度及相关法规完善等方面满意度均不高。在影响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意愿的因素中,种植面积、农户对农业信息的关注度、对公司了解程度、险种能否满足需求、农户对保障水平评价、财政补贴力度、相关法规完善程度等7个指标作用显著,且除农户对保险公司了解程度外,其余6个指标均对农户购买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研究阐明了为提升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的购买意愿,应从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三个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农业保险数据库,降低信息成本;创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险种,提高保障水平,降低谈判成本;分档设计补贴比例,完善相关法规,降低执行成本等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