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地市级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市级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特征,构建了地市级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借助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河南省18地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董展展  黄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72-5575
选取了17项指标构建一个可以充分反映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异指数评价法与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对浙江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综合发展水平在数值上呈强者偏强,弱者偏弱,中低水平和低水平相对集中的"金字塔型"分布特征;空间分异较大,全局空间分异ID指数为0.223 4,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集中分布于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水平低的县域集中分布于浙西南地区。据此提出了平衡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找出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准确科学的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尤为关键。本文立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应用文献归纳法、实证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等方法,对学界几种常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进行分析,并分别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模型法和BP神经网络法等三种评价方法对30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研究表明,不同的评价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产生于评价方法本身不同的内涵和性质,也与评价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和权重确定方法有关。多指标综合测度法结合了主观和客观的评价手段,评价过程相较于另外几种评价方法更为合理,其评价结果也最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客观评价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有助于找出与国民经济、农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寻找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破口。应用阅读法、评述法和归纳法对目前使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主要方法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方法、评价核心指标、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进行了探讨,就各类方法测评的客观性、准确性、数据可获得性等进行了对比。目前评价方法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论述,如何规避指标体系设置中主观因素的方法还有待改进。虽然不同学者测算的综合测评数值不同,但据此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判断基本一致,因此测评研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预测,明确未来发展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在"四化"同步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测评的关键问题是找出"四化"良性互动的机制,以及从评价指标中提炼实践意义、可持续发展在评价指标中的权重设计将是未来评价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赣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空间分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清单分析方法,构建"压力-响应"指标体系,核算2007年赣州各行政区18个县市内农业面源污染中各种污染源(如化肥施用、有机肥施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村生活垃圾和土壤侵蚀等)对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全氮(TN)、全磷(TP)的排放负荷及其影响,并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源分配及其空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表明:2007年赣州市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COD、TN、TP绝对排放量分别为31.31×104、7.06×104、2.11×104 t/年,相应的等标排放量分别为1.48×104、7.06×104和10.53×104 t/年,对应的排放浓度分别是9.39、2.11、0.65 mg/L.其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为TP、TN,农业生产活动中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为主要污染源,基于"压力-响应"指标核算分析,赣州市主要污染区域是章贡区、南康市、信丰县、寻乌县、兴国县、于都县、龙南县、宁都县、瑞金市、赣县等区域;多数核算数值显示都市圈>内圈>外圈,都市圈的面源污染相对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客观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河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异质性,对推进河北省绿色、生态、高质量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河北省11市面源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分析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法分析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水平评价值稳步提升,生态保护水平评价值基本处于停滞。(2)除保定外,其他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值整体呈增长趋势,各地区增长差异较大。(3)冀北、冀中和冀南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高,评价值空间异质明显。2011年冀北和冀中区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开始逐步向南转移,2020年冀南区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评价值稳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处于领先地位。(4)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D∈[0.4,0.5],处于濒临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变异系波动式下降。提出因地施策、促进各地区农业绿色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茶园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空间变异性,采集武夷山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的茶园土壤样品,检测其Cu、Zn、 Pb、 Cr、 Cd、 As和Hg元素含量,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区域茶园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不同种类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生态条件下同种元素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自然保护区茶园土壤Cd和Hg累积最为显著;生态区茶园土壤的Cu、 Zn、 Pb和Cr有一定累积;景区茶园土壤的Pb、 Cr、 Cd和As含量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但Hg略微累积。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的结果表明,保护区污染最为严重,生态区次之,景区尚无污染。各区域污染物的分担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各区域中Hg的分担率都较高(>25%)。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的结果显示, Cu、 Zn、 Pb、 Cr和As在各茶园的风险等级为“低”,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Cd和Hg在保护区的风险等级以“重”为主,在生态区分别以“中”和“较重”为主,在景区则以“低”和“中”为主。各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大小为:保护区>生态区>景区,并应警惕Cd和Hg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评价重庆市农业发展水平,对其不同功能区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反映重庆市农业发展水平的12个评价指标,基于2013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市37个区县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不同功能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的农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区县之间的差距较大。城市发展新区的农业发展平均水平最高,其次是都市功能区,再次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农业发展平均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全面测度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时空变化,并揭示关键影响因素。【方法 】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西藏、港、澳、台)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2010—2021年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当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综合水平为0.398,总体仍然偏低。(2) 2010—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提升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22%;从空间差异看,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3)人均GDP、城镇化率和农村平均受教育程度分别在1%、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具有正向影响。【结论 】(1)抓住数字乡村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机遇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综合水平,(2)打破信息壁垒,持续缩小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疆各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新疆农业整体竞争力,本研究以新疆除克拉玛依市以外的13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和效益产出4个方面构建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泰尔指数计算并分析了新疆2010—2020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各区域发展差异。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态保护发展较为落后,阻碍了新疆农业绿色发展的稳定性;新疆从南、北、东疆的发展差异看,北疆整体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优于南疆,东疆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处于两者之间;在考察期内,新疆南、北、东疆之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距较小,但有扩大的风险;在各区域内部,南疆各地州(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最大,其次是北疆,东疆内部的差异最小。基于此提出以生态保护为总抓手,推动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利益补偿机制,驱动农户采用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和完善农地流转机制,提升农业生产规模;立足自身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广西农业区位优势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为广西农业区划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区位商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农业区位优势进行测算,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不同优势层次地区区位商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总体上,广西各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横向空间异质性强烈,且不同层次地区的形成机制各异.率先实现农业生产与技术服务规模化是加快现代规模化农业进程的关键点,财政支农力度不足、教育水平不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可能成为制约广西现代化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建议]应强化总体规划布局,推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完善交通与基础生产设施;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突破规模化生产限制;提高财政支农效率,提升农民科技素养,实现广西农业合理布局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功能的地域分异与区域统筹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这一基础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多功能性特征越来越突显.本文利用2004-2006年县级数据,剖析了我国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就业和生活保障、文化传承和休闲、生态调节等四大基本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采用地图叠加法,按照区域功能组合特征和功能外部制约因素的相似性的原则,并参考已有相关区划研究成果,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青藏四大功能区;结合区域资源、经济和社会综合比较优势,统筹定位了区域农业主导功能与辅助功能,论述了农业功能区管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绿色发展水平内涵的理解,构建四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趋势面分析及障碍度模型,分析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水平各层级和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山东、浙江、上海、广东等5省(市)无论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国土空间开发治理3个层级,还是在综合评价方面处在高水平区,甘肃省处在低水平区;中国各省域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空间差异明显,聚合趋势较显著,冷热点空间格局与其等级水平的空间格局基本吻合;空间指向性明显,东西向呈"东高西低"的抛物线型分布,南北向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倒"U"形分布,出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针对不同地区制约因素提出不同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提升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热带农业区域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省18个市县为研究区域,选择反映热带农业区域发展状况的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借助DPS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各市县的综合得分,并根据得分情况针对不同区域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各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问卷调研数据,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环境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等4个方面筛选整理了18个具体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26个省份依照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分为6类,对分类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缩小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提高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乡差距是我国最大的结构性难题之一,其根源则在于城乡要素配置的错位。基于城乡要素相对错配系数,测算我国城乡劳动力与资本配置扭曲程度,分析城乡要素错配的空间分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劳动力要素错配大致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特征,城乡资本要素错配程度空间分异呈现由东向西逐步递增的态势,且2002—2018年城乡资本要素错配水平呈现出向中东部转移的特征。研究结论可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7.
休宁县21个乡镇的人居环境水平的评价结果表明:休宁县人居环境整体综合水平不高,且乡镇之间差异较大,全区呈现“中部凸起,外围凹陷”的空间分布格局。因而不同水平人居环境应实施差异化的优化策略,高水平区域应协调各个子系统实现全面提升,较高水平区域应注重建设用地的集约性,较低水平区域应着力于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增长,低水平区域可以选择异地搬迁、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升该地区农业整体竞争力,本研究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高效、生活保障共4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熵值法、泰尔指数探讨了长江经济带2003-2017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自2003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渐入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科学把握当前中国绿色农业区域发展水平现状是合理制定推进绿色农业快速发展政策体系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农用物质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率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贵州、青海、西藏、宁夏、陕西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五位;海南、福建、浙江、山东、辽宁则位于后五位。在此基础上,构建绿色农业综合评价矩阵,对31个地区进行聚类,结果显示,陕西等3地属于"高水平-高效益"地区;贵州、西藏、青海等10地属于"高水平-低效益"地区;河南、湖北、河北等13地属于"低水平-高效益"地区;江西、云南等5地属于"低水平-低效益"地区。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相关统计数据,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资源利用角度出发,构建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影响较大,资源利用居中,经济效益较小;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呈波动上升趋势,而经济效益呈稳步上升趋势。对此提出黑龙江省应在充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