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性诱剂防治越冬代茶尺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越冬代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进行了性诱剂诱捕成虫观察。结果表明,襄阳茶区越冬代茶尺蠖成虫羽化期在3月上旬;放置性诱剂诱捕器的时间应在3月10日左右。  相似文献   

2.
5种茶尺蠖诱芯的诱捕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不同诱芯对茶尺蠖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处理D的诱芯对茶尺蠖成虫的诱捕率最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业科学》2017,(1):91-94
在信阳市马鞍山茶园开展性诱试验,以筛选出对豫南茶区茶尺蠖和茶细蛾成虫引诱能力最强的诱芯,并在五里店镇凤台村茶园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可使下一代茶尺蠖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8.28%,长期使用,防控效果可达94.7%,防控效果好于灯诱效果;可使茶细蛾下一代田间虫口量平均下降98.07%,长期使用,防控效果可达100%。性引诱剂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是危害陕南水稻的三大重要害虫,为了探索其生物防治方法,测试了不同厂家的7种诱芯对三大害虫的引诱活性,并比较水盆式和三角板2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芯A(中捷二化螟)、诱芯B(中捷三化螟)、诱芯D(纽康二化螟)、诱芯E(纽康三化螟)、诱芯G(广仁二化螟)均对二化螟成虫具有一定的引诱活性,以诱芯D效果最佳;7种供试诱芯均对三化螟无引诱活性;诱芯F(纽康稻纵卷叶螟)和诱芯C(中捷稻纵卷叶螟)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微弱引诱活性;2种诱捕器对二化螟诱虫总数差异显著。诱芯D较适合陕南水稻二化螟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诱芯有待进一步开发,建议在田间应用中使用三角形诱捕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并推广茶尺蠖的绿色防控防治措施,对铜仁市茶园中主要害虫的田间危害情况进行绿色防控,通过连续2年针对铜仁市茶尺蠖发生规律的试验研究,基本探明了使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对茶灰尺蠖成虫防治捕杀的时间节点、技术要点、用量等技术措施.使用生物和植物源农药防治茶尺蠖田间效果进行药效药剂筛选试验,探明了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6.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nviruses,Eo NPV)是茶尺蠖的重要天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茶尺蠖的近缘种,也是茶树主要害虫。为了探明应用Eo NPV防控灰茶尺蠖的效果,发挥其对灰茶尺蠖的生物防治作用,通过生物测定,研究了Eo NPV对灰茶尺蠖的致病特性,并进行了高效毒株的筛选。结果表明,Eo NPV对灰茶尺蠖1龄幼虫致病力最强,2×104~2×108PIB·m L-1处理对1龄幼虫的致死率达82.7%~100%;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LC50值为2.32×106PIB·m L-1(饲毒后9 d);对不同代别灰茶尺蠖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别,以第2代为最高。从用灰茶尺蠖连续增殖5代的病毒样品中,筛选出高效毒株QF4,该毒株对灰茶尺蠖致死率比原始毒株提高51.5%,致死中时间缩短1.5 d。研究表明,应用Eo NPV防治灰茶尺蠖最适宜在第2代1龄期施用;QF4可作为病毒生产用毒株。  相似文献   

7.
梨小食心虫性诱芯监测成虫交配时辰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66-368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成虫在性诱剂诱芯引诱下的成虫交配时辰节律,每个诱捕器设1,3,5,7,9,11枚性诱芯6个处理,在桃园对第2代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成虫交配的时间开始于17:00后,且活动高峰期为19:00—20:00,20:00以后活动行为明显下降;3~11枚性诱芯监测都能反映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交配时辰节律,而1枚性诱芯诱捕量与其他性诱芯诱捕量相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黄光和绿光对灰茶尺蠖成虫生物学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波长光谱对灰茶尺蠖成虫生物学习性的影响,为灰茶尺蠖的绿色无公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室内鲜叶饲养5代的灰茶尺蠖成虫为材料,设置黄光组、绿光组和对照组3个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白天(07:00―19:00),黄光组、绿光组和对照组灰茶尺蠖成虫均用普通日光灯照射(光照强度150~200 lx)12 h;夜间(19:00―07:00),黄光组成虫用黄光(波长590~595 nm)持续照射12 h(光照强度为50~100 lx),绿光组成虫用绿光(波长520~525 nm)持续照射12 h(光照强度为50~100 lx),对照组成虫黑暗12 h,分析不同光谱处理对灰茶尺蠖成虫产卵情况、寿命以及卵孵化率和成虫羽化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光组、绿光组灰茶尺蠖成虫的总产卵量分别下降了24.05%和32.97%,且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黄光组和绿光组灰茶尺蠖成虫单雌最高产卵量、产卵率和卵孵化率均显著下降。黄光和绿光处理对灰茶尺蠖成虫的产卵前期影响不显著;但其平均产卵期显著缩短,分别较对照组缩短3.01和3.25 d。黄光组、绿光组和对照组灰茶尺蠖成虫的单雌产卵量高峰均出现在第4天,此时黄光组和绿光组灰茶尺蠖成虫的单雌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黄光组和绿光组灰茶尺蠖雄虫和雌虫的寿命均显著缩短,但2种光谱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经黄光和绿光处理后,灰茶尺蠖成虫的羽化率分别下降了45.18%和29.76%,且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波长光谱对灰茶尺蠖的生物学习性有明显影响,于茶园内夜间提供黄光或绿光照射,能扰乱灰茶尺蠖的发育节律,减少其种群数量,从而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小地老虎性诱剂在黔东南烟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黔东南烟区对爱树诱芯(A)、纽康诱芯(B)和中捷诱芯(C)进行了烟地小地老虎的诱捕试验。结果表明:3种诱芯对小地老虎成虫均有一定的诱捕效果,总体上以中捷诱芯(C)的诱捕效果最好,纽康诱芯(B)次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茶树重要害虫茶尺蠖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对其优势种天敌茶尺蠖绒茧蜂在浙江、皖南和苏南茶区进行了4年不同色彩趋性和信息物质引诱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的素馨黄、芽绿、土黄、桔黄、果绿、大红、纯白、紫色、湖蓝、天蓝、桃红和墨绿等12种粘性色板中,茶尺蠖绒茧蜂显著趋黄绿色习性,尤其是趋芽绿色;9种附有茶梢信息物质诱芯的芽绿色板上,诱捕茶尺蠖绒茧蜂以E-2-hexenal效果最好,其次是linalool,再次是浓度均为10-2g/mL的Z-3-hexen-1-ol、E-2-hexenal、1-penten-3-ol、2-penten-1-ol、E-2-pentenal、Z-3-hexenyl acetate、pentanol和hexanol的8组分等量混合物;而Geraniol、Z-3-hexen-1-ol、1-penten-3-ol和b-ionone则是减效效应。结论:芽绿色对茶尺蠖绒茧蜂的引诱效果显著,茶梢互利素E-2-hexenal可增强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昆虫性信息素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利用茶毛虫和茶尺蠖性信息素在信阳震雷山茶园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发现,当虫口密度较低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能准确反映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动态.如茶尺蠖第1代成虫,性诱剂每日诱虫量高于黑光灯诱虫量,其中性诱剂日诱虫量最多为35头,而同日黑光灯的诱虫量仅为3头;茶毛虫...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常用诱芯对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的诱捕效果,测定并比较了不同天牛诱芯对云杉花墨天牛的诱捕效果.2019年6—8月期间,通过在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疫区松林内悬挂装有APF-Ⅰ型诱芯、ZL-Ⅰ型诱芯和F-2型诱芯3种常见诱芯的诱捕器,并定期收集诱捕器内的天牛,对其种类及数量进行统计,来比较不同诱芯对云杉花墨天牛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ZL-Ⅰ型诱芯对云杉花墨天牛的诱捕比例(95.28%)和总诱捕量(1211头)均高于其他供试诱芯,且诱捕到的成虫雌雄比为1:3.59,证实ZL-Ⅰ型诱芯对云杉花墨天牛的专一性和诱捕能力均较强,且对雄成虫的诱捕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3.
该文研究了单用诱虫灯、单用性诱剂、诱虫灯与性诱剂结合等3种方法以及不同数量诱芯+诱虫灯对沙棘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虫灯与性诱剂相结合的诱捕效果与另外2种方法比较差异性显著,成虫诱捕量大幅度提升;不同数量诱芯+诱虫灯对沙棘木蠹蛾的成虫诱捕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诱芯数量的增多,诱捕数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2种尺蛾成虫口器感器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茶银尺蠖和灰茶尺蠖2种尺蛾成虫口器及其感器的超微结构,探讨其取食行为,利用扫描电镜对2种尺蛾雌、雄成虫口器及感器的超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2种尺蛾雌、雄成虫口器形态均无明显差异。茶银尺蠖口器感器具有3类6个亚型,即毛形感器3个亚型、锥形感器2个亚型和栓锥形感器;灰茶尺蠖口器感器具有3类5个亚型,即毛形感器2个亚型、锥形感器2个亚型和栓锥形感器。2种尺蛾口器感器均具有3类,在结构和分布上十分类似,但形态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种群发展的影响,为茶园灰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室内鲜叶饲养的灰茶尺蠖第5代1龄幼虫为材料,设置光照强度分别为40,80,120,140,240和340 lx绿光(波长520~525 nm)处理和对照共7个处理,每处理80头幼虫。其中绿光处理灰茶尺蠖白天用普通日光灯(150~200 lx)持续照射12 h,夜间用不同光照强度的绿光持续照射12 h;对照灰茶尺蠖白天用普通日光灯(150~200 lx)持续照射12 h,夜间持续黑暗12 h。测定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对灰茶尺蠖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蛹质量、化蛹率、成虫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历期、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绿光光照强度的增大,灰茶尺蠖幼虫的总发育历期缩短,其中240和340 lx绿光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灰茶尺蠖5龄幼虫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各绿光处理均与对照差异显著。除40 lx绿光处理外,其他光照强度绿光处理的灰茶尺蠖化蛹率显著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处理雌虫和雄虫的蛹质量均有所下降,且雄虫的蛹质量低于雌虫。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灰茶尺蠖成虫的羽化率呈下降趋势,其中120,140,240和340 lx绿光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240和340 lx绿光处理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单雌最高产卵量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均显著下降,产卵历期也显著缩短。与对照相比,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处理的卵孵化率显著下降,最低仅为17.00%。【结论】240和340 lx绿光处理显著缩短了灰茶尺蠖幼虫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的寿命,降低了羽化率、产卵量及卵孵化率,从而抑制了灰茶尺蠖种群的发展速度,表明这2种强度绿光能有效防控茶园灰茶尺蠖。  相似文献   

16.
梁勇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5):148-150
为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规律,经田间诱捕试验,评价4个生产厂家的草地贪夜蛾诱芯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4种诱芯持效期均可达40 d,在该时间段内的总诱捕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以10 d为单位的不同时间段的诱捕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1号和3号诱芯速效性好,4号诱芯在1~20 d内诱捕性能稳定,2号诱芯在21~30 d的第3个时间段田间诱虫性能达到高峰。结果表明,4种诱芯均适合在福建地区玉米生育期内对草地贪夜蛾进行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对高温的耐受性及其体内抗氧化系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以25℃为对照,灰茶尺蠖雌、雄成虫经高温30、35、38℃和41℃处理1 h,44℃处理3 min后,测定其寿命、产卵量、卵孵化率及其体内总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和总抗氧化(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能力的变化。【结果】随着胁迫温度的增加,灰茶尺蠖雌、雄成虫的寿命缩短,雌成虫的产卵量逐渐下降,卵孵化率降低。41℃和44℃时,卵孵化率为0。灰茶尺蠖雌、雄成虫总蛋白含量分别在35℃和38℃时达最高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雌、雄间差异显著。雌成虫SOD活性呈“低-高-低”的趋势,雄成虫SOD活性41℃处理较低。雌成虫在44℃时CAT活性最高,T-AOC含量随温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雌成虫的POD活性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雄成虫呈“低-高-低”的趋势。【结论】灰茶尺蠖体内保护酶活性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灰茶尺蠖是茶园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害虫之一。利用显花植物这一新型灰茶尺蠖生物防治策略,对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灰茶尺蠖成虫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显花植物处理(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双荚决明、蟛蜞菊、蓝花草、马利筋)、5%蜂蜜水、清水对照,研究其对灰茶尺蠖成虫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结果】与清水、5%蜂蜜水和蓝花草相比,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双荚决明、蟛蜞菊和马利筋均显著降低灰茶尺蠖雌成虫的产卵量,显著缩短灰茶尺蠖雌成虫的寿命;与清水、5%蜂蜜水和蓝花草相比,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和双荚决明显著缩短灰茶尺蠖雄成虫的寿命。灰茶尺蠖雌成虫在清水处理组的产卵量最多,每雌平均可产305.7粒卵;雌雄成虫平均寿命最长,分别为13.68 d和12.36 d。马利筋处理组的灰茶尺蠖雌成虫产卵量最少,每雌平均产卵量38.3粒;灰茶尺蠖雌、雄成虫寿命最短的处理组分别是蟛蜞菊和双荚决明,平均寿命分别为6.56 d和5.60 d。【结论】显花植物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和双荚决明可降低灰茶尺蠖繁殖能力、缩短成虫寿命,具备作为灰茶尺蠖生物防控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高效诱芯,研究其科学使用技术,为提高性诱剂诱捕目标害虫效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09-07―09,选用桃小食心虫2种诱芯及桃小食心虫与金纹细蛾的单一诱芯和复合诱芯,在陕西省白水县选择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混合发生的苹果园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桃小食心虫2种不同诱芯的平均日诱蛾量和不同时段诱蛾量均无显著差异,而诱蛾量的动态趋势有一定差异。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单一诱芯的诱蛾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复合诱芯;不同时段诱蛾效果表现为,试验初期桃小食心虫单一诱芯的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复合诱芯,而金纹细蛾单一诱芯在整个试验期间诱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复合诱芯;单一诱芯和复合诱芯诱蛾量动态比较一致,单一诱芯的诱蛾高峰均高于复合诱芯。【结论】桃小食心虫2种诱芯都能起到诱集成虫的作用,但A诱芯能更好地监测成虫的发生动态。在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混合发生的果园,将2种诱芯分开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田试验,对3种载体的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蛾灵敏度、诱捕效率和持效期等性能进行了测定,并比较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时间段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诱芯A(PVC管型)、诱芯B(天然橡胶型)和诱芯C(复合橡胶型)的诱蛾灵敏度分别为78.4%,95.2%和92%;在诱捕效果上,诱芯C(复合橡胶型)的日平均诱捕量和最高单日诱捕量均要高于其他2种诱芯,其中日平均诱捕量分别比诱芯A和诱芯B高74.2%和39.2%,最高单日诱捕量分别比诱芯A和诱芯B高61.9%和54.5%;在持效期上,诱芯C的持效期明显高于诱芯B和诱芯A,在本试验条件下诱芯C的持效期在35 d左右,诱芯B和诱芯A分别为25 d和1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