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种群检测与抗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检测江苏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的种群组成与对传统杀菌剂单剂的抗性严重度。以江苏溧阳、通州和盐城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孢子为试材,鉴定其优势种群,检测对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抗性。结果表明:江苏地区小麦赤霉病菌株中全部检测到亚细亚镰孢,是绝对优势种群;禾谷镰孢占比最高是溧阳地区的14%,最低是通州地区的8%,平均占比为11.33%,显著低于亚细亚镰孢占比;江苏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介于26.3%~54.5%;未检测到戊唑醇和咪鲜胺具有抗性的赤霉菌株。综上,江苏地区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群是亚细亚镰孢,其对多菌灵单剂已产生严重抗性,未发现对戊唑醇和咪鲜胺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2.
麦类赤霉病是我省重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流行频率高,尤以沿江、江南地区更为严重。关于麦类赤霉病致病镰刀菌的种类,国外有所报道。国内自1955年起,特别是近几年来有一些研究,省内芜湖市卫生防疫站1976年亦曾有研究报告,研究结果表明,麦类  相似文献   

3.
镰刀菌及其毒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镰刀菌易在温度为10℃,湿度40%-70%,pH值呈酸性和中性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者察氏培养基上生长。镰刀菌毒素主要为玉米赤霉烯酮、呕吐素、T-2毒素、伏马菌素、串珠镰刀菌素,对人类和养殖业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春小麦品种间籽粒营养品质与毒素污染的差异,对201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种植的11个春小麦品种开展了品质特性、物理特性与毒素污染差异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物理特性和营养品质差异显著﹙P<0.05﹚,部分品种有生物毒素检出,主要集中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但均未超出国家限量标准,表明北方春小麦整体生物毒素污染风险较低,质量安全水平相对较高;从物理特性和营养指标分析,北方春小麦与全国小麦总体水平相比,具有籽粒饱满、不完善粒率和杂质率低、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适宜加工面粉用于烘焙。  相似文献   

5.
中国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组成及其致病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禾谷镰孢菌群(Fusarium graminearum complex)引起的赤霉病是中国小麦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目前中国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赤霉病菌的组成,对2008年和2009年从9省采集和分离的291株小麦赤霉病菌株,用PCR-RFLP的方法进行了镰孢菌种群鉴定。结果显示,其中245株为F.asiaticum,46株为F.gra-minearum,说明中国目前冬小麦主产区的小麦赤霉病菌主要致病菌仍为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以F.asiaticum菌株为主,黄淮流域及以北地区以F.graminearum菌株为主。利用PCR的方法检测了这些菌株产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化学型。在291株菌株中,255株为DON化学型(I),36株为NIV化学型(II)。在255株DON化学型菌株中,207株为3-AcDON化学型(IA),48株为15-AcDON化学型(IB)。在F.graminearum菌株中只发现15-AcDON化学型。在F.asiaticum菌株中,存在3种化学型,以3-AcDON化学型菌株为主,占84.5%,其次为NIV化学型菌株,占14.7%,15-AcDON化学型菌株只占1.1%。在小麦扬花期,采用单花滴注接种法对其中257株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供试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菌株群体之间的致病力无显著差异,DON化学型菌株群体的致病力明显高于NIV化学型菌株,产3-AcDON化学型与产15-Ac-DON化学型菌株群体对小麦的致病力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以及种植制度对该地区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影响.[方法]以四川省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  相似文献   

7.
利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筛选抗小麦赤霉病突变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霉粗毒素为选择剂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的细胞突变体,结果表明:小麦幼胚(穗)愈伤组织抗(耐)赤霉粗毒素的最佳选择浓度为(0.5~0.6)x10 ̄(-4)mol/L。在此浓度下,不同基因型的幼胚(穗)出愈率和愈伤组织对粗毒素的反应有差异,在10 ̄(-3)~10 ̄(-5)mol/L浓度范围内,愈伤组织的存活率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经毒素处理后的耐毒素愈伤组织较对照稍小、略紧密、微黄色,继代于不含毒素的培养基上能很快恢复生长,与对照相当,但继代于含同样浓度毒素培养基上,存活率下降95.2%。经0.6x10 ̄(-4)mol/L毒素处理30d后,各基因型的耐毒素愈伤组织成苗率在20%~35%之间,多数耐毒素愈伤组织生理上受到伤害,失去分化成苗的能力,从抗(耐)毒素的细胞系中已筛选获得田间抗性优于原供体品种的R_1代植株9株,R_2代植株25株。  相似文献   

8.
镰刀菌毒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小麦赤霉菌主要致病菌种禾谷镰刀菌毒素的形成与致病力的关系、毒素生物检测及免疫化学检测方法、脱毒技术及毒素代谢途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9.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称呕吐毒素,是由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复合群(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累积。作为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DON可以引起呕吐、拒食、腹泻、出血甚至死亡, 对猪的危害尤其严重。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世界各地高频率流行,尤其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小麦生产区以及黄淮部分小麦产区、美国中西部小麦主产区,导致小麦中DON毒素严重超标,并引发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小麦中DON毒素的污染现状、产毒镰刀菌种类及其化学型的分布及其趋势、毒素产生的调控机制以及小麦中DON毒素的防控途径进行了论述,希望有助于镰刀菌毒素污染小麦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监管以及科学处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比较了4种提取小麦-玉米轮作免耕田土壤DNA的方法,并对巢式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检测土壤中镰刀菌多样性的PCR-DGGE体系。结果表明:土壤DNA的质量是影响PCR扩增结果的关键因子,试剂盒Fast DNA SPINfor Soil所提土壤DNA片段接近23 bp,A260/A280比值为1.84,DNA产量为18.1μg/g,更适合进行PCR反应。DNA模板的浓度决定PCR扩增结果,第一轮PCR扩增的DNA模板适宜量为2~5 ng,以第一轮PCR产物的原液为模板进行第二轮PCR扩增,在退火温度为67℃时扩增结果最好。PCR产物在变性范围为45%~60%的丙烯酰胺梯度凝胶中电泳7~8 h,其条带能够完全分离,可以用作土壤中镰刀菌多样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用小麦黄化芽鞘生物测定法探测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以及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粗毒素的反应。以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作比较,证明了粗毒素具有与纯毒素DON相同的生物活性。对粗毒素在抗赤霉病性鉴定应用的初步探讨中,明确了小麦品种对粗毒素的敏感性与其在田间的抗赤霉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用化学方法脱除赤霉病麦毒素(D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然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小麦,进行机械加工去皮和化学试剂处理脱毒结果机械加工去皮可以去除23.6 ̄34.7%的DON毒素,化学试剂处理中,对麦粒的脱毒效果以0.1mol/L碳酸钠为最好,去毒率达到82.1 ̄85.0%,平均为83.9%;其次是1%亚硫酸氢钠,其DON降低率为69.9%;4%过氧化氢和5%石灰水的DON降低率分别为45.1%和21.8%;对麦麸的脱毒效果也以0.1mol/L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利用国产小麦原料.就北方春小麦能否生产专用粉问题.对黑龙江垦区近3o个小麦主栽品种进行了品质化验分析和焙烤实验。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春小麦蛋白质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但面团特性难于同世界主产国小麦相比.同国内优质麦相当。不同品种间品质差异较大,具有生产专用粉的基础条件。罗布林、辽春10号、钢91-46等品种的面团特性好.达到生产面包粉的指标;克丰3号、克丰5号等品种可用来生产馒头、饺子等专用粉;辽春4号、龙辐麦5号等品种具有较好的生产面条专用粉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利用国产小麦原料,就北京春小麦能否生产专用粉问题,对黑龙江垦区近30个小麦主栽品种进行了品质化验分析和焙烤实验,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春小麦蛋白质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但面团特性难于同世界主产国小麦相比,同国内优质麦相当。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2月26日,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主办,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承办的“小麦赤霉病及其毒素污染控制技术交流会暨新农药应用推广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刘贤金、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站长田子华、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站长郭子平、镰刀菌毒素重大成果首席科学家史建荣研究员,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以及江苏省13个设区市植保站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交流。  相似文献   

16.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其中伏马毒素对粮食的污染严重威胁人和动物健康,长期过量暴露于含有毒素的食品或饲料会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中毒或各种疾病,严重者甚至死亡.本文综述了伏马毒素的结构、种类、毒性机理、生物合成基因序列群和基因调控机制及其控制和预防方法,为镰刀菌的生物防治和有效控制伏马毒素...  相似文献   

17.
1镰刀菌的特点镰刀菌(Fusarium)属霉菌,分布极广,种类繁多。镰刀菌菌落一般呈白色绒毛状,菌丝发达,内含大量分生孢子。镰刀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为玉米赤霉烯酮(ZEN)、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和丁烯酸内酯等。镰刀菌的生长繁殖同样需要适宜的水分、温度、湿度、充足的氧气和能源,最适宜生长温度一般在20℃左右,有些镰刀菌在-10℃低温及低水分条件下仍可生长。我国北方地区的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镰刀菌的污染,冰雹灾害后受损的玉米苞叶和未成熟的玉米粒更易感染镰刀菌。我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检测发现,…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在青海各小麦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轻病田病穗率在 2 %~ 9% ,重病田可达 5 0 %以上 ,个别田块高达 10 0 %。在青海 ,赤霉病的发生主要是在东部农业区 ,并以黄河、湟水流域实行小麦和玉米套种或冬春麦混种的地区发病重。柴达木地区、海北州发病轻甚至不发病。赤霉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各麦区小麦扬花期的气候条件 ,雨日多、雨量大 ,相对湿度大时发病重。赤霉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因品种、病害发生程度不同而不同。不同茬口间赤霉病发生的轻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赤霉病麦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污染粮食的主要真菌毒素,也是引起人畜赤霉病麦中毒的主要毒素。对于赤霉病毒麦的去毒处理,人们多次尝试物理和机械的方法但均不理想。本文报道几种化学定量研究方法除去麦粒和麸皮中DON...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我国主栽黄瓜品种的种子中携带镰刀菌的种类及其危害,对来自我国黄瓜主产区21个黄瓜品种的种子进行种传镰刀菌检测,从种胚和种子外部分离得到镰刀菌分离物9个,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9个分离物中,4个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4个分离物为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1个分离物为再育镰刀菌(F.proli feratum).4个尖孢镰刀菌分离物对黄瓜种子发芽均有显著影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鲜重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能导致黄瓜幼苗出现典型的枯萎症状,经柯赫氏法则检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其他分离物对黄瓜种子发芽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没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