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给豫南地区筛选适合的、对黑斑病抗性较强的薄壳山核桃主栽品种和配置授粉品种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和感病率、病情指数指标,对豫南引进的18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的黑斑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8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对黑斑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6号、11号、13号、20号、21号、25号、35号、64号、132号、“波尼”为高抗病无性系,28号、C12号、C29号为中抗病无性系,5号、104号、C10号为低感病无性系,29号为中感病无性系,1号为高感病无性系;相关性分析表明,薄壳山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无性系的树体性状、果实性状和无性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冠幅呈显著负相关、与地径、树高呈负相关;与果实长度、单核质量呈正相关,与果实宽度、单株核产量呈一定负相关;与不同无性系之间有相关性。从18个无性系的抗病性、核果质量和产量性状差异综合评判,13号、64号、“波尼”、25号、132号等5个无性系可以作为豫南地区抗黑斑病较强的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推广。  相似文献   

2.
薄壳山核桃病虫害调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德、新昌两地调查了薄壳山核桃的病虫害。初步查明薄壳山核桃病虫害62种,其中虫害59种,病害3种。发生较严重,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是薄壳山核桃黑斑病、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警根瘤蚜Phylloxera notabilis。薄壳山核桃黑斑病病原按柯赫法则,根据病原菌培养和形态特征及其ITS序列,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Speg.)。薄壳山核桃黑斑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还提出了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33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核果以及产量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了各无性系果实、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12个指标在33个无性系之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性状、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在33个无性系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33个无性系果实性状以及产量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鲜果产量(变异系数为85.78%),其次是果质量(12.05%)、果皮厚(11.29%)、果高(6.34%)、果型指数(5.74%)、果径(5.31%),这与33个无性系核果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单株核果产量、核质量、出核率、核高、核型指数、核径)保持一致;不同无性系果质量与核质量、果高与核高、果质量与核质量、果径与核径呈显著正相关,即果实的大小和形状决定着核果的大小和形状;聚为一类的无性系,其试验所测得的12个指标越接近(差异越不显著),反之差异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积累与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薄壳山核桃油脂转化与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马罕’、‘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后期取样测定果实大小与质量、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和果实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油脂积累和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种仁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表现出差异,‘28号’品种种仁粗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马罕’品种粗脂肪含量却表现出先不断提高后出现小幅下降;‘28号’品种油酸、硬脂酸含量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花生酸和棕榈酸含量逐步降低,‘马罕’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28号’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逐步降低;薄壳山核桃果实种仁粗脂肪累积与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脂肪含量随果实发育而提高,油脂中脂肪酸组成比例随果实发育而变化,存在饱和脂肪酸向不饱和脂肪酸转化趋势;种仁粗脂肪含量及油脂中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存在差异;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与油脂积累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矿质元素可能在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累积和脂肪酸转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薄壳山核桃不同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观测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薄壳山核桃32个无性系的雌、雄花开花物候期和花量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2011——2014年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开花物候期有所差异,但开花物候类型一致。2013年,供试的3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整个花期持续时间为4月24日——5月21日。雄花花期持续时间为11 18 d,雌花花期持续时间为9 17 d;雌花最佳授粉期与雄花散粉盛期持续天数均为3 8 d。依据雌花与雄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可以确定其中的16个无性系为雌先型,10个无性系为雄先型,6个无性系为同时型;并根据观测结果确定了其中86个可行的授粉组合。最佳的授粉配置方案为:将1号、5号、27号、29号、35号无性系作为马汉、28号、65号无性系的授粉配置无性系。3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之间,雄花序长度无显著性差异,单枝雄花簇数、单个雄花序花粉囊数、单株雄花序总数、单枝雌花数、每簇雄花序数、单株雌花总数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单株雄花序总数(变异系数为75.51%)。  相似文献   

6.
薄壳山核桃又名长山核桃、美国山核桃,是胡桃科落叶大乔木。果壳薄,仁肉肥厚,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植物。 薄壳山核桃实生树一般要经13~15年才开始结果,且果实品质变异大。高接是薄壳  相似文献   

7.
薄壳山核桃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国内外薄壳山核桃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方法以及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并针对薄壳山核桃在我国的育种研究现状提出建议。概述了薄壳山核桃的起源与分布、品种类型以及我国的发展状况;论述了果实品质优良、丰产稳产、花期相遇、挂果早、早熟性和抗病性六个方面的育种目标;分析了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育种方法;介绍了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和组织培养等良种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套全面、科学又符合消费需求的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用于资源评价、良种选育、栽培管理评价等。【方法】收集453份薄壳山核桃果实样品的品质数据,根据果实的特点选择品质评价指标,分析指标数据分布特征,制定分级及赋值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程。【结果】薄壳山核桃12项果实品质客观指标中,仁质量符合正态分布,其他11项指标呈较分散的偏态分布,各品种间品质差异显著,各项指标变异系数为10.10%~62.88%,α-亚麻酸含量、总糖含量、仁质量3项指标离散度较大,油酸含量、粗脂肪含量、果实横径3项指标分布较为集中。将12项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客观评价指标按出现概率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个等级;将6项感官品质评价指标分为极差、较差、中等、良好、优秀5个等级。应用层次分析法,将果实性状和果实生化品质2类客观品质指标与感官品质相结合构建多目标评价模型,将3个层次和18项评价指标,用1~9标度法构建判别矩阵,对相互间的重要性进行权衡,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模型方程。【结论】层次分析法适用于薄壳山核桃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薄壳山核桃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外观形态和光合特性参数,并结合DCMU[3-(3,4-二氯苯基)-1,1-二甲基脲]抑制果实光合作用对其果实干质量的影响,探讨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光合作用对果实干物质积累的重要贡献,为充分挖掘薄壳山核桃假果皮光合增产潜力和优势,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技术途径提供参考。【方法】以薄壳山核桃果实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授粉后80和120天测定果实的干/鲜质量、表面积、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假果皮叶绿素(Chl)含量、Ru BPC(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从7月15日(相当于75DAP)开始用DCMU对果实光合作用进行抑制处理,每周处理1次,直至9月12日果实收获时,分析DCMU处理对果实果长/果横径、果仁干/鲜质量和含油率的影响作用。【结果】1)从授粉后80~120天,薄壳山核桃果实鲜质量、干质量和表面积分别增加了579. 33%、447. 74%和227. 39%(P0. 01); 2)从授粉后80~120天,PAR=1 300μmol·m~(-2)s~(-1)时薄壳山核桃果实表观光合速率(P_g)显著降低了24%,但其气孔导度(G_s)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未发生显著变化(P0. 05); 3)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63. 15%(P0. 05),其Ru BPC与PEPC活性分别显著降低56. 25%和48. 78%(P0. 05),而其可溶性蛋白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 05); 4) PAR=1 801μmol·m~(-2)s~(-1)时,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未发生显著变化(P0. 05); 5) DCMU处理薄壳山核桃后,其果实果长和果横径分别减少5. 07%和4. 56%(P0. 05),果仁干质量和鲜质量分别减少12. 29%和14. 97%(P0. 05),含油率减少2. 48%(P0. 05)。【结论】随果实发育进程,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光合能力明显降低。从授粉后80~120天,果实假果皮叶绿素含量、RuBPC酶和PEPC酶活性明显降低是Pg显著下降的原因;而叶绿素荧光参数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果实发育期间其假果皮光合机构稳定。DCMU处理后果实大小以及果实品质明显下降,薄壳山核桃果实光合作用对其果实干物质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京早期引种的薄壳山核桃不同单株果实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品种改良及果实分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化学分析法,以南京地区早期引种的薄壳山核桃优良单株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外部形态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就其果实中的粗脂肪、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等品质特征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单株果实中的粗脂肪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差异显著;薄壳山核桃果实形态特征指标与相关营养物质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反映果实外部形态和品质特征的12个指标划分为果实大小、果仁出油率、果仁碳水化合物这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3.19%。  相似文献   

11.
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过二三十年的实生选种和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选出了适合南京地区栽培的果用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系3个,国外优良品种4个.简要介绍了7个优良品种(系)主要经济性状,还就果用薄壳山核桃建园及其常年管理,包括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以及中耕除草和种植间作物等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山核桃不同无性系果实性状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明山核桃无性系果实形态结构特征、内含物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及其变异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山核桃无性系测定试验林11个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山核桃果实除青果果长和坚果果长无性系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种仁富含脂肪(52.64%58.51%)、蛋白质(55.07 65.50 mg·g-1)、可溶性糖(0.26%0.68%)和K、Ca、Na、Mg、Ze、Mn、Fe等矿质元素,种仁蛋白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各氨基酸含量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结论]基于山核桃营养成分特点,探讨了山核桃无性系选育利用方向,并综合筛选出大源4号、高岭8号和高岭4号3个优质果用无性系,徐坑89号高档食用油无性系及大源2号、大源4号2个高氨基酸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薄壳山核桃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选育适应我国种植的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研究薄壳山核桃实生后代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南京中山植物园周边地区树龄在55~60a的249株薄壳山核桃实生后代果实的9个性状方面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果实质量变异度最大,变异系数为26.67%,其它性状变异度都较小,变异系数在7.12%~12.91%之间;果实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变异,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果实性状的分布表现为正态分布规律,偏倚系数较小;果实性状多数指标的相关性显著,其中果实质量与果壳厚度、果实含油率分别与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果实质量和果壳厚度分别与出仁率、果实含油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根据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建立起相关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在0.99以上,回归测验的F值达到了6880,均远高于极显著临界值,模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提供的12号、32号、99号、103号、104号薄壳山核桃和新平华森果业有限公司提供的金华、绍兴等薄壳山核桃品种进行栽培试验,采取嫁接改造和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调查定植后的薄壳山核桃苗木的物候、幼树的树高和冠幅以及结果树的树高、冠幅、单株产量等,测定果实性状及内含物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品种在试验区生长结果正常,果实经济性状好,坚果具有壳薄、出仁率高、含油率高等特点,建议规模化推广优良品种,并加强提质增效技术推广运用,培养技术人才,促进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充分了解山核桃的多种用途并对其优良资源充分发掘利用,对22个山核桃无性系的生长及树形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2个山核桃无性系的地径、树高、冠幅在无性系间及无性系内均差异显著(P0.01),树形指数在无性系间、无性系内差异不显著;大源5号、高岭8号的树体生长指标均高于供试的其它无性系,初步将这2个无性系定为用材林的主栽无性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高与地径、冠幅有极显著正相关,与树形指数有极显著负相关;地径与冠幅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冠幅与树形指数也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2个山核桃无性系的树形指数变幅为0.76~1.19,树形均为圆球形,可作为孤赏树、庭院树、行道树在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16.
实生起源的仁用薄壳山核桃优株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55~60年树龄的249株薄壳山核桃实生后代的果实性状调查,包括单果质量、果径、果形指数、果壳厚度、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果实含油率等指标,根据果实质量、出仁率、综合性状指数和突出单项指标等4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筛选出了20株大果型优株、21株高出仁率优株、20株综合性状好的优株和10株单项指标突出优株,除去重复共计选出49株实生优株。通过对筛选出的49株果实性状的进一步比较,结合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确定株号为Ⅱ-E-26、Ⅱ-E-32、Ⅳ-E-17、V—W-5、Ⅶ-22和Ⅶ-1等6株作为薄壳山核桃首批优良品种的选育对象,进行扩繁,开展相应的生产性试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薄壳山核桃果用林基地果实害虫危害情况的调查,初步查明了主要害虫为桃蛀螟和暗影饰皮夜蛾2种。并进行了3种浓度的10%氯氰菊酯乳油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1000倍液为最佳,好果率达99.8%。为有效防控薄壳山核桃果实害虫危害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安徽林业科技》2010,(Z1):53-53
薄壳山核桃,别名长山核桃,因原产于美国,故又名美国山核桃、美国薄壳山核桃,其分布范围为北纬25°~40°、西经87°~102°之间。于1900年左右引入我国,目前我省从南到北均有分布,是一种优良的果材兼用树种。一、薄壳山核桃果实是一种高档食用干果,经济效益好,市场开发前景广阔薄壳山核桃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果之一,商品名称为碧根果,也叫长寿果,在美国也称其为Papershell(意为脱壳后的螃蟹)。薄壳山核桃壳薄易剥,取仁比我省天目山核桃容易,且出仁率高  相似文献   

19.
以侧枝下月牙形剥皮技术分别对波尼、马汉、威斯顿品种的薄壳山核桃进行剥皮,探究剥皮技术前后生长量的差异;再以波尼作为授粉树,分别对马汉和威斯顿授粉,探究剥皮技术对马汉和威斯顿品种的薄壳山核桃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枝下月牙形剥皮技术对薄壳山核桃的树高、米径和地径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此技术显著提高了波尼、马汉和威斯顿品种薄壳山核桃的侧枝径的生长量,且该技术明显增加了马汉和威斯顿品种薄壳山核桃的产量。认为侧枝下月牙形剥皮技术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薄壳山核桃的生长及产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薄壳山核桃播种育苗、根插育苗和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使用生根粉GGR6号泥浆醮根处理提高了栽植成活率;截根定植充分利用了繁殖材料,可培育出合格的薄壳山核桃苗木,对今后当地乃至周边地区发展薄壳山核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