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蓝冰柏挥发油的组分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活性,为蓝冰柏在农林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蓝冰柏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分,并测定分析蓝冰柏挥发油对草莓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熏蒸抑制作用.[结果]从蓝冰柏挥发油中共分离到44种组分,鉴定出其中30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241%,其主要组分为伞形酮(16.416%)、顺式—依兰油-4,5-二烯(14.765%)、4-萜烯醇(12.111%)和右旋柠檬烯(7.044%)等.蓝冰柏挥发油对供试草莓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均有一定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91、2.27、0.84和4.12μL/皿.[结论]蓝冰柏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熏蒸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可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开发新型农药或直接作为杀菌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控.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河南信阳野生植物红蓼挥发油的化学组分,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蓼中的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该种植物挥发油的化学组分,鉴定出31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810%,其主要成分为α-琼脂呋喃(占总量的19.488%),再利用红蓼中的挥发油针对番茄灰霉病菌进行抑菌活性分析,其抑菌率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枳壳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壳、麸炒枳壳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分析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化学组成;采用滤纸片法研究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枳壳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相对含量高于麸炒枳壳;枳壳和麸炒枳壳挥发油对试验菌均具有抑制活性,但麸炒枳壳挥发油活性较优。[结论]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可能与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戴小阳  李霞  董新荣  周宝磊  谢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62-11564,11597
[目的]研究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萃取多花蒿鲜嫩枝叶中的挥发油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供试菌,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测得挥发油收率为0.16%;采用GC-MS分离出42个主要成分,并鉴定了22个组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66.1%(面积归一化法)。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桉叶二烯(9.5%)、(E)-2-己烯-1-醇(7.8%)、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碳-4-烯(5.7%)、石竹烯(3.8%)、α-石竹烯(3.0%)、石竹烯氧化物(2.1%)和(+)-α-松油醇(2.1%)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含量较高,化学成分结构丰富,香气宜人,且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极具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延安产的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和白蒿(Herba artimisiae sieversianae)2种植物,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96孔板法检测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是2.0 mg/mL时,青蒿挥发油对9种被测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差,对油菜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活性最好,也仅为57.30%;白蒿挥发油对受试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2种精油除了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现出较弱的抑制活性外,对于其他受试菌均无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500 mg/mL。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2种蒿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从青蒿中鉴定出26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为石竹烯氧化物(25.75%);从白蒿中鉴定出49种化合物,萘嵌戊烷含量最高(30.37%),分析结果显示延安产2种蒿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含量与其他产地的差异较大。白蒿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具备开发为绿色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黄连木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黄连木叶挥发油,测定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黄连木叶挥发油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梨黑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生长均具一定熏蒸抑制作用,以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从黄连木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到41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8个,以萜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最多.但研究结果与前人分析黄连木叶挥发油化学组分有较大差异,可能与样品产地、样品采集时间、挥发油提取方法等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吴茱萸挥发油为研究对象,进行空气抑菌、平板抑菌、液体培养等试验,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吴茱萸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挥发油对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7.86%和99.50%;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效果,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弱,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强;经4.5%的挥发油作用24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与细胞间界限模糊,菌体结成团块,并且有不规则凸起或凹陷,结构破坏严重,菌内物质外漏,最后裂解成碎片。GC-MS检测的色谱峰超过100个,经鉴定吴茱萸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月桂烯、β-蒎烯、柠檬烯及罗勒烯,占总成分的78.66%。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熏蒸和触杀抑菌活性,测定了其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熏蒸与触杀抑制作用,初步研究了其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土荆芥果实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均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加而增强,随处理时间延长多呈减弱趋势。其对白菜黑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胡麻斑病菌3种真菌菌丝生长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7.4~22.1μL/L、103.9~241.7μL/L,对水稻胡麻斑病菌孢子萌发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28.8μL/L、789.3μL/L。土荆芥果实挥发油通过熏蒸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使其细胞内含物渗漏;通过触杀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随挥发油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增加。GC-MS分析结果显示,土荆芥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为2-蒈烯和驱蛔素。综合分析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熏蒸作用的效果优于触杀作用。  相似文献   

9.
佩兰挥发油的提取与GC-MS分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杰  金岩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150-154
采用GC-MS分析法,研究了超声提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佩兰挥发油化学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超声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82.59%;在水蒸气提取法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91.58%。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均为α-石竹烯。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仅有11种相同组分,且各组分的含量有很大差异。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提取法对佩兰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超声提取的挥发油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佩兰挥发油部分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四联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5种常见的致病菌为试验对象,采用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盐蒿提取液作用效果最好的致病菌,并通过研究盐蒿提取液对致病菌作用前后细菌培养液的OD260、电导率、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初步探讨盐蒿提取液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菌机制。结果显示,盐蒿提取液对5种致病菌均有抑菌活性,但对单增李斯特菌抑制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062 5 mg/ml,对5种致病菌抑制效果表现为: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经盐蒿提取液处理后,细菌培养液260 nm的吸光度、电导率和AKP活性均增大,表明盐蒿提取液可破坏单增李斯特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通透性增加,进而使细胞内容物外泄,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藏药蓝侧金盏花的挥发油,对其进行GC-MS分析,并运用滤纸片扩散法初步研究了该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对蓝侧金盏花挥发油GC-MS分析得到34种匹配度均在85%以上的化学成分,占总离子峰相对含量的64.17%,其主要成分包括蒈烯(9.70%)、α蒎烯(5.70%)和红没药醇(4.82%)。纸片扩散法测试藏药蓝侧金盏花挥发油对7种革兰氏阴性菌和1种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对3种供试真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鲜土荆芥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自河南信阳的新鲜土荆芥挥发油,测定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新鲜土荆芥挥发油对所试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均具极强的熏蒸抑制作用,EC50 在17.3~33.3 μL/L之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从新鲜土荆芥挥发油中共分离到14个组分.  相似文献   

13.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为测试菌种,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茎中分离出的13株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12株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实验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有2株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测试病原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红足蒿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湖南红足蒿枝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将红足蒿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以不同溶剂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溶液3个部分,然后采用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对几个部分的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牛津杯法研究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活性。[结果]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效果明显;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种试验菌的抑菌效果较好;石油醚萃取物和水溶液对3种试验菌均无明显的抑菌效果。[结论]红足蒿抑菌活性主要成分为中极性化合物群,但水溶性极性成分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荔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荔枝草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成分并进行抑菌活性研究试验。[结果]从荔枝草挥发油中鉴定其中大部分化合物。抑菌活性试验分别为对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发现荔枝草挥发油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范围分别为20-40μl/ml。[结论]荔枝草挥发油成分中以萜类成分为主,有着独特的生物活性,对于药物开发利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迷迭香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迷迭香挥发油的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活性,用平板稀释法测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迷迭香挥发油提取率为2.27%,从迷迭香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5%,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蒎烯和1,8-桉叶油素,分别占43.36%和32.10%;挥发油对多种菌株均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黑曲霉、黄曲霉和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80、80、10、20和10 m l/L。[结论]迷迭香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垂枝香柏(Sabina pingii)挥发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为其合理推广、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垂枝香柏挥发油,并用GC-MS对垂枝香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和平板涂布法测定垂枝香柏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状芽孢杆菌、卡拉双球菌等4种细菌和白色念球菌、玉米纹枯病菌等2种真菌生长的抑制性,以抑菌圈直径的大小衡量挥发油对供试菌种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垂枝香柏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3个成分,鉴定成分占总组分的96.63%,其中平均相对含量大于5%的有桧烯(Sabinene)、α-可巴烯-11-醇(alpha-Copaen-11-ol)、烃类含氧衍生物(Hedycaryol)和4-萜品醇(4-Carvomenthenol)等4种物质;垂枝香柏挥发油对6种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为11.74~14.32mm,均为中度敏感。【结论】垂枝香柏挥发油富含萜类物质,且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滤纸片法和孢子萌发法,以黑曲霉、青霉、绵霉为供试菌种,对黄花蒿提取物的离体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类黄花蒿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水提物对绵霉抑菌活性最高,最大抑菌圈直径达28.3 mm,最大孢子萌发抑制率为45.45%;50%乙醇粗提物对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效果最好,最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6、14.5 mm,最大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31.58%、27.08%.  相似文献   

19.
确定艾蒿挥发油的CO2超临界流体提取工艺和挥发油的抑菌效果。采用CO2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效果。结果表明CO2超临界萃取的优化工艺为:使用新鲜材料不加夹带剂,压力在35Mpa、温度在45℃、提取时间为90min。艾蒿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提高而加强。说明优化的CO2超临界流体技术提取的艾蒿挥发油具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溶剂浸提和水蒸汽蒸馏法对白苏叶进行提取,并用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2种白苏叶提取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在0.1 g干样/mL下,白苏叶乙醇提取物在3~5 d的培养时间内能够完全抑制辣椒疫霉病菌的生长,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高于60%。白苏叶挥发油在测定中对植物病原真菌也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白苏叶挥发油在0.5 mg/mL时能够完全抑制供试7种供试病菌的生长。白苏挥发油对7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测定表明,挥发油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677mg/mL和0.1050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