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采用引排差法和最大蒸发量法对青海省大峡灌区典型地块耗水系数进行计算研究。在典型地块设置了2个斗渠引水口和6个退水口,并对其春灌期流量进行监测。同时在典型地块内设置5眼地下水监测井,用于计算地下退水量。在综合考虑地表退水和地下退水基础上,采用引排差法计算耗水系数;同时利用最大蒸发量法计算耗水系数,对引排差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引排差法计算得到的大峡灌区典型地块春灌期耗水系数为0.48,采用最大蒸发量法,计算得到耗水系数为0.49,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耗水系数非常接近,说明在试验区耗水系数计算上,最大蒸发量法可以对引排差法进行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在对青海省香日德河谷灌区典型地块进行引退水监测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引排差和VSMB模型2种方法开展耗水系数计算。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灌区典型地块2014年耗水系数分别为0.908和0.938,差值仅为0.03。研究区内计算耗水系数时,VSMB模型的方法可以对引排差法进行较好的验证。研究可为灌区及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分析和总结现有灌区耗水量及耗水系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青海典型灌区大峡灌区为例,基于灌区的不同作物生育过程需水、耗水机理和水平衡原理,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建立了灌区分布式水循环模型,从区域水循环机理出发,模拟降水和灌溉引水量在灌区的蒸散发和入渗等情况,并对灌区引水、耗水和排水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精确计算。模拟结果表明,2013年引水量为4 976.0万m3,扣除无效引水后进入到田间地块的水量为2 985.6万m3,作物耗水量为2 130.6万m3,入渗水量为1 634.1万m3,平均耗水系数为0.517。研究成果为科学率定农业灌溉耗水系数、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对甘肃省洮惠渠灌区和典型地块进行引退水监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引排差法开展不同尺度耗水系数率定工作。结果显示,灌区和典型地块2016年耗水系数分别为0.721和0.571。灌区和典型地块耗水系数表现出一定的尺度效应,灌区尺度上耗水系数明显高于典型地块尺度。  相似文献   

5.
农业灌溉用水在青海省国民经济用水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保障农业用水是提高青海省农业稳定发展的主要支撑条件,也是青海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依托。基于典型地块引退水监测试验,分别采用引排差法和通用土壤水分预算(简称VSMB)模型模拟2种方法对青海省格尔木市农场灌区典型地块耗水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格尔木市农场灌区典型地块2014年耗水系数分别为0.978、0.932,两者较为接近,这说明在研究区内计算耗水系数时,VSMB模型模拟的方法可以对引排差法进行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在青海省大峡灌区典型地块内挖掘5眼地下水观测井,开展农田灌溉水下渗及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研究,同时在大峡灌区典型地块布置2个土壤含水量监测点,采用TDR300土壤水分速测仪分别对10、30、50、70 cm 4种深度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运用VSMB模型对青海省黄河谷地大峡灌区灌溉用水损耗进行模拟,其中包括土壤含水量、实际蒸散、下渗、径流、地下水埋深等。结果表明,大峡灌区典型地块2013年3月1日至4月30日和8月1日至9月30日2个时段通过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消耗水量分别占灌溉与降水总量之和的46.4%和24.1%,渗漏量分别占灌溉与降水总量之和的30.3%和60.6%。大峡灌区2个时段地下水埋深的模拟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2.3 mm和27.7 mm。说明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灌溉耗水系数是灌区管理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在青海省黄河干支流及西北内陆河流域典型农业灌区,研究了不同空间尺度上农业灌溉水循环规律,率定了青海省典型灌区耗水系数。在此基础上,将影响耗水系数的相关因素按影响性质分类,以层次分析法进行重要性排序,遴选出农业灌区耗水系数关键影响因素,并确定其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田间综合渗漏系数、非节水灌溉比率、地下水平均埋深调整系数、斗农渠退水率、提灌方式占比等因素对农业灌区耗水系数影响较为重要。根据分析结果为加强农业灌区水资源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气候、生物、土壤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垂直剖面分布也表现出相应的层次性。该研究对青海省大峡灌区典型地块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分层次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整个土壤层次中0~40和90~150 cm两处为高孔隙度区,其他土层属于低孔隙度区;土壤持水性能指标中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且三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近等差递减的趋势。大峡灌区典型样地土壤在垂直方向呈现出上部(0~40 cm)疏松,40~60 cm范围较紧实,下部(60~200 cm)再次趋于疏松。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气候、生物、土壤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垂直剖面分布也表现出相应的层次性。该研究对青海省大峡灌区典型地块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分层次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整个土壤层次中0~40和90~150 cm两处为高孔隙度区,其他土层属于低孔隙度区;土壤持水性能指标中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且三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近等差递减的趋势。大峡灌区典型样地土壤在垂直方向呈现出上部(0~40 cm)疏松,40~60 cm范围较紧实,下部(60~200 cm)再次趋于疏松。  相似文献   

10.
灌区地下水位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但在灌溉期间主要受灌溉水下渗补给影响。该研究在大峡渠灌区试验地块内建设5眼地下水观测井,开展农田灌溉水下渗对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春灌期和苗灌期灌区典型地块地下水阶段性动态变化规律与灌区所处的湟水河谷地Ⅰ级阶地水文地质情况一致。从整体来看,支渠的行水形成了线补效应。距离支渠最近的1号、2号观测井接受了更多的补给,水位最高,3号井次之,4号、5号井接受的补给最少,水位最低。春灌期观测井地下水位变化幅度显著高于苗灌期,这主要由春灌期引水量与退水量差值显著大于苗灌期所致。  相似文献   

11.
根据茹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成果和历年供、用、耗水情况,采用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减去不可以被利用水量和不可能被利用水量中的汛期下泄水量,该流域如果增加调蓄能力,可利用量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灌区地下水位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但在灌溉期间主要受灌溉水下渗补给影响.该研究在大峡渠灌区试验地块内建设5眼地下水观测井,开展农田灌溉水下渗对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春灌期和苗灌期灌区典型地块地下水阶段性动态变化规律与灌区所处的湟水河谷地I级阶地水文地质情况一致.从整体来看,支渠的行水形成了线补效应.距离支渠最近的1号、2号观测井接受了更多的补给,水位最高,3号井次之,4号、5号井接受的补给最少,水位最低.春灌期观测井地下水位变化幅度显著高于苗灌期,这主要由春灌期引水量与退水量差值显著大于苗灌期所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玛纳斯河上蓄水量在逐步减少,流域管理部门切实加强流域内水库的蓄水补源工作、水资源管理及管水供水调度运行工作,全河总水量基本上做到了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有效地抑制了干旱,为玛河灌区粮棉丰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阿克苏河流域西湖水库耗水监测,采用进出库水量差法和调查分析两种方法对西湖水库耗水量进行分析。经分析得,进出库水量差法计算西湖耗水其进出库断面水量较大;库区调查分析西湖耗水时考虑经验值、参数是借鉴周围地区,结果存在一些差异。经分析初步确定西湖水库年耗水量为0.38~2.65亿m3左右。  相似文献   

15.
高欣荣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130-131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己成为全球性危机,我国的用水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玛纳斯河流域(简称玛河流域)是典型的荒漠绿洲和灌溉农业区,灌区的主要水源是河水、泉水和井水,农业生产完全依赖引水灌溉。为更好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文献的基础上,大量收集流域内各灌区的资料,结合生产需要,针对水资源管理等问题,提出玛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模式,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流域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青海湖流域水资源和社会系统相关要素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青海湖流域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后,青海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环境状况进行动态仿真及趋势预测。根据青海湖1959—2000年历年水量平衡数据运行模型,得出的各个变量时间序列数据与实测数据误差均在6%以内,其中实测水位与模型计算水位误差均为4.3%。表明模型能够反映青海湖水量平衡系统的实际特征,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各种流域治理方案实施后的动态发展过程。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人类活动耗水从工程实施前2008年的0.48×108m3增加到工程完成后2017年的2.60×108m3。由于人工降水增加入湖水量,2050年青海湖水位将达到的3 190.2 m,下降趋势减缓。  相似文献   

17.
河套灌区防护林春季耗水过程及对地下水位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通过野外观测,研究河套灌区农田防护林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结合防护林耗水试验,分析农田防护林的耗水过程,并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对灌区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背景下黑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情况及黑河中游灌区运行管理实际出发,分析当前黑河流域中上游灌区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灌区水利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背景下,黑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情况及黑河中游灌区运行管理实际出发,分析当前黑河流域中上游灌区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灌区水利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凉州区清源灌区水利工程及水资源管理现状介绍,阐述了灌区水资源管理及水量计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