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3种扁桃的生长与耗水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水分胁迫下3种扁桃的耗水规律与生长特征,以蒙古扁桃、长柄扁桃、四川扁桃的1年生播种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外盆栽,设置适宜水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4个水分条件,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CK)、60%~65%(T1)、45%~50%(T2)和30%~35%(T3)。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水分的胁迫,3种扁桃的株高和地径均受到明显抑制,蒙古扁桃和四川扁桃均表现为CKT1T2T3,而长柄扁桃则为T1CKT2T3。2)3种扁桃的耗水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少,表现出CKT1T2T3的变化规律。3)相同水分条件下,四川扁桃的日耗水量最多,耗水高峰持续时间较长,蒙古扁桃的日耗水量最低,长柄扁桃的日耗水量介于两者之间。4)不同水分条件下,3种扁桃的单株水分利用效率排序分别为四川扁桃:T1T2T3CK,适宜在轻度干旱下生长;蒙古扁桃:T3T2CKT1,能够在重度干旱下生长;长柄扁桃:T2T1T3CK,适宜在中度干旱下生长。表明3种扁桃均有很强的抗旱性,且蒙古扁桃最抗旱,为灌木树种在宁夏干旱区的生态造林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苗木直接称量和Li-6400光合系统测定法,研究了拉萨半干旱河谷5种灌木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耗水及光合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加剧,细叶小红柳、江孜沙棘和小叶醉鱼草的耗水量均下降,江孜沙棘和小叶醉鱼草在轻度干旱时降幅最大,细叶小红柳在重度干旱时的耗水量较中度干旱时下降了71.8%。香柏和砂生槐则在轻度干旱时耗水量最大。重度干旱时各苗木的耗水量均最小。2)在正常供水条件下,细叶小红柳、香柏和小叶醉鱼草的耗水速率日变化为明显的双峰曲线,细叶小红柳峰值出现在10:00—12:00和14:00—16:00,香柏和小叶醉鱼草峰值出现在12:00—14:00和16:00—18:00;江孜沙棘和砂生槐均为单峰曲线,江孜沙棘在12:00—14:00耗水速率最大,砂生槐峰值出现在14:00—16:00。其他3种在干旱条件下,5个树种的耗水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轻度干旱下香柏和小叶醉鱼草的峰值出现在12:00—14:00,其余3个树种最大值出现在14:00—16:00;中度和重度干旱下各树种的耗水速率均在14:00—16:00达到最大值。3)在正常供水时小叶醉鱼草、细叶小红柳和江孜沙棘的净光合速率达到各自最大值,分别为19.67μmol/(m~2·s)、17.1μmol/(m~2·s)和18.06μmol/(m~2·s),显著高于香柏;香柏和砂生槐在轻度干旱下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52μmol/(m~2·s)和21.99μmol/(m~2·s)。随着干旱加剧,细叶小红柳、江孜沙棘、小叶醉鱼草的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而香柏和砂生槐在轻度干旱胁迫下蒸腾速率最大,重度干旱时各树种的蒸腾速率均达到最小值。4)砂生槐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正常供水条件下的最大值达到6.0μmol/mmol,其在各水分条件下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近50%。随干旱胁迫加剧,小叶醉鱼草的水分利用效率递增。香柏、细叶小红柳和江孜沙棘均在轻度干旱时达到最大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土壤干旱对油松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适宜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0%)、中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55%)和严重干旱(田间持水量的40%)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苗木生长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油松叶水势、叶含水量、生长速率显著下降。油松枝条的快速生长和干物质迅速积累时期主要集中在4~5月;总耗水量和总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适宜水分>中度干旱>严重干旱;水分利用率(WUE)则表现为中度干旱最高,严重干旱最低;在适宜水分条件下油松的日、旬、月耗水量明显高于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处理;3种土壤水分处理下,油松耗水高峰期均为5~8月,最高旬耗水量均在7月上旬,最高耗水日均在7月5日,但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其耗水日进程存在差异;在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条件下,S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在严重干旱条件下,SOD活性高峰期维持时间较短;3种处理下的K+含量在胁迫后期均高于胁迫初期,表明K+含量与油松抗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西藏干旱半干旱区5种典型灌木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干旱下的盆栽试验,通过对比5种灌木叶片中的生理特性及解剖结构的变化,对其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设充分供水(CK,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90%~95%),轻度干旱(LS,70%~75%),中度干旱(MS,50%~55%为),重度干旱(HS,30%~35%)。结果表明:(1)各树种生理特性对不同水分梯度的响应各异,其中各水分条件下砂生槐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P<0.05),中度干旱时其分别是香柏、醉鱼草、江孜沙棘和细叶小红柳的3.1、5.3、6.0、10.5倍;细叶小红柳和香柏的叶绿素质量分数较另外3个树种较低,醉鱼草在中度干旱时叶绿素质量分数达到1.95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中、重度干旱会增加细叶小红柳、江孜沙棘、砂生槐及醉鱼草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2)不同水分条件下各灌木树种气孔密度存在差异,细叶小红柳气孔密度在轻度干旱下最大;江孜沙棘气孔密度在充分供水、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时较大,重度干旱时显著小于其余3个水分条件(P<0.05);香柏气孔密度在轻度干旱时最大;砂生...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酸枣生物量与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酸枣生物量与耗水特性的关系,为酸枣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酸枣为研究对象,用称质量控水法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设重度胁迫(SD,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5%)、中度胁迫(MD,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和适宜水分(CK,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3个水分处理,测算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酸枣的耗水量、单株生物量、组织含水量、叶片数及叶面积,分析酸枣生物量与耗水特性的关系。【结果】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酸枣耗水量差异很大,土壤水分含量越高,酸枣耗水量越大;适宜水分条件下酸枣的平均耗水强度为0.1178kg/(株·d);土壤越干旱,酸枣组织含水量越低,在中度和重度胁迫水分条件下,酸枣的平均耗水强度分别为0.0868和0.0723kg/(株·d);酸枣的全年耗水量高峰出现在7月底到8月中旬。3个水分条件下,酸枣生物量和组织含水量均表现为CK>MD>SD,叶片数和叶面积最大值表现为CK>MD>SD,叶片数最大值的出现时间以SD早于MD和CK。【结论】水分供应越少酸枣组织含水量越低,而且即使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酸枣的组织含水量也低于700g/kg;生长后期落叶,叶片对气孔的控制能力下降,导致生长后期耗水量的反常增加;酸枣存在明显午休现象;干旱导致的过早停止生长是酸枣植株矮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北京山梅花生长与耗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CK、W1、W2、W3(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75%、65%~60%、50%~45%、35%~30%)对野生花灌木北京山梅花耗水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山梅花的耗水日进程、耗水速率日变化在各处理下均呈"单峰型"曲线;Gs、Tr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W1、W2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水分梯度的日耗水量随天气的变化趋势均为晴天半晴天阴天;株高、总叶面积、干重等生长指标在不同水分梯度下差异显著,过高或过低的土壤含水量会降低植株的根冠比;北京山梅花日耗水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光照气温相对湿度(负)。综合考虑其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长状况,建议选择控制土壤水分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60%,既起到节水的效果,又能保障植株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黄土高原乡土树种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黄土高原大叶细裂槭、虎榛子、白刺花、辽东栎4个常见乡土树种幼苗为试验材料,用盆栽方法模拟土壤干旱条件,研究各树种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各树种的耗水量依次是适宜水分>中度干旱>重度干旱;耗水量在各月的分配规律为:4,5,10月耗水少,6~9月耗水多。因土壤水分条件不同,4个树种在生长季的耗水规律也有差异,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不同树种的最大耗水时期、最高耗水日及日耗水高峰有提前的趋势,总耗水量在各月份的分配比例各不相同,不同树种的耗水规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叶细裂槭对水分的反应较敏感,适应性强;白刺花属高耗水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树种,耗水量在4个树种中最高,耗水高峰集中在7~9月,与黄土区的雨季同步,辽东栎的耗水高峰也有这一特点;耗水量最少的树种是虎榛子,其耗水系数最大,对水分的利用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8.
2种半灌木的耗水特性存在差异。2种半灌木的月耗水量及总耗水量均表现为:适宜水分>中度干旱>重度干旱。除了铁杆蒿在适宜水分下的月耗水主要集中在7、8、9月外,其他水分条件情况下,月耗水主要集中在6、7月份,且7月份达到峰值。同时,这2种半灌木在重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下的日耗水高峰均出现在14:00,在适宜水分下,达乌里胡枝子呈双峰曲线,最高日耗水时段分别出现在10:00和14:00,铁杆蒿则与其他水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干旱胁迫均抑制了2种半灌木地上部的生长,但提高了根冠比。土壤水分含量对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均有较大影响,达乌里胡枝子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提高,铁杆蒿在中度干旱下最高,而重度干旱下最小。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生理指标、光合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寻求香柏幼苗生长的理想水分条件,探讨香柏幼苗生长对水分变化的适应机理。【方法】以香柏3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90%~95%)、轻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中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重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0%~35%)4个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对香柏幼苗地径、根质量、茎叶质量、总生物量、根质量比、茎叶质量比、根长等有显著影响,但对株高影响不显著。4个干旱胁迫处理下香柏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即均在轻度干旱胁迫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使香柏幼苗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香柏幼苗叶片丙二醛浓度明显低于其他3个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在轻度干旱胁迫时达到最大。干旱胁迫条件下香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且以轻度干旱胁迫下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结论】香柏幼苗不适宜在土壤过于干旱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而适于在轻度干旱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70%~75%的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0.
在拉萨半干旱河谷以三年生藏川杨、银白杨、左旋柳和榆树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制试验,采用盆栽苗木称量法和Li-6400光合测定法,研究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50%~55%和30%~35%)条件下4个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正常供水时,藏川杨、银白杨、左旋柳和榆树白天耗水量分别为1 096.5、1 363.8、915.1、702.9g/m2,藏川杨和左旋柳白天耗水量显著低于银白杨;轻度干旱时左旋柳和榆树的全天总耗水量和白天总耗水量均有明显增加,其中左旋柳的增幅分别达到38.1%和40.8%,榆树的增幅分别为30.1%和28.7%,其余2个树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度干旱时4种苗木耗水量均有下降;重度干旱时耗水量最小。2)正常供水时,银白杨和左旋柳的耗水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2:00—14:00和16:00—18:00,藏川杨和榆树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4:00;轻度干旱时,银白杨为双峰曲线,第1峰值出现在12:00—14:00,其余3个树种为单峰曲线;中度和重度干旱时各树种耗水速率均表现为单峰曲线。3)随干旱加剧,藏川杨和银白杨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逐步下降;左旋柳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在轻度干旱时最大,在其余3个水分条件下随干旱加剧,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逐渐下降;榆树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对较低,最大值均出现在轻度干旱下,重度干旱时其值显著小于其余处理。4)藏川杨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时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正常供水和轻度干旱;银白杨在各干旱胁迫下水分利用效率均相对较低;随干旱加剧,左旋柳的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加;榆树在重度干旱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综上所述,4个树种均能耐受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属耐旱较强的树种,综合各因素,其耐旱性排序为榆树藏川杨左旋柳银白杨。  相似文献   

11.
土壤干旱胁迫对臭椿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设置4种土壤含水量水平,即严重干旱、中度干旱、轻度干旱、适宜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12.5%、25%、50%和75%),研究臭椿幼苗在土壤干旱胁迫下的生长与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田间干旱胁迫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大和胁迫时间的持续,幼苗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量、脯氨酸质量分数等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瞬间水分利用效率等减小。不同处理间臭椿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瞬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臭椿幼苗能忍耐中度以下的土壤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文冠果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耗水规律,以2年生盆栽文冠果为研究对象,用称重法研究了文冠果在2015年7-9月的耗水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文冠果的日耗水量和月耗水量总体表现的趋势是T1(适宜水分)T2(轻度干旱)T3(中度干旱)T4(重度干旱),耗水量在各月的分配规律为:7月8月9月。日耗水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文冠果日耗水量与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但与平均风速相关性不明显。土壤水分含量对文冠果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较大,T2(轻度干旱)处理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P0.05),如与T1相比,可提高55.8%,而T3和T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4处理下文冠果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P0.05)。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保水剂和黄腐酸在土壤水分保持以及作物耗水的影响效果,201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温室进行了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两种土壤水分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和黄腐酸对玉米的生长、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了2个土壤含水量水平(田间持水量为40%~50%的干旱条件和田间持水量为70%~80%的正常水分条件)、2个保水剂含量水平(分别为0和0.9g/pot)和4个黄腐酸含量水平(分别为0,0.6,1.2和1.8g/pot)。试验用土来自内蒙玉米田间土壤,每个处理重复4次。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严重影响玉米的株高、叶面积、穗粒数、干重、产量和收获指数,而保水剂和黄腐酸的施用可以缓解干旱对这些指标引起的不良影响;保水剂的单独施用降低了玉米的蒸腾速率,提高了产量,联合施用黄腐酸后效果更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在干旱缺水条件下,折算施用45kg/hm~2保水剂的基础上再施用120kg/hm~2的黄腐酸效果最好,水分利用效率约提高了90%,产量增加了50%。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对优良景观观赏树种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的影响,采用1年生改良美国红枫Acer×freem anii‘Autumn Blaze’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设4个水分梯度处理,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35%(重度干旱组)、50%(中度干旱组)、65%(轻度干旱组)和80%(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在幼苗生长方面,土壤水分含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时,最有利于美国红枫幼苗生长,株高、地径分别达到63.43、0.91 cm。其次是土壤水分含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5%时,株高、地径分别为62.18、0.89 cm。在幼苗叶色变化方面,土壤水分含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时,最有利于叶片中花青素的积累。而土壤水分含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时,叶片最早变红且鲜艳,但变化较为缓慢。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在本研究的范围内时,土壤田间持水量80%的水分含量最有利于美国红枫幼苗的生长及变色。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张家口市坝上地区西兰花灌溉水利用效率,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在西蓝花全生育期内以不同的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灌溉依据,对不同处理的西兰花田间水分动态、亩产量和耗水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降水丰富的年份下,苗期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50%、莲座期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0%、结球期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50%的产量和水分生产率最大,全生育期耗水量为204.1 mm,日均耗水量为3.35 mm。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区造林树种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区的土壤水文条件和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树种的成活率、生物量和生长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阳坡适宜营造水土保持林,可选树种主要有沙棘、祁连圆柏、互叶醉鱼草、锦鸡儿等;阴坡适宜营造水源涵养林,可选树种主要有青海云杉、沙棘、金露梅等。  相似文献   

17.
对盆栽延胡索进行不同水分条件的试验,为陕南延胡索规范化种植的合理灌溉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量其不同条件下的蒸腾耗水量、经济产量、水分利用率等指标,研究了延胡索在生育各时期中的耗水特征以及水分条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延胡索的耗水量在全生育期内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12月和3~4月;水分对其产量的影响很大,始终维持55%(中度干旱胁迫)<前期55%而后期75%<始终维持75%(适宜);水分利用率始终维持55%(1.37)<前期55%而后期75%(0.48)<始终维持75%(0.31).延胡索是喜水植物,水分不足会抑制延胡索地上部分生长,减少地下部分物质积累量.在大田规范化生产时,保持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左右为宜,特别是在两个耗水高峰期供应充足适宜的水分,可以防止延胡索受旱而减产.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模式和土壤含水量对温室青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温室春夏茬青椒的适宜覆膜模式及灌溉量,以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灌水变量,在滴灌条件下研究覆膜与不覆膜2种栽培模式对青椒长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同一栽培模式下,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青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有机酸含量达到最大值,而VC含量相对较高;在同一水分处理下,与不覆膜处理相比,覆膜处理的青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VC和有机酸含量高。因此,当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覆膜青椒的产量(46 426.20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22.59 kg/m3)最高,青椒的品质也较其他处理有所提高。综合考虑,温室覆膜条件下,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对青椒生长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分胁迫方式对沙地樟子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成功已使该树种成为中国北方沙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种, 但由于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 使得人们对在干旱、半干旱沙地进行大面积樟子松造林产生疑问. 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问题, 该文以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材料, 采用盆栽控水和聚乙二醇(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比较两种胁迫处理苗木的光合特性.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胁迫与PEG模拟水分胁迫(处理1h)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基本一致; 当土壤含水量为40%田间持水量时, 沙地樟子松已表现出干旱胁迫,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时胁迫达到最大. 10%PEG处理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与对照具有相同趋势, 表明该处理未对苗木造成严重干旱胁迫. 20%与30%PEG处理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指标影响的趋势相同, 胁迫超过2 h后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降到较低值且相对稳定.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的胁迫对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没有影响, 轻度(40%田间持水量)胁迫甚至增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PEG胁迫的前期(4 h之前), 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 在胁迫处理4 h后, 20%与30%PEG处理的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超过了对照. 这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下, 具有忍耐、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 另外, 不同形式的强度胁迫处理(30%PEG和20%田间持水量)的各光合特征指标相对值之间没有差异, 表明樟子松苗木在强度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相对值已降至相当低的程度. 3种PEG浓度(10%、20%、30%)干旱胁迫处理在2 h以内的各指标的相对值与3种土壤水分胁迫处理(40%、30%、20%田间持水量)基本一致, 因此, 可以认为2 h的PEG胁迫处理与土壤水分胁迫处理(7~10 d)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日光温室中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西葫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西葫芦总耗水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90%~100%时,耗水量最大,为8 668.25 m3/hm^2.然而水分利用效率却最低,仅为39.7 kg/m^3.相反,土壤含水量下限为70%(T3)时,耗水量虽不高,产量却最高,达到352.4 t/hm^2,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结瓜数也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应最大,达到了66.1 kg/m3.综合考虑产量构成诸因子和水分利用效率,认为过量灌溉对提高西葫芦产量并不利,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