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施用粉煤灰和有机肥对土壤温度和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农业科学》2018,(24)
在山地丘陵区空心村土地整治过程中,水资源是制约山地丘陵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粉煤灰和有机肥常作为主要还田材料来改善土体质量。为探明粉煤灰和有机肥对土壤温度和作物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陕西富平中试基地开展了施用粉煤灰和有机肥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材料的施用显著影响土壤温度的提升,具体表现为粉煤灰与有机肥(TFC)粉煤灰(TC)有机肥(TF)对照T0;不同试验处理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具有相同规律,具体表现为TFC TF TC T0。从提升地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综合比较,建议在山地丘陵区空心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可将粉煤灰和有机肥混合使用,增产的同时提升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铺设普通地膜为对照,研究生态降解地膜的降解效果,以及对土壤温度、水分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降解地膜使用性能好;与普通地膜相比较,其降解效果显著提高,并且其在对土壤的保温、保水效果上没有下降,对棉花的生长也无不良的影响。因此,降解地膜是实现有效环境保护的必然手段。 相似文献
3.
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选出适合嫩江县玉米生产的节水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减蒸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比研究了秸秆整棵覆盖(处理1)、液体地膜地面喷洒(处理2)、光降解地膜覆盖(处理3)、聚乙烯地膜覆盖(处理4)、黄腐酸蒸腾抑制剂叶喷(处理5)等不同减蒸技术条件下土壤水分、温度的变化和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水分差异较大,地表有覆盖物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拔节期,处理4、3、1覆盖的土壤水分都高于对照,依次高出8.2、6.0和3.0百分点,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灌浆期后,只有处理1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0.6~0.9℃,扬花期和蜡熟期秸秆覆盖降低温度1.0和0.5℃,FA(处理5)叶面喷施后玉米叶面蒸腾速率减少29.5%、气孔导度减少30.6%、净光合速率增加16.7%。拔节期的株高以处理4和处理3最高,与其它处理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处理1最低。处理3和处理4的产量与其它处理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比对照增产18.3%和17.6%;处理1造成了减产,减产幅度为6.20%。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呈正相关趋势,最高的为处理3和处理4,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0%和18.1%;水分利用率最低的为处理1,比对照降低了5.40%。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分处理对滴灌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春小麦滴灌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对滴灌小麦土壤水分的分布有很大影响,同一土层0~20cm土壤含水率在灌溉前后具有明显的变化;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整体趋于平缓,总体表现为W1处理(150mm)〈W2处理(300mm)〈W3处理(450mm)〈W4处理(600mm);40~60cm土层距离滴灌带不同远近的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W3处理的WUE最高,漫灌的WUE最低。滴灌小麦和漫灌小麦不同水分处理的产量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同一水分处理不同行之间由于灌溉量的不同也表现差异性;两品种产量均随灌水增加而增加,灌水过多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磷素营养和水分胁迫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研究了土壤干旱下P素营养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素和水分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皆有直接影响。且存在交互作用。干旱条件下,施P能促进春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与不施P相比,受旱后所受抑制程度更大,对干旱的敏感性也更强。因此,严重干旱下,施P虽显著增产,但增幅明显小于正常供水处理。 相似文献
6.
7.
以2000-2008年湖南省畜禽饲养量数据为基础,对湖南省畜禽粪尿年排放量进行统计,计算出粪尿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污染物流入水体总量,并对养殖场排污水取样检测汞、砷、铜、锌金属离子的浓度和大肠杆菌、悬浮物、pH值。结果显示:湖南省2000-2008年间畜禽粪尿平均排放量达1.23×108t;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2.95×106t、2.64×106t、2.75×105t、1.85×105t和6.54×105t;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水体流失量分别为:3.63×105t、2.58×105t、6.22×104t、2.19×104t和1.56×105t,养殖场所排废水中以铜最高,锌、汞含量次之,未检出砷,4种金属元素在污水中平均含量分别为:铜0.18 mg/L,锌0.06 mg/L,汞0.05 mg/L,砷0 mg/L,大肠杆菌和悬浮物的平均含量均超过国家允许标准1.60倍(P<0.05)和12.78倍(P<0.01)。本文针对湖南省粪尿污染所处负荷状态,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湟中区开展小麦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30%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4的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最高,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增产了8.13%,小麦品质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圆柱管内栽培,研究分层供水对春小麦根源信号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相对于充分供水和干旱、上层供水处理,干旱,深层供水处理苗期到分蘖期叶片气孔导度显著下降,但叶水势基本不变,表明有非水根信号产生。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意味着有限灌溉条件下深层供水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对旱地春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研究了春季覆膜和秋季覆膜2种模式下,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及膜侧沟播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具有普遍增温效应,0~25cm土层全生育期平均地温覆膜处理较露地对照(CK)高0.77℃.覆膜增温效果在3种种植方式间以全膜穴播模式最高,全膜穴播覆土模式次之,膜侧沟播模式最小;春、秋覆膜对土壤地温影响差异不大;覆膜增温效果表现为:土壤下层>上层,早晨>傍晚>中午.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不同类型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生育期3个水分胁迫-复水处理,即: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维持在饱和持水量的60%~70%(T1),孕穗期SRWC维持35%~45%,之后恢复充足的供水(T2),抽穗期SRWC维持在35%~45%,之后恢复充足供水(T3),研究了旱地类型(DE)、中间类型(IE)和水地类型(WE)春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明显小于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且T2的抑制效应大于T3.无论是T1还是T3,3个品种类型光合日变化均大致呈双曲线,但品种间存在时段性差异.T3处理,DEI、E在15∶00~16∶00表现出光合超补偿作用.在3个处理中,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0.860~0.965). 相似文献
12.
水分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冬小麦生育期不同阶段进行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控水处理对冬小麦的产量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各种灌水方案中,以拔节-抽穗期的2次灌水效果最好。随灌水量的增加,产量表现出抛物线型变化,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对数关系。参试品种中,以品种6365的抗旱性能和产量潜力最好。 相似文献
13.
14.
15.
通过田间试验,连续4 a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黄绵土土壤中,随施氮量的增加,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连续4 a施氮105 kg/hm~2时,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春小麦产量与生育期降水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水平,说明生育期降水极显著影响春小麦产量水平,并与降水年型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青海高原特殊生态环境中不同生态类型春小麦品种的光合日变化,探究光合速率一天中降低的主要限制因素,比较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对3个春小麦品种的旗叶光合生理指标和农艺性状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品种有或轻微有光合"午休"现象。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中午降低的主要因素;非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午降低的主要因素。高原437(水旱地兼用品种)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高(14.7μmol·m-2·s-1),但蒸腾速率较大(8.3μ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较低(1.82mg·g-1);互麦11(旱地品种)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次之,分别为14.1和8.1μmol·m-2·s-1,但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为1.91mg·g-1,这说明互麦11可以利用较少的水分获得较多的光合产物;青春533(水地品种)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都最低,分别为13.8μmol·m-2·s-1、7.8μmol·m-2·s-1和1.79mg·g-1。除穗粒质量外,品种间产量和其他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19.
随着地膜残留污染问题的加剧,降解地膜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普通塑料地膜与2种不同厚度聚乳酸生物降解地膜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聚乳酸生物降解地膜降解状况及对土壤温度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乳酸生物降解地膜在覆膜17~22 d后进入诱导期,60 d后逐渐进入破裂期,130 d左右进入崩裂期。在棉花生长苗期,生物降解膜膜内增温缓慢,白天平均土壤温度普通膜分别高于18μm降解膜和15μm降解膜膜0.8℃和6.2℃。但夜间降解膜膜内平均温度较稳定,保温效果好,膜内温度高于普通地膜1℃左右。18μm聚乳酸降解膜与普通膜相比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而15μm聚乳酸降解膜使棉花减产8.9%。研究表明,聚乳酸生物降解地膜厚度选为18μm较为合适,且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可满足棉花的生长需要,有望替代普通地膜在农田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利用黄土高原渭北旱塬地区有效的降雨资源,提高水分利用率。以不覆盖为对照,设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和垄覆地膜2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苹果园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水分利用率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苹果不同育期内,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处理蓄水保墒能力相比其他处理明显增强,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春季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0~25cm平均土壤温度比对照提高2.5℃。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均最高,2a平均为21 223.5kg/hm2和42.0kg/(mm·hm2),分别比垄覆地膜处理及对照高12.5%、21.0%和40.8%、59.7%。总之,在不同的覆盖处理中,垄覆地膜+沟覆玉米秆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是渭北旱塬地区有效的苹果旱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